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逆流伐清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京,南京

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京,南京

    伴着一阵哭啼,一队明军押着数十名妇孺走了进来.城中有不少旗兵的眷属,而这些旗人妇女的境遇十分糟糕,因为她们的头发,服饰和汉人女子有较大的差别.更要命的是,即使这猩以改扮,但她们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旗人女子不缠足,她们原本引以为为自豪的天足,这时却成了危险的来源.

    "禀国公,这些都是旗人,是就地处斩,还是押到城外."带队的小军官见李来亨在此,便上前邀功般地请示.

    "饶命啊,大人."还没等李来亨作出指示,一个旗人妇女突然冲出了队伍,跪倒在李来亨面前,连连叩头,哀求道:"我们是无罪的,我们也痛恨我们的祖先,因为他们虐待汉人……"

    几个明兵斥骂着,赶过来将这个妇女死死按住.这个妇女的脸在地上被挤得变形,依然语音模糊地哀求哭叫"大人,杀死我们这些没用的妇女和孩子,您能得到什么呢为什么不饶我们一命,显示您的宽宏大量呢大人……"

    带队的小军官抽出了腰刀,骂着上前,一道寒光,高高地举了起来……

    "慢!"李来亨忽然抬手制止,沉吟了一下,沉声说道:"先将他们暂行看押,日后如何处置,由殿下定夺."

    旗人妇女的哀求,以及被抓捕的妇孺的哭啼,对李来亨虽有所触动,但却不是他作出决定的主要原因.刚刚担任一军之长,李来亨处事小心,他想到岷殿下素有仁厚之名,"降者不杀,弃械免死"是明军喊出最多的话.杀旗兵是因为他们具有潜在危险,那杀害妇孺似乎没有必要.

    如果因此而造成对伐朔军的不利影响,或者让岷殿下心生不悦,那这痛快的报复杀戮便有些得不偿失了.所以,李来亨决定把这个事情交给岷殿下.是杀是留,他和伐朔军便没有什么责任了.

    ………………

    七天破南京,这不是朱永兴的狂妄,而是有其历史依据和实际原因的.太平军主力到南京后.便是仅用七天就攻破了南京.而且南厩极大,城墙共计三十多公里,再有爆破攻城,防御范围过大的南厩已经形同虚设.

    事实上,在明军金鼓齐鸣,炮轰南城的掩护下,工兵日夜施工,仅用五天便挖通了两条地道,在凤仪门附近的城墙下开始填装火药.

    而就在前一天,殄朔军的一个师在句容县伏击了由苏州赶来增援的清军.在丘陵曼衍,草木蒙茏中.明军蔽林扼险,以火器围而攻之,一举全歼了数千清军.

    虽然明军没有四面围城,但却派出了部队在由东南增援南京的道路上或设伏,或截击.接连击退或歼灭了数支来援清军.其中有苏松提督标下游击徐国第的马步兵五百名;金山营参将张登选的马步兵一千三百名;驻防杭州协领牙他里的官兵八百名;驻防杭州镶黄旗固山佟浩年的披甲满洲兵六百名.

    这些来援清军接到郎廷佐调兵入援南京的羽书后,立刻急速行军,从明军故意留出的东南缺口赴援南京.援兵奉令即行,没有会合一处后再行动,次第而来,正给了明军个个击破的机会.

    当然,漏网之鱼还是有的.但进入南京的这些清兵对大局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就等着被一勺烩了.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不妥,不妥."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嗯,可以."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不太趁景啊!"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好,能用上."

    太阳还没有升起,而空气里却已弥漫着破晓时的寒气,草上也掩盖了灰色的露水.

    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朱永兴在亲卫的保护下坐于钟山之上,眺望古都南京,心情激动,却在想着如何剽窃.

    从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年)到现在(永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年),三年多的时间,朱永兴从一个出缅入滇的空头宗室留守,风风雨雨,酸甜苦辣,终于到了树立里程碑的时刻.得大江之南以为基,以南伐北,亦不过是两三年的时间,便能大功告成矣!

    朱永兴蓦地感到疲惫袭上心头,不由得向椅子中缩了缩.心力啊,他殚精竭虑,透支得太多了.

    雾气笼罩着仪凤门,被明军的佯攻折腾了一天的清军,正在梦乡之中,郎廷佐等清朝官员也正沉睡在美美的早觉之中.

    迫于城外明军的势大,他不敢出城应战,便依着朱国治的计策,抓来几个瞎子,埋下几个大缸,让他们去听.可仪凤门依山而建,听音效果本就不佳,加上明军又是金鼓齐鸣,又是火炮轰城,几个瞎子的听力受到了严重干扰,并没听出什么名堂.自然,郎廷佐等人也就不知大难临头,末日已经来了.

    突然,轰—轰,惊天动地的巨响震醒了清军的美梦,明军引爆了城北仪凤门段地道里的火药.这次爆破,为了一举破城,火药用得充足,两条地道几乎同时爆破,南厩厚实的城墙登时被炸开了四五丈宽的豁口.

    金鼓齐鸣,喊杀震天,早已严阵以待的明军呐喊着冲向城墙,.当先者便是殄朔,荡朔,破朔三军抽出的精锐士兵组成的突击队.当雾气和扬在空中的尘灰散去,明军突击队已经杀进城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组织有序的后续部队.

    殄朔军虽是攻城主力,但过于厚此薄彼也不太好.所以,突击队是三支,先入城,谁打得好,谁抓的,杀的清朝大官多,看你们自己的能耐.而在后续部队中,又抽调了其他两军的火炮和炮兵予以配合,以增强战力.

    三支突击队皆是各军精锐,每支队伍是五百人,冒着灰尘冲进城内.缺口处的清兵非死即伤,根本没组织起抵抗.突击队立刻分头向市区杀去,分别抢占城北制高点鸡笼山和鼓楼岗,以及太平门.

    除了抢占要点.迅猛突进,为后续部队入城展开创造有利条件,也是突击队的任务之一.

    缺口两侧城墙被占领,入城通道已保无虞;明军继续涌入,已是第十个五百人队;鸡笼山和鼓楼岗被抢占,突击队正杀向小营……

    枪声,爆炸声,喊杀声在南厩内蔓延,扩散,初升的太阳在背后射出红色的光芒,笼罩了这座在战火中颤栗的古城重镇.

    城陷矣!朱永兴放下了望远镜,直觉得手心冰凉,竟是紧张加激动.出了不少的汗.

    南京的得失,在军事上实是一着要紧的棋子.南京素来有"襟三江而带五湖,包东吴而连北越"之说,它是水路咽喉,扼长江,运河交汇要害.北可截断京师粮道饷道.等于切断血管;西可纵横长江,择地北渡.

    而南京一失,江浙的清军便如瓮中之鳖,再难逃出生天.南方绿旗必然降者如潮,反正投诚者层出不穷,剩下的满蒙八旗和汉八旗,以及北方绿营.算起来也就剩三万多人,除了覆灭,再无其他结果可想.

    失去了大江以南的清廷,自入关之后便战事不止,又在这三年里被西南崛起的明军折腾得够呛.拆东墙补西墙地忙活,估计剩下的家当也不多了.

    "殿下.叙国公来报,殄字突击队斩杀江苏巡抚朱国治."一个亲卫展开军报,念给朱永兴听.

    "哦,这么快."朱永兴淡淡一笑,说道:"传孤谕令.殄字突击队首建一功,每人赏五两银元."

    原来,朱国治被炮声惊醒,得知明军杀进城来,立刻面无人色,急忙坐上四人抬轿,由数十名清兵开路,逃往满城.可驻守在满城的柯魁,却不愿打开城门接待他,并且教育批评他不该跑到旗人的地盘,应该组织百姓抗击明军,守住外城,好自为之.

    朱国治别无良策,只好命令轿夫抬着他四处逃窜.逃到小营,正好碰上明军的殄字突击队.护驾的清兵一哄而散,轿夫也把轿子一丢,扔下朱国治走人.明军抢上前去,结果了江苏巡抚的性命.

    在很多清宫戏,甚至在《康熙大帝》的书中,都把朱国治说成是一个忠臣,将他描绘成清如水明如镜,气死海瑞羞死包公的正义形象的官员.但在历史上,朱国治属汉军正黄旗人,在任江苏巡抚期间搜刮无度,人称"朱白地",先以抗粮为名,制造江南奏销案.又在哭庙案中,罗织罪名杀害苏州金圣叹,倪用宾等人.

    就是这样一个死心塌地的为清廷从事聚敛,对疑似反清的言论和思想则毫不犹豫地残酷镇压,明目张胆地收受贿赂,肆无忌惮地克扣军饷,在民间获得了"朱白地"称号的王八蛋.历史上被调任云南后,三藩之乱时,痛恨其入骨的吴军士兵将其杀死,其rou分而食之,可谓是尸骨无存.

    但朱国治这种对与汉人反抗者不共戴天的情cao深深感动了康小三,为了表彰他对清廷死而后已的忠诚,清廷为其著书立传,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全天下宣传他的事迹,上升到了忠良楷模的高度.流毒遗传,直到现代的很多时候,朱国治依然是以圣贤面貌出现在书籍和银幕上,在信息发达的社会,实在是令人不解.

    比如在那个幻想着要再活五百年继续制造文字狱,继续压迫汉人的《康小三大帝》中,朱国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朱国治义正辞严地拒绝吴三桂的劝降,痛斥其分裂国家(当时有这样的名词和概念吗)的反动行为,向吴军官兵高呼满汉平等口号,慷慨就义,含笑而逝.

    嗯,在朱永兴这个时空,朱大汉jian死得快,死得窝囊,丑陋的人头被挑在高竿,成为明军士兵炫耀功绩的饰物.

    城中战斗依然在持续,入城明军已经完成了初步展开,而其他地方的清军纷纷被调来堵截.明军顶着清军的顽抗,用火炮,火枪形成强大火力,稳步向前推进,速度有所放缓.

    东边不亮西边亮.城北的攻势虽然遇到了点阻力,但却为城南的攻城创造了机会.

    城南的破朔军,乘着城上清兵被抽调去北门的空档.借着"城破"传言带来的恐慌气氛,实行多点开花的策略,带兵广架云梯,杀上城墙.城上清兵顾此失彼.被明军分割斩杀.

    在通常的攻城战中,老百姓关门避险是应有之举.但此次城破的消息一传开,很多老百姓便扒门偷看,期盼着明军快点占领南京.

    从南面杀进城去的破朔军,只是略一发动.,城中居民立刻积极响应,不惧危险,奋力搬开堵塞城门的土袋,砖石,打开城南的聚宝门,水西门.接着,城西的汉西门也被打开.大队明军随即杀进南城,向城区推进.

    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有很多,但就短期决战而言,决定因素无外乎四个方面:一是军力,即军事实力和军事指挥;二是人和.即民心向背和民意倾向;三是天时,即气候条件和决战时机;四是地利,即自然条件和山川地貌.

    在这四个方面,明军几乎全占.城内居民更是不仅出力,而且自告奋勇,充当向导,引领着明军向城内各个要点穿插攻击.城内清军遭到数面围攻.抵抗之心顿失,纷纷溃败逃窜.

    从凌晨破城,战至下午三时许,明军已经基本控制了城内局势,除少数敌人窜出城,由东南方向逃跑.但城外十几里外,还有负责截击来援清军的明军部队.这些散兵游勇能够逃脱的机会并不大.

    这时间有徐呀!朱永兴得到军报,并没有喜笑颜开,反而是脸色凝重.明军如此快地攻克南京,只能说明城中的八旗兵见势不可为.并没有死战到底,而是撤回了满城固守.而攻打这座城中城,才将是最血腥,激烈的战斗.

    满人旗兵驻扎的内城,是南京的城中之城,好比北京的故宫.清军入关后,对汉人始终不放心,满汉之间的鸿沟始终无法彻底填平,旗兵与绿营各不相属,各地旗兵除了镇守地方,还有一个不能公之于众的任务——监视绿营!

    南京满城,是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时修建的皇城,雄伟壮观,坚固华丽,易守难攻.昂邦章韭魁对外城防守没有太大的信心,便提前早就打起了弃大保小的心思,在满城囤积了大量的军资弹药粮食,把火铳炎炮炮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城楼,率数千旗兵和动员的旗人眷属,准备固守满城,垂死挣扎.

    朱永兴深知此战之厉害,已经对攻城部队下了命令,不得抢功仓促攻打满城,以致遭受伤亡,损失士气.先控制全城,将满城围困即可.

    时近入夜,城内进一步安定,朱永兴才在亲兵的护卫之下,由凤仪门入城.作为最先的突破口,由凤仪门通向城内的街道是清军抵抗最激烈的地方,八旗兵也参战了,试图将明军赶出城外.只是后来其他方向的明军也破城而入,八旗兵才知外城失守已成定局,仓惶撤回了满城.

    遍地的血水与尸首已经初步清除,但朱永兴所过之处,仍然看到明显的痕迹.街道上碎石残瓦,血迹烂布,到处都有火炮和手榴弹炸出的焦黑.越往里走,战斗的迹象便越不明显,这已经是清兵丧失斗志,溃败逃窜了.

    没有去两江总督府休息,朱永兴直奔满城,路上便遇上了叙国公马惟兴带着一干将领.朱永兴不听劝说,执意要先巡查,马惟兴等人只好无奈跟随,直奔鸡笼山制高点.

    鸡笼山又名北极阁,东连九华山,西接鼓楼岗,北近玄武湖,为钟山延伸入城余脉.春秋战国时期,以其山势浑圆汕,形似鸡笼而得名.鸡笼山高约百米,是城中重要制高点.南朝齐武帝到钟山射雉至此闻鸡鸣,故鸡笼山又改称鸡鸣山.明初设观象台于山上,又名钦天山.

    俯瞰皇城,但见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而且城垣坚固,防御工事完备.朱永兴不禁久久无言,脸色凝重.

    "殿下,我军与破朔军已将满城团团围住,荡朔军一部正追歼逃敌,其余则固守城池."马惟兴以为朱永兴为攻破满城犯愁,忙在旁宽慰般地解说道:"审讯俘虏得知,满城内不过数千旗兵,纵是城垣坚固,亦难抵我军炮火轰击.即便要多费些时间,用坑道爆破也可攻破."

    朱永兴点了点头,敷衍似的笑了笑,说道:"传孤谕令,围困满城要提高警惕,勿使敌人有可乘之机.另外,命各军主将晚饭后至两江衙署军议."说完,又举起望远镜瞭望片刻,有些郁郁不欢地下山返回.

    勾起朱永兴不快的正是看到了现在的皇城,那是曾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的明故宫,为何在五六百年后,在他的记忆中竟然会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些令人无限感伤的断壁残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