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国字号啦啦队到了
女孩子的心很难琢磨。 两个人正在那里纠结,有人喊了一声,“上车了!” 身后有一个熟悉的声音也说了一句:“上车了。” 后面这句话是刘牧樵对苏雅娟和唐秀红说的。 没有人带,她们两个进不了体育场。 坐几万人的体育场,今晚竟然差不多满人了。 决赛,到底不同,两边的啦啦队来了不少。 清江大学周一鸣校长亲自带领1000人的啦啦队来球场,坐在球场的西面,校旗招展,锣鼓喧天。 京城交通大学的啦啦队规模更大,他们坐在球场的东面,大约有3000人左右。 刘牧樵带领球队来到球场上,西面啦啦队欢呼声震天。 看到了! 周一鸣在国旗和校旗中间,大鼓就在他前面,还有一个唢呐队,清江民间办红白喜事的那种,声音特大,也特别粗犷。 这唢呐声和鼓声令刘牧樵等人热血沸腾。 京城交通大学队也进场了。 东面的鼓声、喇叭声和呼喊声更加高亢。 西边的见状,也疯狂起来。 球还没开始,两边的啦啦队就拼了起来。 当然,清江大学队处在弱势,他们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数。 刘牧樵看了看西边的啦啦队,他朝周一鸣他们招手,他们的欢呼声变成了步调一致的“清大队加油!清大队加油!” 突然,从东边传来整齐的号子,“刘牧樵加油!刘牧樵加油!” 转头看过去,东面来了大片的红色衣服的人群,人数不少,头巾,红色的;上衣,红色的;长裤,也是红色的。 巨大的红旗,足有两百平米。 刘牧樵挥手致意。 这是哪来的外援啊? 足以压倒京城交通大学队。 他们也有3000人。 看清楚了。 国字号职业啦啦队上场了! 龙教授! 对,是龙教授! 过去国家队的球迷,今天,复活了,他们才是真正的啦啦队。 长号,3米多长! 喇叭,要两个人伺候! 红旗,需要500人舞动! 大鼓,三台大鼓,每个大鼓需要10个人。 “轰!轰!轰!” 大鼓的声音在胸腔中产生共鸣。 人血沸腾! 清江大学队的啦啦队一见来了外援,顿时欢呼起来。 不知道苏雅娟和唐秀红哪里弄来了一身红装,红衣红裤红头巾,一对美人儿,坐在教练席上,格外引人注目。 球赛开始了。 几个来回试探之后,京城交通大学队发起了第一次强大的攻势。 他们发现,清江大学队真的算不得是强队,他们的锋线,9号吕亮和10号陈斌,都不够锋利,有三四个防守队员,就可以防死他们。 他们也注意到,清江大学队的后防线也不够强大,很容易被撕裂。 中场,只有一个人,20号刘牧樵,这个人有些麻烦,他跑动太积极了,跑动的范围也极为广泛。 特别是,这人一旦回防,整个半场到处是他的影子,本来很弱的防线,一下子变得非常稳固。 不过,京城交通大学队并不担心,一个人强大,没用的。 京城交通大学队的守门员是国青队的1号守门员,他参过很多次国际比赛;2号、3号,来自于国安俱乐部队,他们三人组成了京城交通大学队的钢铁防线。 他们的9、10、11号,锋线的三剑客,也是国安俱乐部青年队的主力。 这个锋线,在前面的预赛中已经15次攻破对方的球门,加上其他人助攻进球,他们净胜球有21个之多。 绝对的冠军相。 他们发起了强大的攻势。 9、10、11号,左、中、右。 再加上7号、8号,还有稍远的4号、5号,整个攻势非常有节奏,也非常有气势。 排山倒海! 清江大学队全线回防。 就连10号陈斌、9号吕亮,也回到了中线附近。 刘牧樵已经完全沉底了,他已经到了禁区里。 左防右挡,球在哪,人就在那。 不得不承认,清江大学队的9名队员的防守,很混乱了,他们都在拼命。 这种密集防守,完全是打人海战术。 他们在遭受狂轰乱炸。 不过,看似很容易撕开的防线,看似没有章法,但是,他们竟然经受了30多分钟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城门没有失守。 京城交通大学队有些急躁了。 他们消耗的体力很大,他们投入进攻的力量很大。 他们不敢让全部后防线参与进攻。 眼看着就要进入下半场,教练虽然还沉得住气,可队员沉不住气了,上半场进不了球,谁能保证下半场就进得了球? 一旦点球决胜负,那就太不公平了,点球决胜负,往往是给弱队的礼物。 必须加强进攻。 这是全队的共识。 2号、3号,上半场,他们闲得无聊,几乎没有跑什么,更没有踢到几脚球,他们和1号守门员,甚至可以在那里闲聊。 进攻! 接到队长的手势,他们两个也到了中线附近。 2号和3号,别看他们是后卫,很专职的后卫,但是,从开赛以来,2号已经进了3个球了,3号也进了1个。 这是犯忌的。 防守反击,多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不过,一直到45分钟结束,清江大学队也没有组织几次反击。 自顾不暇啊。 刘牧樵基本被困在禁区内了,他和守门员是最忙的。 很狼狈。 比上一次和京大队还狼狈。 刘牧樵出血了。 他额头被钉鞋踩破了。 鼻子也出血了。 守门员则是更加难看。 他的嘴巴,成了猪八戒,嘴唇肿得很大。 上半场结束。 虽然是平手,清江大学的啦啦队则是欢欣鼓舞,他们拼命呐喊,拼命吹喇叭,击鼓的已经换了7拨人了。 而对面的龙教授领导的国家级的专业球迷,他们的节奏控制得很好,在养精蓄锐,他们知道,好戏在后头。 京城交通大学队的啦啦队有些强弩之末的味道,他们在上半场疯狂地呐喊,歇斯底里地扭动身子,可是,他们的球队连一个球也没有进。 不气馁,那是假话。 怨声。 骂声。 责怪声。 骂教练的,骂球员的,声音越来越大。 “下课!下课!下课……”的声音从小到大。 不过,没有形成共识,有的人反对“下课”的口号,大敌当前,这不是自乱阵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