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247章 天下名器德者居,针尖麦芒终相对

第247章 天下名器德者居,针尖麦芒终相对

    官高一级压死人,皇帝宠妃更是心尖如针。

    杜如晦首先触了霉头。

    有一次,他骑马经过尹德妃父亲尹阿鼠的门口,没有下马回避,尹家人非常恼怒,认为是不尊重他们。

    他们当场将杜如晦拉下马来,毒打一顿,甚至打折了杜如晦一根手指。

    尹德妃的处理方式,足以证明她能成为李渊宠妃的实力。

    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定下了先下嘴为强的策略,他向李渊无比委屈地哭诉说:“秦王左右陵暴妾家。”

    美人梨花带雨,又是自己的岳父受辱,加上也需要敲打李世民,李渊又一次发飚,他严厉指责李世民说:“我妃嫔家犹为汝左右所陵,况小民乎!”

    李世民横遭没来由的指责,虽然多方替自己开解,也依然无法得到李渊的谅解。

    李世民并不是完全不通人情,不谙世事的傻子,他其实同样也巴结李渊后妃系统。

    但这个曲线救国的工作,由他的妻子长孙氏来完成,但李世民并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始终隔了一层,十分力,能收获六分成果,已是足以让人期盼了。

    并且,李世民也面临当日杨广的困境,他也不像李建成一样,久居长安。

    近水楼台,始终先得月。

    李世民拉拢后妃系的成果,始终未能完全如意。

    并且,李世民还因为一次不合时宜的落泪,直接得罪了大唐至高无上的皇帝李渊。

    天下大定,四海归一之后,皇宫之中,欢娱应酬节目自然很多,但李世民有时睹物思人,想起自己早死的老娘,虽然生了他们几个弟兄,但却没有福气享受今日的荣华富贵。

    人心都是rou长的,幼小时母亲殷殷的教导,还有温婉的音容笑貌,历历在心中,但现在真正眼前之人,却多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妈们,一来二去,心中难免有不平之感。

    李世民在众乐乐之下,竟然独自潸然泪下。

    这当然很令人扫兴。

    知子莫若父,李渊准确把握住李世民的心意,他当然知他这个儿子想起了他死去的mama。

    李渊对于已逝的窦氏,依然存有温情,睹物伤人,如此一来,哪里还有什么娱乐的心情,只得草草结束宴会。

    这给了后妃们口实。

    她们添油加醋地中伤李世民说:“秦王每独涕泣,正是憎疾妾等,陛下万岁后,妾母子必不为秦王所容,无孑遗矣!”

    演戏要演全套,她们说到动情之处,全都泪如雨下,楚楚可怜地说:“皇太子仁孝,陛下以妾母子属之,必能保全。”

    李建成显然在太子之争中,尽得人心,赢得主动。

    李渊虽然对于政敌了无仁慈,但人老之后,于家庭男女父子之情,更是难以割舍。

    他心中反复思量后妃们的话,虽然不会完全按照她们的意思去决定,但对于这二个儿子,他心中也早已考量权衡了非常久的时间。

    显然李建成更适合守成,而李世民虽然骁勇无双,是开拓型的大才,却桀傲难制。

    况且,多年以来,李建成以嫡长子之位,名正言顺地参管政治,也足以证明是治国的人才。

    李建成身居重位,久在长安,已得到元老们的支持,如果辅佐得人,足以平稳延续李唐的国祚。

    至于李世民,虽然军功盖世,但生为二子,长幼有序,天命有归。

    有自己在,生命或可无忧,自己万岁之后,也只能看他福薄福厚了。

    李渊想听天由命。

    但李世民和他的属下并不这么想。

    他要逆天改命,胜天一子。

    李世民很早就有经营四方之志,当年他平定洛阳之后,声望达到顶点,他想知道天命所归。

    就和房玄龄微服私访过大道士王知远,这是当世大家,曾在杨广府中展露过头发倏忽变白,又再返青的神迹。

    双方刚一见面,王知远就高深莫测,给了一个下马威说:“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

    李世民引以为神,老老实实告知了自己真实的身份,王知远并不惊讶,他殷殷嘱咐李世民说:“方做太平天子,愿自惜也。”

    最晚到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坚定了搏一搏的心态。

    但李渊一样早做防范。

    他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势力,有一段时间,曾经将李世民秦王府的英才们外放为官。

    如果爪牙尽去,就只能束手就擒。

    李世民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他不无忧虑地向房玄龄地表示了自己的担心。

    但房玄龄气定神闲地说:“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望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

    四方之志,天子之位,当然是李世民固有的目标。

    他听取房玄龄的推荐,倾心交结信任杜如晦,才成就了房杜一代传奇。

    李渊一直在努力。

    他除了削弱李世民的力量外,他也尽力,以一个父亲,或是一个皇帝的身份,去弥缝或是保持二兄弟之间的平衡。

    即使河北战事吃紧时,他也依然安排屡战屡败的李神通去挂帅,平叛刘黑闼。

    这引发了灾难,李神勇根本不是刘黑闼的对手,他惨败而归,河北全境,重新回到窦建德时代。

    李渊不想再外放李世民出山东,但时势所迫,在每一个他想闲置李世民的关头,总有来势汹汹的外患,让他焦头烂额。

    李世民再一次获得解放。

    不出所料,李世民三下五除二就消灭掉刘黑闼的主力,这也是当年窦建德留下的军事遗产。

    前线形势刚刚好转,李渊就迫不急待地从前线召回李世民,虽然徐圆朗在山东的叛乱已是如火如荼。

    战场之上,稳妥为主。

    李渊虽然又一次做了妥协,再次派李世民出关,但却并没有让他长驻山东的,而是在刘黑闼再次叛乱时,派出了太子李建成领导平叛大军。

    李渊的意图非常明显,刘黑闼是嘣达不了几天,但李建成可以收获山东的人心和人才。

    也完全可以向全天下证明,李唐王朝,即使没有李世民,也一样行。

    随着李孝恭和李靖在江南的大获全胜,李唐终于一统天下,但李世民并没有激流勇退,束手归山的想法。

    勇于进取的李世民,依然是李建成心中,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

    这并非只是一种臆想,而是他感觉到了李世民咄咄逼人的杀意。

    杨文干事件让双方的矛盾明面化和实质化。

    在此之前,他们二兄弟已经从暗中提防,互相较劲,转向成实质上的对抗。

    李建成在长安创建了“长林兵”。

    这是一支二千人的骁勇,和平时期,在京城拥有如此规模的军队,如果从别有用心者的角度看,无异于谋反。

    李建成似乎做好了要在京城开战的准备,他秘密地调了一支三百人的骑兵进入京城,以充实自己的军力。

    这只部队来自于幽州李艺,是杀手中的杀手,也是精锐中的精锐。

    但李建成很快被人抓住了尾巴。

    有人将这个消息上告给了李渊,这违背了李渊定下的,兄弟之间和睦相处,绝不刀兵相见的底线。

    他立即召见李建成,狠狠地责骂他,并且,将这支军队的将领可达志流放到偏远的巂州。

    可以肯定,这个消息源自于李世民一方。

    他们二兄弟早就在暗中注视对方的一切动向,也一直想抓住尾巴,给对手致命一击。

    李世民并不是盏省油的灯。

    他一样在暗中积蓄力量,在六月初四玄武门事变中,他轻易就将八百死士调进秦王府,以备非常之需。

    情势的发展,终于产生了二者必存其一,另一个将失去所有的死局。

    李世民先拨一筹。

    杨文干在李建成的东宫做过卫士,李建成也着意结交托付于他。

    杨文干没有让他失望,他私自招募了一些壮士,送到长安加强李建成的力量。

    这本来并没有多大的事,但李建成回馈给他一些铠甲,这就出事了。

    在古代法令较严时期,私藏三副铠甲,就会判为谋反。

    李建成派去运送铠甲的二个将领怂了,或者也是受到了外来的压力或者诱惑,他们竟然向李渊告发了这件事。

    非常巧合的是,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也从宁州出发,检举告发杨文干。

    这件事情透露着绝大的蹊跷,能够具备这种能力和能从中得到实际利益的,只有李世民一方。

    应该可以推定,至少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和他的手下,就已经确定并且坚决执行将李建成拉下马的计划。

    这个时间点选择得非常好,不由李渊不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