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曹丕的三国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三章 搞事其三

第六十三章 搞事其三

    南面,袁孙两家反目,打的极为火热,北面的冀州之主却正在为继承人之事烦恼。

    袁绍,字本初,是这个时代少有的伪高帅富,出身于汝南袁氏这个天下最顶级的豪门世家,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wei)官拜司徒,其人长相资貌威容。

    可惜,却是个庶子。

    在这个讲求身份的年代,嫡庶之间的待遇差如鸿沟,士族之首的袁家更是如此。

    其弟弟袁术更是常常斥其为“吾家奴”,袁绍的童年,过的并不愉快。(注一)而这些,直到其官拜左中郎将的伯父袁成死后,才变得不再一样。

    谁也没想到,一个身体康健的人会死的如此突然,随后,袁绍被过继成了袁成的儿子,那一年他十六,在高门望族中长大的他很清楚,这不过是其父亲收拢伯父一脉资源的一个手段罢了。

    高门大族看着表面光鲜,内里的倾轧便是如此残酷。

    若是按部就班的成长,袁绍最大的可能,便是如那些庶出的叔伯般,管理袁氏某处的产业。如今,袁成的死了袁绍向上攀登的最大机遇。

    在袁绍及冠之年,作为左中郎将袁成的嗣子,萌阴出任濮阳县令,在任期间渐渐便有了清正能干的名声,亦渐渐的受到袁隗、袁逢的关注。

    其后不久,袁成的妻子病故,袁绍便就挂印回家服丧三年,其后,又补服父丧(袁成),又是一个三年。袁绍用了整整六年的光阴,博得了一个孝义的名声。

    孝期结束后,袁绍拒绝了朝廷的征辟,隐居于雒阳之中。表面遗世独立,内里却是不停的联络党人,如八厨之一的张邈,谋刺董卓的何颙(yong),三君之一的陈蕃,八俊之首的李膺。这些人,具是当时党人中的人杰之辈。

    亦是在此时,袁绍认识了其知交好友,一生之敌——曹cao。

    更是在随后的讨董联盟中,与曹cao有了《三国志》中所载的逸闻,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顺利),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广纳天下的人才和英雄,以忠义之道驾驭他们,便可无往不胜。)

    这是袁绍向上攀登的计划,亦是其蓬勃而长的野心。

    如今,袁绍离这最初的计划,仅一步之遥了。

    兴平二年岁末,在得到家族的全面支持后,袁绍撇开征讨公孙瓒的麴义,开始招募冀州西面的山民,组建精锐强军。又在邺城修建工坊,制作强大的弓弩。有了袁氏的钱财支撑,冀州受黄巾之乱影响的民生,开始极大的恢复,大汉第一州的名号,似乎又要回到冀州的头上。

    幽州,与袁绍激战数年的老对手公孙瓒,如袁绍般正值壮年的他,仿佛一下子步入了暮年。继丹阳太守邹丹饮恨潞河之北后,公孙瓒亦败在阎柔与麴义的联军手上。那位不可一世的白马将军,在鲍丘丢下两万尸首后,狼狈的逃到了易河之北,立寨据守。

    随后整个幽州西部都掀起一股反公孙瓒的浪潮,由公孙瓒任命的各郡长官,几乎被屠戮一空。一时间,幽州四处皆是血雨腥风。任谁都能看出,公孙瓒的败亡,不过时间的问题罢了。

    幽州,已是袁绍吃到嘴边的rou,再拿下青、并两州,天下,便是袁某人的掌中之物。

    而如此之大的一份家业,袁绍更想留给后妻刘氏所出的幼子——袁尚,袁显甫。

    孩子总喜欢模仿父母,如今已长成一方霸主的袁绍,有意无意之下,亦用上了其父亲的招数。

    兴平二年末,袁绍把自己不大看得上眼的嫡长子袁谭,袁显思,过继给了亡兄袁基。好给其后妻刘氏所出的幼子袁尚让路。

    至于次子袁熙,袁显奕,那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才能平平,在冀州的存在感极低。

    袁谭,有贤名,才能亦足,在平定河北之事上有不少功绩,如今被废,袁绍账下的正直之人,便就坐不住了。

    “世称一兔走衢(街口),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而沮授的这番肺腑的劝说,换来的,却是袁绍被看破小心思后的硬撑:“孤欲令四儿各据一州,以观其能。”(注二)

    主上不听臣下之言,臣下又能如何,尤其是像沮授这种只靠嘴皮子的谋臣。本就因为袁绍从河内退兵而心中有气的沮授,最终丢下了“祸其始此乎!”的话语,愤然离去。

    沮授的进言,未能阻止袁谭的出继,却也为袁谭挣来了督军青州的差事。而他不知道的是,袁绍对他这位敢于插手主君传承之事的谋士已有了嫌隙。

    建安元年初,袁绍以臧洪的督战青州不力为由,除臧洪刺史之职,以其子袁谭替之。又令次子袁熙领幽州刺史,外甥高干领并州刺史。

    袁谭在军事上的才能确实不错,刚入青州,只有平原之地的他,便径直往东北方向进军,一副兵进黄河口蓼城,要截断田楷与幽州的联系的姿态。而当田楷于南面的乐安国引军来救之时,袁谭军早已登上黄河上的船队,逆河而上,进攻兵力空虚的济南国。

    在出其不意的拿下济南国后,袁谭又把布置于平原西北部的兵力都收拢回来,以济南国为基,往东蚕食齐国、乐安国。建安元年的春末,田楷收到公孙瓒兵败鲍丘,退守易京的消息后,心知大势已去,带着部队回到幽州,协助公孙瓒防御麹义等人的进攻。

    挤走了田楷,袁谭继续东进,成功在夏末攻陷北海国治所剧县,孔融流亡山东(太行山以东)。其后数月,袁谭以麾下得胜之师于莱州湾沿岸巡梭,青州之地的士族自觉袁氏治下一向宽厚,便就接纳了袁谭的统治。

    建安元年,袁谭以一年不到的时间,在周边诸侯未及反应的情况下,独霸了青州,再次向其父袁绍证明,他,才是袁氏最为合适的继承人。

    袁绍后来的想法没人知道,可袁谭的这次演出,成功为他赢得了袁绍麾下不少谋士的青睐。

    撇开打酱油的袁熙不说,袁绍遣出三子,外甥高干亦在并州混的颇为不错。

    高干,字元才,陈留圉(yu)县人。陈留高氏以世代孝节清名,享誉士林,亦因此得以和汝南袁氏这个庞然大物联姻。初平二年说服韩馥让出冀州刺史之位的人中,就有高元才的一份。凭借此功,高干本在邺城过的极为逍遥。

    如今受袁绍继承人之事的牵累,非得跑到并州这样的穷乡僻壤,说实在,高干并不愿意。奈何自家舅舅强势惯了,那容得了他拒绝。

    无奈之下,高干领着部队从魏郡涉国进入并州,于上党潞县驻扎,其后书信族中他极为看好的从弟高柔,高文惠来并州帮忙。

    高柔到达并州后,为高干执掌政事,并建议高干按兵潞县,以高氏的名望为资本,交好上党大族陈、冯两家,并遣使前往太原郡联结吕布。

    在高柔的谋划下,建安元年夏天,吕布在收了高干不少的财货之后,许诺只要高干不滋扰北上而来途径上党的商队,双方可各自相安。

    秋收后,与河内张杨这个老军阀头子的待遇截然不同,陈、冯两家于上党郡治所长子城打开城门,迎接高干的进驻。(注三)

    随后更是在一众上党士族的联名下,天子授高干上党太守之职。

    建安元年冬,高干兵不刃血的拿下了并州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长治平原,并开始组织屯田,并以此一郡之地,在即将来临的中原之主的归属大战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遣出三子,有二子收获不错,更让邺城的袁绍坚信,气运在其一方。

    建安元年初秋,就在雒阳争夺天子白热化之时,袁绍无视沮授、田丰等人奉迎天子的劝说,领着数千兵马,增援久攻易京不下的麹义。

    可惜,还没等他进入幽州地界,便传来了麹义兵败易京的消息。

    逃到易河的公孙瓒在勘察了易河周边的地势后,察觉此地乃是易守难攻的险峻之所,便开始在此地筑城,并展开屯田。

    不得不说,这位从刘虞之时便喜欢筑城的诸侯,在这方面的天赋实在点满。就在鲜于辅等人忙于推举刘和为新的幽州之主时,公孙瓒便在易水之滨,凭着草草垒起的土城,抗住了麴义的追击。

    在二人相持了近一年后,人困马乏的麴义决定退兵。而公孙瓒等了一年,成功抓住了唯一的胜机,趁着麴义退走,士气不高之际,与从青州返回,藏于故安城外山林数月之久的田楷,来了个前后夹击,狠狠的让这位后起之秀见识了何为“白马将军”。

    随后,经过一轮政治斗争后,姗姗来迟的刘和军,成功的被麴义所迁怒。双方于夜里来了一次混战,混战过后,幽州牧刘虞唯一的血脉——刘和,不知所踪。

    ……

    就在鲜于辅等人哀伤于刘和之死时,荆州南阳,穰城外,张绣亦在对着其叔父的尸体,痛哭不已。

    注一:“吾家奴”出自《后汉书》:术结公孙瓒,而绍连刘表。豪杰多附于绍,术怒曰:“群竖不从吾,而从吾家奴乎。”虽是怒极之言,可亦能看出,袁绍早年在袁氏的地位。

    注二:这一段出自西晋司马彪编撰的史书《九州春秋》。四儿便是袁绍三子谭、熙、尚以及外甥高干。

    注三:张杨曾图谋上党郡,可惜,被当地的地方势力赏了一个闭门羹。史料请自行百度《三国志·常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