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在线阅读 - 第158章 缅国:齐国投了?那我们也跟上!

第158章 缅国:齐国投了?那我们也跟上!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井中龙欲飞第158章缅国:齐国投了?那我们也跟上!皇城,校场。

    一阵阵喊杀声冲霄而起。

    赵钰坐在高台之上,望着三百余名下方身披赤甲,手持刀盾,身背弓弩,演练阵势的精壮士卒,眼中流露出满意之色来。

    在赵钰、林冲、秦良玉等修为高深者的眼中,这些精卒所散发出的气血狼烟,与天地气机隐隐相连,化为一张由赤色气息组成的大网,将这三百精卒彼此联系在一起。

    在气机的加持之下,这三百精卒宛如一体,彼此掩护,层层进击,攻势犹如水银泻地,让人望而生畏。

    “齐射!”

    在为首小校的指挥下,前排士卒半蹲于地,将手中三角状盾牌插在地上,身后的士卒则齐齐从背上取下长约一米的强弩,熟练的将弩矢填入槽中。

    嗡!

    伴随着一阵宛如蜂鸣的震动声,一枚枚劲矢离线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笔直的直线。

    矢如星坠!

    校场之中,那些充当靶子的稻草人瞬间便遭了殃,套在身上的铁甲被弩矢硬生生洞穿。

    嘶!

    望着这一幕,站在赵钰身旁的林冲和秦良玉顿时轻抽了一口凉气。

    林冲咋舌道:“陛下,这神臂弩竟然有如此威力?”

    秦良玉更是道:“弩矢威力且不说,这些精卒的战力,似乎比末将的白杆兵还要强上一些。”

    秦良玉身为女将,被赵钰任命为禁卫将领,训练了一批白杆女兵,专门负责保护宫中嫔妃的安全。

    听到两人的话语,赵钰嘴角绽出澹澹笑意。

    这三百精卒,是他回京后,抽空训练出的丹阳精卒,虽然暂时只有三百余人,仅有雏形而已,但战力已然不能小觑。

    【兵种】:轻步兵——丹阳精卒

    【战力评级】:四星

    【属性】:攻A,防A,速B,意B,血B

    【特性1】军中袍泽:丹阳精卒所受伤害的40%,由周围士卒共同承担。

    【特性2】强盾劲弩:受到远程攻击时,伤害降低30%,且立即发动反击;弓弩威力提升30%,自带“破甲”效果。

    【特性3】如臂使指:统率丹阳精卒所需统御为60点,在此基础上,统帅统御值每提升10点,麾下丹阳精卒全属性上升5%。

    三国精兵出丹阳。

    东汉末年,徐州牧陶谦麾下并无大将,但却凭借着手中的丹阳精兵,打败了黄巾军,坐稳徐州。后来曹cao三攻徐州而不克,终于领教了丹阳兵的厉害。刘备增援陶谦抗曹,而当时刘备的势力极为单薄,陶谦便赠送给他四千丹阳兵;这支精兵成了刘备的“家底”,后跟随刘备转战千里,立下赫赫战功。抗衡曹cao这样的雄主。

    曹cao更是直言,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

    其实丹阳兵在西汉时就已闻名天下。天汉二年九月,汉武帝令名将李陵率五千精兵出居延,至浚稽山迎战匈奴。匈奴单于召八万多精锐铁骑围攻汉军,竟连遭败绩。单于惊叹道:“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无奈之下打算退兵。此时一个汉军叛徒告密说,李陵军箭支将尽,并且没有后援;匈奴这才拼死恶战。汉军伤亡惨重,五千军兵仅四百余人撤回关内。然而此战却令匈奴胆寒。这五千精兵的主力就是丹阳兵,小部分是楚地士兵。

    更不用说,东吴的建立,丹阳精兵居功至伟。

    孙策离开袁术,渡江南下之初,手中班底,除了父亲孙坚所留一千旧部外,最重要的,便是周瑜投奔他时所带的丹阳精兵。

    赵钰望向林冲,笑问道:“林将军,朕准备精挑士卒,依照此法,训练出三千锐士,以备北伐。不知将军可敢接下此任?”

    诸将之中,林冲曾在齐国为兵马教头,精擅训练士卒,把训练丹阳精卒的任务交到他手中,可谓是再合适不过。

    “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听闻训练此等士卒是为日后北伐所用,林冲神情顿时激动起来,单膝跪地,抱拳道:

    “臣只求陛下北伐时,让臣与陛下同往。”

    “林将军之心,朕焉能不知?”赵钰伸手扶起林冲,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将军心中之恨,自应由将军亲手报之。朕虽贵为天子,又岂能越俎代庖?”

    林冲闻言,一双虎目泛出点点泪花,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只是不住的点头。

    赵钰补充道:“练兵所需一应甲胄兵械,将军无须放在心上,朕会让工部军器监准备妥善,只是那神臂弩乃是新作,尚需时间调试改良,只能暂时以普通强弩替代。”

    “微臣晓得。”

    林冲连忙点头。

    神臂弩是赵钰最新得到的帝卡中附带的产物,只不过由于刚刚研发出来,尚未来得及大规模量产。

    从赵钰登基之日算起,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大半年。

    不久前,赵钰在整理系统背包时,方才发现,自己靠着签到获得的随机蓝紫卡包碎片已经凑够了六张,足够兑换一个随机蓝紫卡包了。

    当紫色卡牌从虚幻的巨大轮盘中飞跃而出时,一名中年天子的虚影出现在赵钰身旁,他的双眸中满是温柔、惆怅和疲倦。

    只见他背负双手,仰望苍天,幽幽叹息道:

    “克己复礼,慈民爱物!天意难测,然朕为社稷之主、万民之君,唯愿与卿等共修政事,为政以德,爱民以仁,我君臣共同夙夜勤勉,以答天戒。”

    【帝卡:宋仁宗——赵祯】

    【卡牌说明:仁宗,其遏西夏之兵者,韩琦、范仲淹之功也;致庆历之治者,亦韩、范与富弼三人之力也。而帝之恭俭爱民,四十二年始终若一,真可谓仁矣。】

    【天命效果:仁宗盛治,惟仁惟稳,武经总要,天灾不绝。】

    仁宗盛治: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臣子忠诚度每年额外上升1点,获得名臣概率提升3%,国家行政效率提升10%;城市发展速度额外提升20%,人口增长率 10%,人才发现率 5%;国库每年额外增加税收白银500W两。

    惟仁惟稳:尽力维持所有人的利益和平等,策卡的负面效果降低50%;清理闲散官员时,按照官员品级额外给予遣散费用;派系斗争几率降低30%。

    武经总要:朝中拥有军略大于90,统御大于90,政略大于90的臣子各三人,即可编纂《武经总要》。编纂完成后,获得九星宝物《武经总要》。《武经总要》效果:军队士气 10,军纪 10,训练度 10,士卒对敌军造成的伤害额外提升20%。可研发装备【神臂弩】,特殊兵种【清边弩手】可组建。

    天灾不绝:装备此卡期间,每半年至少发生一次天灾,包括但不限于蝗灾、瘟疫、旱灾、洪涝等。若不进行赈灾,民心额外降低5点,皇威额外降低500点。每次赈灾成功后,民心提高5点。

    【注意:装备此卡后,至少需要经过一年时间方能卸下此卡。若要强行卸下此卡,需要消耗1000点皇威值;距离一年时间每多出一个月,就需要额外消耗500点。】

    如果帝卡【长沙桓王——孙策】的效果是倾向于率军征伐、开疆拓土的“武”的话,那么这张【宋仁宗——赵祯】的效果就是倾向于治国养才、平衡朝堂的“文”。

    四个天命中,除了最后一个“天灾不绝”是妥妥的负面效果外,其余三个效果都是颇为强悍的正面效果。

    如今边境状况趋于稳定,自己的威望也足以震慑朝中宵小之辈,因此再三考虑之后,赵钰还是换下帝卡【长沙桓王——孙策】,装备上新获得的【宋仁宗——赵祯】,以个人武力的降低来换取大楚的加速发展。

    赵钰已经打定主意,之后的时间里,他除了老老实实呆在皇宫中外,就是要努力修炼皇族武学,尽可能提升个人武力。

    经过校场上的初步试验,大汉出品的丹阳精卒搭配上大宋出品的神臂弩,取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此,完全可以将神臂弩作为丹阳精卒的制式装备,取代寻常弓弩。

    让赵钰有些可惜的是,宋仁宗天命【武经总要】中的兵种“清边弩手”,需要招募边境蛮夷少民才可以进行训练。

    他虽然和南疆各部族歃血为盟,但考虑到一结盟就从南疆部族中招募兵员,或许会引发误解,使得本就趋于稳定的局势再度变得混乱,因此他只得将训练清边弩手的想法暂时搁置起来。

    除此之外,联想到自己回京时沿途所见农田的景象,以及宋仁宗的负面天命【天灾不绝】,赵钰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今年夏天,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熬过去的,还是要让朝堂和民间早做准备才是。

    就在赵钰心忧这个夏天时,得到前线战败消息的缅国朝堂已是一片死寂。

    缅国都城,承天府。

    皇城之中,君臣议事的天华殿内,缅国文武百官低垂着头颅,如丧考妣。

    缅国皇帝阮玉成坐在皇座之上,听着官员们的禀报,一颗心简直在滴血。

    “启禀陛下,我朝大军,数日前已然归国!只是出征的四万大军,其中两万余人死于楚贼毒计之下,一万余人被俘,归途中失散五千余人,仅剩三千余人安然回返,主将吴建宁更是战死阵中。陛下派去助阵的三十头巨象,仅剩十余头……”

    向阮玉成禀报此役损失的官员说到最后,已是泣不成声。

    “陛下,不止于此,我鹰扬卫密探探得消息,那楚国皇帝更是悍然将我朝被俘士兵尽数屠杀,在边境处砌成京观。”

    鹰扬卫统领陈国昌更是恨声说道。

    “陛下,我兵部得到急报,楚国小股兵马,潜入我国境内,四处袭扰沿边州府,虽损失不大,但民众一夕数惊,民心动荡。”

    兵部一名官员出列奏道。

    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让阮玉成心中愈发烦躁。

    四万大军一战尽没,哪怕是缅国实力雄厚,一时间也有些吃不消,更让这位缅国皇帝心痛的,是派去助阵的三十头巨象,只有十多头安然返回。

    近二十头巨象被留在了楚国,几乎损失了十分之一,这对于缅国的军事实力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削弱。

    沉默了片刻,阮玉成轻叹道:

    “诸卿,看来是朕与齐主小觑了那楚国天子,看来此人能扳倒黄景明,重掌朝政,确有几分本事。”

    见身为天子的阮玉成主动承担责任,殿中文武百官连忙齐齐跪倒在地,口中说道:

    “是臣等不能为君上分忧,还请君上治罪!”

    阮玉成摆了摆手,沉声道:

    “尔等都是奉朕旨意办事之人,若说错,也是朕错在前。吴将军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近四万士卒魂魄不得归乡,此皆朕之过也!国师,朕欲请四柱院诸位大师在京中举办水陆法会,为我君臣百姓祈福,不知国师之意?”

    听到阮玉成的话语,立在天子下手,双手合十的四柱院主持,御封国师,大慈法王金云筝轻宣一声佛号,道:“陛下有安民之赤诚,我四柱院僧人自当全力相助。”

    “如此,朕就心安了。”

    见对方应下此事,阮玉成心中松了一口气,望向下方群臣,继续道:

    “至于楚国派兵sao扰,可令各府抽调青壮,组建民兵,坚壁清野,固守城池。楚军见占不到任何便宜,又担心补给线被我军截断,时日一久,自会退去。至于朝中军队,不到万不得已时,绝不可轻动。”

    下方文武百官闻言,纷纷拱手听令。

    他们也明白陛下的苦衷。

    在缅国西南,月国上下正秣兵历马,准备报前年兵败之仇。

    在这等敏感时刻,已经在楚国手中大败一场的缅国军队,万万不能再分散兵力了。

    阮玉成揉了揉眉心,略有些疲惫的道:

    “如今朝廷要集中精力,应对月国的进犯,至于楚国那边,暂时不要有太大动作,陈统领,让你麾下鹰扬卫多搜集楚国情报,以供朕和兵部日后参考。”

    “臣领命!”陈国昌躬身一礼,方说道,“陛下,鹰扬卫也已打听到齐国此番出兵的结果。”

    阮玉成眼中露出饶有兴趣的神色,追问道:“哦?齐国那边战果如何?”

    此次缅国对楚国出兵,是齐国撮合而成的,如今他们这边大败亏输,自然也想知道齐国那边的情况。

    “陛下,齐国水师一战几乎尽没,水师统帅张兆兴死于沧龙江中。”

    陈国昌朗声说道。

    此言一出,大殿中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声,文武百官脸上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神色来。

    人都有这样的劣根性,在自己倒霉的时候最希望看到的,自然不是同伴有所斩获,而是对方和自己一样倒霉,甚至更倒霉一些。

    缅国这些文武的表现,正真实无误的印证了这个道理。

    阮玉成听到齐国同样损兵折将,心中这才好受了些许,追问道:

    “遭此惨败,齐主有何动作?”

    陈国昌面上露出古怪之色,沉声道:

    “启禀陛下!齐主已派使节前往晋朝,希望晋国天子能够遣使南下,斡旋齐楚两国议和。”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顿时为之一静。

    什么?

    缅国文武百官完全没料到,这齐国不过是输了一阵,竟然就要向楚国求和,甚至不惜去求晋国,让对方出面,迫使楚国接受和谈之意。

    要知道,齐国和他们缅国一样,都是信奉佛门,而晋国自开国太祖到现在两百余年,都信奉道教。

    道教和佛门为各自信仰争夺得不可开交,甚至说一句“互为死敌”都不为过!

    信奉佛门的齐国竟然去求尊崇道教的晋国出面,这一幕若是旁人说起,缅国文武打死都不会相信如此荒唐一事。

    但说话之人,是掌管缅国密谍机构飞鹰卫的陈国昌,这就由不得他们不信了……

    朝堂上沉默半晌,群臣才将这个荒谬的消息勉强消化掉。

    中原三国,以晋国国力最为雄厚。若是晋国以力强压楚国低头,议和之事倒是有三分能成的可能……

    阮玉成眼中闪过思索之色。

    就在此时,一名朝臣一咬牙,快步从队列中走出,手持笏板,向着阮玉成朗声道:

    “陛下,微臣斗胆,恳请陛下派使臣前往楚国,与其议和!”

    这句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阵阵反对之声。

    “此言大谬!我且问你,我朝四万士卒之血仇,难道就不报了吗?那楚国皇帝在边境将我士卒头颅垒作京观,这等奇耻大辱,身为缅国之人,岂能咽的下这口气!”

    “你食我大缅俸禄,竟然甘愿当楚国之犬乎?卖主求荣,不外于是!”

    “陛下,臣请斩此獠以警示他人!”

    面对着群情激愤的局面,那朝臣冷笑连连,面对皇座上的阮玉成,将手中笏板高举过头,大声道:

    “陛下,臣方才所言,是为我大缅计。敢问诸位同僚。若是楚国趁我朝与月国交战之时,突然出兵,又当奈何?在座诸位可有御敌退兵之策?”

    此前,缅齐两国共同出兵,威压楚国,都被那楚国天子以一敌二给打了回去,还尽数落了个损兵折将,丢尽脸面的局面。

    如今自己这边即将与月国大战,若是在与月国交战之际,楚国突然横插一杠子,他们缅国可是有些承受不住。

    既如此,还不如损失些财物,丢些脸面,早早与楚国议和,也好集中精力对付月国。

    至于这一时之屈辱,总有再讨回来的一天!

    听到对方这句话,方才还在反对叫喧的臣工如同被扼住了咽喉的鸭子一般,瞬间说不出半句话来。

    吴建宁已经算是缅国有数的名将了,连他面对楚国大军,都只有兵败被杀的份。

    面对楚军,换作旁人,又有谁敢轻言必胜?

    难道就不怕步吴建宁的后尘吗?

    想明白这一点后,也难怪他们不敢作声了。

    与此同时,又有数名朝臣纷纷出列,向阮玉成禀道:

    “陛下,为我朝黎民着想,还是议和吧!”

    “还请陛下为我大缅将来考虑,忍一时之痛,先集中力量击破月国大军,再与楚国算总账不迟!”

    “若陛下同意,臣愿为使节,前往楚国议和!”

    深深望了群臣一眼,阮玉成无奈的闭上了眼睛,让他这般向那楚国小皇帝投子认输,实在是心有不甘。

    但为了朝廷能够集中力量应对接下来的大战,他却不得不这般做。

    哪怕当了皇帝,也不能事事如意啊……

    在心中轻叹一声后,阮玉成艰难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来。

    “既然众卿都有意议和,那么朕从善如流,应诸卿之所请,遣使议和。”

    “圣明无过于陛下!”

    听着下方群臣的恭维声,阮玉成心中更觉羞臊。

    这是圣明?

    不,这是耻辱!

    今日之耻,他日定当十倍百倍报之!

    阮玉成暗暗在心中发誓道。

    阮玉成振奋精神,向群臣问道:“诸卿,有谁愿为朕出使楚国,商议和谈一事?”

    “陛下,微臣愿往。”

    群臣中,一名朝臣快步出列,向阮玉成躬身行礼。

    阮玉成循声望去,却是礼部侍郎黄云廷。

    “好,黄卿有此决心,朕心中欣慰。就依卿所请,以卿为使团正使,出使楚国。议和一事,朕就交给黄卿了。”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黄云廷朗声说道。

    君臣在议定和谈内容、底线等诸多事宜之后,阮玉成方才示意退朝。

    百官行礼告退后,阮玉成坐在皇座上等了一阵后,却见鹰扬卫统领陈国昌在内侍的引领下从侧门返回文化殿中。

    “微臣拜见陛下。”

    陈国昌向阮玉成躬身行礼。

    “今日朝中之事,极损我朝在百姓心中形象,朕唤卿来,是想问问卿有何解决之法?”

    陈国昌低垂头颅,沉默半晌,方道:

    “陛下,臣会让鹰扬卫在民间散播消息,就说有朝中大臣畏惧楚国兵锋,一意求和。陛下眼见四万士卒魂魄难归,心中悲痛至极,本有与楚国死战之意。但无奈外有月国在边疆磨刀霍霍,内有朝臣苦苦相劝。为我大缅考虑,陛下这才强忍心中悲愤,与楚国议和。但此败之辱,陛下绝不敢忘,有朝一日,定要楚国血债血偿。”

    阮玉成听罢,满意的点点头。

    不愧是朕最信重之人!

    这个计策,他很满意。

    想起楚国小皇帝,阮玉成脸色变得极为凝重,道:

    “哪怕是与楚国议和,也莫要忘了把鹰扬卫的触角渗透进去,最好能够在那楚国天子信重之人身边安插人手,甚至直接将其策反。但一定要记住,这楚国君臣都不是等闲之辈,伱鹰扬卫下手一定要谨慎再谨慎,莫要露出丝毫马脚。”

    “陛下放心,臣晓得其中利害,一定会小心谨慎。”

    陈国昌肃容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