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衣被天下之桃夭在线阅读 - 220布局

220布局

    身边的宫女福来是从娘家带来的,早就得了阎老夫人的吩咐,要她在贵妃面前周全了这事。

    来福心里也明白老夫人的担忧?所谓富贵人家,阎家目前的贵还是沾了贵妃的光?可惜的是家底太薄?要供应贵妃平日里打点?就闹得捉襟见肘起来。

    这才闹出了往军粮里掺沙子的丑闻?京城里的清贵人家,对大爷素日里为人是清楚的很,怎会把女儿嫁给大爷?

    所以老夫人才被人撺缀着,打起了黄蓁身家的主意,用意自然是为了图摆脱目前府里的拮据?民女黄蓁是什么人呀?那可是举国皆知的活财神?

    见阎贵妃得了便宜还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便奉承着说道:“要奴婢说来,以咱阎府如今的前程和娘娘的恩宠,大爷就是尚了公主也使得的?可惜的是,养在咱们宫里的这个差了辈分?”

    这样狂悖的一番话,听在阎贵妃耳朵里却让她心花怒放,嗔怪地看了眼心腹,自得的嗔道:“又来胡说?哥哥可是要支应我阎家门庭的嫡长子,岂能尚主?再说了我又不是正经的主子娘娘?哪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说着意又兴阑珊起来。”

    福来见阎贵妃不悦?忙哄着她说道:“娘娘要说这话甭说奴婢不爱听了?就是官家听了也是不应的?正经不正经也要看官家的意思?

    说着手里一指慈元殿的方向,那位倒是有个正经的名头,可管什么用呢?如今那杨谢两家,还不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哪有我们阎家的儿郎过得恣意呢”

    听了福来着意奉承的话,阎贵妃又转怒为喜了,嗔笑着说道:“就你是个会说话的?可到底让本宫心里硌得慌?每日里做出了敬菩萨的模样,既如此何不干脆皈依了佛门?倒杵在这里扎着人眼睛,说着又竖起柳眉来。”

    内侍刘忠听了眼珠转了转,伺机上前进言说道:“娘娘虑的也不是什么难为事?为阎大人的前程计,还不是娘娘一句话的事,您给黄姑娘求个前程又如何?到时风风光光娶进来,也是娘娘您的颜面。

    奴才听说那黄姑娘,是即有倾国之财又有倾国之姿?每回捐出的银子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入了阎家门,日后还不是娘娘说的算?大爷得了实惠又谋了前程,自然就收心过日子了,也省的娘娘您跟着悬心?”

    来福听了也附和地说道:“要是听话呢?就摆在那里替咱阎家撑着门面,不喜欢也简单的很?后宅女子还能翻出天去?”

    听得阎贵妃来了兴致,诏了刘忠上前来问道:“你有什么好主意?在本宫这里不必遮掩?你说与本宫听听?”

    刘忠便上前来,细细地与阎贵妃说了起来,阎贵妃听了也频频点头,当即打赏了刘忠,又吩咐他去礼部一趟,刘忠领了赏便去了礼部传话。

    回来的路上去见了位小中官,跟他说了句话:“跟公公说,奴才幸不辱命。”

    小中官说道:“我干爹让奴才给您带句话?你那侄子已经救了出来,现在庄子上养着,等养好了伤,由干爹发话许给他个前程,您沐休了也可以前去探望,这是地址,说着递过去一张纸签来。”

    刘忠感激涕零的说道:“请您带句话给公公,就说奴才日后但凭驱使?不敢忘公公的恩德,看着小中官去的远了,刘忠记了纸签的地址,将纸签放进嘴里嚼着咽进去。

    午膳时理宗皇帝诏了阎贵妃过去用膳,两人不知说了什么?

    膳后礼部侍郎又来了福宁殿,随后官家又诏了左丞相郑清之觐见。

    一下午功夫过去,几位大臣连番觐见,又诏了门下省过去,阎贵妃也在观望着福宁殿的消息。

    到了晚上消息便流了出来,说官家鉴于民女黄蓁的表现,欲封诰民女黄蓁为忠义县主,特命中书省颁发圣旨,为此董宋臣亲自带着人去了中书省催着落印。

    又连夜安排人去松江府颁发圣旨。

    中书省负责落印的书记官林辛,看着董宋臣的背影,纳闷地跟同僚吐槽道:“没见过这么来催人的?哪里就急成这样了。”

    同僚知道些内情,见跟前无人便小声说道:“董内相前几日得罪了阎贵妃?这是急着赎罪了,不然你当他为什么催的这样急?”

    林辛不解的问道:“封诰民女黄蓁,与贵妃什么相干?需要他来催促。”

    那同僚趁着室内无人,便与林辛说起自己知道的消息来。

    董宋臣自是不知有人说他闲话?事情都安排好了,才赶去了仁明殿阎贵妃宫里,亲自复命去说,“奴才已经连夜安排人去松江府传旨了,贵妃娘娘且放心等着好消息。

    故意做出谄媚的模样说道,奴才就等着国舅大喜之日,奴才亲自上门去讨杯喜酒喝。”

    奉承得阎贵妃喜不自胜?当着官家的面就为董宋臣讨赏,待董宋臣下去后。

    理宗皇帝调侃着阎贵妃说道:“瞧你把老董这奴才治的?离了朕跟前也是个威风八面的人物?如今却亲自为爱妃走动起来?你舍不得银子赏赐?就算计起朕的体己来?”

    哼了声,阎贵妃嗔道:“我瞧您不是舍不得银子?是舍不得那些狐媚子?不过就是个去了势的腌臜东西?竟也敢拦起我来?早该让他知晓我的厉害?说着斜挑理宗皇帝一眼,舍不得您就说出来,臣妾定会成全官家的?”

    这一眼的风情挑逗的理宗蠢蠢欲动,也不嫌贵妃话里的粗俗?便抱住了贵妃问道:“你要如何成全朕呢?说着便亲了过去,屋子里的宫人是见惯了的,低着头都退了出去。”

    守在门口的董宋臣见有人出来,便快步走了出去,待到无人处时,便狠狠的啐了一口,骂道:“什么玩意?”

    待次日午时方过,庞淇终于等到了临安府的消息,知道临安府去的天使完成了使命,便胸有成竹的领着人出了槽帮,于是通往临安府府衙的闹市区,也在上演着同松江府日前一样的情形。

    庞琦领着槽帮的兄弟,押解着十来个五花大绑蒙古间者,步行着往府衙去。

    路上有认识庞琦的人,便好奇地问起来?

    庞琦便cao着大嗓门,不厌其烦讲起了蒙古人在汉jian姚枢蛊惑下,谋算要绑着黄蓁去燕京的缘由?路人听了哗然大怒,纷纷追问细节

    庞琦便停住仔细的告知路人,还要百姓警惕陌生人?不要给蒙古人钻了空子?那样就对不起鄂北和川蜀遇难的同胞了?也愧对在前线浴血杀敌的战士?

    庞琦的一番慷慨陈词,听得围上来的百姓同仇敌忾,大骂蒙古人无耻?有些百姓气不过竟拿起手中的砸向蒙古人,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说,蒙古人的恶行很快传遍这条街?

    到了等府衙门口时,身后已经有几百人跟随着,也不用庞琦在重复地说与大伙听了?

    之前那些听过的路人纷纷转述着?听到消得人无不咒骂蒙古人的卑鄙,还有姚枢的无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队伍,百姓的愤怒已经达到了顶峰?

    有些百姓已经控制不住愤怒地情绪,冲上来对着那些蒙古鞑子拳打脚踢?看着这些人被打的奄奄一息时,庞琦才伸手拦住了愤怒地百姓,说要留下他们的狗命交给官府定罪?

    百姓聚在府衙门口纷纷喊着,要求官府给黄蓁一个交代?

    说什么也不能让人害了织女星去?人群中还有许多言语伶俐的人,在煽动百姓的情绪?当然是老帮主安排的?

    临安府衙尹知府咋然听闻了此等的大事,匆忙升堂问案,那些蒙古间者在槽帮时,已经被折磨的去了半条命,如今只求解脱,在公堂上把知道的东西吐了个干净?

    如今只求速死,所以在公堂上问什么招什么?百姓们听了真相后,群情沸腾要求官府不能放过蒙古人?

    尹知府拿了口供后也不敢耽搁?劝退了百姓后,亲自写了折子报去了宫里。

    而此时理宗皇帝正在贵妃宫里厮混?小中官寻到阎贵妃宫中,才到门口就被仁明殿的人拦住了。

    小中官意思带到便转了回来,只得回去让尹知府先回去,尹知府无奈之下只得转回去,小中官在董宋臣的授意下,当天再没提起?

    阎贵妃的人,见是知府的折子也没在意,不过是个四品官?能有什么军国大事等着裁决?仁明殿的人撇了撇嘴说道,然后就放下了这事。

    第二日早朝时,董宋臣才模糊的提了一嘴说:“临安府衙昨日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还得尹知府亲自来了一趟,奴才昨日出宫了,早起回来,才听小中官提了一嘴没在意,可方才听说尹知府又早早候在外面。”

    临安府府衙因为设在帝都,有它地理上的特殊性和政治上的考量,遇有非常事,府尹可直接面见君王。

    理宗皇帝一听,就知道有不寻常事发生?不悦地斥责道:“昨日当值的是谁?当时为什么不报上来?”

    董宋臣不慌不忙地说道:“莫非官家您没看到折子,当值的人拿着折子报去了仁明殿,不该呀?奴才方才问了小中官,说是贵妃那里接了尹知府的折子。莫非是下面的奴才混忘了不成?”

    理宗皇帝听了一滞,才想起昨日的荒唐事来,老脸一热阴沉沉地盯着董宋臣,问道:“你是今早才知道的?”

    董宋臣跪下无辜地说道:“官家明鉴,奴才是今早回来听下面的人嘀咕才知道的?奴才急着进来伺候您,所以没来及问?但奴才知道尹知府不会无故面君?”

    理宗皇帝恼羞成怒地冷哼了一声,吩咐道:“昨日当值的小中官打五十板子,至于你,免了半年的月奉银子,跪着吧,等朕下朝回来时你再起来,说着就甩着袖子离去。”

    昨日那小中官吓的腿都软了,直喊着干爹救命。董宋臣斥了句:“没出息的东西,放心吧,有我在谁会要了你的命去?说着叫了人领着小中官出去受罚。”

    而董宋臣却老老实实地跪在那里,仿佛这是天下最大的美差一般?有小中官拿了垫子进来给他垫着,也被他骂了出去。

    前朝已经一石激起千层浪?理宗皇帝屁股还没坐稳,御史便跳了出来,说的自然是昨日下午发生在临安府街头的事,是可忍孰不可忍?蒙古人的爪子,竟伸到我大宋的鼻子底下来。

    “御史们一个个闻风奏事,吐沫星子喷的老高,要不是槽帮警醒真把黄蓁掠到燕京去?朝廷的体面还要不要?

    皇城司做什么吃的?御史的手都快指到伍德一的鼻子上了,整日里无风起浪,就会对臣子的府邸肆意查抄。

    怎么蒙古人都跑到临安府来筑巢了?你们的能耐哪里去了?”

    伍德一被骂的惨无人色,不得不跪在地上请罪?理宗皇帝不用想都知道,尹知府是为了什么事来递折子?

    忙宣诏尹知府上殿来,尹知府把他问到的口供一一陈述给理宗皇帝。

    听了前因后果后,殿上群臣,谁也没想到黄蓁一介弱女子,竟有勇气对抗蒙古人不说?还趁势伤了姚枢,尤其黄蓁那些骂姚枢的话,更是振聋发聩,让群臣钦佩不已?

    理宗皇帝听说黄蓁是被蒙古人的弩箭所伤,如今还卧病在床?心里称赞阎贵妃出的主意是时候?

    不如今日顺水推舟提出来,也不显得突兀?正想着怎样提醒下礼部侍郎呢?

    御史出列问道:“出了这样的大事,怎么不见松江府来报?张知府做什么去了?”

    (此章完结)

    这章又写尽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