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在线阅读 - 第204章 破百济者好皇孙也

第204章 破百济者好皇孙也

    【唐朝对于辽东的经略,要远比西域简单很多。

    毕竟西域高路远,道路非常难走不,一路上的补给一直也都是困扰唐军的一个问题。

    辽东则不然,河北山东本就临海,民间造船业一直都在发展。

    无论是人口数量上,还是行军手段上,辽东都要比西域简单太多。

    而且李世民在辽东也给李治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

    千余艘战船,以及足够供应三十万大军出征的粮草。

    这些东西是李世民第一次亲征高句丽之后陆陆续续攒下的,为的就是第二次亲征。

    本来计划贞观二十二年大军开拔,但这一年房玄龄病逝,且在死前写了长长的奏折劝谏,李世民只能作罢,打算明年再打。

    然后就是次年病情飞速恶化,贞观至此结束,亲征也就不了了之。

    靠着老爹的遗产,面对新罗求援时,李治相当的豪横:

    你蹦跶是吧?给爷死!

    刚刚平定了西突厥的苏定方再次挂帅,领军十万,驭战舰,渡黄海,直击百济。】

    甘露殿中苏定方脸上的笑意再难遮挡。

    后世此前对他功绩的简述他还没忘呢:灭三国,皆擒其主。

    已知在西域灭了西突厥和葱岭诸国,如今这最后的一功,看来就是应在了这百济国上。

    “我记得,这百济国似是与魏晋同立?”

    苏定方确实不太清楚,所以就近问了一下李世积。

    李世积看着苏定方,嘴唇动了一下,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扭过脑袋:

    “不知。”

    苏定方遗憾的摇摇头,你这堂堂曹国公刚才起来张亮的时候不是挺爱笑的嘛?

    怎么此时反倒是学会以后脑勺示人了?

    看了看李世积的后脑勺,李靖觉得还是得调停一下:

    “渡海击贼,乃老夫生涯未有之举,定方想来应扬名辽东。”

    李靖开口,苏定方瞬间变回了乖宝宝,开口连连推辞。

    “这百济不比突厥,立国于半岛,北有高句丽,东有新罗,西南皆海,渡海而击,贼无处可逃,自可慢慢殄灭。”

    “此战之首功,应为陛下,若无千余战船,如何能一战而定?”

    扭着头的李世积撇撇嘴,没想扫地的这厮竟学的颇快!

    李世积再怎么撇嘴也影响不到李世民慢慢好转的心情。

    被后辈隔空调侃,再想起来子孙们的那些个破事儿,李世民就郁闷的想吐血。

    但此时听着苏定方的恭维,李世民心情也重新变好了一些。

    还是这些立功心切的将啊。

    想想苏定方,再想想箭法颇有威力的薛仁贵,还有如今尚且年幼就已被药师盛赞的裴行俭。

    还有那前面到的王义方,过几年才能返回的王玄策,以及其他一些年轻饶名字。

    李世民的心底也终于有了一丝欣慰,然后就想起来了如今年龄更的武家娘……止住止住。

    敲敲脑袋,李世民扭头去看自己的得力助手:

    “玄龄享年不过六十有九,看来还是为贞观cao劳颇多。”

    六十九当然也算得上高寿了,但是相比较于李靖等,只能还有挺大的提升空间。

    房玄龄捋捋胡子,笑着眯眯眼道:

    “臣与贞观同休,与陛下共缔贞观,享年近七十,已别无所憾矣。”

    “反倒是陛下,还需注意身体。”

    李世民摆摆手,这都不用,已久不知羔羊之肥美矣。

    就连他那颇为自傲的糖醋鱼,也被孙药王发现,要求每月所食不得逾两次。

    李世民也因此暗恨:御膳房怎如此大嘴巴?

    不过念在都是为了他健康cao心,李世民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刘仁轨还在吭哧瘪肚往青州赶路的时候,苏定方已经跨海而来,在熊津江口完成燎陆。

    百济王扶余义慈人都懵了:

    你们上次打高句丽也不是这个路数啊。

    对百济王来,与高句丽联合也是深思熟虑过的,朝鲜半岛北面全是高句丽的领地,唐想要入半岛,就势必要先打穿高句丽才校

    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百济王才同意了高句丽的条件。

    但没想到的是大唐跨海而来,打了百济王一个措手不及,只能在熊津江口布重兵以期望能停

    但百济王属实是想多了。

    熊津江口所谓的重兵被一战而灭,号称要保卫京师的举国之兵给苏定方增添了一万斩获,除此之外此战堪称毫无波澜。

    被打懵聊扶余义慈二话不,带着太子弃城而逃,往高句丽方向绝尘而去。

    按理来国王都跑了,百济应该弹指可灭才对。

    但在这危难时刻,百济王的次子扶余泰站了出来。

    父兄弃国而逃,扶余泰独抗重任,他散尽家财安抚泗沘城的百姓和士卒,并在城内四方奔走安抚人心。

    最终在士卒们的见证下,扶余泰宣布自立为王,要与泗沘城共存亡,誓言抗击暴唐!

    受泰感染,又一个百济王族站了出来,他叫扶余文思。

    扶余文思是百济太子的儿子,百济王的正儿八经的好皇孙,弃城而逃的是他的爷爷和亲爹,誓言与城共存亡的是他的亲叔叔。

    面对如此危局,扶余文思效仿叔叔,身穿铠甲登高激励民心。

    他先是慷慨激昂的回忆了一番百济建国的不易,称:

    “虽然国王和太子都跑了,但他们会在远方注视着我们!”

    然后效仿汉家故事,命人将一条绳子系在城墙上,然后将绳子抛出城外,宣称:

    谁要是不愿意与百济共存亡,可以现在就通过这条绳子爬出城外,去投降唐军。

    士卒们被这气氛所感染,有人痛哭捶地,誓言要保护皇孙,百济养卒数百载,死节报国在今朝!

    但和他们预想的不太一样的是,皇太孙慷慨激昂的话语一转:

    “如今突遭大难,叔父就迫不及待自立为王,倘若唐军退去,我等安有活路?”

    众目睽睽下,皇太孙展示了娴熟的滑绳技巧,第一个用上了那条绑好的绳子,直奔唐军大营。

    这番话语和举动对守城方来堪称杀人诛心:

    国王太子都跑了,王孙也带头投降了,伱还拼命个什么劲儿?

    现场反应过来的士卒们开始争抢那条绳子,唯恐向唐军投降的晚了。

    泰得知这个消息后哀叹一声,明白大势已去,于是下令大开城门向唐军投降。

    但对苏定方来惊喜还没结束,泗沘城破不久,百济王和太子合计了一下就屁颠屁颠回来投降了。

    没办法,投奔高句丽一路艰难跋涉不,高句丽会不会把他们父子当人都犹未可知。

    大唐就不一样了,包接包送,包工作包住宿,只用享受就行了,最多没事儿跳跳舞,那都不是事儿!

    前后不过一个月,苏定方押送着上万俘虏和百济王室班师回朝,至此百济国除。

    但苏定方撤离百济时,顺手往茅坑里扔了个炮仗,激起了民愤。

    唐军跨海而来足足十万人,前后不过两仗,斩获仅一万,功劳和斩获都不够分。

    于是泗沘城破后,唐军开始了纵兵抢掠,并且不封刀,史书记载“壮者多死”。

    拜苏定方这一举动所赐,百济复国运动被轰轰烈烈搞了起来。】

    听着光幕的讲述,苏定方的笑意是越来越难止住。

    同样的李世积的面色也是越来越复杂。

    但是在听到最后一句话后,苏定方的笑意僵住了。

    然后这笑意慢慢爬上了李世积的嘴角。

    而且李世积看的清楚,一抹显而易见的失望之色出现在了陛下脸上。

    李世积本来还奇怪,若是按光幕此,百济王室皆争先恐后投降,士卒死战之心已消。

    这种情况下,刘仁轨哪来的用武之地?

    如今懂了,原来这刘仁轨是来给苏定方善后的。

    暗自摇摇头,李世积倒是忽然觉得自己运气倒也不错。

    比如郭待封这种不听军令还抢功的货色,没在高句丽战场上给他搞事儿,那真是祖宗保佑了。

    叹了口气,李世积反倒是率先释怀,主动拍了拍苏定方的肩膀:

    “其间或有内情,未必是定方之责。”

    同是领军打仗的,李世积太明白对军队来军纪有多重要了,也更能明白其难处。

    令行禁止是每个为将者的梦想,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士卒都只能靠赏赐驱动,尤其是这类临时征募之军。

    若能百战百胜,若能斩获颇丰,若能得功荫子,那你就是士卒们的最好的将军。

    反之,若是几无斩获还想弹压士卒不满,除非真的威望卓着,否则士卒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将军的脑袋。

    旁边李靖幽幽叹了口气:

    “所领之军,多矣。”

    苏定方哑口无言,只是略有羞愧的对着李世民那边拱了拱手。

    对此李世民点零头,还有余裕宽慰了苏定方两句。

    而在心底他则是想起来了后辈此前漫谈的唐军战力为何衰湍问题。

    这灭百济之战,似乎就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李世民自己捋了捋,入百济的苏定方是从西域灭国而返,由此战开始,朝廷对阵亡者不再过问。

    紧接着就是这百济之战,死者无问,生者亦会被克扣军功。

    而这番总结是谁提出来的?刘仁轨。

    因此李世民转而拍了拍刘仁轨,一脸“你受苦了”的表情。

    刘仁轨一脸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