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家父隋炀帝在线阅读 - 四九二章 山东知世郎

四九二章 山东知世郎

    大军出征,麻烦的事情是非常多的,运河那边就不用杨铭cao心了,但是从关中走驰道的,他得照应着点。

    修成驰道之后,原先被贬到榆林郡的张衡,去了江都,负责修缮江都宫,阎毗成了工部尚书,皇甫议成了工部侍郎。

    但是眼下驰道上面的琐事,还是不少,所以皇甫议留在了京师,整天在尚书省,帮着处理公事。

    哪支大军于什么时间段,在哪座驿站休整,时间表都归兵部安排,而驿站都是皇甫议修的,所以他得帮着安排,毕竟前面已经闹出好几桩笑话。

    一万多人,住进了一座仅能容纳三千人的驿站,营房里都没地睡觉,人坐在地上,人挤人,暖和到是真暖和了,你放个屁,几十个人都能闻到。

    路好走,过夜是真不好过,不是缺这个就是缺那个。

    杨铭直接让东宫一些官员去尚书省帮忙,处理一件又一件,一桩又一桩的琐碎之事。

    而他呢,正在与刘炫、李纲、元文都等一干东宫紧要官员,在看着一封来自兵部的军情奏报。

    涿郡的事情,杨铭早就知道了,皇帝不到涿郡,征高句丽诏没有公告天下,前面就打不起来,韦云起只能是憋着。

    杨铭手里的这封军报,跟征高句丽没有一点关系,但是他却非常之看中。

    因为在山东,冒出来一个反贼,打响隋末起义第一枪的王薄同志,在齐郡张须陀的眼皮子底下,造反了。

    这就是为什么,征兵,征民夫,朝廷对山东一直都有优惠,就是这地方的人啊,脾气太硬,动不动就扯旗造反,一个地方造反,很快就能发展成整个山东造反。

    你让山西陕西河北人民怎么看你?他们受的压迫不比伱厉害?

    “山东军府这一次,抽了多少人?”杨铭询问道。

    门下坊房玄龄赶忙道:“大军十一万,民夫三十万。”

    “根本不算重,”门下坊刘弘基苦笑道:“他们是受了多大的不公,那些话也敢说出来?”

    王薄,是真造反了,他跟当年河北民变不是一个性质,甚至跟高应年那股叛军,也不一样,人家是明目张胆创作了一句歌谣:要抗兵,要抗选,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脏官杀个光。

    眼下大名鼎鼎的《无向辽东浪死歌》,他还没有来得及创作,但是仅这一句,造反之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事实上,大隋每年都有造反的,而且基本都是平民,只有平民造反敢骂皇帝,士族造反的借口一般都比较伟光正,绝对不会牵扯到皇帝。

    造反的重灾区,就在南方,北方很少见,毕竟大隋百分之七十的军府,在北方。

    南方造反,那也是很快就会平定,也就是兵部拨一些钱粮的事,甚至一度有人认为,就是底下的将领缺钱了,挑唆一帮土匪闹事,然后说是造反,骗朝廷的钱。

    所以王薄这一次闹,兵部其实并没有怎么当回事,他们还很纳闷,为什么太子这么当回事。

    杨铭道:“兵部那边已经发文给张须陀,责令他尽快平叛,可是张须陀现在手底下,最多也有一千来个兵,未必能压得住。”

    “王贼在挑唆百姓逃避服役,又号称什么知世郎,很会蛊惑人心啊,”李纲皱眉道:“眼下大战将启,山东闹出这种事情,还是需要尽快解决,免得成燎原之火。”

    元文都笑道:“没有那么严重吧?这帮人不过是逃进长白山的一群匪盗而已,张须陀一千兵,足矣破之。”

    薛收摇头道:“眼下各地,逃兵役、劳役者繁多,官府一时间也无法缉拿,王贼是第一个以逃役为口号,聚众谋反的,如果不能早点剿灭,怕是其它地方也会效仿之,这才是大问题。”

    “山东的事情,传不过来的,也没有人敢冒这个风险,学王贼,”管记舍人韦福嗣笑道。

    李密摇头道:“未必,眼下逃役者,遍地开花,这些人会流窜至哪里,谁也说不准,正因太过分散,所以地方官府才管不了,何况眼下也确实没有多余人手缉拿逃役者,若是长此以往下去,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太子冼马刘炫道:“殿下不妨派人跟山东大族打个招呼,让他们张罗护院,帮助张须陀剿灭叛军。”

    眼下,朝廷拨不出钱粮,那么张须陀就没办法临时募兵,只能靠军府那帮固有班底,跟王薄打一打。

    但是肯定打不过。

    齐郡那边,没有精炼兵械和甲胄,那帮军府卫士眼下也都穷的一批,未必肯卖命,何况兵力悬殊,张须陀自己都不一定敢打。

    兵部的公文上,王薄现在已经聚众六千人了,而且山东各地百姓,也都在纷纷响应,只怕张须陀的一千人还没到长白山,人家就已经是一万人了。

    一万人就算空着手,也能把你一千人给灭了。

    至于刘炫所说的让世家大族出力,不要指望,这种时候,人家只会自保,绝对不会帮忙,尤其那地方本是北齐故地,杨谅造反的时候,又牵连出一帮人,都被朝廷杀了,他们是不可能出力的。

    但是王薄必须剿,不然接下来,还有郝孝德、孙宣雅、刘霸道、张金称四个山东人、高士达、窦建德两个河北的,翟让这个河南银,都在等在造反呢。

    今年,是大业七年,二月,历史上这些反贼,都是今年冒头的。

    杨铭本以为,自己已经将老爹的危害压到了一个很小的程度,没想到王薄还是出世了。

    可见有些事情,他改变不了。

    这时候,杨铭突然皱眉道:“是不是来护儿那边,压迫的太狠了?不然山东这一次不该这样啊?”

    房玄龄道:“荣国公修船,征调了二十万民夫,都是山东人,死伤应该不轻,山东这一次,应该是和去年发大水有关,那场大雨淹了河南一个郡,但是淹了山东六个郡,老百姓去年的收成,应该连赋税都不足缴。”

    杨铭皱眉道:“河南赈灾,是官员捐输,山东不是有江南的粮食送过来赈灾吗?”

    “这个臣就不清楚了,”房玄龄摇头道。

    杨铭顿时道:“把崔仲方给我叫来。”

    不一会,民部尚书崔仲方来了,杨铭直接问道:

    “去年山东水灾,从江南调拨粮食二百万石,用在实处没有?”

    崔仲方一愣,顿时有些支支吾吾起来。

    杨铭立时觉得不妙:“说!”

    “此事只能与太子一人说,”崔仲方无奈道。

    杨铭目瞪口呆,完犊子了,这尼玛肯定牵扯到我那个爹了。

    于是他拂袖而起,进入后殿,崔仲方赶忙跟了进去。

    “去年洛阳兴洛仓被淹,损失近三百万石,山东的赈灾粮,被调拨走补这个亏空,眼下已经发往涿郡了,”崔仲方小声道。

    “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不早点说?”杨铭大怒。

    崔仲方苦着脸道:“殿下当时去了终南山游猎,臣没有来得及奏报,而且这是陛下批文调拨的,京师这边就是备档而已,没有权利干预,而且其它各部也不知道,只有民部知道,因为调拨粮食,得通过民部。”

    皇帝在哪,哪的尚书省才是尚书省,别看民部尚书在京师,他是老了走不动了,才留在这里,真正可以统筹天下的物资的民部,在洛阳。

    崔仲方要不是民部尚书,杨广都不一定让他知道。

    牛逼啊老爹,还得是你啊,我就说嘛,好好的王薄怎么还是冒出来了,感情你把山东给坑了。

    怪不得这么大的事情,洛阳那边,裴矩、杨约和玄感他们,完全没有消息传来,原来是瞒着天下人干的?

    看样子老爹也怕污了自己名声,偷摸摸的挪用了赈灾粮,既然是见不得光的事情,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而崔仲方也知道这事不能说,要不是杨铭是太子,他才不会说出来。

    杨铭无奈的叹息一声:“知道了,你回去吧。”

    “臣告退,”

    崔仲方走后,杨铭也返回了前殿,但是这桩事情,他没有再提了,总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老爹干的这件没py的事给捅出来。

    但是殿内众人,也意识到赈灾粮肯定是出了问题,要不然太子的脸色不会这么难看。

    不过大家也都很知趣,没有追问。

    杨铭心知,眼下的山东,不是平叛的事情了,而是怎么赈灾,受灾的百姓得不到安抚,像王薄这样的反贼只会越来越多。

    剿灭叛军,只是治标不治本。

    但是粮食去哪弄?真的弄不到啊。

    杨铭返回光化殿,与妻子茵绛,商量筹粮的事情。

    “百姓手里没粮,但世家手里多的是,但是怎么才能从他们的粮仓里搬出来?”杨铭由暖冬洗着脚,皱眉道。

    杨茵绛沉吟半晌后,道:“夫君不是在巴蜀打僧道的主意吗?不妨奏请父皇,在其它地方也试试。”

    “行不通,”杨铭断然道:“有些方法能在巴蜀用,未必能在别的地方用,眼下若在其它地方这么搞,乱子会更大。”

    巴蜀闭塞,基本不与其它地方交流,所以有时候乱搞,也没事,其它地方就不行了。

    杨茵绛点了点头,陷入沉默,脑中在帮着丈夫想办法。

    她这里是可以出一点的,但是出不了太多,毕竟因为冬衣的事情,已经支出去六十万贯,东宫眼下也缺钱。

    “我觉着,冯玉致这一次,是不想走了,只怕冯盎也是这个意思,”杨茵绛道:“不如让冯玉致帮帮忙。”

    杨铭皱眉道:“岭南这次已经出力了,那地方屯田不多,恐怕现在也没有多少粮食。”

    杨茵绛笑道:“岭南出力的只有冯盎,但是还有一个人,没出力。”

    杨铭皱眉道:“谁?”

    “俚僚帅酋,宁长真,”杨茵绛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