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在线阅读 - 第155章 简单的数学题

第155章 简单的数学题

    朱高煦这时正和徐祥骑着马在最后面,因为要攻城,朱高煦肯定要往后躲,他的心腹兵马都是骑兵,没理由去攻城。

    不过他正在观察不远处两个人。

    前几天燕王带着大军经过临邑,宿安人纪纲与同乡穆肃结伴投军,纪纲冒死扣住燕王坐骑,请求自愿跟随燕王效命,燕王喜纪纲胆略过人,弓马娴熟,当即将他穆肃和收为帐下亲兵。

    这个穆肃在历史上不算有名,但纪纲可是太有名了。

    这会纪纲刚从军,虽然低眉顺眼的跟在燕王身后,但他身体壮实,手臂粗壮,确实给人一种孔武有力的感觉,他自称弓马娴熟,看来不假。

    这纪纲反应很敏锐,余光一扫,转过头,正好看到朱高煦在观察他。

    纪纲抬头看去,燕王和一众大将对着济南城指指点点,前面好多人,他赶紧转过头脸上挤出笑容,并飞快往前几步。

    “小的纪纲,拜见高阳郡王。”

    “你就是纪纲,好,好。”朱高煦微笑点头。

    纪纲也不多说,又飞快回到原位。

    那穆肃就没这么圆滑,他呆呆站在原地,似乎不理解纪纲为啥要和朱高煦打个招呼。

    “这个纪纲倒是很会投机取巧?”徐祥低声笑道。

    “徐将军你敦厚老实,纪纲可是圆滑的很,这种人将来很容易飞黄腾达。”朱高煦淡淡的道。

    徐祥深以为然。

    他在北方干到六十多岁,还是个副千户,还好这次奉天靖难,借孙岩介绍,跟了高阳王。

    现在终于升为指挥佥事。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却听朱高煦这时道:“徐将军看这济南城好打不?”

    上次打居庸关,就是徐祥想的办法,所以朱高煦马上问他。

    徐祥摇头道:“济南城周长才十二里左右,但里面有南军近十万人。”

    “南军把城墙上站满了,三千多垛口每个站一人,只要三千多人。”

    “就算站十排,有三万人防守就足够了。”

    徐祥说的很简单,济南城里兵多,易守,不好打。

    想想当初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北平城二十多里长,才一两万人,都能守住。

    现在对方有近十万人,都可以轮流守城,真的很难打。

    朱高煦在城池攻守战的经验,以前都是从小说电影里看到的,后来经历了居庸关,永平等攻防战,然后又询问过一些守将,比如永平守的很好的郭亮。

    通常可以用算术题简单的来算,比如像济南城这样的周长,以三千垛口来算,平均每垛口一个人,同时在城头的,有五排人就算比较强的防守力量。

    也就有一万多人就够用。

    当然,守城兵马是越多越好,多的可以当预备队,也可以轮换。

    所以南军在城中十万人马,加上原来济南城的守军,那真的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至于守城的老幼妇孺,北平时发动了大量,这些可以忽略,因为每个城池守城时,都会动员来帮忙。

    朱高煦听着徐祥的分析,好像无法攻克似的,但历史上,似乎差点被朱棣打下来。

    因为攻城,不能用简单的人数多少来计算。

    够阴,够狠就行,朱高煦暗暗的想着,毕竟朱棣就用了很阴很狠的行为。

    就在两人私下交流时,前面燕王朱棣也调转马头:“走,回营。”

    燕王带着诸将回到中军大帐。

    朱高煦根据他表情来看,似乎看不出什么。

    燕王正常情况下,喜怒很难看出来。

    但他很会蛊惑人心,有时心情不好,也能装很高兴的忽悠大伙。

    诸将陆续跟着来到中军大帐。

    各路大将分两边站好,还是很有规律,以前燕王的一边,后来投降的一边。

    但现在投降的越来越多,有些级低点,也会站左边来。

    朱高煦现在站在左首第四个。

    排他前面就是丘福、张玉、朱能三人。

    其余的火真、谭渊、张武、王聪等亲信统统后边站。

    燕王等大伙都进了大营,便开口道,现在济南城已经是被俺们瓮中捉鳖围在这里了,但兄弟们刚刚从白沟河一路打到这里,人困马乏,全军先休整下,我们明天,先劝降。

    然后分配任务,各营都要准备督造攻城器械,一旦劝降不成,就开打。

    朱高煦虽然全是骑兵,也被分配到一个任务,率五千精骑,策应巡防济南北面,以防沧州徐凯来援。

    这个任务比较轻,徐凯败退沧州,燕军没去打他,他已经阿弥陀佛,哪里还敢过来救援济南。

    但朱高煦听完整个会议,还是很感慨燕王的套路。

    其实燕王也知道济南是坚城,不好打,所以故意说先休整下,先劝降。

    朱高煦又学到了,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话说出来,士气就不一样。

    第二天一大早,燕王派人把劝降书身寸进济南。

    此时的济南城上,正站着山东参政铁铉、参赞高巍、和都督盛庸三人。

    高巍去年向建文帝要求去劝燕王罢兵,上书了很多劝言,皆不报,黯然回京,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负责押运粮草的参政铁铉,两人同时听到前方大败的消息,看着大量败兵往南跑,铁铉决定回到济南,一路收拢了些残兵,及时回到济南城。

    而盛庸从白沟河大败后,立马带着本部兵马退向德州,中间他留了个心眼,没走月漾桥,绕了一个大圈子,走了点远路。

    虽然路上也遇到小股的燕军,但都被他击退,最后安然退到德州,然后又退到济南。

    没多久,李景隆败走,济南城能说的上话的就是铁铉、高巍和盛庸三人。

    铁铉拿到劝降书后,看了眼盛庸和高巍,故意道:“燕军势大,我们城中又皆是新败之军,不知能战否?”

    盛庸立马道:“末将虽不才,但食君之禄,须要忠君之事,愿为圣上——”抱拳向南方:“拼死一战,誓与济南共存亡。”

    “好。”高巍激动道:“老朽愿与两位同生共死,以报皇恩。”

    铁铉大喜,立马把盛庸引为知己,三人还歃血为盟,发下大誓。

    此时盛庸暗暗舒了口气,心里也是又惊又喜又是惶恐。

    其实之前李景隆在济南城外兵败,逃走,盛庸也是有机会逃的,但他左思右想,最终决定不跑,死守济南。

    李景隆一跑,很多大将都跟着跑了,此时军中以他最大,没有李景隆的掣肘,他成为十万残兵的话语人。

    这是一个机会,拼取功名的机会。

    他不需要打败燕王的兵马,只要守住济南,盛庸就知道自己会立下大功。

    因为他知道,他不是李景隆这样出身在勋贵家族,所以之前无论他统兵能力有多强,也不可能带领六十万大军伐燕,但李景隆这次再败,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

    所以盛庸现在是富贵险中求,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

    而铁铉得到了盛庸的保证和忠心,也觉的更有信心能守住济南。

    不过盛庸马上道,现在他们大军连败,需要时间休整,恢复士气,同时好好做好城防布置。

    铁铉找人问计,济阳儒生高贤宁献计,写了一篇‘周公辅成王论’,把燕王说成周公,劝他息兵进京,辅助皇帝。

    燕王看后知道盛庸和铁铉不肯降,但觉的这文章写的挺有意思,因为要打造攻城器械,也放缓进攻,双方都在暗中准备。

    没多久,燕军把白沟河收缴的火炮全部调来,又制造了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二十日,惨烈的攻城大战正式开始。

    这一打,就打了一两个月。

    六月十二。

    “轰,轰,轰——”

    城上城下断断续续的火炮相互对轰着,中间不时夹着各种火铳的声音,还有一阵阵崩弦的弓箭声。

    朱高煦耳朵里塞着棉布,皱着眉看着远处,眼中有些不忍之色。

    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后,他第一次看到大规模的步兵攻城战。

    真定之战时,南军在城下,他们直接攻过去。

    救永平时,他夜袭吴高,白沟河全是野战,大宁是不攻而下,其余的小城所,都是数千人,甚至数百人就直接拿下。

    而眼前的画面,怎么说呢?就好像他前世看过的僵尸世界大战。

    漫无边际的燕军,像蚂蚁似的一波波往济南城上涌去,然后一批批的倒在城下。

    兵士们都像是木偶,除了进攻,毫无退路。

    无论前面死多少人,所有人都得往前冲。

    燕军进攻济南城已经接近两个月,双方用尽各种手段。

    盛庸还出城偷袭过,燕军还挖过地道,甚至掘开河堤,放水灌城,但除了为城下添加了无数的尸体,双方都没起到作用。

    这些天燕王越来越着急,朱高煦能感受到父王的焦虑。

    济南位置特别重要,不但是南北要冲,更是京师的屏障,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城中有南军十万残兵,如果攻破济南,灭了朝廷这最后十万兵马,朝廷就会受到重创。

    但强攻了近两个月还没下,燕军也有点支持不住。

    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训练一支属于自己的,善于攻城的兵马,朱高煦这时心中暗暗的想着。

    他脑海里,已经在慢慢想着自己的训练方式。

    “高阳王,高阳王。”

    就在这时,他隐约听到有人在叫自己。

    朱高煦扭头,然后拿掉耳朵上的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