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万历四百年在线阅读 - 第十章 归家

第十章 归家

    等到王安之放课回来。

    天已经开始微微发黑了。

    大明帝国因为疆域辽阔,在时间上也显得特别有特点。

    如果单按照帝都的时间来进行统一的话,会出现帝都早已经进入黑夜,而某地方还是大日初升这样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各地都会按照各地的时间进行生产生活的安排的原因。

    王安之现在居住的地方离学堂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这里的几分钟,还只是按照普通人的脚力。

    如果是修行者,速度全开的话,可能几息只能就能赶到学堂之中。

    房子占地五百多平。

    有三层楼高。

    还带着一个别具一番天地的小院子。

    房子上一任的主人对这栋房子非常爱护。

    在这个不足百平的小院子里,种满了各式的灵植。

    整个院子充满了扑鼻的香味。

    一进院子,整日的疲劳都一扫而空。

    在寸土寸金的西京城,这样的房子,又在这么市区的地段。

    那可真是价值不菲。

    其他的不说。

    就说家境算得上不错的徐七郎。

    在学府区都是只能在一幢七十多层的高楼里,租着一套普普通通的二居室。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太原王氏的身家。

    咦,怎么是太原王氏呢?

    说到这里,就只能说到王安之的便宜师傅。

    那位元元子了。

    他把王安之掳来之后。

    啥东西都没有教给过他,反倒是直接扔过了西安中学堂。

    美其名曰,你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打基础。

    而论打基础,这大明帝国,哪里有地方比学堂还有经验,还有手段呢?

    于是乎,王安之又成功成为了一名学生。

    不过还好是这位奇道士面子够大,只叫了他的剑童出面。

    西京中学堂的山主都亲自迎接,带着王安之办完了入学的东西。

    不过等到王安之上完第一天的课后。

    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

    自己的便宜师尊跑了。

    师尊的剑童也早走了。

    就留着自己一个人在这偌大的西京府。

    他无语的拨通了族里留给每个族人应急的天仪号码,把自己的情况和族里一说。

    就算是太原王氏的接线员算得上是足够的见识广。

    但是听到这样的情况也是一脸懵逼。

    只能表示,自己还得再和族里联系,问一下怎么办。

    倒是族里对于这种情况虽然没有怎么听过,却反应及时。

    在西京府的太原王氏的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就将王安之接入附近的酒店。

    第二天,一套自带天地的,三层楼的中式别墅就交到了王安之的手里。

    这让王安之对自己那个不靠谱的师傅更是无语。

    这才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院子里,一位白衣儒生正在捧卷诵读。

    “憍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

    看到王安之进来,停住了声音,微笑点头。

    “七叔。”

    王安之恭敬鞠躬示礼。

    王恭如笑着回礼。

    面前这位白衣儒生是太原王氏派来照顾王安之起居之人。

    如果论起关系远近,还都是平阳王氏一脉的。

    家中排行第七,所以也叫王安之称呼其为七叔。

    但是别看他面貌普通,平常也不露一点奇人异相。

    但是王安之却知道他绝对不是一个一般人。

    因为他名叫恭如。

    一个世家,各有各的的特点。

    比如说财富多,比如说功法多,比如说家族的领地多。

    但是大多数世家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开枝散叶,族人众多。

    大部分如太原王氏之类的世家,反对家中子弟使用人工培育的技术来繁衍后代。

    但是即使如此。

    像太原王氏,每一代族人,都有数万人之多,有时候甚至能突破十万多人。

    族人众多。

    这也会引发一个问题。

    资源分配的问题。

    万载世家只要能传承下去的,必然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分配规则。

    这套分配规则,可以复杂,可以有侧重,甚至可以有点不公平。

    但是有一条必须要实行。

    那就是不变。

    不变,就意味着任何时期不以人的意志来改变。

    不变,也意味着,标准就在那里,任何人都能看到,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公平。

    像太原王氏如大部分世家一般。

    通过选拔,将家族资源作为一个倒三角形的形势分配下去。

    每代之中最优秀的一批人,他们拥有家族给予的最多的资源。

    次之,则少之。

    一直到那些没有修行天赋的家族子弟。

    对于这些子弟校,家族会给那些没有修行天赋的子弟一生无忧的活计。

    他们不同于那些高高在上的天赋者一般支撑了家族的门面。

    但是正是他们一代一代的奉献。

    提供了家族发展的基石。

    而太原王氏每代人的佼佼者。

    在通过家族的考验之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之后,被家族认定为拥有上品修士的资质。

    那么会给予一个族名。

    来代表他们特殊的地位。

    也会给予他们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名义上的各种资源。

    一般情况下,太原王氏每代只会有几十人才有资格被赐予族名。

    有的时候,这代人可能表现不佳,甚至只有十数名。

    反正历代的门槛就在那里。

    不以你是嫡系亦或是旁系而改变。

    只由你的表现而决定你能得到多少资源。

    有时候就算是人数太少,看上去实在不好看,也不会降低门槛。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太原王氏传承万代还屹立这世间的原因吧。

    而据王安之所知,王恭如的恭字,就是前一代的族字!

    要知道,一族的族字是早就定好的。

    在太原王氏,就算你是族长,也不能在你孩子出生的时候给他取上带有族字的名字。

    因此,这也意味着一件事情。

    这位王恭如就是家族上一代的佼佼者。

    但是他每日的作为,却实在是令人困惑。

    看他作息行为,每日只在院子中读读书,作作画,或者浇浇水。

    完全都看不出他是这样地位的人,担负着这样的责任。

    要知晓。

    王恭如这一辈的人。

    年纪最大不超过六十岁。

    而六十岁这个年纪。

    在大明帝国,都算不了中年,只能算得上是青壮年。

    对于一个修士来说,六十岁只是大部分修士第一个高速发展期的结束。

    这也是常常所说,一甲子修行的由来。

    这个年纪的修士,有点志气的应该都在四处闯荡,或者在无尽之海漂流,或者在荒原里历练,亦或是在三十三重天上打生打死。

    特别是像太原王氏这样的世家,产业遍布天下,可以说是哪里都需要他们。

    而不是现在读读书,养养花,虚度日子,陪陪小孩。

    当然,这样的念头也是转眼即逝。

    王安之活了这么久,早就知道一件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活着的方式。

    而像王恭如这样的,担负着家族希冀的人。

    选择这样的方式,意味着,他付出了更多其他的东西。

    “这是族里来的两位宿老。”

    王恭如对王安之笑着介绍道。

    这时候王安之才发现。

    花园之中还有两位老者。

    自己进入院子这么久了,竟然都没有一丝察觉。

    听王恭如介绍,这两位是族里的宿老,那么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该是因为那件事情而来。

    果然,王恭如接着说道,“二老也算是西京府这边传经人之中对族里经典最熟悉,解读最深的了,族中的六经七录,你都可以询问他们。”

    王安之听了,赶紧行礼。

    “麻烦二老了。”

    所谓六经七录,则是太原王氏传承功法之中,传承最深,品级最高的十三门功法。

    像之前徐七郎所提的《武成灭楚录》就是其中之一。

    这十三门功法,有儒修,有道修,有兵修,有武修,有佛修。

    可以称得上是市面上大部门显宗名教,都在其中了。

    昨日晚上,王安之突破后,就和族里说了相关消息。

    没想到今天,族里就有专门的传经人登门而来。

    要知晓,所谓传经人,虽然不一定修行高深,但是对于这些功法典籍,一定是研究的入木三分。

    他们在族里的工作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也很复杂。

    作为传经人,他们就是帮助族中子弟学习族里的功法典籍的。

    要知道,虽然这个时代早就已经变成电子化,光网化。

    但是对于一些最重要的东西,比如功法传承。

    人们都是以口耳相传,纸笔记录而保存的。

    例如太原王氏。

    有分宗近十处。

    但是留有纸笔书籍传承物件的就只有太原王氏的总族地一处而已。

    为何,保护自己家传承罢了。

    但是大明帝国疆域辽阔。

    子弟修行都要去总族地,实在是太麻烦了。

    因此族里也会有一批活功法——传经人,负责口耳相传。

    这些传经人不仅仅只是记录,而且时常与当代最新的修行研究结果相结合。

    对自己的所记录的功法进行更新推演。

    这也是为什么说,这两位传经人在典籍方面的专研不比一些普通的上品修士来的差。

    不过王安之刚刚想讨教一番。

    两位宿老就止住了王安之的话头。

    王恭如直截了当的说明了原因。

    “安之,你师尊回来了,有什么事情,等见过他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