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到家
这年头虽说科技不发达有很多的不方便,但至少安全啊。 就比如这马车翻沟里,也死不了人,最多就是摔折个胳膊腿的。 要说那被撞死的老头也是点背,估摸着身子骨原本就不是太硬朗,要换成个年轻人也不至于丢了性命。 宁弯弯一行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七天以后了。 从京城往清平县来这速度算是快的了。 庞坦这一路上那是十分的不乐意,他一心想着帮那姑娘把人家爹的后事给处理了,最好是在把人家姑娘给送回家里去,足足埋怨了一路。 宁弯弯以前就觉得自己这个二表哥二,没成想这狭义心到是真的。 在县城又住了一夜,宁弯弯上铺子里看了看,也没什么事情。 就是地里的东西都摆在铺子里卖,地方显得有些小了。 “这花生油,豆油,还有这干辣椒,剁辣椒,玉米面,还有地里的新鲜红薯,这些东西在县城都是独一份,县城里头那些大户人家可都是咱铺子里的忠实老顾客了,要是连续好几天铺子里头没有新鲜东西上市,都还不乐意呢!” 马叔跟宁弯弯说着铺子里的现状。 就是跟店名有点出入了,这哪还是点心铺子,整个一农产品超市了。 不过要真变成超市现在这些东西又显然有些寒酸不大够了。 宁弯弯也只能是想想,现下留种最为重要,等明年种的更多了够深加工的了才能够供的上长期大量销售,才能有足够的资本开的起这样的铺子。 见铺子里也没什么事,宁匪月跟祁千尘两人也都正常的在书院读书,并没有特别的事情,这才把大壮留下,回了宁家村。 庞坦也给一道留在了县城,是因为如今地里秋收过也没什么活计了,也不像宁弯弯家里还要收红薯,宁二姑带着自己儿媳妇上县城里来住了。 人家曹姑娘嫁过来的时候陪送了那么些的东西,还有铺子,如今他们家也算是小有资产了。 可还是隔三差五的上宁弯弯家的铺子里来拿东西。 不过好在不是白拿了,人家现在有钱也不在乎那一点的小钱了,不过就是给的不多就是了。 还扬言说什么都是自家的给个进价就行了。 到了家常氏自然是又抱着自己闺女掉了一阵的眼泪。 “以前那日子虽说是不好过吧,但咱这一家人却是成天的都在一起,如今日子好过了,这孩子们却是都不在跟前了,唉……” 常氏感慨着一时也不知道哪种生活算好了。 宁弯弯哄自己娘高兴,就把王妃送她的步摇给她拿了出来。 常氏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见这么精致的首饰,女人哪里有不爱美的,顿时就眉开眼笑起来。 “这么精致呢?哎呦瞧瞧人家的这手艺真是好看,这是掐丝的吧?瞧这金丝里头还有细丝,太精细了吧?这眼睛上镶的什么宝石?这颜色也太正了!还有这尾巴上的这是玉吧?哎呦这颜色,随便扣下一个来就值不少钱呢吧?” 这步摇是一个回首孔雀的样子,全部都是金丝做的,只有展开的尾巴上各镶着一个祖母绿的椭圆形小玉石。 眼睛上是一个圆形的红宝石。 下面的穗子有三寸长,普通人家看着华贵异常,不是正儿八经的大场面都戴不出去,可在那些权贵家的夫人眼里就是平时随便戴戴的款式。 宁弯弯哄她:“这是红宝石,尾巴上的是祖母绿的翡翠,这成色说不准是宫里头赏的呢,保不齐就是哪个妃子戴过的!” 绿青跟蓝紫也在屋子里收拾从京城带回来的东西。 蓝紫瞧了一眼也笑嘻嘻的道:“可不是呢,这步摇可精致的很,我原来那个主家的太太都没有这样的呢,说不好还真是宫里头赏的。” 蓝紫原来的主家是京官,官当的也不大,在普通百姓眼里是了不得的人物,是能记到族谱里好几辈子之后提起来都让族人觉得脸上有光的人物。 但在京城那些真正的权贵眼里实在是不算什么。 “真的?”常氏就更加的惊喜了。 “哎呦呦,那我可不敢戴了,我得好好放着,万一这要是磕了碰了,我得心疼死!” 一边说着还当真一边就把那对步摇小心的放回到了原本装他们的长条木盒里,郑重其事的合上盖子,好似多看一眼都能把东西看坏了一样。 白氏在一边脸耷拉着脸不说话。 宁弯弯一看就把那个抹额拿过去给她。 “奶,人家王妃可说了,这别的都不重要,就是咱家老太太的礼物那一定得是最好的,你瞧这抹额,这大珍珠,咱清平县里都找不出来这么大颗的呢,还有这边上的宝石,多好看,还有这后头的搭扣,这都是金的,这料子也是绒的,冬天正好用呢!” 大邙朝的妇人,尤其是年纪大的妇人,到了冬天普遍都带抹额,勒在发际线处,后面有搭扣,用起来很方便。 作用自然是为了保暖,富贵人家的抹额镶嵌着珠宝玉石,做的十分精美。 没钱的就缝一块布,又或者包个头巾,能有效的防止因为受凉引起的头疼。 白氏翻着眼皮看了看。 “嗯。” 语气淡淡的把东西接过来,塞袖子里也没说别的,不过那脸总是没原来那么难看了。 宁弯弯知道她就是装呢,果然没一会白氏就站起来让三丫扶着自己回房了。 指定是细细欣赏去了,顺便得意一下,这可是王妃赏的,府里那位老太太拍马也赶不上她有面子,可惜不能到人家眼前炫耀去。 宁弯弯还叫住了三丫,把给她买的礼物,一对精巧的耳坠给了她。 这耳坠虽就是宁弯弯在首饰铺子里买的,同样给绿青蓝紫都挑了,可也是清平县买不到款式。 “谢谢弯弯姐!” 三丫一脸的惊喜,爱不释手,小声的道了谢就追着白氏去了。 宁怀运让人去地里把余小年给请到了家里,原本宁弯弯他们回家打村里过会正好路过余家的门口,有什么事在门口喊一声,说一句就行了。 这回是正赶上余家两口子也都在地里收红薯,人没在家,他才打发了人去地里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