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太孙朱雄英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五章 风波又起!

第一百三十五章 风波又起!

    尝着甜头朱允炆,当然不会就此罢手,紧接着他以诸王为国戍边,甚为劳苦,身体多疾,且边地无良医为由,请奏皇帝允许诸王可回京养病。

    朝廷发来行文是统一的,远在西安的朱雄英,当然也收到了。皇帝在诏书中说:凡身患疾病,封地无良医者,皆可循父出子守之责,请旨归朝调养。

    看着锦衣卫上报朱允炆最近的活动及朝务的走向,再联想到其食言而肥,选择与最讨厌的藩王们合作,朱雄英脸上,不由露出丝丝冷笑。

    是的,不管从法理,还是人情上说,朱允炆这么做,收获皇帝、太子赞誉的同时,也能收获诸王、文武官员的善意。毕竟,与一个仁义之人打交道,比阴晴不定的人,要轻松的多。

    可他恰恰忘了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其一,大明传位的顺序,以嫡以长,自天子到诸王莫不如此。其二,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诸王皆有私心,谁会为他站出来张目呢?

    就比如那个“时间线”,靖难之役发生之时,天下诸王那么多,有谁为他效以死命了?与这些人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靠他们成势,跟咱掰手腕,疯了吧!

    “行了,宋忠!别吊丧着脸,多大个事儿,怕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

    “给应天的蒋瓛发密文,不要干预荆王、秦庶人的行为,秘密记录即可。”

    朱允炆也好,朱樉也罢,在他的眼中不过就是挑梁的小丑。与他们的小动作相比,朱雄英更在乎移民充边的大政,这可是安定边境的百年大计。

    他明白,太子将缴获的金银勒令返还是为了他好,可朱雄英不能接受这个好意。西征一役,朝廷在火器、盐铁上的支出不小,这是个不小的亏空。

    如果不及时不上,亏空便只能越来越大。所谓,上面针鼻儿的眼,下面斗大的风,就是这个道理。不上这个亏空,也深得户部摊牌到江南百姓的身上。

    千里转运,耗费弥大,运抵前线十剩二三,花费如此之大,充分暴露了以应天为都的短处。每经历一场战事,都是在大明不富裕的国库上,削下重重的一刀。

    还好,预先截留了一部分,并留下了全部的牛羊、战马,变现之后,勉强可以应对此次移民充边之事。

    “下去后,传铁铉、郑士元!”

    朱雄英这话刚落,便见常森和朱允熥抱进来两个牙牙学语的胖娃娃。常茂之子-常继宗,常升之子-常继祖。按照辈分算,他们还是朱雄英的小表弟。

    不用说了,今儿定然是他们的母亲觐见太孙妃,两个小家伙便被童心未泯的甥舅二人,给顺了出来。

    “大哥,大哥!你瞧瞧,这俩小胖子,rou乎乎的,多可爱!”

    “可不是,身子长的这般壮实,将来也定是骑马射箭的料!”

    甥舅二人这一唱一和的,朱雄英这奏本也没法看了,只能走了下来,逗逗这两个胖娃娃。孩子的笑容,永远是世上最真诚的,纯净、自然。

    拿常继宗来说,小小的他,不会知道,其父为了给他名分,将其母正式纳为侧室,就是与宋公翻了脸。更不会知道,皇帝竟然以“蛊惑藩王,离间天家”之罪,将冯胜收压。

    难怪苏轼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这人啊,还是小时候好,可以无忧无虑,没有烦恼的过活。

    说来也巧,他俩去抱娃娃的时候,沐婕让他们转送一封来自云南的家信。沐英的副将-冯诚,请其往西安写一封信,求太孙妃在太孙耳边吹吹风,帮帮他伯父。

    倒不是沐英多事,而他不得不帮这个忙,沐英的原配夫人,是乃冯胜的兄长冯国用之女。生沐春、沐婕,后早逝。

    而太孙妃-沐婕,对此舅舅的求情,却不置一词,直接将家信送到朱雄英面前。后宫不得干政,管与不管,都是朱雄英的自由。

    看过家书后,朱雄英摸了摸常继宗的小脸,淡淡道:“冯胜?不是一直挺受待见的吗?”

    话说到点子了,冯胜在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居于第三。屡屡受以重任,立功无数,现在能与之比肩的,似乎便只有汤和、蓝玉二人。

    他有两个女婿,一是常茂,二是周王-朱橚。而皇帝动怒的原因,恰恰是冯胜与朱橚侍私下见面。至于,说了些什么,肯定是令人无限遐想。

    对老爷子来说,除了朱标、朱雄英,所有的儿孙都有可能生出谋朝篡位之心。没办法,他老人家就是这么的刚愎雄猜,更何况疑心病是所有帝王的通病。

    要说这事,与南宫有什么牵扯的话,那就是私会的讯息,是锦衣卫上报的。这是寻例上报,定期定时呈报到武英殿。如果,朱雄英没有特殊的指示,基本是查到什么上报什么。

    吧嗒吧嗒嘴,大嘴巴常森又开始卖弄他的巧舍。是,这些旧事,放在从前也属于小道消息,可除了又是什么可以解释,他与皇帝之间的裂痕呢?

    “三舅,那都是哪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了,皇祖至于记到今天吗?”

    朱允熥对此不以为然,过去这么多年了,也许皇帝早就把此事给忘了,怎么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就拿其与周王私会为由,出来翻腾呢!

    可常森却摇了摇头,漫不经心说:“屁孩子懂啥,问问你大哥,越是年代久远的事,陛下记的越是清楚。”

    是的,常森是个不着调的人,可他没有说错皇帝,老爷子就是这样的人。

    每每李善长单独觐见,不管从皇帝的话语,还是表情,总是无形的提醒他,皇帝还记得他选择郭天叙的事。

    以至于,大明这位当代萧何,落下了毛病。只要皇帝瞪眼睛,他就下意识的摸自己的脖子。

    换成冯胜,道理也是一样的。还真有可能,是因为过去的些许小事,让皇帝起了杀心。

    “小事?殿下,这可不是小事!臣问您一句,如果您指挥不了麾下将校,或者他们阳奉阴违,您会如何?”

    是啊,君王们不在乎文臣写多少奏本,或者要死要活的犯颜死谏。可对于手握重兵的武将,别说刚愎雄猜的皇帝,就是朱雄英也是忍不了的。

    揉了揉下吧,朱雄英认真道:“舅舅,也许今天,我们可以带着娃娃,一起回顾一下,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