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汉末枭龙在线阅读 - 十一章 梦醒人逝(6)

十一章 梦醒人逝(6)

    突然有事,未修改完,回来再发。

    “开关啰!”清晨,随着关门候的一声吆喝,沉重的两重关门徐徐对开,这条北上可至雒阳南下可达阳翟、颍阴的道路重新畅通起来,李岱和其他在关前等候的商贾士人一道次第通过这雒阳八关之一的轘辕(1)关。商人求利,只要有利可图,无论起多早都是可能的;可是这读书的士绅也赶早来过关,那可就不是为了早上凉快了,而是为了-------看风景。

    轘辕者,曲折环绕且地势高也,此关位于太室,少室两山间,两崖怪石嵯峨,山势雄伟险要,石塞嶙峋似剑,道路曲折盘旋,有十八盘之称,为洛都东南险关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每当东方泛白,雾遮山腰,行人来往其中,初入关口的人顺着队伍由下边向上看,前面的同行者在水烟之气中倏隐倏现,仿佛神仙腾空驾云一样,故有“轘辕早起上云端”、“轘辕早行雾中游”之赞誉。更惠游人的是,由于此关中间两头低,无论从洛阳东南进,或从许昌向北入,皆可饱赏这一番优美的风景,行至正中,即使由于朝阳的升起而使得满面的雾气散开,但站在关口,北视关下,仍可以看到雾浪翻滚,云烟缭绕,瞬息万变,气象万千。

    “沈兄,请观之,此便是昔年高祖皇帝拔剑刺出之‘剑引泉’!”士子甲对身后的同伴招呼道。

    士子乙接话感叹道:“唔,果然是此泉。忆昔高祖皇帝,率大军,诛暴秦,西夺潼关,路经此地,人困马乏,滴水不见,部下有一将,心急难耐,遂于关上赋诗一首曰:‘峨岭似火口,滴水难以瞅。过此喉冒烟,此道不可走。’高祖见此诗,以足将诗抹去,奋然曰:‘某吊民伐罪,顺天应人,岂有攻而不克者乎!’遂拨剑劈入山崖,登时一股泉水破壁而出,立时军心大振,自此立名‘剑引泉’。遥想高祖当时雄风霸气,着实令人神往仰慕!”

    士子丙也说道:“然也,高祖神武天纵,自斩白蛇以来,三年破秦,五年灭楚,功业之甚,千秋难望!方今,党锢既解,我辈圣贤门下正可大展雄图,畅礼教、诛jian佞、清君侧、正朝纲,复我大汉盛事!”

    言罢,三人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激荡,齐声歌唱:“大风起兮云飞扬。。。。。。”

    那边厢高谈阔论,李岱身边的商人们也是窃窃私语,商人甲说:“吹吧,吹吧,一群膏粱rou食的纨绔子弟,越吹越邪乎,反正吹牛不上税!”

    商人乙小声说道:“这事可说不准,高祖皇帝的确不凡,大汉朝可是有四百年了。”

    商人丙不屑道:“他能有啥了不起?首倡义举的是陈涉、吴广,破秦精锐的是楚霸项羽,他刘三不过是捡了个便宜,整个一流氓地痞,其他义军首领多是六国冠盖、王侯子弟,没他阴险无赖,这才输给他。”

    商人甲笑道:“陈兄批得有点过了哟,怕不是又想起先祖被淮阴侯打得满地找牙的事了吧。”

    商人乙也嘿嘿笑道:“有可能、有可能,私仇害公,陈老弟,你可不厚道哟。”

    商人丙吐了一口气,也笑道:“你们还别提淮阴侯,他韩信最后还不是被杀了吗,兔死狗烹,怎么不算无耻?”

    商人乙接着说道:“那是因为淮阴侯谋反嘛,官府这么说的。”

    商人甲思索道:“这倒是几百年来咱老百姓闲时常谈的话头,原因就是这事说不清楚啊,当年可不是淮阴侯一个反,七个异姓王除了南边的长沙王没反其他都反了,难道说那些人都是小人,就高祖是君子,被人欺骗?”

    商人丙眉毛一扬,提气挺胸道:“就是说嘛,我承认我有私愤,但他刘三做的事实在不地道,还有那个太史公,写韩信谋反与赵相,竟然录下在庭院中说的话,想想这可能吗?就算他赵相国家原子够大够清静,如此密议肯定是要避讳仆人的,怎么会泄露出来?要知道,吕后杀韩信时,赵相国在巨鹿呢,难不成他死前传信给吕后,说自己和韩信谋反?这事根本就是上有所好、下必从之的例子,墙倒众人推!”

    商人乙听罢,叹了一口气,说道:“算了算了,我们小老百姓只顾赚钱养家就行了,上位者谋国,咱也插不上嘴。”

    商人甲也无奈道:“凌兄说得也是,只是这世道越来越乱,眼看着这黄巾闹起来了,以后还不知有什么祸事呢!”

    李岱听着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心中也是感慨万千:现在看来,黄巾之乱虽可以平息下去,但大汉朝的根基已经动摇,民心涣散,到了将变不变的关键时候了,不知谁能挽救、拨乱反正?但是,真的可以挽救吗,天意如何?

    想到此处,李岱放眼少室山南,只见山阴一块巨大的石壁悠然斜卧,山水顺石而下,日光映射变为银白,站在少室神道庙前,举目南眺,白云朵朵,天空蔚蓝,在骄阳照耀的绿色山峦中,闪烁出银白一片,似雪覆石坡,玉龙下山。“山河胜景谁能护!”李岱仰天长叹道。

    阳翟城南军营。

    求贤不得的我闷坐在帐中看岳父给我的兵书,以前在北疆和拓跋、秃发部(2)打仗的时候都是用的骑兵再加上车兵弓弩兵,其实车兵弓弩兵也是临时用,到了追击的时候还是都要上马,兵种较单一,指挥起来相对简单;这回到中原来见识了皇甫嵩、朱隽指挥战斗,多兵种合成作战、阵形变换,看得是眼花缭乱;在中原生存,以农业为本,必定要守城守地,有时甚至寸土必争,战争的随意性没有草原大,所以堂堂之阵的正面硬撼是很难躲过的;我现在的首要目标就是努力锻炼成为一名全能型将领,否则以后的一切都是做梦。

    古代的步兵战法起于拾伍之制,一只手五个指头、两只手十个指头,这本来就是古人哲学体系、逻辑思维里面的数学基础,后来十夫一伙,吃饭做灶、分配物资方便,而伍就赋予了长短兵器配合攻敌的意义-------就好像五个手指不同长短可以抓牢东西一样,长矛、戈或戟、刀盾或剑盾、棒殳、弓弩这五类基本兵器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就可以发挥组合的巨大威力:

    假如五人站成一条直线,持剑盾或短戟盾的站在最前面和敌人战斗,棒殳、长矛等在后帮衬,最后的弓弩手时时找机会射上一箭,而敌方只有一人面对我作战,除非他武艺超群,否则没可能以一当三甚至五;假如军队陷入混战缠斗,则敌方一人,如果持短兵,至少要方圆八尺的范围才能施展开手脚,也就是说对方士兵间距至少八尺(3),我方则队形压平,四人一起上,利用兵器长短不一的特点,可以前后交错站位,达到四件兵器同时攻向对方,后面还有弓弩手的补箭,我专而敌分,每每形成局部优势,故曰,‘迭战则久,皆战则强’。

    但是,吴起、孙膑的兵书里都说,随着战争的频繁,大家都熟悉了这种由小及大的打法,而且复杂地形的增多、骑兵等快速攻击方式的增加、不宣而战不事先约定地点的情况的增多,使得这种节奏较为缓慢、适应性较差的战法不足以应付战争需要了。于是各个将领都努力探索,发展出更大规模的兵种组合,如将长矛兵、弓弩兵等各自编成大阵,纯兵器阵之间相互机密配合,各自突出自己的优势又互相补充,实现集团突进,在更大程度上做到“我专而敌分”的原则。不过,这样的军阵对统帅及各级将官乃至十足的纪律、能力要求更高,需要长期训练------也就是完全的职业兵,李牧战术中就盛赞秦国的兵阵,威力极大,但他对自己训练的赵国雁代兵也极具信心。

    正看着间,张辽呼来报:“主公,雁门老家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