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盛世华唐在线阅读 - 0214 给李世民上课

0214 给李世民上课

    陈景恪说道:“土地兼并、财富兼并是难以避免的,也不是问题的核心。”

    “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的把赋税征收上来。”

    “若朝廷能足额把税收上来,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可是圣人以为,是问百姓收税容易,还是问权贵收税容易?”

    李世民再次沉默,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

    任谁都知道问平民收税更容易,甚至还能变着花样征收苛捐杂税。

    想要问权贵收税,可谓是难上加难。

    给权贵摊派苛捐杂税,那结果更加不堪设想。

    “读史书都知道,汉武帝时期豪商众多,有些甚至参与政治。”

    “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土地和财富兼并已经非常严重。”

    “然而汉武帝就是能通过各种办法,从这些人手里搜刮钱财。”

    “有了足够的钱粮,面对强敌匈奴以及变冷的气候,依然能打出强汉的威名。”

    “可是天下如汉武帝者又有几人?”

    “更多的君主是被权贵豪强裹挟,最终土地财富尽入权贵之手,百姓无立锥之地。”

    “朝廷一文钱的税都收不到,国库日渐空虚。”

    “一旦遇到天灾必然酿成人祸,最终导致改朝换代。”

    说到这里,陈景恪再次顿了一下,才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土地兼并只是表象,核心问题是如何问有钱人征税,去救济活不下去的人。”

    “问有钱人征税非常困难,需要一个强势的君主。”

    “相对而言,问平民征税更加容易。”

    “所以抑制土地兼并,让百姓直接拥有土地等财富,是一条相对来说较为容易达成的道路。”

    李世民也不禁点头,抑制土地兼并也很难,可是远比问权贵征税要容易的多。

    尤其是大唐初立,土地兼并尚不严重。

    而他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君主,拥有极高的威望,可以制定种种律法限制土地兼并。

    虽然无法彻底杜绝兼并的发生,但能延缓这个过程就能延长国家的寿命。

    隋文帝杨坚能抗住士族权贵的压力,彻底清查全国人口。

    把士族权贵手里藏匿的人口全部抢走,让权贵事实上失去了拥有部曲的权力。

    相比起来,出台抑制土地兼并的政令,反而并不算什么大事。

    或者说,抑制土地兼并本来就是历朝历代都在做的事情。

    只是大家的思路远不如陈景恪这么清晰罢了。

    至于免税特权,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权贵和官僚真正拥有的也不是免税特权,而是免除徭役。

    之所以他们不交税,不是国家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力,而是他们在利用自己的权力逃税。

    收税的人是他们,他们怎么可能会收自己家的税?

    朝廷管理比较松的时候,他们就公然逃税。

    朝廷管理严格的时候,他们就把赋税转嫁到地方百姓头上。

    朝廷征收十分之一的税,他们问百姓要五分之一。

    对此百姓毫无办法,只能按照他们规定的数字交税。

    朝廷也没有办法,因为治理天下要靠这些人。

    甚至很多时候朝廷也懒得管,只要你把足够的税交到国库就行。

    至于是怎么来的,无所谓。

    百姓的死活?不过是一群牲畜了,死了再生。

    就算是遇到比较英明的君主,最多也就是把其中做的比较过分的打掉,杀鸡儆猴。

    没有办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越想李世民就越觉得头大,此时他终于明白了陈景恪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问题的核心是如何问有钱人收税。

    陈景恪又给了他当头一棒:“当土地和财富兼并达到极致,百姓穷交不上税,国库空虚收不到税。”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换源app】

    “遇到天灾人祸,只能问穷人加税继续压榨他们。”

    “最终的结果就是,穷人活不下去造反,国家灭亡王朝更替。”

    “而每一次的王朝更替,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百姓死亡。”

    “最终的局面就是,朝廷和百姓双输,而权贵和官僚才是最大的赢家。”

    “说句大不敬的话,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换了个天子而已,并不影响他们享受荣华富贵。”

    “所以真正和朝廷利益一致的是百姓,而不是那些权贵。”

    “只可惜,以往的君主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把权贵视为自己统治的基础。”

    “最终那些王朝也灭亡在权贵无止境的贪婪之下。”

    李世民不置可否,陈景恪说的或许有道理。

    可是事实是治理国家离不开官僚和权贵,如果他的思路得到推行,或许真的能延长国家寿命。

    可问题就在于,如果把权贵和官僚逼急了,马上就会改朝换代,也就没有以后了。

    提起隋炀帝,很多人都会说他残暴、昏庸等等。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士族权贵一起起兵造反,并不是因为这些原因。

    隋炀帝如何横征暴敛,都影响不到这些权贵。

    他们造反的真正原因是,隋炀帝对权贵出手了。

    先是对陇西李氏李浑家族动手,一出手就灭了李家全族。

    后来又接连灭掉了好几个累世公卿之家,连一起长大的表兄弟李渊都不准备放过。

    在这种情况下,权贵们自然是战战兢兢,一有机会就毫不犹豫的起兵造反。

    作为事情的亲历者,李世民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

    百姓活不下去会造反,权贵的利益受到损害一样会造反。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既要稳住权贵,又要保护好百姓。

    一个字,难。

    不过李世民却并没有感到沮丧之类的,相反他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斗志。

    难才对。

    要是容易这个问题早就被人解决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朝代,乃至大唐了。

    经过陈景恪的这一番剖析,让他对皇帝、权贵和百姓的关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办法来平衡三者的关系,让大唐的国祚更加长久。

    “不错,虽然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你却看到了不同的东西,对我也有不小的启发。”

    陈景恪谦虚的道:“一点浅见,对陛下有用就好。”

    李世民很是满意他的态度,说道:“看来你那位神仙师父教了你不少学问,今天也别藏着掖着了,通通到来。”

    陈景恪故作为难的道:“陛下真的想听吗?很多学问在当前看来都堪称大逆不道。”

    李世民更有兴趣了,道:“怕什么,我还能治你那位师父的罪不成?”

    陈景恪道:“但你能治我的罪啊。”

    “哈哈。”李世民大笑道:“只要你不造反,不把那些大逆不道的话告诉外人,我治你的罪做什么。”

    陈景恪拱手道:“那我就先谢过陛下了。”

    他当然不会完全相信李世民的话,纵观历史获得免死金牌的人,往往死的更惨。

    但同样的,他也不会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李世民。

    只会挑选一些不那么敏感的来讲。

    对李世民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有时候步子迈的太大,反而容易扯着蛋。

    “不过师父教我的东西很多,非一两日功夫能讲完的。”

    李世民说道:“没关系,来日方长,每日讲上一些总有讲完的一天。”

    之后两人又深入探讨了国家契约论、土地兼并和税收等问题。

    陈景恪对这些问题再次进行了拓展,还讲到了商品经济、商业税等等问题。

    甚至还讲了一些社会经济学上的东西。

    可惜他是医学生,并没有专门研究过这些东西,知道的不多。

    即便如此,对李世民来说也犹如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套用一句俗话,他感觉自己的三观都得到了重塑。

    很多原本模湖甚至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对未来的施政方针以及改革变法,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不过陈景恪的思想看起来很激进,但对某些方面的认识却和古代人一般无二。

    比如对商人的态度。

    “彼辈就是‘人道’的最典型代表,无利不起早。”

    “若让他们掌权,于国于民都是巨大的灾难。”

    “可以给他们一定的地位,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绝对不允许他们染指政治。”

    “一旦有商人试图染指政治,必须要给予严惩。”

    限制商人的权力,可以说是贯穿了中国史的认知。

    即便到了现代,国家也是严禁大资本涉政的。

    而资本一旦涉政所带来的恶果,看看大洋对岸的那个灯塔国就知道了。

    有这样的榜样在,更衬托出中国人的政治智慧。

    几千年前老祖宗就已经看透了某些问题的本质。

    或许限于时代,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

    但不妨碍他们知道有些事情是有问题的,必须要严加防范。

    李世民对商人和商业的认识很浅显,他限制商人的原因很简单。

    商人多无恩无义,且不事生产。

    只是把东边的东西运到西边,就赚取巨额利润,是不公平的。

    对于李世民的这套理论,陈景恪选择性的进行了批判。

    他肯定了商业和商业经济的积极作用。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我们要限制的是商人的权力和无序的商业行为,而不是否定整个商业。”

    “若没有商人,南方产的荔枝只能烂在地里,而北方人只能看着图画流口水。”

    见他说的有趣,李世民忍不住笑了起来。

    但这个鲜活的例子,却也让他对商业有了更多的认识。

    “商业沟通南北,盘活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是必须存在的东西。”

    “且在南北转运的过程中,那些商人要雇佣大量的人员,给很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荔枝需要一定的存储技术,否则还没运送到地方就腐败了。”

    “那些商人为了利益,会绞尽脑汁的研究存储技术。”

    “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商业繁荣了,国家也能征收更多的商业税。”

    “可以说,商业是必须要扶持的,大唐立国至今没有征收商业税,其实就是对商业的变相扶持。”

    “但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商业税可以免,却不能永久免下去。”

    “陛下不妨定一个规则,待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征收商业税。”

    李世民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此事我会和诸位相公商议,尽快拿出章程。”

    他对陈景恪今天的话非常的满意,看似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角度却和其他人完全不同。

    没有说什么亲贤臣远小人,也没有说勤政,甚至都没有说轻徭薄赋。

    只是站在中立的立场,单纯的讲解各种情况存在的原因,以及点评优劣。

    同时还能给出一些看似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

    看着侃侃而谈的陈景恪,他心中非常的得意。

    不是因为得到了如此大才,而是生了个好女儿。

    认识这么久,他对陈景恪也有所了解。

    不说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也绝对不会为了五斗米折腰。

    要不是有小兕子在,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来笼络他。

    小兕子,你真是耶耶的贴心小棉袄呀。

    观音婢,你给我生了个好女儿呀。

    正说的兴起的陈景恪并不知道,对面的皇帝跑神了。

    给史上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上课,想想都觉得让人兴奋。

    他难免多说了几句。

    不过他并没有昏了头,不论如何加塞新思想,有一条线绝不触碰。

    那就是皇权。

    甚至他还一直在鼓吹皇权,声称君主是必须要存在的。

    只有君主才能承担‘天道’重任,损有余以补不足。

    君主只有遵循‘天道’,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这也是他说了那么多‘大逆不道’的话,李世民依然听的津津有味,一点都不生气的原因。

    只要不反皇权,他说的话越惊世骇俗越好。

    适不适用当前的时代且不去说,只有这样完全不一样的言论,才能给人带来启发。

    要是他一直说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李世民反而会很失望。

    他这么做倒不是因为有多支持皇权,而是很清楚,在这个时代反对君主制就是找死。

    反过来说,生产力就这么高,不实行君主制难道搞皿煮籽油吗?

    别开玩笑了。

    与其不切实际的反对皇权,不如给皇帝灌输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皇权。

    只要皇帝真的相信了,他魔改的‘天之道’和‘人之道’思想,那百姓的日子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这已经是功德无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