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国色芬芳在线阅读 - 铁头娃 二十二

铁头娃 二十二

    东条英机,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二战甲级战犯,侵略中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主要战犯之一。第40任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是昭和天皇的手下,因独断专行、凶狠残暴,在关东军中有“剃刀将军”之称。

    东条英机自幼就受到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熏染。1911年-1915年,东条英机就读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坚决支持日本军部的右翼法西斯分子,谋划、策动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东条英机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来到中国东北。“七·七”事变后,东条英机率日军直扑察绥和晋北,并炮制伪“察南自治政府”。1941年10月,东条英机担任日本内阁首相。同年在御前会议上通过了对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的决定。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日军根据东条英机的命令,陆续开始对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关岛等地发动进攻。1944年4月中旬,为加强中国大陆日军与南洋日军的联系,东条英机命令尽快打通横贯中国的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同年7月18日,由于日本在与美国的海战中屡遭重创,在侵华战争中连遭失败,东条内阁被迫辞职,东条英机退出军政舞台。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2日,日本头号战犯东条英机自杀未遂,被捕入狱。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发动战争、侵略别国、反人道罪等罪行判处东条英机绞刑。12月23日,东条英机被执行绞刑,时年64岁。

    人物经历

    少年时期

    少年时期东条英机受家庭氛围熏陶,他很早就渴望当少年时的东条英机一个军人,能为天皇效忠。少年时代的东条英机曾先后就读过东京四谷小学、学习院小学部、城北中学、东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和陆军中央幼年学校。东条英教为了培养儿子的武士道精神,专门请人教东条英机学习“神刀流剑舞”。

    1899年9月,东条英机进入东京地方陆军幼年学校学习。进入军校,东条英机以父亲为榜样,渴望成为“效忠于天皇的合格军官”,为日本“征战建立功勋”。

    在陆幼学习三年之后,1902年9月,19岁的东条英机进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学习。由于当时正值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野心。东条英机在学习期间,就感受到日本国内对侵略中国得逞的“狂喜”。日俄战争爆发前后,日本国内更是举国动员,日本政府积极加紧扩军备战,军界则猖狂叫嚣,对俄“复仇”,准备与沙俄大战一场。培养军官的各级军事学校,为侵略战争服务,相应地实施“战时教育方针”,一面缩短了学制并加紧教育和训练,一面极力向学员灌输军国主义侵略思想。

    初次出阵

    自杀未遂的东条英机1904年的日俄战争(明治37年),对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而言是“命悬一线”的关键一战。东条英机由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升入陆军士官学校。东条英机经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到士官学校后面的市谷台高谈阔论,东条英机经常跳出来向大家展示他那套并不十分专业的“神刀流剑舞”。众人的阵阵喝彩使东条英机忘乎了所以,极度的亢奋使他完全陷入对未来的狂想而不能自拔。

    毕业前夕

    1905年4月(明治38年),日俄战争已胜负分明,日军在夺取了奉天会战的胜利后,俄国已成强弩之末。从日俄战场返回日本后,东条英机重又回到陆军第3师团。

    1915年(大正4年),东条英机从日本陆军大学第27期毕业时,已经31岁,距离他走出陆军士官学校整整10年。

    欧洲之行

    毕业后,作为精英分子的一部分,东条进入了陆军省实习,接着外放任日本驻德国大使馆武官,正好碰上裕仁皇太子游历欧洲,接见驻欧洲各地日本武官,在闲院宫载仁亲王等皇族前辈名将的引见下,以永田铁山为首的青年军官向皇太子宣誓效忠,发誓铲除军内长州阀元老势力,清除政党势力对皇权的干涉。随后巴登巴登三羽乌(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和冈村宁次)拟定了计划大纲。作为在巴登巴登的第四个人,东条英机当时负责在门外放哨。1921年夏天,他到德国游览,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长时间接触非亚洲环境,年底在参观完华盛顿会议后,他匆忙的乘火车穿越美国,返回日本,他对德国的印象比对美国深,这可能是因为他懂德语而不懂英语的缘故。

    沉浮之间

    东条英机回国后东条英机又先后当过陆军大学的教官、陆军省军务局参谋等职,在军队中秘密发展横向联络。

    1929年8月任步兵第1联队联队长,

    1931年8月任参谋本部整备局动员课大佐课长,“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各政党对军部所持放任态度不满,东条英机马上对政党发表的不利于军部的言行进行了“调查”,指控这是“挑拨军民关系”。

    1933年3月,东条英机被任命为陆军少将,同年11月任军事调查部部长。

    1934年3月,东条英机在军事调查部长的位置只坐了四个月,便被调到陆军士官学校,随后又先后任职于步兵第24旅团和第12师团司令部。

    1935年9月,陆军部人事局长后宫淳,东条英机在陆军幼年学校时代的校友力荐东条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而东条英机正是以此为跳板开始了他向日本法西斯最高权力中心的冲击。

    日本以武力强占中国东北后,为了实现对伪满洲国的所谓一元化统治,于1932年便出台了所谓的《八八》决议,随后又于1934年将日本驻伪满洲国的机构进行重新整顿。自此时起,关东军实际上掌控了伪满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大权,关东军司令官也就成了太上皇。东条英机所任宪兵司令官一职,按照规定同时兼任日本驻满行政事务局长的要职。东条英机到任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扶植自己的党羽。在此之前,关东军宪兵队仅仅是一个编制仅200人左右的队伍。这点微不足道的力量,当然无法满足东条英机的需要。于是他迅速从日本本土、台湾以及朝鲜等地调集了一批得力干将,并为他们在宪兵队里安排要职,在短时间内培植了对其忠心耿耿的亲信。

    对苏挑衅

    “七七事变”爆发之前,日本国内政局不稳定。1937年(昭和12年)5月31日,由于林内阁急欲组成一个包括以均布为中心的右翼势力在内的新党,从而刺激了各位重臣,引发了原有政党的反抗,导致了林内阁的总辞职。

    1938年(昭和13年)5月26日,军部电令东条英机中将自中国东北飞回东京羽田机场。5月30日正式任命东条英机担任陆军次官。

    1938年11月28日上午9时30分召开的“陆军管理事业主恳谈会”上,东条英机发表了据称当时是极具所谓爆炸性的演说。

    东条英机认为,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与德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反苏军事同盟,就必须以实际行动对苏进行武力恫吓,迫使苏联放弃对中国抗日力量的支持。中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地域接触面广,苏联可通过蒙古就近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斗争。为此,东条英机决定,在中国东北的西部中蒙边境制造诺蒙坎事件,发起了对苏联的更大规模的一次武装挑衅。

    步步侵华

    东条英机1937年,日本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后,在军部中央形成了强硬派与谨慎派两大派别,前者以陆军大臣杉山元、军事课长田中新一及参谋本部第3课课长武藤章等为代表,后者则以参谋本部第1部部长石原莞尔、陆军省军务课长柴山兼四郎等为代表。两派对时局的分析迥异。强硬派认为,中国已是不堪一击,只要日本一出兵,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其征服,正是最好的时机。而谨慎派则坚持认为,时机尚不成熟,由于日本须全力准备对苏作战,如贸然发起对中国的大举进攻,有可能泥足深陷,这样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作战效果,同时也有可能使对苏作战处于被动地位。

    8月19日,东条英机在张北设立了混成旅团司令部,便于临近指挥。东条英机采取惯用的“闪电战术”,沿平绥线依次进攻南口、居庸关、怀来和张家口等军事要地。这一地区的中国国民党军队约3万余人,而东条兵团则只有几千人。但由于中国国民党军队抵抗决心不足、守备虚弱。日军凭恃机械化武器装备疯狂进攻,中国国民党军队不得不节节退却。8月22日,张北守军国民党军刘汝明部被击溃。

    29日,张家口失守。张家口的失守,使得在南口一线抗击日军的中国国民党军队汤恩伯部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危险。于是,只得收缩防线,随着张家口和南口阻击战的失败,察南地区再无屏障,日军轻轻松松地将察哈尔全省纳入其控制之下。

    1938年5月,鼓吹三个月结束中国事变的陆相杉山元被赶出中央,由板垣征四郎取而代之,东条英机也取代梅津美治郎担任陆军次官。

    1938年11月初,近卫文麿首相提出了“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口号,这实际就是日军独霸东亚的宣言。

    1938年11月28日上午9点30分,在军人会馆召开的“陆军管理事业主恳谈会”上他大放厥词,宣称日本要“对苏、中两国同时作战,同时也准备同英、美、法开战”。此言一出,立即引起日本国内巨大震动。不仅对日本经济界产生了强烈冲击,致使东京的股票市场狂泻,同时也令战争狂人云集的军部感到无法接受,纷纷指责其过于“轻率”。陆相板垣征四郎声称东条英机目的只是想鼓励日本军需生产,这只是一种宣传的手段而已。压力之下,这个上任刚刚半年的陆军次官只好灰溜溜地下了台,改任航空总监去了。

    但东条英机的野心并未因此而有半点收敛。1939年5月,诺门坎战役爆发,又见东条英机上蹿下跳。在此次战役中,苏联红军和日军都动用了大批现代化武器装备,特别是飞机、坦克和装甲车。然而,战役的结果却让东条英机颜面全无:在苏联红军的强大攻势下,日军再次遭到重创,参战的主力部队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没,关东军出动的兵力,死伤近1/3,重武器损失高达87%。就此,关东军妄图北进的野心只得放弃。但东条英机却并不吃亏,他将此役中陆军航空兵的战绩无限夸大,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1939年8月,希特勒为了专心征服欧洲大陆而与斯大林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的“友好”加之苏联红军的威力,日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北进”的野心。

    1940年7月17日,经历了平沼骐一郎、阿部信行、米内光政几任走马灯似的内阁更迭之后,近卫文麿再次出山组阁。在近卫的这次组阁中,强硬派军国主义分子东条英机被起用为陆相。

    开战先锋

    1940年7月19日,东条内阁近卫召集陆相东条、外相松冈洋右等,确立了新内阁执政方针,包括:强化日、德、意三国轴心;日、苏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要将“东亚新秩序”扩展到英、法、葡、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即准备“南进”;尽全力排除美国的实力干涉。

    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展开“南进”第一步,这极大地损害了英、美等国在东南亚的既得利益,美国开始向日本施压,冻结日方在美资产和要求日本放弃对中国和太平洋领土的野心。而日本暂时不想与美国起正面冲突,并且由于深陷中国战场,不敢贸然起事,因而选择了与美国进行谈判。但实际上,“谈判”只是像东条这样狂热鼓吹“南进”扩大侵略的好战分子们拖延时局、进行备战的幌子而已。谈判桌上的日方根本没有“诚意”,他们要求美国承认“满洲国”,同意日本可以从东南亚获取资源。双方各不相让,矛盾分歧越来越大。

    东条英机的演讲8月1日,外相松冈洋右公开宣称“我们当前外交政策的直接宗旨是,根据皇道的崇高精神,建设以日、满、华集团为链环之一的‘大东亚共荣圈‘”。此时日本的侵略野心已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建立一个更大范围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了。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法西斯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

    为了配合不断升级的侵略战争,日本政府极力在国内煽动战争狂热。首相近卫文组织起“大政翼赞运动”,而陆相东条英机则大肆鼓吹武士道精神。

    1941年初,东条英机以陆相身份签发了《战阵训》,鼓吹全军和全体“皇国臣民”应向天皇效忠,每个人都要有“献身奉公”的精神,以实现“大东亚新秩序”。

    1941年6月22日,德国偷袭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与美谈判不成的日本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

    7月2日,东条英机参加御前会议,在其鼓动之下,最终商讨确定了《适应形势变化的帝国国策纲要》,准备为“南进”不惜与英美开战。

    东条英机近卫文麿这个贵族临阵退缩,于1941年10月16日宣布内阁总辞职。近卫内阁总辞职的第二天,经重臣会议提名东条组阁获得通过。选中他不是因为他孚重望(他是不孚重望的),或者他是个侵略主义者(他是个侵略主义者),而是他对军事纪律具有献身精神,人们认为他在危难时机能控制鲁莽的军队,并且忠于皇室,精力充沛。

    1941年11月17日下午,天皇召见东条英机,晋升其为大将,诰命他以现役军官身份担任首相出面组阁,并身兼陆相。这使他的地位比前几任巩固的多,当时处在战争边缘的日本需要一个趟地雷的傻瓜作招牌,日本人选择了东条英机,东条也自觉的踏上了这一步。

    1941年11月18日,东条内阁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发动战争的集权“内阁”,东条英机一人身兼陆相、内相,以后又兼任文部相、商工相、军需相等职,集各种大权于一身。在就职声明中,这个战争狂人叫嚣“完成支那事变,确立‘大东亚共荣圈‘”是帝国之国策,要在“皇威之下,举国一致,为完成圣业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