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回档之1995在线阅读 - 第069章:热闹的清晨

第069章:热闹的清晨

    因为要去野炊,苏杭一大早就和父亲一起到机械路上的露天市场买菜,顺带买了几份今天的报纸。

    然后就见到了《青旭》的‘致歉声明’。

    依旧是《中原日报》的显眼版面,《青旭》态度诚恳地表示编辑部没想到这一期的杂志会如此受欢迎,也低估了广大读者对‘参商’的喜爱,准备不足,导致本月杂志上市当天就宣告售罄。

    对此,《青旭》编辑部已经在紧急加印,杂志明天就将重新上架,欢迎购买。

    对于这份再次提到儿子的声明,苏全民只是高兴,苏杭当然能看出其中门道。

    就觉得……

    老钟你还当什么出版社社长,完全可以去卖手机啊!

    回到家。

    父子俩刚进门,何芬就从厨房迎出来,一边接过儿子手里的东西,一边朝楼上示意了下,再转向堂屋:“刚有个你的电话,商都那边,钟长林打来的。”

    还真是想谁就谁。

    苏杭没理楼上,那个更容易想,刚走进堂屋,铃声就再次响起。

    电话在堂屋东侧两个单人沙发中间的茶几上,苏杭走过去坐下,接听,刚和对面的钟长林招呼一句,哒哒哒的脚步声传来,紧跟着一个只穿了淡粉薄裙的女子就扑到他怀里,香香的,暖暖的,这么一身都不见秋日清晨的寒凉,显然是从自己被窝里跑出来。

    苏杭对钟长林说了句稍等,捂着话筒看向和自己挤一张单人沙发的姑娘:“穿这么少,不冷吗?”

    洪绫朝少年怀里缩了缩,汪着眸子,点头:“冷~~~”

    苏杭:“……”

    苏杭只能道:“去,回你家先把衣服穿上。”

    “我喜欢穿裙子。”洪绫撒娇,还伸手搂住少年脖子:“小杭,你抱抱我就不冷了。”

    “我打你一顿怎么样?”

    “好呀好呀。”

    突然发现道理讲不通,或许也打不通,苏杭绷起脸,加重语气:“我和人打电话呢,正经事。”

    男孩气势改变,再见他手里电话,洪绫顿时收敛了没正行,小表情却越发可怜兮兮,幽怨地瞄了某人一眼,起身,又哒哒哒地跑了出去,却没回自己家,重新拐去了楼上。

    苏杭一时没空理会,再次把话筒放在耳边。

    钟长林明显听到什么,却只是调侃一句,就转向正题,问苏杭看没看到今天的《中原日报》。

    苏杭想说没看到,但这么说,那边肯定会很耐心地讲一遍,只能点头:“看到了。”

    钟长林声音从电话里传出:“小杭,感觉怎么样,这么早打电话,就是想要你提提意见。”

    “这个,我就觉得,错过了周末啊,挺可惜的。”

    “这我也想到了,可你说的‘饥饿营销’,不饿两天,哪有效果。”

    苏杭甩锅:“钟伯伯,我一个小孩子,你可不能太听我的。”

    “哪能不听,昨天不都和你说了,这两天的追订……啧啧,破5万了,”钟长林在电话另一边说起,还是难掩兴奋:“这么好的局面,我才这么战战兢兢,也是怕弄不好,才要给你小子打电话。”

    苏杭听到某些数字,却一点不惊讶。

    《青旭》的起点太低,本就因为《林清和许白》酝酿了一个月,再加上最近的热闹,新一期杂志销量没有爆发才是怪事。

    想想道:“钟伯伯,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你就想想《读者》和《故事会》,它们的月销量是多少。”

    钟长林不用想就明显吸气:“这哪能比?”

    《读者》和《故事会》,最近几年的月销量,平均都在400万左右,绝对的行业巨无霸。

    苏杭道:“确实不能比,不过,《青旭》虽然不够通俗,但只要按照我最初提供的设想去发展,月销量达到100万并不是问题。”

    苏杭为《青旭》构思的发展路线,一定程度上参照了曾经的《萌芽》。

    九十年代中期,《萌芽》也一度衰落,月销量只剩下1万本左右,这本杂志的转折是曾经1998年开启的‘新概念作文大赛’。

    随后,到了2004年,短短五六年时间,《萌芽》的销量就从当初的1万本左右冲到了50万大关。

    作为一个后来者,苏杭觉得,‘新概念’赛事虽然热闹,也带来了《萌芽》销量的增长,但杂志真正的腾飞,却是因为韩寒、小四等一批青春文学作家的崛起。

    再直白一些,因为一个字:

    ‘钱’!

    ‘新概念作文大赛’带来的加分和保送等福利固然亮眼,但绝对没有一个少年凭借一本小说轻松就赚到了100万那么诱人。

    这也是苏杭当初为何会提议博艺炒作‘十万预付’。

    十万虽然比不了100万,但1995年的现在,足够全款买一套房子的一笔钱,也已经非常吸引眼球。

    更何况,支付对象还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

    这算是抛却边角,直入要害。

    苏杭说出100万的数字,另一边的钟长林再次吸气:“100万,不敢想啊。”

    苏杭笑道:“那就先做事,成不成看天。”

    曾经《萌芽》的50万销量,在苏杭看来,绝对不是极限。

    因为《萌芽》简直是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为他人作嫁衣裳’,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培养了一堆青春文学作家,结果……基本都跑了。

    还成了竞争对手。

    比如小四,主办了《最小说》,同样的青春文学,销量也达到50万级别。

    还有韩寒。

    玩票一样的《合唱团》,开卖首日,销量就冲到夸张的10万本。即使是炒作的结果,这一数字也足够惊人。

    《萌芽》为什么没能抓住机会更进一步,苏杭无法深究,但他相信,《青旭》只要走对方向,想要实现曾经《萌芽》没能达成的百万销量目标,难度不大。

    首先就是大环境很好。

    曾经的《萌芽》在新世纪之后才开始崛起,因为各种新媒体的冲击,纸媒当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1995年的现在,政策宽松,市场开放,公众的娱乐手段又远没有十几年后那么丰富多彩,因此是纸媒依旧可以大展拳脚的好时候。

    钟长林显然也挺赞成苏杭的‘先做事’理念,说道:“就是要做事啊,小杭,所以才打电话来问问,这‘饥饿营销’到这一步了,你还有其他想法没,不瞒你,伯伯我也挺怕一不小心弄巧成拙的。”

    苏杭想了下,参照曾经的记忆道:“关于后续,既然已经‘饿’到了,也不能一下喂太饱,会撑到。我觉得,控制节奏,隔两天放出一批杂志,保持市场更加长久的饥饿感,或许也是个法子。”

    “你说的有道理,”钟长林立刻赞成,想了想道:“那明天就放出一……不,1万也太少,就放出两万本,隔两天,再给两万。”

    苏杭想想杂志到底不比手机,补充道:“钟伯伯,最好也别这样太久,过犹不及。适当限量两三次,到了10号,我觉得就可以足量供应了。”

    “对,其实我也有类似的想法,咱们碰一起了,”钟长林说着,又追问:“小杭,还有其他吗?”

    “没了。”

    “不是这‘饥饿营销’的其他,”钟长林道:“是其他类似‘饥饿营销’的法子。”

    苏杭想了下,说道:“如果你不怕翻车,倒也还有一个。”

    “什么?”

    “争议营销,”苏杭带着笑:“钟伯伯,找人来骂我吧。比如,说参商的小说其实没那么好,‘为赋新词强说愁’之类,或者,说参商的小说是代笔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写那么多。等炒起来,我们再澄清,再继续炒,总之,越热闹越好。”

    钟长林听完,立刻否决:“这太危险了,稍不注意,还真可能像你说的……翻车。”

    “是啊,双刃剑,”苏杭道:“闹到最后,要么冠盖满京华,要么斯人独憔悴。”

    钟长林道:“你这好像说的不是你自己一样。”

    “长恨此身非我有啊。”

    “别拽文了,”钟长林思考片刻,到底还是坚持道:“不能这样,小杭,你可是博艺的宝贝,不能有污点,更别说主动制造污点了。”

    苏杭感受着钟长林下意识比一般合作者更多些的关切,点点头,语气也正经一些:“钟伯伯,那就,嗯……如果有机会,顺势而为。我现在这么风光,肯定会有人眼红。等某些人忍不住了,开骂了,咱们就骂回去,这样不算自导自演,风险会很低。”

    “这是肯定的,有人骂你,我也不能坐着不动啊。”钟长林回了一句,又反应过来:“好,这个……确实比咱自导自演好,风险低,顺势而为。”

    两人继续聊了一些细节,不知不觉通话已经快十分钟,钟长林却还是没有挂断的意思,继续想要从苏杭这里掏东西。

    苏杭便又提起了昨天和学校商议的征文活动。

    这一期《青旭》火了,想要维持热度,接下来,好文章确实是一个关键。

    苏杭自己可不够。

    苏杭的想法,既可以补充一下《青旭》的燃眉之急,也能让杂志在河元打一打名气,甚至,还可以为钟长林并没有忘记的少年提过的更大规模的文学赛事做预热,一举多得。

    于是不仅再次答应,还拍板,让谭丰振明天亲自来一趟。

    同时不忘给苏杭加担子,考虑某人的情况,让少年担任了一个这次征文活动的‘创作指导’。

    恰到好处的一个职衔,不是评委,又胜似评委。

    毕竟没有经过参商‘指导’的文章,能不能到《青旭》那边,这可是个问题。

    苏杭却不想这么折腾,多累啊,于是谈钱:“钟伯伯,这什么‘创作指导’,我不能白当吧?”

    钟长林很干脆:“要多少,你说?”

    “我……”

    算了,还是感情更重要一些。

    最后说了几句,终于挂断。

    早饭已经做好,站在院子里的何芬见儿子挂了电话,正要开口,电话铃声却再次响起。

    苏杭接听。

    很巧,竟然是自家副校长……之一,蒋文萍打来。

    打听的也是征文的事情。

    苏杭听着电话里的温和声音,想到曾经见过蒋文萍训斥学生的模样,感觉挺冲突的,却也将刚刚得到的消息和副校长说了说。

    至于对方要怎么cao作,苏杭可不打算管。

    自己争去。

    苏杭不想管,蒋文萍的语气倒是更亲近了些,希望他能帮着说说话。

    这怎么说啊?

    苏杭可不想因此得罪另外一个副校长。

    于是,再次挂线,稍微斟酌,干脆拨去了校长俞仲怀家里。

    昨天刚拿到的号码。

    把事情丢给校长,正要轻松一些,今天早上大概注定热闹,才放下话筒,一家人把饭菜端到里屋,电话再响。

    这次是苏杭的数学老师,王都,也是从去年的高一一班顺势升到今年高二一班的班主任。

    说起来,高二重新分班,除了文理,主要就是按照排名。

    苏杭是去年的年级第一,理论上,这次应该进入高二一班,不成想被孟文康截胡了。

    王都在电话里还特意说起这件事,拉了拉关系,才转向正题。

    竟然也是为了‘征文活动’的事情。

    说有个侄子,今年高一,成绩不错,也对文学感兴趣,试探苏杭能不能抽空帮着辅导辅导。

    已经是‘创作指导’了,苏杭觉得没必要拒绝,便答应下来。

    至于具体给多少指导……

    再说。

    再次挂了电话,按照母亲示意,上楼把某个还在赖床还说今天不想去排戏的女子拉下来,一顿饭吃到一半,又有人上门。

    这次是为了桑河酒厂那边。

    母亲的一个同事,想为自己丈夫找个活,为此还拎了两大箱礼物过来。

    前些日子家里热闹过一阵,但事情已经过了,郑春那边招人甚至都有点多。

    不过,看着一起上门浑身上下都透着清贫的夫妻两个,苏杭也没法拒绝,只能让隔壁谢长庄把人带去。

    能做的也就这些。

    要不要,还是看郑春决定,毕竟桑河酒业当下真就只是一个小酒厂,弄太多人,只会把自己拖垮。

    这么直到早餐结束,随着甘欣首先赶到,开始陆续有约好的同学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