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起陆在线阅读 - 第七章

第七章

    万历四十一年,五月,大水,县城自昆仑桥至县署后合面街房屋倒塌,中洲内铲成河,可行船。

    穿越到这个世界四个多月,虽然日子依然过得艰苦,但是一切已经进入正确的轨道,朱诚也慢慢适应了这个年代,积极向上,慢慢改善自己的生活境遇。

    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添置,还有许多事项需要早做准备,还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最重要的是要健康的长大,平安的发展。

    朱诚的隐藏功夫做得不错,一直在消无声息的发展,选择在南山上做事情,远离了村民的视线,穿着还是破旧不堪,萧大娘的保密工作也做得不错,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不足七岁的小孩,已经可以独立养活自己了。

    五月份有了铁质工具的运用,朱诚的劳动轻松了很多,自己又砍了几棵树,把住所,放煤炭,陶土,陶胚,砖胚的窝棚扩大了一倍多,并且挖了地洞,把多余的粮食放在陶器里埋于地下,防止被偷。

    五月份完成一千个陶胚,烧制了六百个陶碗,上月还有二百五十个没卖,本月就供应给萧大娘八百个,赚取粮食二百五斤,其中六百个是在起陆村卖掉,暂时不打算在村里加大供应量,另外两百个叫钟南放在青龙镇售卖,同样的低价,也是很快卖完,在起陆村不投放太多,这是为了不引起村里人的注意,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利益面前,一切最坏的臆想都可能发生,在有自保能力之前,一定要谨言慎行,躲在角落里,钻在地底下,做个隐形人,不可挑起太大的波澜。

    除了卖陶器,还继续在相思河河滩那里挖了两百斤铁矿,炼铁二十斤,只做铁锅,烧水壶各一个,菜刀一把,打制镰刀六把,在萧大娘处售价八斤粮食一把,得粮四十八斤。

    镰刀是农村比较重要的工具,马上就要到农历六月的收获季节,有了镰刀就能够省力省心了,运气好的话能多从老天爷手里多抢出几斤谷子出来,要知道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抢收得慢一点,突然一阵大雨过来,很多谷粒就落在泥土里了,所以对镰刀的价值,村民们还是看的比较清的,刚一推出就卖光了,萧大娘家就直接买了四把。

    镰刀不仅是两季割禾的时候要用,它也可以用来割草,村民们一大副业就是养猪,养鸡鸭,每天割猪草也是一个辛苦活,有了铁质的镰刀,又能轻松很多,收获也多一点,可能猪都能多长几斤rou。

    朱诚选择打造镰刀,也是有原因的,首先镰刀耗铁少,大概半斤不到的生铁就可以打造一把镰刀,对于铁矿石来源较少的朱诚来说,能省铁料,就能做更多的事;其次,技术也较简单,用朱诚现在简陋的土窑炼铁,把铁水造型,锻打,猝火,开锋,就差不多可以了。再次,镰刀在农村实用性强,价格也低,能很快卖出去。所以就先选择镰刀来试一试自己的打铁技术,积累经验。

    另外,五月份朱诚的一个工作重心是要储备耐火砖,准备再造一个更大的陶器窑,解决烧制空间不足的问题,幸好制砖也不是什么技术活,用时间换产量,拼死拼活,朱诚一个月累计制作耐火砖胚近两千个。

    起陆村的陶器产业,一月六百个的投放量,朱诚是隐藏的生产商,萧大娘是总代理商,郑超和朱友是经销商(两人合伙拿了一半的货),其他村民是分销商,萧大娘那里出的价格是半斤粮食一个,其他人拿了货之后大概是一斤一个卖出去,创造的产值虽小,但是也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在这个二十户人家的小村庄里,除了土里刨食,多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五月中旬,朱诚还砍了些竹子,浸泡在深塘里面,为以后的造纸提前做些准备。

    万历四十五五月底,朱诚的家底又增加了,每日粮食消耗增加到两斤半斤(明制),月底存粮三百斤,铁器也有六件。

    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农历六月,朱诚满六岁,穿越半年。

    六月份是收获的季节,天气炎热,太阳毒辣,朱诚趁着这个好天气,制作了足够的耐火砖,并建了一个高1.5米宽1.2米长8米的新窑,烧制能力是上一个的三倍有余,本月烧制陶器一千个,卖出也是一千个,起陆村六百,青龙镇四百,还是供不应求,换来粮食三百多斤。

    继续挖到铁矿两百多斤,炼铁并得到煮饭铁锅一个,工具长铁钳一把,铁底座一个。

    农历六月正是农村的忙碌时节,农田里的庄稼都黄了,都在等待镰刀来收割。人们需要镰刀,庄稼更需要镰刀,金黄的稻子都张开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朱诚仿佛听到了他们的呼唤,在村民收割前加班加点,打制了十八把锋利的镰刀,投入市场,迅速售罄。就算没钱买,也可以先赊账,双抢之后有粮了再还,乡里乡亲的,还怕你不还?

    这批镰刀换来一百四十四斤粮食,也是放在萧大娘铺里售卖,这个就不需要分成给她了。

    现在的萧大娘简直把朱诚当做菩萨转世了,本月靠着朱诚的陶器,她轻松就赚了近两百斤粮食,在起陆村及周围已经是非常有影响了,为表诚意,拼命催着他女婿来帮朱诚干活,所以对钟南这个免费的劳力,朱诚也不客气,除了挑水,砍树搭棚子,和泥踩泥巴制砖胚这种没技术的体力活就叫他过来帮忙。

    钟南也愿意过来,在这里他能感受到朱诚对他的平等对待,而不像其他人因他的赘婿身份总是看低他,朱诚的神奇也是他钦佩的。

    萧大娘一家在起陆村和周边也是独特,萧大娘的丈夫是上门女婿,而后也只是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外嫁,小女儿要照顾爹娘和传宗接代,于是钟南这小子就来到了起陆村,来了个倒插门。

    倒插门,又称为入赘,上门女婿,结婚习俗。指结婚后男子到女方家里落户,就是男方“嫁”到女方家里,吃的,穿的用的,几乎都是女方家庭所供给的。倒插门后,一般男人在家里照顾女方的父母,还要洗衣,做饭等日常家务,女方出去赚钱来养家糊口。

    因为是“女娶男”,所以孩子要随女方姓,

    无论过去还是后世,倒插门都含有极其深的贬义色彩。如果一个男人选择了倒插门,那么代表着家里经济困难或者是有不好的问题,因此给男方以及男方的家庭以极大的舆论压力。而女方选择了倒插门则代表着家里人丁不旺,需要借外人传宗接代,

    这是一种“传统”风俗,从古至今,在全国各地都有,范围之大,令人深思。

    朱诚作为一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对于倒插门很理解,也不歧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每个不幸家庭都有难以启齿的困难,男人的尊严在生存的面前,有时是一文不值的。

    朱诚对赘婿没有任何偏见,他们或许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是家里实在太穷,怎么都找不到媳妇,谁愿意过这“饱受屈辱的赘婿生涯”呢?

    如今的起陆村,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朱诚那样想。

    中国是一个面子社会,男方入赘后会被舆论瞧不起,会被认为是无能,好吃懒做,这样其实也是丢女方的面子。

    钟南和他岳父就经常被人背后指指点点,说话没分量,没人听,这令他非常自卑,沉默,虽然他很勤劳,但是还是没地位,有时候恨不得跟朱诚一样成为一个隐形人,不想跟邻居打交道。

    唯有在朱诚这儿帮忙的时候,他才感受到尊严的回归,虽然朱诚这个六岁的小孩对他呼来喝去,指挥这指挥那,但是他能感受那平等和自在,他亲眼看到了朱诚的神奇,别的小孩还在玩泥巴,他已经转型升级,做陶器赚大钱了;别的小孩都是懵懂无知,问这问那,朱诚却是受菩萨点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道理一大堆,忽悠得他一愣一愣的,关键是那些东西都有用,无形中钟南也成了他的学生,有不懂得东西也喜欢问他。

    朱诚也喜欢与这个备受压迫,轻视,很自卑的钟南交往,如不是这样弱势的人,朱诚这个小孩怎能取得与他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的地位,甚至对他呼来喝去,年龄的差距,是朱诚与正常的成年人相处需要解决的一个鸿沟。

    朱诚要继续感化钟南,解放他的思想,向他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见识,把他发展成一个好劳力,好帮手。

    粮食入仓,六月份又过去了。

    六岁生日那天,朱诚为自己添置了一身新衣服,新鞋袜,买了一对新水桶,挑水再也不要萧大娘出人又出物了。

    田野之中,村民收割的稻杆很多来不及捆绑担回家,朱诚一一笑纳了,作为造纸原料先储备好,先浸泡在深塘里面。

    六月底,朱杰的家当是六百斤粮食储备,铁器九件,大小窑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