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布衣猎国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五十七章 范阳邸报

第二百五十七章 范阳邸报

    广场上一片寂静,那些被开革的教师多与牛希济相熟,在私下里也议论过刘峰诸多举措的不当,他们唯一不同的时,牛希济从不耽误范阳学院的任何事宜。【】

    而牛希济的厉喝,却让他们傻了眼,都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里,但刘峰来范阳学院却不是只为了这一件事而来,所说对于这些蛀虫,刘峰多有懊恼,但这些事却不被他放在眼中的,这个时代却还不是那个文贵武贱的时代,只要有了刀枪,刘峰在范阳府还是有话语权的。

    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的到学院中,一是为开革学院教师一事撑场子,再则是为了恭迎一位大学士。

    这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一位道家学者,所著一本《化书》,内涵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科学,可谓是一名了不起的古代科学家。

    谭峭之父谭洙,官为国子司业,他希望谭峭熟读儒经,将来能应科举。而谭峭则自幼爱好黄老诸子及列仙传记,立志修道学仙。一日辞父出游终南山,父以终南山近京都,许之。而谭峭出去后,从终南山,到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越走越远,不再回家。

    其父驰书责之,谭峭复信说:“茅君昔为人子,亦辞父学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知其求道心坚,亦无可奈何;而心常念之,每遣家童寻访,并寄以衣物钱帛。峭一无所留,衣物赠与贫家,钱帛置于酒肆。

    师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寒暑无侵,夏日穿皮衣,冬日着单衫,或整日卧于霜雪之中,人以为已死,视之,呼吸如故。

    后居南岳,炼丹成,入水不濡,入火不灼,并能隐形变化,乃入青城山不复出。每行常吟诗曰:“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正是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才使得刘峰倒履相迎,而这些让私德有亏的文士,刘峰从心中鄙弃他们。

    而谭峭所著《化书》更是一本划时代的巨著,他有着治世哲学,却也有对自然科学的分析,这些恰是刘峰所需要的,他并不需要哪些吟唱诗词,粉饰太平的诗人、词人,尤其是在现在更是不需要。

    随着谭峭的到来,范阳学院才算正式走入当世代最大书院的范围,有着冯道、裴泰、再加之谭峭这样的巨擘,范阳府在仕学上的底子,已经不薄了,相对来说范阳府的文学气息,已经算是很浓厚的了。

    直到谭峭被迎进了学院中,刚才的风波才被平息了,学子们从刚才的震撼中恢复了过来,转身投入在迎接谭峭的热浪中。

    但刘峰却与谭峭擦肩而过,并没有迎接道谭峭,开革文士一事,刘峰处理的稍有些粗略,便造成了一些风波,就在那些学子离开范阳学院的一刻,一股针对范阳府,针对刘峰的不利言论,就在市井中,流传了开来。

    这是刘峰所不能容忍的,来自后世的刘峰当然知道舆论的力量有多大,有道是,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若是让这些言论重复的扩张开,刘峰便陷入众矢之的。

    钳制舆论,是刘峰必须要掌控的力量,而当下是言论自由的时代,没有谁会控制言论的,这也是刘峰纠结的一个地方。

    曾几何时,他也厌恶过被控制言论,但此时,他从心中拥护,要控制言论、舆论,因为自由有时代表着失控。

    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在衣食无虞之后,乡民们便要寻求更好的发展,但生活的态度,生活的理念,却是需要引导的。

    尤其是范阳学院中的那些莘莘学子,这将是刘峰治理范阳府的根基,甚至是以后争霸天下最夯实的基础。

    对于范阳学院的控制,刘峰绝然不会手软,于是乎在范阳学院中,刘峰设立的监院,与后世的教导主任一般,对于学子们的纪律、还有思想工作,进行引导指正。

    当一切都安顿就绪后,刘峰又在范阳邸报之上,重新整顿扩展,原本的范阳邸报与后世的报纸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但新型的范阳邸报,却是近乎完全照搬的报纸的版本。

    而报纸对于古时中国百姓来说,并不稀奇,早在唐时,便有“开元杂报”,是主要记录官方及军方的政令,皇帝的起居等,民间的小报也极为流行。

    与这些报纸相比,与官方邸报相比,《范阳邸报》显的非常大气,一发行,便刊发了八千份,每份作价三文钱,五天刊发一期。

    在人口刚过百万的道府,刊印八千份报纸,这样的气魄,显然将范阳府再一次的引入世人的视线中,范阳府军中、各司、农堡、作坊等等各处,均下发邸报。

    在各州郡、州县城中,刘峰下令设置免费的报刊亭,供行人免费阅读,这才是大气魄,大手段。

    而随着《范阳邸报》的出现,乡民的生活方式、节奏都有了改变,他们似乎有了一个开眼看世界的窗口,也似乎有了一个了解外界的途径,一时间《范阳邸报》可远销南北。

    最先负责《范阳邸报》却正是郭崇韬这个万金油,哪里都能用的到的人才,在刘峰的引导指点下,郭崇韬将《范阳邸报》办理的风生水起。

    在《范阳邸报》最初刊发上,刘峰本着不盈利的想法在运行,在刊印份数上,是刘峰坚持要保持八千份的数量,而三文钱却近乎是本钱。

    尽管活字印刷术在刘峰手上出生,但工艺却还没有后世那般先进,所以《范阳邸报》的成本还是高居不下。

    但刘峰并不在意这些,他要的是在舆论上钳制世人,他要影响的不仅是范阳府治下乡民,而是整个大周,乃至正片大地上的乡民,这才是他的目的,《范阳邸报》将会是他的喉舌,他将用《范阳邸报》,把自己和范阳府打造宣传出一个光辉的形象。

    故此,《范阳邸报》除却官方邸报上的内容刊登,如皇帝的圣旨,一些官吏的任免升迁等。还有许多实时新闻,许多官方尚未公布的消息,而为了吸引各方人员,在杂闻上,还有各地一些商事及农事上的东西。

    《范阳邸报》也并不排外,接受各界人士投稿,也接受商人投广告,甚至文士的诗词都可以刊登。

    《范阳邸报》的规模却是日渐扩大,在刊行三期后,便彻底的打开了市场,不仅是范阳府的文人士子、商人、佃农,都要订购,而各地的行商,大商却也纷纷订购。

    随之,刘峰在龙城和辖地其他州郡城中,也建立了分馆,为了彻底将《范阳邸报》办起来,《范阳邸报》的记者,也新鲜出炉。

    他们在各地采风、调查,将自己所感所悟,及走访的事宜,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使的《范阳邸报》的生命力却是愈发的强盛。

    当然作为范阳府的喉舌,《范阳邸报》难免不为自家道府做些宣传,却也为大周诸多事宜,唱唱赞歌。

    大周皇帝陛下,也看到了《范阳邸报》,也为刘峰的大胆和奇思妙想感到欣慰,在他看来,有刘峰这般妙人在,总会有新鲜的事物面世,也见怪不怪了。

    但魏仁浦机警的觉察到,《范阳邸报》或许并不简单,只是此时与荆楚马殷还在纠缠中,他无暇他顾,若是让他静下心来仔细思索,或许能察觉出其中的不妥。

    而刘峰在《范阳邸报》中也时刻报道关注着郭威的举动,大周禁军的胜利,大周军威的强盛,都在报道之列。

    当然也少不得刘峰自己的报道,对于刘峰视察北地三关,图文配合的宣传,及对整个范阳府农堡作物的宣传。

    总之一句话,宣传刘峰所需要的声音,而那些不友好,不合作的音调,都将被压制在主要音调下,但这一切却也建立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

    邓俊良、冯道、裴泰、郭崇韬等人在最开始确是没有搞清楚刘峰要如何做,但随着《范阳邸报》的火爆,他们愈发的觉着刘峰这一手段,着实了得。

    而在范阳府也不仅是这几个人,能看明白《范阳邸报》的影响,他们深感刘峰深谋远虑的同时,也为刘峰捏了一把汗。

    此时,刘峰是彻底的将舆论掌控在手中,随着《范阳邸报》的真实报道愈发的多,而《范阳邸报》便会深入人心,一个深入人心的宣传窗口,会给刘峰带来多大的益处,这是无法衡量的。

    仅仅月余的时间,不过数期邸报,却让范阳府的形象在周边军镇中宣扬了开来,在这夏日之际,便出现了乡民迁移。

    而刘峰在范阳府的威信再一步的提高,至于那些质疑刘峰在范阳府政策举措的商贾抑或文士,却没有哪里可以向世人宣扬自己的理论。

    但冯道等人,也隐隐为刘峰此举有些担心,确是是让刘峰逐渐掌控了宣传的喉舌,但这也将是刘峰给自己搬来了一个雷,势必将大周的目光吸引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