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在线阅读 - 第388章江东问题

第388章江东问题

    自从西征之战败北后,沉丘领着一干残兵败将返回国内,就一直没过上什么安生日子。

    这一年来。

    先是拼命的扩征兵马,在国内到处拉丁,临海各世家也是出钱出粮,如此拼尽全力,好不容易是将全国兵马,重新恢复到了战前八十万之众。

    可兵马虽然恢复了,但也只是数目罢了。

    恢复过后的宁军,不管是兵源素质,还是训练时间,都远不及战前那些宁国花了十年,才养训而出的精锐。

    唯一让宁国安心的一点是,虽然常备兵马的实力大为衰退,但他国内的顶层战力,先天宗师的人数,在得到了紫云道的全力帮助下,还保持着十三人的规模。

    这等先天数量,放在天下之中,都已经是不落的了。

    要知道,北边徐州,那个坐拥六郡的徐国,先天宗师也才十二人。

    冀州的赵国,先天也只有十六人。

    宁国却有十三位先天,再加八十万兵马,只从纸面的武力上来看,根本与当世的霸国无异。

    唯一有些弱的,也就是地盘有点小,人口有点少罢了。

    宁国如今只掌握了两郡十七府,其中广陵郡有三百万人口,临海郡有五百万人口,两者合计,人口不过八百万而已,疆域面积也不过堪堪万里之土。

    从底蕴上来看,宁国无疑是跌落了霸国之位。

    但从武力上看,却依旧可以被称作霸国。

    靠着十三位先天和八十万大军,如今偏居江东一隅,龟缩在金陵城中的宁国,倒也足以维持霸国体面。

    而天下各国,也因为宁国的武力,倒也没太过看轻他。

    依旧认为对方算是个霸国,给予了相应的认可和地位。

    毕竟从如今形势来看,虽然楚国统一江东,已经是大势所趋。

    可宁国掌握的兵马和先天宗师,依旧是极为可观的。

    有八十万大军和十三位先天坐镇宁国,只是全力防守的话,就算楚国倾国之力来攻打,怕也没那么容易吃下。

    只要宁国不犯错误,出现什么太大纰漏,那么这场楚宁之间的战事,注定是一个残酷无比的血rou磨坊。

    打个一二十年,甚至三五十年,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若是再有外国的力量插手,楚国甚至都没可能统一江东。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理想情况下的局面。

    实际上以宁国八百万的人口,想要供养如今八十万大军,注定是一个极其艰难,甚至难以为继的负担。

    事实上也是如此。

    宁国国内的八十万兵马,除了三十万老兵组成的精锐,给予的是常备战兵的待遇。

    其他五十万新募的新兵,都是按照府县兵,甚至屯田兵的待遇来安置的。

    这五十万新兵,平时生产耕种,战时征募为兵,其中战力就可想而知了。

    这种屯田兵根本打不了硬仗,也就只能守守城,维持一下治安罢了。

    不过以宁国如今面临的恶劣局面,向外开拓基本是不可能了,他要做的也就是防守而已。

    所以以三十万精锐为骨干,再搭配上五十万屯田兵作为羽翼,倒也确实能支撑起宁国的防御体系了。

    这也算是一种物尽其用。

    可即便是采用了屯田兵制,以举国之力供养八十万大军,依旧压得宁国的财政,透不过气来。

    不仅是财政。

    因为大量男丁被征募为军的缘故,宁国境内三分之一的成年壮丁脱离了生产,地方上的手工业、商业、以及农业,无不受到严重影响。

    地方上的农田,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抛荒现象,就算一些有人耕种的农田,也因为缺少足够劳力,无法精心侍弄,导致粮产减少。

    如今的宁国境内,虽然得益于土地的富庶,出产的粮食能勉强自给自足,还没出现粮荒。

    但只要与楚国的战争一开始,随着更多的百姓被征发为劳役,后方生产人口的进一步减少,宁国出现饥荒是肯定的。

    可能战争维持个半年一载,顶多两三年,宁国就会因为缺粮导致的饥荒,最终不战自溃。

    所以宁国如今就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

    足够的士兵和强大的武力,让宁国能与楚国的战争中自保,可它浅薄的底蕴,却又无法维持这份武力,难以支撑战争长时间化。

    灭国的危机,始终笼罩在其头上。

    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来自北方的朋友,那个统一了青州,成为当世第一强国的梁国,向金陵派出了使臣。

    “按照玄成子传来的消息,梁国向宁国派出使臣,不仅签订了结盟互助的协议,还对宁国展开了大量援助。

    每年愿意给宁国提供两千万两银子,以及一千万石粮食的援助。

    这些钱粮,足够让宁国再武装起三十万常备战兵,如果换成府县兵的话,宁国那五十万屯田兵都能安置了。

    这样有三十万战兵,五十万府县兵,正常情况下,只要我不亲自出手,楚国想吞下宁国,还真的棘手无比。

    不碰个头破血流,花个十几年时间,死个百万人,恐怕还真拿不下它。”

    陆渊回想着近些时日来,梁国在宁国的活动,不由冷哼一声,心中颇为愤怒。

    很显然,随着楚国击败宁国,渐渐开始统一扬州,北方那个雄霸中州半域的梁国,已经开始对南方正在崛起的楚国感到忌惮。

    这是对宁国的资助,便就是如此。

    有了梁国的援助宁国,不仅可以加如今的八十万兵马维持下去,可能将其训练到一个较为精锐的程度。

    将来两国开战了,梁国也会资助大量钱粮,帮助宁国维持大军,将这场战争不断打下去。

    甚至梁国也可能直接出兵,帮助宁国抵御楚国,或者直接攻打楚国本土,从其它战线牵制楚国力量。

    以梁国的实力,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据陆渊所知,或者说梁国明面上摆出的力量,便有三百万常备兵马,其中大半都为战兵,皆是天下精锐。

    此外,梁国还得到了其国内两大仙门,丹鼎道与苍龙道的全力扶持,这几年来培养出的先天宗师,极其之多。

    算上其往年底蕴,如今梁国先天人数,已有四十三人之多。

    其暗地里,还不知是否有所隐藏。

    而且丹鼎道与苍龙道中,应该也还有十名左右的先天留守宗门,没有出仕梁国。

    这些都可算作梁国的高手底蕴。

    所以梁国境内的先天数量,或许有六十之多,甚至七十也不一定。

    以这份实力,就算扣除国内地方留守,以及必要的防备边境各国的人手,梁国都可轻易抽调出一二十位先天,上百万兵马,用来发动针对楚国的战事。

    对方如今之所以没有对楚国用兵,一是忌惮楚国实力强大,如今摆在明面上的实力,便有百余万常备兵马,以及直属的二十二位先天。

    另外楚国还有十一个藩国,也可动员出五六十万兵马,十一位先天。

    以这等实力,梁国就算发兵来攻,也不一定能赢,倒是损失惨重是可以肯定的。

    二是因为如今攻打中州之外的疆土,完全就是赔本买卖,打下来了,也守不住几年。

    所以冒着耗费以亿计的钱粮,承受以百万计的兵马损失,以及很可能多达数位、甚至上十位的先天陨落的代价,发动一场对楚国的战争。

    最终所能夺得的利益,只不过是仅能使用个几十年的土地,还是被战争打烂了,完全荒废的那种。

    面对这么个结果,梁国上下的君臣,脑子就是再抽筋,也不可能去做这种赔本买卖啊。

    而且那还是打赢了的结果。

    要是战争打输了,梁国在南线损失百万大军,死伤十余位先天,一下丢了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几乎可以说是国本动摇了。

    没了这些武力,不仅其境内统治会出问题,周边各国,怕也会像是闻到腥味的鲨鱼,跟着楚国一起扑上来,来分食梁国这个美味的大餐。

    已经差不多统一了扬州的楚国,不管是实力上,还是潜力上,都已经和梁国处在差不多相等的地位了。

    面对这样一个可怕敌人,梁国就算再是忌惮,也不可能贸然擅起边衅,发起一场国战。

    就算陆渊也知道梁国可怕,却也没立刻对梁国北伐一样。

    两国都知道彼此必有一战,但两国也都在避免开战。

    免得两败俱伤,给他人做嫁衣。

    所以陆渊在等,想先统一扬州,然后等北方诸如魏、周、赵、徐等,被寒潮逼迫的各国不断南下,先发起对梁国的战争。

    到时等这些梁家吸引了梁国的火力,消耗了梁国的兵马后,那才是楚国北伐的时机。

    反正四极将废也是讲顺序的。

    先是北冥幽都的寒潮,然后才是西边的地震,南边的毒火,东边的风暴。

    这场天地大劫,得是北方人先渡了,然后才轮到南边扬州的楚国人。

    时间是站在陆渊这边的,他完全不用着急,去当那个出头鸟。

    而梁国那边也是。

    他知道自己和楚国短期内,并没有什么生死矛盾,楚国就算想打自己,那也是数十上百年后。

    等梁国和北方各个强敌打的精疲力尽,才是楚国来捡便宜的最好时候。

    眼下两家完全没必要拼个你死我活。

    因为楚国就算拼死了梁国,占据了青州,可是紧接着就得面对不断南下的各国,乃至各部落。

    那连绵起伏的战争,持续上百年的生死之战,足以让任何一个帝国看的都头皮发麻。

    楚国现在消灭了梁国,那就得接替梁国,去应对这些麻烦。

    与其这样,那还不如先让梁国顶着,等打的差不多了,楚国再上呢。

    所以楚梁二国,在短期内,在近几十年内,在寒潮彻底降临前,是真的没什么大的矛盾。

    陆渊先前也没想过,统一扬州后,就立刻北伐。

    他原本的打算,也是先休养生息个几十年,慢慢观望观望北方的局势再说。

    不过梁国虽然也知道,楚国不会和他立刻打起来,但出于以防万一,却也打算在江南拉宁国一把,给扬州立下一个钉子。

    这样,将来楚国就算想要趁着,梁国跟其他各国打的精疲力尽的时候,北伐梁国。

    有一个宁国挡在这里,怎么着也能给梁国争取一些缓冲时间。

    不用多,能拖个一两年即可。

    有一两年时间,梁国就能慢慢调整战略,抽掉足够兵马布置在南线,用以防备楚国。

    这就是宁国的价值,也是梁国针对楚国的战略。

    很保守,也很妥协。

    但这就是一个中央帝国的无奈。

    身处天下之中,周边尽是敌国,而且每一个都还那么强,梁国又能怎么办?

    他就像陆渊前世的北宋,占据天下最为富庶之地,但周边全都是强国,没一个是好对付的。

    甚至梁国的形势还要更恶劣些。

    因为围在他周边的楚、周、魏、赵、徐等国,每一个都很强大,国力几乎等同于宋国面对的金辽二国,而非西夏、大理、吐蕃这些小国弱国。

    想想吧。

    宋国一下子面对五个辽国,或者五个金国,这些国度从四面八方包围宋国,而且都对其虎视眈眈,恨不能杀入其国境,打破其国都,再分而食之。

    面对这种险恶环境,梁国可以说危机重重,随时都有倾覆灭亡的可能。

    每一步稍有走错,就是亡国之危。

    在此情况下,他选择谨慎保守策略,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过就算是梁国的这种保守策略,对于陆渊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

    “宁国之事,必须尽快解决,不然真等他在梁国的扶持下,发展壮大了,江东局面,怕就是真的要脱离我的掌控了。”

    陆渊深吸一口气,对于江东未来局势,生出浓重忧虑。

    紫云道对他的投靠,是建立在楚国有着绝对的优势,将来宁国注定无法保存的前提下的。

    所以为了从宁国这条破船上脱离,并搭着楚国这条未来的希望之船上岸,才选择投靠楚国,做了在宁国的间谍。

    但这种投靠,仅是在无奈之下的选择。

    紫云道就算加入了宁国,也只是国教之一,根本无法垄断楚国的信仰。

    但如果在宁国,以宁国对紫云道的依赖,还有紫云到对其的渗透,日后完全掌控这个国家,也是大有可能的。

    到时说不定一个地上道国,便能出现在这世上了。

    而且紫云道在宁国的投入也太多,沉没成本太大,对方就真的甘心这样舍弃一切,转头楚国吗?

    现在有了梁国帮助,宁国有了跟楚国长久对抗下去的希望,国祚说不定就能延续下去了。

    只要能撑到数十上百年后,等到南极的毒火蔓延到扬州,那么楚国就算再是不愿,也不得不选择和宁国联手,一起北上去中州找条活路了。

    这样宁国的死局,瞬间就盘活了。

    而有了一个盘活的宁国,紫云道自然也没必要,再低声下气的讨好楚国,去换取那区区的国教地位了。

    正是有着这份未来可见的利益在,所以使得原本已经投靠楚国,并正在承担着内jian角色的紫云道,出现了那么一分不可靠的变数。

    对方在宁国扮着忠臣角色,扮着与楚国势不两立的角色,说不定扮着扮着,就成真了。

    到那时候,面对一个一心扶着宁国,想跟楚国死磕,再有梁国帮助的宁国,陆渊该怎么办?

    直接亲自动手,用斩首战术,将他们杀光吗?

    这样杀了一遍后,自己要耗费多少法力?

    同样,九州其它各国,见了宁国下场之后,又该会怎么看待楚国,看待陆渊?

    是结成联盟,群起而攻之。

    还是死守顽抗,化整为零,跟陆渊来个不死不休的游击破坏战。

    这两种,不论是哪个,都不是他想看到的。

    那样不仅会令陆渊不断的耗费法力,浪费本就所剩不多的宝贵灵气,让自己日后仙路潜力变短。

    更会将整个九州打成废墟,连楚国都有可能成为断壁残垣。

    一个荒废的九州,可不是陆渊想要的,也无法给他提供足够气运。

    “所以江东之事,不能拖了,必须尽快解决。”

    陆渊想到这,立刻下定决心:“要马上传信玄成子,让他紫云道的先天,带着麾下将士反正。

    趁着宁梁两国合作还没正式展开,宁国还没养肥之前,先废了宁国。

    虽然有些仓促,楚国的消化也还没全部完成,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我倒要看看,那些临海世家,在国中半数先天和半数兵马全都投敌的情况下,最后会怎么选?”

    陆渊想起自楚国崛起以来,尤其是击败了宁国之后,临海世家就从未断过的联络信。

    又看了看紫云道暗中通报的江东布防图,还有岭南自己准备放弃的那几个郡,脸上就露出一丝笑意。

    若是各家能有半个郡的封国,保证他们的财产名位,想来那些家大业大,富贵惯了的临海世家,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没几个愿意死拼到底吧?

    这样,楚国或许能一边收编临海世家的力量,一边又借助他们维持在岭南的统治。

    就跟西南三国一样,来个不战而屈人之兵,完美解决江东问题。

    “先回几封信,试探一下再说吧。”陆渊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