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人间无为在线阅读 - 第60章、重阳来访

第60章、重阳来访

    从《逍遥御风》、《天鉴神功》两套神功中,马速还是能找到了一些筑基期可以修炼的法术,如《寒冰掌》,就是将水灵气和风灵气共同作用,依附在掌法上,攻击敌方,侵入其经脉,让其短时间无法自愈,从而失去功力。《烈火掌》、《指焰术》等,原理也大多类似,通过对不同属性灵气的运用,来完成不同的攻击法术。

    此外,还有不少防御类法术,如《木盾术》、《灵气墙》等,都是对不同属性的灵气的运用,阻挡敌方的攻击。

    360枚铜镜中,还有许多法术,马速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部学会。当然也没有必要全部掌握。其中有一个隐身法术《一叶障目》,让他很感兴趣。

    这个法术可以通过使用者所在环境中的土、水、木等属性,产生幻境,从而起到遮掩自己的隐身法术。

    不过,在修真领域,这是一种十分粗浅的幻术,无法躲过修为高深者的神识探测,好在射雕世界仅是一个低武世界,修真者或许有,但寥寥无几,拥有神识者则更少。

    修炼完《一叶障目》,马速第一个想法,就是前往临安府的南宋皇宫“游览”了一番。他之前可是有承诺,对所有王朝的皇宫都要“一视同仁”。帮他们“统一保管”那些珍品、典籍和天材地宝。

    在《天鉴神功》中,马速还找到了一种易容术《幻面》。这也是他最想获得的法术之一。

    之前,他的相貌因修《逍遥御风》中的《长春功》这个正宗的养生功法,让他一直保持15、6岁的少年模样。

    自己一个人单独行动时,倒是没什么问题,大不了多了一点扮猪吃虎的概率。但成立书院后,就不能以自己真实的少年相貌去教书育人了。而且,他身处南宋都城,朝廷眼皮底下,也不愿过早暴露自己的真实相貌。

    平日里,马速都是带着隐形面具。这些年,只有岳震、岳霆和王重阳、萧抱珍、洪七公等少数几人,见过他的真容。

    隐形面具的制作比较麻烦,材料也不好找,且用几次就报废。现在可以通过修炼易容法术,任意控制面部筋骨和肌rou,变幻自己的相貌。若再将头发、肤色、动作稍微变化一下,绝大多数人再无法辨认。

    其实修真者到一定境界,大多数都可以轻松变幻自己的容貌,所以修真者大多是通过探测对方的灵气特征和神识特征来辨认。

    ……

    这天,一只信鸽飞到内院,盘旋在马速头顶。这是马速用御兽术驯化的几十只信鸽、老鹰等飞禽之一,作为与各地保持快速联络的通讯工具。

    挥手招呼信鸽落在手掌中,取下微型信筒,展开小纸条,原来是全真教王重阳来访。

    “重阳真人,好久不见。”马速带着岳震,撑船来到外院迎宾亭。

    见王重阳一脸憔悴、思虑过剩的样子,马速心里猜想,是在焦虑与林朝英的感情纠葛吧。不过他与王重阳没有熟悉到可以讨论私事的地步,便没过问其心情不佳的原因。

    “啊,一别经年,马道友还是那么年轻。”王重阳抬头,内心大震,7、8年过去,马速应是而立之年了吧,怎的还是少年模样。

    “真人叫贫道达生子吧。对了,给真人介绍,这是我的学生鄂震。”

    “学生见过真人。”岳震抱拳,行了一个晚辈礼。

    “好,好苗子。有二流境界了吧?”王重阳更吃惊了,他和马速分别也就几年时间,就算马速当年就收鄂震为徒,几年时间达到二流,不知是马速的教导还是学生的悟性,总之很是不易。

    马速在王重阳对面的竹椅上坐下,假意从岳震提的包袱中(空间里)取出一套茶具,挥手让负责接应的仆人离去。

    弹指出一火焰术,将几根木炭点燃,开始煮水,沏茶。

    “没想到道友,哦,达生子安居在此,教书育人,真的好兴致。可惜了你如此高深修为,为何不多带几个徒弟,将贵派的武学功夫传承下去?”

    “教书也是育人呀。”马速现在还没到公开逍遥宗或旗下势力的时候,毕竟逍遥宗刚刚草创几年,一直低调发展中。

    寒暄中,水沸、茶香。

    “真人请用茶。”

    “达生子也请。”

    “好香,从未喝过如此清雅、鲜爽、回甘的好茶。”

    当然不一样。中国茶叶加工历史悠久,传说上古时期神农就发明了茶叶。周鲁公时代,便大面积运用,并规范制茶。唐代陆羽甚至把前人和自己一生心血写成了《茶经》,把制茶载入史册。

    中唐诗人刘禹锡一首《西山兰若试茶歌》诗,诗句“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描述过采下的芽叶炒制后,满室生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绿茶最早的文字记载。但唐、宋之前,还是以蒸青茶为主。

    前世历史记载,真正将炒茶广泛运用并推广,还是起于明代。

    追求茶叶原本的特质香气和滋味,是明人制茶的宗旨和特色。马速借用了明朝对於前人的制作和饮法使茶香失去天然、纯真的激烈批评,道:

    “好叫真人知晓,即茶之一节,唐宋间研膏、蜡面、京铤、龙团,或至把握纤微,直钱数十万,亦珍重哉、而碾造愈工,茶性愈失,矧杂以香物乎?曾不若今人止精於炒焙,不损本真。故《茶经》第可想其风致,奉为开山,其舂、碾、罗、则诸法,殊不足仿。”

    “呵呵,达生子批评到茶圣头上,够尖锐。那麽,如何才能‘精於炒焙,不损本真’呢?”

    马速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茶业也是暴利行业。他可不愿意这么简单就告诉他人。要知道,还需400余年,明人才在蒸青基础上,完善改进出更臻完美的“炒青法”。

    明代闻龙《茶笺》(1630)“诸名茶法多用炒,惟罗芥宜于蒸焙”,也就是说这时的炒青法已经非常普遍。明代的《茶录》、《茶疏》、《茶解》中都有较详细的炒青工艺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