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汉末子珪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二章 诸葛亮牛刀初试 霍仲邈献城请降

第八十二章 诸葛亮牛刀初试 霍仲邈献城请降

    闻刘阖之言,蒯越说道:

    “曹cao与主公约定不战乃是迫不得已,并非出自真心,若颍川之兵一走,谁能笃定其不会趁机将颍川夺回?

    刘备虽与主公结好,可其与孙策亦互不侵犯,若江夏空虚,孙策借道来攻,刘备是否会拒之?

    此二者皆是未知之数,不可不防。”

    说罢,蒯越又对刘表说道:

    “江夏或可分兵去江陵,而颍川、南阳之兵恐不能轻动。

    我观蔡子珪过往所为,其虽好行奇袭之事,却非莽撞之人,皆谋定而后动。

    若不出所料,只恐司隶之兵马此刻已是蓄势待发,甚至已出武关。”

    刘表闻言,惊怒道:“异度言下之意,莫非蔡子珪此次出兵,欲复行益州之事,夺我荆州?”

    蒯越摇头:

    “主公兵强马壮,又粮草充裕。

    蔡子珪当知,若逼迫主公过甚,难免两败俱伤,以我之见,其意在夺地,觊觎南郡,或是南阳。”

    刘表心里稍松,又听蒯良说道:

    “蔡子珪得益州数载,励精图治,如今,益州之富更超荆州,夷陵虽路远,若说其因此便有缺粮之患,断不至如此。

    再者,不管蔡子珪之意如何,只要江陵、宛县不失,其便不能再进。”

    蔡瑁赞道:“子柔所言甚是。”

    蒯越又道:

    “长安有潼关、萧关、武关要守,凉州亦需兵马镇守,故此,司隶、凉州六万兵马绝无可能尽出。

    如此,宛县有兵一万,又有坚城相守,更有颍川、襄阳之兵可为外援,当能固守无虞。

    至于襄阳,更不必说,堪称固若金汤。

    因此,只有江陵尚有不稳之患。”

    刘表问道:“颍川又如何?”

    “长安破败,粮草不富。

    雒阳四郡近在眼前,蔡子珪尚无意占据,又怎会染指颍川?

    况且,若其果真欲要颍川之地,于主公而言可谓大喜之事,让与其便是。”

    刘表不解道:“喜从何来?”

    “一则耗其粮草,可使关中不稳,二则可挑拨曹cao与其相斗,岂非好事?

    只是,以我之见,蔡子珪当不至如此不智。”

    刘表说道:“我闻尔等之意,所虑者皆是江陵安危,我这便下令,命黄祖派遣一万兵士前去支援,如何?”

    诸人皆无异议,蒯越似有话要说,却终究未曾言语,唯刘阖说道:

    “有南阳阻拦在前,襄阳又乃天下坚城,又何需万五兵马驻守,不如再从襄阳分兵一万去江陵,才能万无一失。”

    刘表不喜道:

    “襄阳乃荆州治所,若蔡子珪孤注一掷,不攻江陵,反而领兵北上来取襄阳,两路夹击之下,襄阳若失,定会使得荆州人心动荡不安,我岂能容忍此事?

    襄阳仅有万五兵马,本就不多,不可再少。”

    刘阖闻言,无奈又道:

    “既如此,我请命前往江陵,再行招募两万士卒守城,并伺机反攻,夺回夷陵,望主公恩准。”

    刘表实则已无意再理会夷陵,只求将江陵守住便心满意足,闻刘阖之言,略有不满,又不好伤其忠义之心,于是应下,嘱咐其道:

    “便如此议定,不过,万不可因求战心切,而致江陵有所闪失。”

    刘阖领命,匆匆赶往江陵去了。

    且说长安潼关张辽处。

    蔡瑜自江州启程时,便命人快马传信给张辽,叫其接令后便领兵出武关,佯攻南阳。

    张辽得令,领步兵万五、骑兵五千,共两万兵马南下武关。

    诸葛亮至张辽军中已满一载,本要离营去往长安,见有兵事,遂向张辽请命随军。

    张辽思及此行乃佯攻,当无大战,再者,经一载相处,张辽知晓诸葛亮虽年少,却甚有才华,又通韬略,对其颇为喜爱,便应下诸葛亮之请求。

    故此,待蔡瑜行至夷陵时,张辽大军已出武关。

    既是佯攻,张辽便无意攻城略地,只领兵沿丹水缓行。

    诸葛亮进言道:“将军,此行除牵制刘表外,当能再立一功。”

    张辽奇道:“能立何功?”

    “长安三郡人口不足百万,而南阳之地人口众多。

    此行将军之任乃佯攻,只要不去攻取宛县这般重城,以刘表之性情,便是明知将军之意,亦定会持守势。

    如此一来,将军正可借机迁沿途县、乡之民至长安,以充实人口。

    若刘表见此,心有不甘,出兵来攻,将军则可趁势斩其兵将,以弱其势,可谓一举两得。”

    张辽闻言大喜,赞道:“此策大妙!”

    丹水流向东南,行走四五日,张辽便行经丹水县三户亭。

    三户亭此地颇有渊源,本称三户城,乃春秋、战国时楚国故地。

    楚国初立时,有屈、景、昭三个大族,称作三户。

    战国时,三户城为秦国所得,改为三户亭。

    楚国南公曾有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便是以屈、景、昭此三户泛指楚人,而非是指三户人家。

    如今,近千年过去,楚国早已破灭,秦国荣光不再,便是大汉亦宛如落日余晖,三户亭更是仅有数百户人家,尽数被张辽迁入武关。

    其后,丹水县、商密乡、南乡县,沿途之民,皆被张辽迁走,足有数万人之多。

    刘表得知,果如诸葛亮所料,虽怒不可遏,又无力阻拦,只得坐看,此乃后话。

    且说,蔡瑜于夷陵休整三日后,留下五千兵马守城,领军继续东行。

    行至枝江县,探马来报,言道枝江城门大开,有人领数百兵士立于城门之外相候。

    “哦?”蔡瑜闻言,若有所思。

    法正笑道:“主公,定是枝江县中官吏见大军来此,不敢应战,特来请降。”

    蔡瑜轻轻颔首,说道:“我等一去便知。”

    待行至城前百米处,蔡瑜喝令大军停住,却见前方为首之人孤身向蔡瑜步行而来。

    典韦见此,护在蔡瑜马前,以防来人行刺。

    只见此人行至蔡瑜身前十步,止住脚步,扬声拜道:

    “拜见明公,我乃枝江人霍峻,字仲邈,见明公仁义之师来此,有心归附,特于城外相迎。”

    见霍峻并未携带兵刃,蔡瑜遂下马上前,只见其年岁不大,英气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