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智相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二章 辨材须待七年期

第四十二章 辨材须待七年期

    崇政殿内,冯公公在紫铜香炉里用一块厚厚的帕子包着把手拎出了一把小铜壶,顺手在炉里添了几块檀木,盖上了香炉盖。这才拎着那铜壶往紫砂杯中倒了一杯温热的水。

    赵祯接过水杯,说道,“以后,这香炉也撤去吧。朕喝点水,不应该这么大费周章。”

    冯公公尖细的嗓音飘过,“主子,这水乃是趵突泉取来的,加上这仙炉炼制,喝着能让主子延年益寿”

    赵祯笑道:“莫非喝着这水,朕能不死”

    冯公公立即跪拜在地,“吾皇洪福齐天,与星月同辉,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了好了,不要说那些空的。”赵祯说道,“天下没有谁能够不死,就连朕也不能幸免。朕能否长寿,关键在于上天是否对朕的统治满意。这些什么趵突泉的水,就不要专门派八百里加急送过来啊,浪费人力物力。”

    冯公公立即跪拜道:“圣明无过于主子。主子,同平章事晏殊、枢密使庞籍、吏部尚书陈执中、三司使姚仲孙求见。”

    宋仁宗看着窗外的月色,略显疲惫道:“这些贤臣啊,真是一刻也不让朕安宁。是何事”

    冯公公抬头道,“好像是进士分配的事情。”

    宋仁宗有些不耐烦,“这等芝麻小事,也需这些大臣星夜赶来廷议”

    冯公公说道,“主子,这几位公卿大臣说此事很急,明日就要发榜了。他们犹豫未决,希望给个说法。”

    “那让他们进来。”

    崇政殿内,宋仁宗听了吏部尚书陈执中的汇报,微笑道:“那王安石和柳明,倒也是志向不凡,不甘愿进那翰林动动笔头,倒是要外放锻炼。”

    陈执中躬身道:“陛下,因此次两位进士同时请求外放。臣觉得兹事体大,请几位公卿前来一起协商。”

    赵祯在龙椅上玩味说道:“两个进士,倒是引起了这么多一品大员的注意,不简单啊。”

    龙椅之下,晏殊、庞籍和姚仲孙三人,听到此言,均是面色一凛。

    “你们这些官居一品的大员,居然为两个进士的前程而举棋不定。”赵祯昂首道,“朕以为此事颇为蹊跷。来,姚爱卿,你先说说。”

    三司使姚仲孙面露犹豫,他偷偷瞄了瞄庞籍,又看了看晏殊,迟疑道:“陛下,微臣负责这户铁钱粮,对于进士分配的问题,颇为不熟。咳微臣认为,这进士分配,有中书门下两省负责,还是由晏丞相先议为好。”

    赵祯心想,这个管钱的果然是老滑头。他微微一笑,也不点破,指着晏殊道,“晏相,你来说说。”

    晏殊矮矮瘦瘦,貌相清癯,迈前一步道:“谢陛下。微臣读过王安石与柳明的文章。微臣愚见,王安石的文章虽然激进且疏于实践经验,但是可以观察得出这名进士,有一股傲然风骨。倘若假以时日,必能成为一代栋梁。柳明的文章,四平八稳,妙语连珠,能挖掘出一些新意,也是伯仲难分。”

    宋仁宗听完之后,摆摆手:“王安石的文章,就不用拿来说了。为官为政的残酷性,这些年轻士子还不明白。年轻人啊,急功近利的多些。总想着能够越过你们这些老臣,做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成就。如果发展得不好,就会祸国殃民”

    “陛下”晏殊还想说什么,却在宋仁宗的目光示意下将话咽了回去。

    “当然此次殿试,还是有人才的。”宋仁宗语气缓和道,“那个柳明,朕看就可以打磨打磨。”

    晏殊甚爱人才,见王安石还是没戏,只得力保这范仲淹的门生柳明了。他抬头朗声道,“陛下圣明。这柳明,乃是连中三元者,这在大宋开国以来,也是极为罕见。我认为,他此次请求外放,更是表明其务实的态度。微臣斗胆,恳请授予他江南东路宣州知州一职。”

    “哦”赵祯应道,“你是这么认为的”

    “是,陛下。”

    赵祯扭头看着那庞籍,和声道,“庞国公是何态度”

    庞籍声震金殿:“陛下,微臣认为此事甚为不可。”

    这庞籍,本来就是兵戎一生,将军出生,此话势沉铿锵有力,威严无比,将赵祯身旁的宫女吓得脸色都变了。

    赵祯苦笑道,“国公,不可就不可。你声音轻些,这里不是战场。”

    “是,陛下。”庞籍看了一眼晏殊,说道,“微臣虽未入过翰林,可也是进士及第。在这北方战场戎马一生。在军中,想当将军,不可一蹴而就,必先从士卒做起。这柳明,刚刚进士及第,就被授予五品知州,实在是不妥。”

    晏殊反唇相讥道:“庞国公,这柳明,乃是连中三元者,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太祖太宗皇帝立国之初,就想以科举来取代旧唐的门阀士族。真宗皇帝更是不遣余力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来招揽天下人才入我朝廷彀中。如今,柳明连中三元,乃是祥瑞之兆。陛下给予特别嘉奖,也是情理之中。”

    庞籍冷冷一笑道:“即使连中三元,也必须遵循宋律。宋律有令,进士者如若外放,七品知县已为最高职位。晏大人想要自作主张吗”

    见庞籍和晏殊斗得这么厉害,一旁的陈执中和姚仲孙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明白,这哪是为进士分配而争论啊这分明就是庞党和范党之间的争斗。

    而龙椅上的赵祯,也丝毫没有劝架的意思,反而乐在其中地看着两人吵架。

    而龙椅之下,晏殊也毫不示弱道:“有道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西汉卫青,原本是一介骑奴,被汉武帝破格提拔至总领全军的将军,将匈奴击退,立下了汗马功劳。”

    庞籍鼻子轻哼一声道,“那柳明,是卫青吗是霍去病吗”

    晏殊矮小的身材向前一挺立,“是或不是,需要时间证明。但是眼下连中三元,便是最好的例子。”

    两人说完,脸色都僵硬无比,各自不再发言。

    “陈爱卿,你身为礼部尚书,总管尚书府吏房事务。你意下如何”赵祯双眼射出光芒。

    陈执中心里一抖,心想我就是拿不定注意,才把庞国公和晏相拖下马的。圣上不发表意见,我怎么知道该怎么说他躬身向前道,“这个这个,微臣认为,晏相关于不拘一格降人才有理,这庞国公为了维护朝廷纲纪,也是没错。关键还是由陛下来决断。”

    宋仁宗用手指了指陈执中:“我说你陈执中当了那么多年吏部尚书,屹立于风雨之中,原来是这滑头的本事。”

    陈执中跪拜道:“臣本朽木之才,蒙皇上不弃,封以吏部尚书之职”

    赵祯调整了下龙椅上的坐姿,看着晏殊和庞籍,闭眼开口道:“柳明连中三元,这的确是不错。不过正如庞国公所言,朝廷有自己的纲纪法度,一个进士刚刚到地方做官,就做了五品知州,那么其他那些干了那么多年的知县和知州会怎么想这样吧,既然他愿意,给他一个七品知县做做,调他去河北西路贝州。”

    晏殊脸色踌躇道:“陛下,这贝州面临辽国边境,动荡不安”

    “怕他吃苦”赵祯应道,“一个连中三元者,如果在边疆地区无法生存,不经历些风雨,怎么能够堪大任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磨练出这般雄才伟略,必先经历困苦折磨。”

    晏殊猜测这是赵祯有心磨砺状元郎,他知道此刻已经是最终决议,说道,“陛下圣明,微臣明白了。”

    “好了。”赵祯用手撑着额头说道,“今天的事,就这么着吧。”

    晏殊陈执中等人立即齐声道,“微臣告退。”

    “对了,庞国公,你留一下。”赵祯微闭着眼睛说道。

    等待众人退去,赵祯说道,“给庞国公搬把椅子来。”

    旁边两名宦官立即搬来一把桃木椅,又放置了一层绒毛软垫,请庞籍坐下。

    “谢陛下。”庞籍一掀前襟,缓缓坐下。

    “国公近来身体可好”赵祯问道。

    “本是一块朽木,腰腿也不太灵敏,不中用了。”庞籍捶着自己的腰。

    “国公注意身体啊,朕可将整个国家都交给你了。”赵祯意味深长道。

    庞籍立即站了起来,躬身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臣只是代替陛下掌管朝中之事不敢有半点非分之想”

    赵祯挥挥手,“国公不必自谦。”他调转话题说道,“听说国公门庭若市,每日访客登门不绝。似乎连那地方的都转运使也是难以见到国公一面”

    庞籍脸色微动,应道:“陛下老臣掌管着枢密院,大大小小的军机要事,都需要老臣过问。老臣这就回去跟家中人说,让访客有事直接到枢密院来谈,以免影响不好”

    “哎这倒不必。”赵祯大度道,“国公年纪大了,动不动跑枢密院精力未免不支,还是在府上谈比较好。这点,也是皇后极力主张的。”

    庞籍在座椅上略微颔首:“老臣谢陛下知遇之恩,谢皇后体谅之情。”

    崇政殿此时沉浸在一片月光之中,两名宦官在殿前的台阶前躬身等候着。仁宗和庞籍,这对宋王朝最有权力的臣子相对而坐。

    “朕刚才说你门客三千,连都转运使拜访都不一定能见到你。只是好奇,为何这一个小小的进士分配也需要劳烦你国公”赵祯似无意地笑道。

    庞籍顿了一顿,说道:“这批进士,乃是为朝中补充新鲜血液,臣以为的确重要。”

    赵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半开玩笑道:“不过国公似乎不太同意晏相的提议,执意不让那范仲淹的学生当上知州呢。”

    庞籍一凛,又站起身来说道:“陛下,老臣绝无此心。老臣认为,如若柳明真是象晏殊所说的人才,那么必须先送到艰苦地区锻炼一番。古人云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如若真是国之栋梁,这番境遇,反而会对其有所帮助。”

    月华出现,银色的月光透过崇祯殿的窗棂泻到赵祯的脸庞上,他敲打着手指,若有所思道,“国公这话,也是很有道理。我们就看看那个柳明,是否能够堪当大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