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朝:为天地立心在线阅读 - 第一五一章 归义侯

第一五一章 归义侯

    此次的征蜀大军,朱元璋虽然没派「公爵」参战,不过,就算派出公爵来,想当然耳,也是依靠其下的骁将作战,最后仅是抢了「属下」的战功,抢了封赏罢了!

    所以伐蜀这种「必胜」的战事,就交给「侯爵」们去作战就好;六个公爵中,除了「致仕」告病还乡,回临濠府「休养」的韩国公李善长外,其他五个公爵,都被朱元璋给分派到各地「练兵」去了。

    而能够称「骁将」,当然是骁勇善战;史书中所称的骁将傅友德,是多么骁勇!

    据《明史》〈傅友德传〉中所记载:「…从征武昌,城东南高冠山下瞰城中,汉兵据之,诸将相顾莫前。友德帅数百人,一鼓夺之。流矢中颊洞胁,不为沮。武昌平,授雄武卫指挥使。」

    「流矢中颊洞胁」?箭簇射中脸颊、穿过肋骨,仍不为沮,真的假的?

    史书不知有无加油添醋,若真如所记载,以前的武将,当真是神勇无比!

    而当年也因战功彪炳,所以升授为「雄武卫指挥使」,如今可已是「颖川侯」了。

    除了陆路的骁将傅友德外,别忘了,还有水路的廖永忠,当初便是廖永忠率水师在鄱阳湖大战,后来率海师进攻福州,直接攻破陈友定老巢,接着率海师下两广,堪称是朱元璋手下,最猛的水军大将。

    朱元璋还令人将「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的漆牌,赐给廖永忠,让他悬于家门外。这可是当今圣上亲赐的门牌,足以光宗耀祖了。

    对了对了,前面提到的,当时的营建水平高超,能在瞿塘峡间,建置「铁索飞桥」,并布置「岸江炮石」;大概再怎么样厉害的水师,都无法直接闯过吧!

    廖永忠怎么对付呢?

    同样《明史》〈廖永忠传〉记载:「永忠密遣数百人持糗粮水筒,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夜五鼓,分两军攻其水陆寨。水军皆以铁裹船头,置火器而前。黎明,蜀人始觉,尽锐来拒。永忠已破其陆寨,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一时并发,上下夹攻,大破之,遂焚三桥,断横江铁索…遂入夔府。」

    就是分水、陆两路人马,陆路这方密遣壮士数百人,扛着(舁)小舟踰山度关,抄小路到上游;山上多草木,将士都穿青蓑衣,鱼贯山岩石间,所以蜀人没察觉;夜五鼓,偷袭蜀军的陆寨。

    水路则用铁皮包船,带着火器往上游攻打;黎明,廖永忠带队先破蜀军陆寨,一时俱发上流,扬旗鼓噪而下;而下游的水师,听到讯号也拥舟急击,发火炮火筒夹攻,大破蜀军,斩首千余级,溺死者无算。

    廖永忠攻入夔州(夔府)后,隔日,中山侯汤和才率兵到达。

    原本蜀夏军认为有瞿塘峡天险之守,加上建置有「铁索飞桥」、「岸江炮石」,不容易被攻破,所以分兵去支援汉州。

    夔州被攻破,京师重庆已无兵力作战,大夏皇太后彭氏、夏主明升,右丞刘仁等其他守将便坐立不安了,众人商议后,晚投降不如早投降,命留着更重要,也不等前去支援汉州的丞相戴寿、太尉吴友仁回援,便直接「投降」!

    六月癸卯(二十二日)汤和驻军朝天门外,夏主明升面缚衔璧,与母彭氏及其右丞刘仁等奉表诣军门。

    汤和受璧,廖永忠解缚,依照朱元璋先前交代,承制抚慰、「受降」!

    而奉命支援,挂「征虏右副将军」将印的永嘉侯朱亮祖,则是六月丁未(二十六)大军才到达重庆;白跑一趟、没有战功,气得杖杀了几个蜀军的军校和俘虏。

    ………

    古云有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在大明朝「圣上」朱元璋的统帅之下,则是「将在外,违纪之事不做」!

    朱元璋此时的眼线,可又比前些日子更为密集了;所有将领带兵在外的所作所为,朱元璋可都是一清二楚地!

    像是汤和,固守归州、犹疑不前,朱元璋当然知道,朱亮祖杖杀罪俘,朱元璋当然也知道;而骁将傅友德、廖永忠的勇猛作战,朱元璋更是知道。

    甚至连夏主明升是「主动」先投降?还是兵临城下才「被动」投降?朱元璋也知道。

    所以怎么论功行赏,处理后续事宜,在大军陆续攻伐蜀地各州府,还未返还时,哪些将领的战功大?哪些战功少?朱元璋早就都计算好了。

    首先,是七月中由汤和所派遣的指挥万德,护送至京师的夏主明升,听从大夏皇太后的「建议」,知道「大义」的所在,主动投降我大明朝,制授为「归义侯」,赐冠带、衣服,以及居第于京师。

    洪武四年十月,征蜀大军全部回京师,十二月论功行赏。

    朱元璋可分得清清楚楚,功劳最大的,当然是由陆路及水路猛攻的两个骁将:傅友德及廖永忠,两人各赏白金二百五十两,彩缎二十表。

    朱元璋还特别写了《平西蜀文》,纪录傅、廖二将的战功;对于跟随两人作战的属下将士们,这两批真真正正地「跋山」、「涉水」,冒险犯难、不畏艰难的将士们,赏赐也比其他将士更为优厚。

    而此次征蜀大军中,只有三人眼巴巴地看别人受赏,三人却不与赏。

    分别是过于急躁、有勇无谋的荥阳侯杨璟,不听指挥、自以为是的南雄侯赵庸,任意杖杀军校的永嘉侯朱亮祖,不给赏。

    原因是什么?在皇帝朱元璋身边纪录的起居给事中,都给写在《实录》里了。

    先说杨璟,「粗识文字,命尔统军,屡常失利,…尔尝从克保宁,当有微赏,然尔先于潞州失陷军马,及攻覃垕寨,久不能克;进攻瞿塘,又致覆败;较之破保宁之功,不足以掩过。」

    再说赵庸,「从克李逢春寨及下保宁,亦有微劳;然中山侯调遣,率兵取桑植容美洞,会江夏侯合攻覃垕寨,至中道而还;向非曹良臣老于行阵,功何由成?今不尔罪,恩亦至矣!」

    至于朱亮祖,则记载;「比至重庆,而城已下,虽有跋涉之劳,而擅杖杀军校罪孚,于功赏何可得?尔等宜益自修省,奋志勉力,以图后功。」

    在朱元璋的绵密眼线监视下,谁有功?谁有过?谁延迟?谁急躁?朱元璋可都是清清楚楚地!

    虽然,在功臣们自己的心中,可能还是认为皇上的封赏不公平、不公正!

    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的朱元璋,自认对功臣的封赏,「大致上」还算公平公正!

    不过,甚会「记仇」的朱元璋,也在此次赏赐中,给泄漏了出来。

    当年杨璟在潞州,对阵扩廓手下韩札儿失利一事,此时也被提出来当成减赏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