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逆流伐清在线阅读 - 第一章 北愁南喜

第一章 北愁南喜

    北京在愁云惨雾中迎来了康熙二年的春天,清廷因天下大局败坏,江南失陷,由康熙下令减膳,撤乐,并禁止文武百官饮宴戏乐.整个厩之内,处处充满了面色青白,一脸死色,四处觅食的百姓.

    因南方粮运断绝,北厩内粮米不能自给,粮价飞涨.普通的平民百姓早就不能果腹,连满人的铁杆庄稼也维持不了太久了.除了夺回江南,便只剩下了在北方加赋增税,满清的颓势更显,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

    先说夺回江南,清廷倒是不断增兵,但荆襄对河南,陕西构成威胁,不得不防;明军以数军兵力汇聚在长江中下游,使得清军又要提防其沿运河水陆并进;还有四川,巡抚高明瞻也急奏增兵,否则有被明军攻克保宁,进逼汉中的危险;北方沿海也要加强防御,特别是天津,如明军以水师之威,在此两栖登陆,便可威胁京师……

    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取江南便成了口号,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在色厉内荏的叫嚣中,清军却开始悄然堵塞运河,使明军难以发挥水师之利.而在天津,驻防的清军兵力在增加,并紧张地构筑炮台工事,以护卫京师.

    "长江以南重归大明,昭武皇帝登基即位了."

    "昭武帝比永历可强多了,好象就没打过败仗,再看满清这样子,估计是没几天蹦踧了."

    "不知道昭武皇帝什么时候北伐,咱们也别在这等着饿死了,往南走吧,兴许能早点碰上明军呢!"

    "听说昭武皇帝一登基,便在光复区减赋减税,又分发土地,赈恤贫民,人人都能饱饭呢!"

    "往山东去,往淮南去.明军很快便要反攻了."

    …………….

    北厩中,各种各样的议论在流传,有的是百姓的猜测,有的则是情报局故意散播的消息.越来越多的人对在北京是否能活下去感到绝望.离开了这座渐渐死去的城市,向着山东,淮南逃亡.

    而在满清的宫廷内,一番激烈的争论正在进行.收缩已经是肯定的事情,但如何收缩,如何让明军停止进攻,如何能在时间上缓冲一下,却个个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言迁都者,可斩也.京师乃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索尼拖着病重的身体,勉强用严厉的语气衬托出他的决心.却已是气喘不已.

    "索公言之有理,我大清尚有半壁江山,尚有悍勇八旗,虽是暂时失利,然亦有反败为胜的机会."鳌拜是强硬派.收缩固然是形势使然,但过于畏缩,依然令他无法忍受.

    江南已失,但从实际损失来看,满蒙八旗不过数万,余者不过是绿旗汉兵.本来在江南便没有多少八旗驻防,屡次增兵也多是北方绿营.以及少部满蒙八旗.至于旗丁家奴,其实也不应算是八旗的真正兵力.

    辽东,宣大,以及整个北方的八旗兵将,加在一起,依然能凑出十余万.而北方绿旗比南方更有战斗力,对清廷的忠诚也比南人强很多.再者.北方空旷,最适骑战,八旗以骑射为傲,在北方打仗,显然更有信心.

    而且这个时候稍微退缩一点可能还无大碍.若是退让过多,显得清廷过于软弱,已经颓势难挽,则人心思变.不说北方绿营,便是蒙古诸部恐怕也要生出别样心思,不再对清廷恭谨听令.所以,清廷必须强撑着,起码在表面上要做出气势,以免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使局势彻底崩坏.

    "此时虽有危难,然戮力同心,必能转危为安."苏克萨哈犹豫了一下,向索尼,鳌拜征询道:"索公,鳌公,为安定人心,休养民力,以增赋税,是否可废‘圈田令’,将土地让与百姓耕种;另外,可适时推出更名地之策,令百姓不必支付田价,照常耕种,已交过易价银两的,可从来年常税中冲洗."

    鳌拜冷哼了一声,说道:"邀买人心嘛,可未必奏效吧那些尼堪倒是会觉得满人不行了,向他们示弱讨好似的."

    遏必隆本是带着耳朵来的,此时倒是附和道:"升米恩,斗米仇,确是不宜太过放宽.何况圈地早已停止,又何来废止一说"

    顺治元年清廷颁布"圈地令",之后又三次下令圈地.到顺治四年,大规模的圈地已停止,但零星的圈地,换地仍时有所闻.之前鳌拜更以镶黄旗地少贫瘠为由,提出要与正白旗换地,这其实又是一轮圈地.

    "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圈地后,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部份地主或农民投充到八旗庄园成为佃农,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出现.圈地使的部分使其生计的农民投入的反清的运动当中,增加了清朝初期的不稳定.

    苏克萨哈提出的建议本来很好,但在鳌拜听来,却是影射他要与正白旗换地一事,是以不悦而加以嘲讽.

    索尼想了想,觉得圈地在事实上已经基本停止,而且圈地是为安置入关的满族诸王,勋臣和解决八旗官兵生计的举措,突然以明令废止,岂不是说之前是做错了,八旗官兵又该如何想

    ".明令废止暂不可取,更名田之事倒可实行."索尼思虑已定,觉得这样已经够了,便开口说道:"伪帝善收买人心,不是免以后年份的赋税吗,咱们也免,便先免后年的.你们觉得如何"

    "寅吃卯粮"鳌拜愣了一下,旋即点头道:"可行,二年之后是个什么情形,谁能说得清呢没准那伪帝居于江南,醇酒美人的享受,咱们大清朝又能席卷江南,重定天下呢!"

    "重要的是不气馁,不畏敌如虎,不闻风丧胆."索尼扫视了一下另三位辅臣.说道:"当年太祖,太宗时,咱们满人只踞辽东,也没有什么江南,漕运,可还不是直取天下失之未为祸.得之未为福.只要咱们同心协心,能够把眼下的难关过了,这天下大局啊,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啊!"

    鼓舞完三位辅臣,索尼又强撑着与他们商议军事.目前的防御重点有三处:一是运河,漕运已断,明军水师又强大,尽可以堵塞河道,只以陆军加强沿河防御;一处是荆襄.可主要以河南绿旗,再加部分满蒙八旗,驻扎南阳;再以甘陕绿旗和西安八旗驻白土关,与南阳成犄角之势,进行抵挡;另一处是天津.可调禁旅八旗前往驻防,再辅以直隶绿旗兵,以为京师屏障.至于四川保宁,只能严令高明瞻等人死防死守,暂时是抽不出兵将支援了.

    一番布置之后,四大辅臣又商议了召蒙古诸部出兵助战的诸项事宜,主要是早已归附清朝的漠南蒙古.以及与清廷关系密切的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各部.

    这样一来,如果筹划尽皆实现的话,又多了数万蒙古骑兵助阵.四大辅臣这才觉得事尚可为,也不知是自我安慰,还是真的有这么简单.

    "贼火器厉害,非以火器敌之.否则难以取胜."苏克萨哈突然一皱眉头,张嘴提醒道.

    "可造火炮,打制鸟枪."索尼说完亦是皱眉,这花费定是不少,该从何处筹措呢要说清军中火器最多的.还应属三藩,可三藩尽灭,损失惨重啊!

    "各地多有富豪,便让他们捐输."鳌拜冷笑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他们不会不懂."

    圈地,加赋已经得罪了平民百姓,这又要把富豪士绅都得罪光吗索尼沉吟不语,可又没有别的办法,忍不住一阵剧烈咳嗽,脸憋得都紫了.

    ………………

    相比于北京的愁云惨雾,南京乃至整个光复区都还未完全褪去新皇登基的喜庆气氛.

    南方和北方地区通常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而新光复的地基本上属于南方,朱永兴一下子免除了这些地区今年一半的钱粮,以便休养民力,尽快恢复战争创伤.并且名文规定"日后凡遇蠲免之年,免业主七分佃,户三分",从而使佃农也能得到好处.

    浙江,江西,湖广,以及南直隶的一部地区,本来便没有了漕粮的负担,又一下子减免正赋的一半,无论是豪绅,地主,还是普通百姓,都是欢欣鼓舞,齐赞圣上仁慈,爱民体民.

    滇,桂,闽,粤,川等老光复区,免昭武三年的一半赋税,免昭武元年,也就是今年的人头税,户赏rou或鱼十斤,米一斗.

    从昭武元年起,所有光复区取消甲役,力役,杂役,力差等项目,每一州县每年需要的徭役,由官府从所收的税款中拿出钱来雇募,不再无偿调发平民.也就是说,历史悠久的徭役制度行将消失,农民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少了无偿的征调和剥削.

    废除新光复区的匠籍制度,将各类手工业工匠,编入民籍,也就是说,取消了匠籍要按政府规定服劳役,或者交纳班匠银代役的制度.从而使手工业者摆脱了人身的控制,有利于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官员俸禄加倍,任期十五年以上,没有贪腐,失职,渎职的,退休后俸禄照领,直至终老,是为养廉银.

    为表彰战功,在籍士兵按服役年限,分别赏功田十亩,五亩,三亩,每亩地若折算银两的话,至少也要两三两银子,也就是说,每个士兵至少得到了六七两的赏钱.这还不包括一些立有军功的士兵得到的额外赏赐.

    军中将领也各有赏赐,或是金银财帛,或是爵位,官衔,或是府宅住房,反正是皆大欢喜.

    这泄只是立刻兑现的福利和优惠,朝廷已经发出圣旨,待土地丈量,清查完毕后,将实施"公地放领"政策.就是将无主田地,或从清朝官员手中接收过来的"公地"出售给农民,地价为耕地主要农作物正产品全年收获量的两倍,由承领农民分十年平均摊还,不必负担利息.

    朱永兴又下旨延长垦荒的免税时间.起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五年.预计这一政策将刺激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

    有财力,有底气,或者说是着眼长远.先缓后急.这些政策本已制定完成,但战争时期,也是留有施恩的空间,所以直到现在才正式推出.自然,效果和影响是极好的,立时便为朱永兴赢得了无数的赞颂之声.

    虽然政府的赋税.是减少了,但民众的热情却提高了,朱永兴得了明君的彩头,战争的潜力也会被更好地激发出来.

    "涸泽而渔那是短视愚蠢,如满清鞑虏那般.岂能长久,岂能得人心"朱永兴头戴通天冠,着绛纱服,在御座上摆手示意众阁臣平身,继续说道:"优礼阁臣.亦是我朝家法.日后入见,不名,不拜,赐座.诸位不需推辞."

    "臣等谢陛下恩典."阁臣们施礼谢恩,在早已摆好的椅子上恭谨就坐.

    虽然在机构上基本采取了以往的名称,变动不大,但也是为了不引起太大的负面影响.以后当然会有所增减.目前明政府的内阁由九人组成,与古代的六部九卿是一样的人数.

    礼部:暂含外政司,教育司,民政司,民族司;尚书:陈绍愉;

    兵部:未设尚书,暂由下设的参谋总部推吴三桂或皮熊出席内阁会议;兵部下暂含军工司.陆军司,海军司,后勤司,退伍军人安置司;

    吏部:暂含人事司,稽考司.书院;尚书:刘佐宸;

    户部:暂含审记司,统计司,度支司,海关,银行;尚书:由原王府长史易成简拔担任;

    刑部:暂含司法厅,公安司;尚书:张煌言;

    工部:更名为农工商部;暂含建设司,交通司,水利司,商务司,邮传司,农业司;尚书为蔡明;

    监察部:尚书为周良甫;

    国家安全部:尚书为叶虎;

    大理寺:正卿为郭之奇.

    先以最能让人认同的政府机构进行工作,日后再逐渐细分,这是朱永兴的思路.在他想来,工部,礼部中便可划分出外交部,教育部,农林部,商务部,水利部等独立机构,刑部又可分出司法部,公安部……以后呢,还会设首辅,次辅,使内阁的职能更全,权力更大.

    但现在,机构暂时合并,一是精简,二是某些事务还未做大,制度还未完善,还没有单独划出的必要.

    其实对于这早朝,朱永兴觉得作用不大,而且很折腾人.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凌晨三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五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然后,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这就好象领导天天召集属下开会一样,有没有事都得浪费时间聚一次,见见面,听听赞颂.可要说当面听到问题,马上便能做出正确决定,朱永兴觉得不太可能.

    而早朝时皇帝若是未临百官,便会被视为怠政,倦政,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此,朱永兴却不赞同.看看崇祯,应该算是明朝最勤奋的皇帝了,根据史料记载: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个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奏折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而且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要勤政.

    结果呢,他越勤政,国家越乱,政务越糟.可见勤奋未必正确,事必躬亲未必便会做好事情.

    所以,朱永兴登基之后,虽然没有去掉早朝,但却顶着反对之声,把时间推后到早上八点.就算是开会,也得吃了早饭才有精神吧若是有紧急的事情,朱永兴又不实行宫禁,总理处昼夜有人值守,难道还能耽搁了不知道凌晨是人困意正浓的时刻吗,脑子反应迟钝,怎么能处理好政事

    "虽说国家目前以农业为重,但农工商并举,亦是治平之道."朱永兴见众阁臣落座,继续说道:"便如沿海渔民,以驾舟捕捞为主业;苏松织工,以纺纱织布来谋生.难道非要让他们去耕种田亩,才算是务了正业豁除匠籍,是革除弊政,减轻他们的负担.这一点,诸位要心中清楚.所以呢,工部的奏折,朕不准."

    工部尚书蔡明犹豫了一下,躬身奏道:"启奏陛下,自豁除匠籍后,苏松织工自是感恩戴德,然丝绸行业若是兴盛,家家便会以养蚕为业,从妻络夫织,到积累钱财后又增置绸机,则织者愈多,耕者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