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新福王在线阅读 - 0008 启动

0008 启动

    有了王府万历还给常洵配了一辆马车与一队护卫,那是必须的。两处颇远路上安全没护卫不行,无马车别说他此时年幼,就是再大一些也不可能完全步行来往。

    乘轿子速度又太慢常洵不怎么喜欢,不过马车速度快了木头轮子坐着震动很大,对幼儿骨骼发育不大好,靠软垫也无法彻底解决。如慢一些又与坐轿子差不多,这个痼疾此时人还无法解决,常洵知道胶轮加弹簧就可以做到,只是这技术物质与各项工艺八字没有一撇还等他自己努力。

    没有办法,常洵只能设计一个绳床放马车上,人坐绳床上暂时解决了马车速度一快他马上震得屁股痛的问题。于是几乎每日早晨出宫来到王府处理各事,傍晚才回宫,与后世每日上班差不多。

    有了自己的王府常洵每日忙碌的是与从各处找来的各种工匠交流,这时派出去灵山岛测绘地形的人,去灵山岛对岸寻找采石、烧砖、烧石灰等场所的人都未回来。要设计灵山岛的建设方案,确定砖窑、石灰窑、采石场的方案无法进行,只能先与工匠交流那么常洵与工匠这时讨论什么。

    这很简单他这时找来的乃是年龄不太大又识一些字,又有不错技术的采石工、砖窑工、石灰窑工等。这些人主要是从工部挑选来的,也只有在工部最容易找到这样的工匠。

    而且只要常洵许诺干得好他会改变他们的户籍,以后替他工作,这些人都表示很开心,会并愿意积极工作。

    那是因为工部里的工匠人身不自由,收入也因层层盘剥只够勉强度日。为常洵工作不说允诺可改户籍,他们作为先加入者干好了今后大小是个头,工匠收入的等级差不小,努力一点成为工头日子就会好过多了。

    可这只是找来的工匠状况,以及他们对自己命运获得一次额外改变的机会而兴奋,常洵与他们谈论什么?

    那是常洵在上一世见多识广,可是这见多识广多与广那是肯定的,电视网络各种新闻资讯资料堪称海量,几乎所有人耳濡目染下几乎什么都知道都懂一点。

    可这个懂乃是除了自己读过、从事过、爱好过过的少数专业,大多数只是浮光掠影、走马看花,只是浅浅一层甚至于只有表面光彩。加上四百多年落差,常洵对这时的一切都所知甚微。

    当然他也可以什么都放手让下面的人做,可作为后世人大多数比较好学,也不会歧视技术歧视普通人。他又喜欢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任由手下发挥,受了蒙蔽也不知道。

    还有常洵欲改变大明,提高大明的生产力与科技水平势在必行,虽说见识广而浅薄,如有不少穿越小说主角哀叹自己不会造枪炮,制玻璃肥皂一样,这些常洵也未从事过一时也真造不了。

    可他一时造不了不等于他一点见识也没有,所以他这时找来年轻有丰富经验又识一点字的工匠,就是先了解各种工匠或行业的技术水平、手段或生产方式。

    了解乃是为了知道,通过询问已找来的工匠常洵很快就了解了这时采石、制砖、烧石灰等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生产方式与生产力水平、成本。这生产力水平就是平均人均日产多少,在许多产业乃是成本的主体。如制砖人均日产百块月产三千块,人工费月一两银子,加上少许燃料和建窑成本,这三千块砖成本就一两多一点银子。

    这时常洵就要从后世知识见识让人均日产水平提高,提高产量有几种方式,一为管理,合适合理有序管理制度会提高工人积极性减少浪费提高质量。

    这方面常洵作为后世人,并在这环境下工作过很久肯定有不少见识与经历。不过这不必与工匠多谈,那是管理制度设计,管理人员培养考核时该考虑与做的事。

    还有就是生产方式、设备、工艺、技术等等,这些常洵不可能一下向后世看齐,因为如制砖坯机械化不可能,空心砖节省粘土手工做不到也不必要。

    如此一来常洵让制砖工匠在制坯和泥及制坯上,试试采用畜力如牛为动力的半机械化。更大的改变常洵后世常见的为红砖,这时都是青砖。这在过去常洵也不知这差别怎么来的,通过与制砖工匠交流才知道青砖乃是砖窑烧好会从砖窑顶注水冷却透才行,不注水冷却就出窑就是红砖。

    常洵一听这怎么行,注水增加成本大大降低了砖窑利用率,唯有出砖时不灰尘与不烫一些。可这完全可以用发口罩及搬砖用工具来解决。于是不顾工匠再三说红砖不牢固,不符传统工艺,决定他自己就用红砖,后世几乎都是红砖不可能质量比青砖差太多仍然不顾的。

    除了青红砖这生产方式常洵决定改变外,他知道这时砖窑还是如大坟包一样的东西,决定改为后世所用的隧道窑。实际上隧道窑这时或不久在福建烧瓷会有采用,那技术常洵从电视上见过介绍,只是福建烧瓷隧道窑沿山坡而建,从底下往上烧称之为龙窑。

    砖窑不如此建造,可头尾相连称之为轮窑。轮窑的好处在于建设成本低占地少,还有轮窑热量利用高,后面烧窑可以为前面预热这与龙窑一样。还有好处轮窑每日进窑出窑工作量均匀,这些可以用普通劳动力,烧窑工专业化提高技术。

    这些措施如生产红砖与采用轮窑可以让制砖生产效率提高一倍,成本下降一半,就是灵山岛建设就起码可省下超十万两银子,为数也不小的。何况大员岛建设规模更大许多倍,这技术进步的力量实在巨大。

    在制砖上常洵想到了这些点子,提出了新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工艺作用会非常显著。采石上常洵却没取得这样大的成功,虽然他提议采石可以用爆破,而不是这时主要靠凿撬。可人工打孔及火药不成熟加不得力,相关技术还要长时间摸索,一下大幅度提高生产效力不可能。

    还有爆破只能采到大小不一的毛石,用于建筑墙体等用途还要凿制,节省不了多少人力反而优质岩石利用率大为下降,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对此常洵提出直接到山腹凿取试试,这技术在古代就有运用只因不广泛而失传,后世发现相关遗址还当作未解之谜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并在电视上有过报道。

    那么如此采石有什么好处让常洵记住并这时提出来,这好处就是大多数岩石山表面存在风化只是程度不同,如此一来好岩石只能剥去山皮才行,这工作量不小。

    其次这样采石在露天进行,搭脚手架成本太大不搭只拴绳子仍然不安全,直接从山顶向下凿取不存在这个问题,人站实省劲安心效率高。

    在山顶往下凿取还有其它好处是,在露天风大、下雨、天气太冷无法进行,在山顶往下凿加个顶一点问题也没有,这生产效率高外一年四季不影响开采。加上常洵还打算让工匠试试缓性火药,如行采石会效率高很多只是此时还不确定行不行。

    不仅如此,常洵在知道了这时石灰烧制工艺后让工匠试验将窑改成立式,如此上面投料下面出料可以连续生产,那是后世常洵只见过立式窑。

    还有燃料常洵也让之全改为煤炭,不然那边山林会被砍光了。而且是不好控制,工作量大还影响质量,不如包括制砖都改成煤炭。

    除了这个常洵还让生产石灰的工匠试验生产水泥,这乃都是立窑有相同之处。当然常洵也不知道水泥具体配方与具体工艺、设备,只记得二磨一烧与主要配方石灰岩、粘土、石膏,具体就让二个工匠负责,先用小炉子手工试着成功了再确定工艺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