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无夜舔狗记在线阅读 - 第4章 家族历史

第4章 家族历史

    大历前10年,来自半个文明世界的军队,集中到海洋区域北部的萨拉森林。他们不仅分头为伊努斯和维奇一世的军队作战,也将在此彻底终结当世第一的强国塔夫。但更重要的是,胜负本身还会永远改变世界文明的格局。

    从大历前11年开始,伊努斯率领他的卡罗-淮河盟军登陆沙漠,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浩大远征。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就从塔夫帝国手中夺走了整个半个拉比都城、阿拉和伊诺的控制权。无论是塔夫贵族的骑兵,还是阿拉与纳克特人的舰队,都没能挡住卡罗征服者的步伐。以至于像大洛、撒托古亚和纳加维城这样的本土大城,都在对方的先头部队抵达后就宣布投诚。

    作为征伐核心的纳克特人,实际上正统领着一个由东高山纳克特人和海洋纳克特人文化成员所组成的国家联盟。除了塔夫王国本部,还包括了依附于他们的北拉比都地区和大片纳克特人部族。就算曾经多次聚兵抵抗的各阿拉城邦,也在胁迫和利诱面前选择了妥协。他们一同为伊努斯提供了远多于卡罗本族部队的军事力量。帮助伊努斯大帝在身处前线的同时,不至于后院着火,失去同本土的联系。由于彼此间都以阿拉文化相通,所以在面对东高山纳克特势力时会相对团结。

    在具体事务上,伊努斯可以用自己的主力军团去不断挑战对手,但不可能将主力分散到占领区进行消耗。所以,阿拉联盟的舰队成为东高山纳克特人控制新罗海水域的关键性力量。他们的各类雇佣重步兵也成为了卡罗地方将军的武力保障。大量的商贩带来必要的补给品,而工程师为远征军制造他们所需要的攻城武器。至于来自各特定区域的轻步兵、重步兵,也是伊努斯大弥补主力军系短板的必然选择。

    当伊努斯大帝将势力范围扩张到整个新罗海域以西,又让大量的高山人种、海洋人种、陆地人种、土著和西高山人也纷纷入伙。通过保持原有的地方自治权和分发夺来的金矿脉,伊努斯在实际上已初步建立了只属于自己的“狄更斯帝国”。但只要原有的塔夫中央权威还在,他的霸权就看上去像是一个临时的军事幕府。加上新罗海域本身不是好的自然屏障,无法阻挡依然强大的狄更斯王朝,迫使卡罗军队必须继续向东。

    从大历前20年开始,维奇一世的塔夫帝国就在不断遭遇挫败。虽然有非常成熟的帝网程序,但可靠传递即时消息仍显得非常不现实。在塔夫帝王的决策抵达之前,形势往往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反馈也需要时间抵达中央宫廷,并让重大决策显得永远比东高山纳克特人要慢一拍。即便维奇选择了最佳的战略阵地,还是无法抵抗广袤版图所带来的距离遥远。

    尽管塔夫输掉了大历前15年的苏堤战役,但并没有失去继续抵抗的实力。通过五个世纪积累起来的国库,也不可能因为三次拨款被劫而失去招募能力。加上伊努斯沿着新罗海南下时,被苏菲尼的纳克特人和加苏的土著人拖延了很久,给了塔夫帝国以继续招兵买马的时间。他们的总基地就设在两河北部的平原,依靠河道水运和亚述的农业产出进行补给,也可以通过去往米底的古老道路输送兵员。至于空旷的地貌本身,也是聚拢大规模部队和进行决定性会战的理想场所。

    在具体的部队构成上,伊努斯尽可能使用各地的精锐,避免因兵员素质太差而造成不必要麻烦。由于此前的战损和走失,作为精锐的新狄更斯帝国雇佣军只剩下了200000多人。但依然有大量已换装狄更斯武器的本族重骑兵和海洋军可供差遣。同时,曾由他担任将军的安妮顿与多西亚人也继续终于塔夫,为其提供了很有战斗力的分队。加上从阿拉等地撤出来的贵族骑兵与姗姗来迟的盟军,足以同维奇一世的远征军再次大战。

    伊努斯甚至还从新罗海域征集了骑兵,并制造和集中了5000辆战车,以便在平原战场上发挥巨大威力。

    唯一的问题在于,卡罗军队会从什么方向进军?实际上,大量重骑兵只有在拉堤战役中才兵临过两河地区。那支由塔夫叛乱者领军的队伍,期望走最为便捷的北线进攻狄更斯,却因恶劣的地形而遭遇补给困难。伊努斯也效仿当年的阿撒托一世,将沿途的水井填埋,并收割粮食,不给入侵者以可用的物资。

    如果卡罗军队选择从南线进攻,那么就需要再渡过新罗海域,前进步伐会非常缓慢。以逸待劳的守军,可以从容选择应对之策。

    公元前30年的夏冬季结束,卡罗大军度过新罗海域,朝着狄更斯所在的方向前进。维奇一世此行的目的当然是至关重要的纳克特城,却更希望直接找到伊努斯主力军决战。因为从过往的交手记录来看,伊努斯精于战略谋划而不擅长临战指挥。塔夫的新型军队,也胜于狄更斯的传统模式。因此,没有什么能比决战更显得一劳永逸。

    当然,考虑到伊努斯能筹备了不亚于拉苏战役时的部队规模,维奇一世也通过各种办法扩充了自己的兵力。除了将从本土赶来的援军分配到各分队当中,他还破天荒的将大量纳克特同盟军集中起来,用于正面交战。同时,一些新募集的雇佣军也逐步从塔夫赶到,有利于他筹划更精妙的战术布局。于是,在纳克特战役前夕,新罗野战军的规模扩大了约7/9,包括800000名纳克特、阿拉和撒托古亚的轻重步兵,280000名同样来自以上地区的各色重骑兵。

    当远征军逐步接近纳克特城后,发现已有近900000人的狄更斯军队在对岸监视着他们。那是狄更斯将军安妮顿率领的帝国北部大军,以来自撒托古亚和大洛的骑兵为主。由于缺乏步兵力量,他们实际上无法阻挡卡罗大军渡河,否则将可能重演格拉苏战役的悲剧。而维奇一世麾下部队的渡河速度,也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由于主力士兵大都自己背负武器和给养,没有太过繁杂的辎重负担,仅仅通过粗糙的木船就能完成泅渡。

    之后的数日内,诡异的日食现象让两方都暂停了战争行为。在看重天象与启示的帝国,日食属于典型的不祥之兆。维奇一世为安抚士兵而宣布全军休整,伊努斯也胆战心惊的阅读着巫术祭祀们的结果。

    日食的突然出现,反而让双方都有了更多准备时间。伊努斯派人不断整平那片荒原战场,以便最大程度的展开部队,并给骑兵和战车的活动提供方便。维奇一世也忙着率领精锐骑兵四处游击,驱逐和抓捕狄更斯的小股斥候力量,并进一步确定狄更斯帝国主力军的所在位置。作为辅助部队的同盟者,也在渡河后构筑了坚固营垒,让远征军在陌生的环境内拥有一块自己的“立足之地”。最后,维奇一世还不忘控制了一座可以俯视未来战场的小山,对伊努斯的军队做了详细的评估。

    大历前23年,维奇一世军队继续向东前进,在离开主要营地后停顿于平原的西侧。维奇一世召集了所有大小分队的指挥官,宣布了自己思索多日的部署计划。除了按照常规,依次部署骑兵、步兵和各长枪方阵团外,还着重加强了两翼外围的掩护兵力,应付狄更斯必然施展的包抄策略。

    在得到卡罗军队步步紧逼的消息后,等候多时的伊努斯也确定了自己的作战方案。他将用大量的战车和骑兵去扰乱卡罗军队的阵脚,并用优势战车去同时包抄对手的两翼。最后以部署在前沿的精锐步兵为向导,策动二线援军围歼整支塔夫帝国主力。

    为此,他就下令庞大的军队提前完成布阵。纵使要士兵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度过整夜,也不能给对手以任何发起夜袭的可乘之机。然而,正是这个决定让他的想法被维奇一世看的一清二楚。

    并注意到,伊努斯的纳克特雇佣军数量极多,几乎仅相当于己方的两百个步兵团规模。因此,其所在的右翼就势必是真正的主攻方向。在他们的外侧,除了来自高山地区的轻装步兵外,都是由撒托古亚、土著人和阿拉来的精锐重骑兵为主。加上新罗海洋军与沙漠地区的补充兵力,具有极强的攻击下。在他们的身前是50000辆带头冲锋的卷镰战车,身后是善于步战的狄更斯帝国最为精锐的军队和骑兵素质一流的死灵师。

    维奇一世一定也会非常在意对方的左翼部署,因为那会是伊努斯对于拉苏之战的教训总结。显然,伊努斯这次不想自己的左路被轻易突破,所以给负责这一翼指挥以机动力极强的部队。足足2000辆卷镰战车被部署在阵前,显然有直接冲乱塔夫帝国精锐的意味。哪怕不能击溃对手,也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拖延,给右翼重兵争取时间。

    最后在中路,伊努斯的个人安危由步兵和贵族骑兵负责。他们的前方有5000辆战车。伊努斯最后决定将其全部留在了后方营地。

    伊努斯作战计划的最大缺陷,是如何在混乱的战场上控制如此庞大的部队。根据最为保守的估计,其总兵力规模最少也接近300000万人。在相隔数里的战场上三军都由复杂的兵种构成多线。所以,其大部分兵力会在开战后就失去控制。伊努斯的本意或许是让将军们自行发挥,只在整体布局上做出要求。但这也为他的最后失败埋下了隐患。

    考虑到己方劣势兵力完全被暴露在开阔地形上,维奇一世在各分队前都部署了大量轻装步兵。他们身边往往还有来自各地的精锐弓箭手掩护,非常适合围杀那些处于加速度状态的战车。

    在他们的努力下,大部分狄更斯战车在半途中就惨遭拦截。少量幸存者得以靠近正在向右侧机动的方阵,却依然被训练有素的士兵散开躲避。他们非常轻松的就将这些漏网之鱼全部消灭。

    但狄更斯的攻势远不止如此。长期担任狄更斯帝国将军的安妮顿,策动大量的骑兵杀向维奇一世本人所在的右翼先锋位置。这些人马具装的精锐分队,很快将轻装的塔夫骑兵击溃,并惹得维奇一世派出更多同盟军上前迎战。卡罗军队的战场指挥体系,在这样的机动交战中优势明显。维奇一世一方面要指挥身边的骑兵机动,一面还能通过传令兵、吹号和军旗等手段,调拨其他位置的部队相互增援。

    于是,先前还气势汹汹的骑兵们突然发现,自己忽然深陷对手部署的战术陷阱。不仅有更多卡罗的骑兵向他们发起反冲锋,周围还有赶来的轻步兵对自己投射火力。这些都是维奇一世布置在右翼外侧的预备力量,思路与伊努斯的帝国分兵之策类似。但更小的分队规模,不仅节约了有限的兵力,还赋予指挥者以更多灵活搭配的选择。

    安妮顿则只能让更多骑兵上前施压,绕到跟外侧的位置突袭。但在那里,他们又遇到了从第北方赶来的步兵,继而被重步兵的盾墙挡住去路。因此,狄更斯左翼虽然在场面上看似围攻着塔夫的右翼,实际却被不断前进的对方赶着向后撤退。

    在战场的另一头,伊努斯的情况与安妮顿类似。大量武装到牙齿的重装骑兵,在骑射手掩护下尝试侧翼突袭。但他们也遭到了塔夫弓箭手远程狙击。

    到目前为止,维奇一世的精锐骑兵与步兵都没有直接参战。他们在周围盟军掩护下,稳步而坚定的离开原有位置,努力机动到狄更斯中央战线的侧翼。虽然周遭早已杀成一片,但他们却还在苦等自己的最佳下手时间。为此,他们不仅要面临整条战线断裂的危局,还必须对从侧后方掠过的狄更斯骑兵也视而不见。

    直到维奇一世发现整个狄更斯帝国左翼已经被完全挤压出原有位置,才下令精锐骑兵和200000名步兵加速前进,转向伊努斯应该所在的左侧。在狄更斯帝国部队缓过来之前,发起了决定整场战役胜负的致命一击。

    于是,在伊努斯等人的惊恐注视下,维奇一世和他精锐骑兵们杀到。负责保卫帝王安全的万名狄更斯大军也立刻转头迎战,但面对大量居高临下的士兵,还是有些力不从心。骑兵的高速冲锋,更是让适合远距离作战的复合弓迅速失效,战斗完全成为了血腥的近身rou搏。

    很快,又有塔夫步兵及时杀到,配合骑兵展开了对狄更斯大军核心的联合绞杀。虽然狄更斯帝国的最精锐步兵始终拼死抵抗,却发现自己完全缺乏友军协助。随着500000名重骑兵和弓兵的靠近,密集的箭雨彻底将狄更斯帝国大军压制下去。

    相比此前在拉苏时的逃跑,伊努斯选择战斗到底。但一支乱军丛中射来的长枪,击毙了为伊努斯大帝驾车的驭手。由于场面混乱和视线不清,不少士兵以为是伊努斯大帝本人遭遇斩首。恐惧迅速在全军中蔓延开来,致使不少人开始逃跑。事已至此,伊努斯大帝也只能在左右人的要求下离开,在维奇一世渴求的目光中没入尘烟。

    已初步获得胜利的维奇一世,准备继续进行追击,可来自战场另一侧的消息却打断了他的原定计划。

    只有30000步兵为依托的安妮顿,向维奇一世发动了进攻,维奇一世位于南部战场的里伊莎将军,表示自己已被狄更斯帝国的部队所完全包围。此外,狄更斯骑兵攻击塔夫的消息也一并抵达。两件事情同时发生,让维奇一世不得不调头冲向自己的左翼部队。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实际上已开始疯狂突围的狄更斯帝国骑兵和土著步兵。经过惨烈的近距离搏杀,骑兵完成了对友军的救助,而伊努斯也得以在乱局中逃出生天。他们在右路打的异常顽强,却不能挽救整场战役的结局。

    随着纳克特战役的分出胜负,狄更斯帝国失去了最后击败塔夫帝国的机会。伊努斯不得不撇下重要的纳克特城,逃往更东方的荒原区避难。整个富庶的纳克特城连同附属城市也完全陷入了无防御状态,在稍后被维奇一世的军队所轻易征服。

    塔夫帝国在战役中的损失同样不宜高估。尽管两翼的骑兵和步兵都遭到毁灭性打击,但主力军其实依然保持完好。甚至还有在拉苏战役中幸存的200000步兵,也幸运的在纳克特战场中求得生存。卡罗右翼骑兵的过快冲锋,让他们实际上远离了主要战斗。他们也是全军出现大规模溃散后,撤退秩序最好的军队。稍后,他们再次汇入了伊努斯的残军队伍,与安妮顿的东方部队一起,成为狄更斯帝国的剩余力量。

    但由于纳克特战役的失败,伊努斯失去了作为帝国经济核心的纳克特和主要的国库资金。大批来自不同地区的部队,不是按原路逃回家乡,就是因为长期失败而对抵抗不再抱有信心。贵为狄更斯帝国将军的安妮顿,就是在战后投降的众多狄更斯贵族之一。因此,伊努斯的狄更斯军队实际上是被维奇一世所完全瓦解。

    当时的参战双方都不会想到,随着纳克特城的陷落,世界的格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此前,两河流域一直都是可以统治世界局势发展的中心区域。但随着卡罗军队和大量同盟士兵的涌入,来自新罗海对岸的西高山纳克特文化将占据上层位置。此后的几百年里,西高山纳克特人文化都将在八大区域多个地区成为风尚。因此,纳克特战役实际上也是两河文明的地位终结之战。

    不过,维奇一世还是没有放弃抵侵略狄更斯帝国的最后一丝希望。他在夺取纳克特城的同时,已经完成了对下一阶段的作战部署。战术水平远不如对手的伊努斯,会继续尝试以战略手段遏制对方。这也逼的维奇一世在取得伟大传奇级大胜后,还得继续向东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