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157章 洛口仓集兵百万,刘长恭狂妄渡河

第157章 洛口仓集兵百万,刘长恭狂妄渡河

    洛口仓是天下第一粮仓。

    这是隋炀帝杨广留下的政治资产,杨广当年在全国各地大设义仓,平时从民众之中,强制性储粮于义仓,当时给予民众承诺,若遇水旱灾年,将会开仓赈济民众。

    这本意是取之于,用之于民的一种惠政,但后来已经演变成一种强制性的税收,而并非自愿的捐献。

    义仓制度也成为东都洛阳战略防御的重要一环。

    杨广为了巩固东都洛阳,在周围兴建了几个大的义仓,其中洛口仓,也叫兴洛仓,是全国最大的粮仓。

    实际上已可称为一座城市,光是守军都有一千多人,有三千多个粮窖,每个粮窖可以储藏八千担粮食,总计可储存二千四百多万石粮食,这是一个巨大而夸张的数字。

    义仓制度,走到杨广末年,已经完全成了政府的私产,碰上水旱灾年,政府也很少再开仓济民了。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也是一种核心的战略物资和力量。

    李密再一次表现出他咄咄逼人的攻势。

    他不容置疑地对翟让说:“事势如此,不可不发。兵法曰:‘先则制于己,后则制于人。’今百姓饥馑,洛口仓多积粟,去(东)都百里有余,将军若亲率大众,轻行掩袭,彼远未能救,又先无备御,取之如拾遗耳。”

    李密一生,善用诡计,以出其不意,先人一步的谋划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种以有备对无备的战斗,自然手到擒来,功成名遂。

    但这同样也是李密的弱点,他一生习惯了顺风顺水,多谋善断的战斗场面,一旦面临惨重的失败,他将失去一贯的冷静沉着,而犯下可能的不可承受之错。

    李密信心满满地说出了夺取洛口仓的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真正要想在正面战场上拿下东都,就需要建立一支庞大的军队。

    强攻东都洛阳是无法承受之重,这种坚城的守御,如果内部不崩溃,攻城者就是付出极大时间和代价,也未必能达成所愿。

    想要正面拿下洛阳,只有一个笨方法,也是最高明的方法。

    那就是肃清其外围据点,断绝其内外交通和联系,让其成为一座孤城。

    困死洛阳,这才是上策,舍此无他。

    这种策略,被证明是成功的,后来一代天骄李世民,就是用这种坚壁清野的方法才取得洛阳城的控制权。

    李密虽然一世枭雄,却并非真龙天子。

    于是,终其一生,他都只能在洛阳城下,望而兴叹,与他的叹气一道灰飞烟灭的,是他成为天下新主的梦想。

    李密当时的情势却是蒸蒸日上,他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他在脑海之中,构想了夺取东都的大计。

    他要建立起他的百万雄师,现在立即要完成第一步。

    他胸有成竹地对翟让说:“发粟以赈穷乏,远近孰不归附!百万之众,一朝可集。”

    这是可以预见的,乱世之中,谁有粮食,谁就掌握了生民的根本,有奶便是娘,百万之众,确实可以一朝而集。

    李密接着展望了局势的发展,他高瞻远瞩地说:“枕威养锐,以逸待劳,纵彼能来,吾有备矣。然后传檄四方,引贤豪而资计策,先骁悍而授兵柄,除亡隋之社稷,布将军之政令,岂不盛哉!”

    李密从头至尾,都是以推翻隋朝为己任,他从未想过只是割据一方,苟全性命于乱世。

    可见,想做一世之枭雄,就不可不立天下之大志。

    翟让和李密再次合兵以后,相对而言,心中既多顾虑,更不想去打头阵,损耗实力,况且夺天下,坐江山这种事,他也还属于启蒙阶段。

    于是,他再一次推李密为主事之人,他颇有藏私地回答说:“此英雄之略,非仆所堪;惟君之命,尽力从事,请君先发,仆为后殿。”

    其实,李密也并不是真的需要翟让去打头阵,此次战斗,可谓十拿十稳,并且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就是翟让想请命做先锋,他也不会应允。

    事情正向李密所预料的方向发展,李密亲自率军,长途掩袭,洛口仓守军了无备御。

    战斗一开始就结束了。

    李密夺得了这个天下第一大粮仓的控制权。

    这是一次漂亮的胜利,李密立即利用洛口仓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他大开粮仓,让老百姓任意拿取粮食,于是,远近民众,男女老弱,无不如影随形,闻声而来。

    这在政治上为李密营造了很好的声誉和声势。

    普天之下,对隋王朝心怀二心的人,早就已经蠢蠢欲动,前来投奔李密的各地人才,从者如流。

    李密现在有粮、有兵、有声、有势,他已经成为众望所归的最有希望的义军盟主。

    但他还需要打一场硬仗,才能让天下的各路义军真正倾心,这是一场迟早都要打的仗。

    因为东都洛阳已经派了大军前来和李密决战。

    对于这种送上门的肥rou,李密从来不会拒绝,他的机会来了。

    东都派出了一支二万五千人的精锐,其实只不过是自认的精锐,银样蜡枪头,表面光鲜而已。

    这源于隋朝的兵制。

    隋朝实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具备很强的战斗力,即使在唐初,也依然是国家赖以开创和稳定的军事政策。

    但这支军队却不相同,完全是临阵招募的。

    当李密夺取洛口仓的消息传来时,东都立即想招募一支军队去征讨。

    李密的横空出世,让朝野上下,心生麻痹。

    他们并不知道李密的厉害,以为张须陀只是轻敌大意才失败,他们只把李密当成普通的因饥饿而做贼的乌合之众,认为这次征战,就象以往,当隋朝大军一临,义军将会不战自溃。

    这似乎是一种唾手可得的军功,最适合捞捞资历和镀镀金。

    于是,想混混军功的国子三馆学士和贵族子弟,亲戚都踊跃从军,这些军人,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战斗力,但他们的装备却是真正的一流。

    这支军队衣服鲜华,器械明亮,旌旗钲鼓等器仗充足而精锐。

    装备,毕竟也需要实力,才能装备起来。

    但他们却不知道,他们对面的李密,是一只张开血盆大口,将要吞噬他们的巨兽。

    当东都的大军浩浩荡荡开出之时,他们和还未投降李密的裴仁基约定,南北夹击李密,但他们永远也等不到裴仁基的军队了。

    李密眼光非常犀利,他对于军情人性的把握非常入微,依靠探子传回的消息,他非常清楚地掌握了隋朝派出了二支部队,想合围他的策略。

    李密采取一拖一打的对策,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先击溃东都的军队,在另一个方面,拖住裴仁基,不让其援救。

    这种集中力量,攻其一点的策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东都部队先于裴仁基的军队到达洛水,行军总管刘长恭过于轻视李密,认为李密的军队不堪一击,当他们的正规军一出现,李密一定会仓皇逃窜。

    于是,他既不等待裴仁基的军队,也没有让士卒吃早饭,反而单独率军过洛水,直击李密。

    他想独占这份功劳。

    可以想见,狂妄自大的刘长恭在战前的动员会议上,一定是激励他的士卒,等打败了李密再吃早餐。

    这种战例,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但肯定不会发生在刘长恭的身上,他的军队,竟然没有吃早饭,就准备开战。

    他们再没有机会吃早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