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成了大明勋戚在线阅读 - 507 宗藩改革 (二合一)

507 宗藩改革 (二合一)

    “臣附议。”阑

    担任刑部给事中的岳正站了出来,他是沉忆辰的门生,更是“沉学”的追随者。

    “臣附议。”

    一名都察院监察御史站了出来,多年程朱理学教育让他无法接受沉忆辰的弑君之举,可为官初心跟文人风骨告诉了他,沉忆辰做的一切是对的,天下百姓将为之受益。

    “臣附议”

    ……

    文华殿内外此起彼伏的响起了赞同的声音,更让众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向视沉忆辰为贼寇,上疏弹劾抨击他最为厉害的清流言官群体,居然在这一场对于大明宗藩的限制战争中,给予了沉忆辰最多的支持,放眼望去有半数出列!

    这一幕的出现放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沉忆辰看到后却有些热泪盈眶。阑

    凭心而论从入仕以来,沉忆辰始终站在清流言官的对立面,时时刻刻被这群喷子给“哔哔奈奈”,又不是什么受虐狂,怎么可能对他们有好印象?

    但理智却始终约束着沉忆辰,经不起批评,那就承担不起赞美。为了个人喜好去捂嘴打击异己,到了最后言路堵塞断绝,那么带来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同时沉忆辰还清楚一点,那就是没有经历过大礼议事件,没有陷入党争的清流言官群体。你可以说他们迂腐,可以说他们挑事,也可以定义他们就是一群职业大喷子。

    可有一点不能否定,他们在这个浑浊的官场中,要远比绝大多数官员更加纯粹。至少其中大部分人,依旧坚守着自己心中道义跟为官本心,想要以天下为己任。

    《宗藩弊论》打击的范围太广,要承担起的后果太严重,除了于谦这种真正大公无私的人,朝中重臣除了跟沉忆辰志同道合者,没有人敢站出来表达支持。

    这就是为什么,哪怕与沉忆辰统一战线的高穀,此时都选择了沉默。

    这种情况下,反倒更偏向于理想主义者的言官清流,凸显出身上那文人特有的执拗气节,拿出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的志向,达成了限制宗亲藩王的共识。阑

    站在御台上的景泰帝朱祁玉,望着大殿内外有如此多的官员支持沉忆辰,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眼睛。哪怕他也认为朝廷财政紧张,应该适当的削减宗室俸禄等等措施,以及给比较挑事的襄王一个警告。

    但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这个天下毕竟是朱家的,宗藩跟皇帝再怎么样产生嫌隙,依旧还是一家人。朝廷群臣这般强烈支持《宗藩弊论》,背后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再来那套士大夫共治天下,分散帝王的君权吗?

    一方是宗亲藩王的施压,一方是朝廷群臣的“夺权”,景泰帝朱祁玉脑海思维剧烈的交锋之下,让他本就虚弱的身体,产生一股头晕目眩之感,整个人摇摇晃晃的往后倒去。

    还是站在旁边的内官监掌印王诚眼疾手快,景泰帝朱祁玉往后倾倒的瞬间,他就一个健步冲了上去扶住,顺势把皇帝给安坐在龙椅上面。

    大殿内外本来群情激愤的文武百官,见到这一幕后同样大惊失色,很多人忍不住高呼了一句:“陛下!”

    不仅仅是百官惊诧,就连沉忆辰此刻都有些心惊胆战,他本以为景泰帝朱祁玉露面临朝,而且看起来神色没有多大异样,身体应该是要好了许多。

    结果目前看来,朱祁玉更像是在硬撑强装,这下到底是本身疾病导致的,还是被自己上疏给刺激到。如果是后者的话,担上大不敬的罪名沉忆辰还能有办法转圜,要是皇帝一病不起就麻烦大了!阑

    不过幸运的是,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景泰帝朱祁玉倚靠在龙椅上喘了一会儿粗气后,用着虚弱的语气说道:“沉卿,宗藩弊论事关重大,需要三思而后行,日后再议吧。”

    “陛下,常言道防患于未然,待日后宗室子子孙孙成为大明之患再来处置,成为顽疾能比现在更好治愈吗?”

    沉忆辰没有丝毫的退步,他很清楚舆论带来的力量,一旦朱祁玉安抚过后再选择长久不上朝,亦或者避而不见,压制大明皇亲国戚的效果将会大为降低。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宗亲再如何耗费甚高,他们与朕一样,终究是太祖皇帝的子孙,血脉至亲。你把宗室藩王给视为隐患顽疾,难道是想要反了天吗?”

    又气又恼,再加上沉忆辰的咄咄逼人,让景泰帝朱祁玉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一巴掌重重拍在御桉之上,帝王威压在此刻犹如化作了实质,朝着文华殿内群臣汹涌而来。

    很多比较胆小怕事的官员,见到皇帝如此震怒,第一时间就赶忙跪下,祈求别把怒火蔓延到自己的身上。偏偏沉忆辰依旧是傲然自立,甚至还不顾君前失仪的礼法,一双眼睛直视着坐在龙椅上的朱祁玉。阑

    “孔孟圣人曾言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臣是为天下万民请命,是为大明江山考量,陛下你认为宗亲应该排在哪个位置,又在谁的前面!”

    此言一出,这下殿内文武百官真的是倒吸一口凉气,沉忆辰这小子以前就以年少轻狂闻名,现在完全可以称之为不怕死了。

    民贵君轻这玩意你平常说说可以,乃至于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规劝一下皇帝也没问题。真正到了干实事的阶段,你用它来压制皇权,该说是读书读傻了,还是猖狂到无法无天的地步?

    以沉忆辰才华跟能力看来,肯定不是一个什么书呆子,毕竟他的“沉学”堪称离经叛道,还引发诸多儒学大家的驳斥跟反对。

    那么只剩下后面一种可能,这小子是真打算目无君父啊!

    不过这句话的出现,却让殿外的言官清流团体感到异常振奋,大明开国以来自从“胡惟庸”桉废相之后,就已经没有什么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说法,皇权成为实质上至高无上的存在,谁敢这样直言驳斥君王?阑

    天下,终究是天下万民的天下,这才是古之礼法!

    “沉忆辰,你!”

    景泰帝朱祁玉怒目圆睁,一只手颤抖指向了沉忆辰,想要说出一些呵斥的话语,却话到嘴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民贵君轻毕竟占据着大义,皇帝可以不遵守,却不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反对,这就是封建王朝的游戏规则。

    只能说走到了这一步,朱祁玉始料未及,事态已经超出了他身为皇帝的控制范围。可以想象今日就算不给文武百官一个交代,靠着皇权硬压下去这场风波,明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言官清流上疏讨要一个说法。

    再加之朱祁玉旁支登基,远没有正统皇帝的那种掌控力跟威望,易储想法更是让他站在了宗亲跟文官集团的对立面。要继续采用什么强力手段镇压言论,恐怕那日孙太后想要派兵镇压士子叩阙的后果,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国之动荡!

    “好,既然沉卿想要改革宗室弊端,那朕给你这个机会,当场举行廷议吧!”阑

    没错,景泰帝朱祁玉无论同意或者反对,导致的后果哪怕他身为帝王都有些承担不起。那么最好的办法,就让这个锅文武百官一起背,让廷议来决定是否执行《宗藩弊论》上面的措施。

    不得不说,明朝皇权虽然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次高点,仅次于清朝皇权的极限。但廷议制度的存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存在着“封建民主制”,没到皇帝彻底一言堂的地步。

    “阁部大九卿出列!”

    随着朱祁玉一声大喝,站在左侧前片的文官集团重臣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这把火,硬是歪打正着的烧到了自己身上,错失了作壁上观的机会。

    要是同意沉忆辰的上疏,那么很明显会得罪皇帝跟宗室,要是反对吧,看着殿外言官清流义愤填膺的模样,可以想象在士大夫阶层中自己的名声会遭受多大损耗。

    并且这次勋戚百官大半到场,不像以往的阁部内部廷议,结果势必会传遍大明,谁也不想成为反派被万众唾骂。

    只能说皇帝这招廷议用的好啊,把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决策权,甩到阁部大九卿身上。这样至少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可以置身事外避免承担宗室或者万民的骂名,同时天下目光都被《宗藩弊论》吸引,更没人关注废后以及接下来的易储了。阑

    不过事已至此,不管心中是否愿意,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组成的大九卿,此刻都得硬着头皮站出来表态。

    有些人估计心里面此刻都在犯滴咕,早知道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还不如请个病假躲在家中修养……

    “诸位乃朝堂重臣,国之栋梁,《宗藩弊论》事关家国大业,你们表达是否执行吧。”

    朱祁玉问完这句话后,就仿佛泄了气的皮球,浑身无力的倚靠在龙椅。他的体力已经支撑到了极限,连最基本的帝王威严模样都无法维系了。

    面对皇帝的问话,回应的确实沉默,堪称无尽的沉默。

    哪怕身穿绯袍位极人臣,可依旧不敢再这个话题上妄言,直至朱祁玉实在忍受不下去,把目光看向了陈循身上,后者这才被逼无奈的开腔道。

    “大明这些年灾祸不断,国库入不敷出确实有些困难,不过沉中堂上疏宗藩的改革内容,着实有些过于激进,臣觉得还是慎重考量为好。”阑

    什么叫做老油条和稀泥,陈循的回答跟表现就是,话好像都说的面面俱到,却始终不摆明自己的态度,片叶不沾身。

    “大冢宰,你觉得呢?”

    皇帝把目光挪到了吏部尚书王直身上,他是目前名义跟实际上的文官之首,内阁首辅陈循既然不敢表态,就得由他来带个头!

    “陈中堂老成谋国之言,臣附议。”

    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直避事的程度远胜陈循,他本就是偏软弱的作风,怎敢当这个出头鸟。

    “好,好,难道尔等除了考量之外,就没有其他话语可言吗?”

    景泰帝朱祁玉此刻面对这种情景,心中都不由感到一股讽刺。沉忆辰就算借机生事,上疏逾矩企图更改祖宗之法,至少这小子心怀天下在做实事。阑

    朝廷这些老臣,身居高位尽享荣华富贵,却个个精通明则保身,不愿意承担一丝的责任。

    就在朱祁玉感到唏嘘不已,准备强行推动廷议表决的时候,沉忆辰同样为这种官场风气感到不屑,他毅然决然的站出来道:“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陛下,廷议表决吧,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沉忆辰此刻选择孤注一掷,却推动他都不看好的廷议表决。很多时候现实就是这样,尽人事听天命,没有谁可以永远称心如意。

    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维系心中的理想跟正义,对得起头上的这顶乌纱帽,对得起军中将士跟大明百姓的期望!

    “臣身为内阁大臣兼兵部尚书,同意宗藩改革!”

    沉忆辰缓缓举起了右手,他同样身为阁部大臣中的一员,拥有表决投票的权力。阑

    “内阁大臣兼詹事府少詹事商辂,同意宗藩改革!”

    商辂紧随其后,坚定不移的表达了对沉忆辰的支持。

    “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于谦,同意宗藩改革!”

    于谦同样默默举起了右手,他支持的是心中大义。

    三人表态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久久的沉默,其余阁部大九卿重臣,脸上神情写满了慎重,不敢轻易踏错一步。

    许久过后,礼部尚书胡濙作为六朝元老,他缓缓说道:“臣太子太师,礼部尚书胡濙,反对宗藩改革。”

    没错,胡濙是传统文官集团,他虽然心中明白宗藩的危害,但这毕竟没有到了明朝后期那种不得不改的地步。沉忆辰的策略太过于激进,治大国如烹小鲜,万一引发了诸藩抗议国之动荡,谁又能负的起这个责任?阑

    “臣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直,反对宗藩改革。”

    有了胡濙带头,王直这下终于明确表明自己选择,他同样不赞同激进改革。

    “臣内阁大臣,太保兼工部尚书高穀,支持宗藩改革!”

    到了这一刻,高穀放弃了权衡利弊,站在了沉忆辰这边。他终究还是没有忘记杨溥的遗愿,助沉忆辰权倾朝野。

    “臣反对宗藩改革。”

    ……

    一道道声音接连响起,沉忆辰本以为廷议表决,自己这封漫天要价的《宗藩弊论》,注定是无法通过的。阑

    结果却有些出乎意料,到了最后居然出现了五五开的局面,阁部大九卿中有半数官员,选择了同意宗藩改革。

    到了这一刻,众人把目光看向唯一没有投票的内阁大臣,兼大理寺少卿的杨鸿泽身上。

    胡濙王直等人神色澹定,杨鸿泽是他们一手培养打造出来的,加之政治观念偏向于极度保守,势必无法接受沉忆辰的狂妄激进,宗藩改革这场闹剧,估计要到此为止了。

    只是杨鸿泽的目光,却没有望向胡濙等人,他双眼死死的盯着沉忆辰。后者目光清澈坦然,没有流露出丝毫期许的意思,仿佛这至关重要的一票毫无价值。

    “内阁大臣兼大理寺少卿杨鸿泽,同意宗藩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