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在线阅读 - 第十二章 兵器

第十二章 兵器

    “大人,小人再三再四的点过数字了。”张世强跑腿惯了,为人十分乖觉机灵。叫他砍人和割首级,这厮打死不敢,不过做些小路细活,倒是十分称职。

    到武库领东西时,大人们当然不能直接上,张世强就老实不客气的去上前领物,记帐,画押,一手一脚的全办了下来。

    这件事他办的漂亮,张守仁也点了点头,笑道:“你小子,就是这些事能!”

    这么一夸,张世强浑身骨头都轻了几两,笑嘻嘻的答道:“小人就是这么一点能耐,再有这种事,还是交给小人办就行了。”

    “嗯。”

    张守仁不置可否,点了点头,也是到了大车跟前,去看那些兵器。

    身为一个现代人,什么钢口的兵器他都见的多了,包括境外的各种特产,什么*,日本的百练倭刀,都曾经购买收藏过。

    一个军官,爱的就是刀枪,虽然现代人是使用的*,但一个军人,灵魂深处也是藏着对冷兵器的热爱。

    眼前这些兵器,说好是真的好,毕竟是以前打造出来的上等货色。

    自从明中期后,工部出产的武器就越来越不能用,枪就是木杆子包个枪头,刀钝的割不动rou,更不要提砍人。鸟铳,按戚继光的标准要用闽铁二十斤才合格,工部最少克扣了一大半,然后发明了用几层铁管钻通了粘在一起的鸟铳。

    这种火器,打三枪最少炸两次膛,不要说杀敌,不杀自己人就幸运了。

    还有铠甲,盾牌,都是老货好,这几十年新造的,不合格的居多。

    张守仁眼前的这些,都是冷光森森,摸起来有金属的触感,试拿着一根铁矛,也是十分称手沉重,是上等的好货色,用料铸工,都很讲究。

    就算是后世的那些工业产出,也并不比眼前这些工匠们千捶万打制出来的武器高明多少。

    “腰刀二十柄,盾牌十五面、弓箭三十柄、撒袋二十、羽箭一千支、三眼铳五支、鸟铳十支、虎蹲炮两门,火药两石……长枪并铁矛五十支!”

    在张世强报过数目之后,张守仁还没说什么,一边的张世福却点头道:“千户大人还真有讲究,这就是一个百户的标准了。”

    “世福,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张守仁倒听不明白,不过张世福是他的同族,整个张家堡有七成是张氏一脉,张世福为人稳重,年纪也大,知道的掌故多,自己这个百户向他请教,也不算丢人。

    “哦,是这样。”张世福倒也不敢拿大,连忙躬身答道:“回大人,按洪武年间的规矩,军满百户,置火铳手十人,刀牌手二十人,弓箭手三十人,枪手四十,按规矩训练弓箭火铳刀枪,不得懈怠。”

    “原来如此。”张守仁先是点头,不过接着就摇头:“天下百户,照这规矩的,怕是一个也没有了吧。”

    张世福笑道:“那是一定的。”

    有了这些兵器,在场的军户们倒是精神一振。虽然不少年不曾摸过刀枪弓箭,不过到底是世袭的军人,好歹曾经敷衍差事,学过一些基本功。

    而且,军人骨子里对兵器的喜爱,也是世代传袭,不会一下子就消失掉的。

    “这就是虎蹲炮?”

    抛开冷兵器,张守仁也是对明军的火器特别有兴趣。

    在他原本的印象里,中国古代军队就全部是大刀长枪,一打仗,帅旗下鼓声隆隆,小兵们拿着刀枪冲锋,弓箭对射,但到了明朝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记忆是错的。

    明军在开国初年就有大量的火器装备了,到中后期后,得益于海洋贸易的方便,又有不少欧洲人从万里之外到达中国,他们带来了不少新进的火器,被明军大量仿制,同时还从欧洲进口机床,自己铸造出来。

    到现在崇祯十年时,明军铸的千斤以上的火炮也很不少了,光是在不远的登莱,当年兵乱时就有好几十门大炮,鸟枪火铳最少也有一两千杆。

    至于和盘踞辽东的清军打仗,明军的火器装备就更多了,孙承宗在辽东时,一个车炮营火炮好几百,各式火铳过千杆,不过这质量,可就是没法说了。

    眼前这虎蹲炮有两门,长一米左右,张守仁伸手一抱,掂了一掂,笑道:“四十斤不到。”

    “对的。”张世福笑道:“三十六斤!”

    这个总旗,说起来就是这个堡子的副堡长,平时催缴军粮赋役什么的,是个苦差,好处捞不到,被人戳脊梁的时候倒不少,要不是世袭脱不开身,还真没几个人愿意干。

    不过这张世福倒还称职,最少对军务上的事,懂得的还算不少。

    张守仁点了点头,用心去看这形制古朴的铁制火炮。

    短短的炮身上有七道铁掴,这是防止火炮发射后炸膛的防护,炮口下面是两只铁抓,这是发射时用来固定炮身用的。

    在火炮边上,是一个布包,里头装的是十几斤铁片碎屑,这门小炮,装填引药后可以在炮身里装一斤重的碎片,点火喷发后打出这些碎片,如果填药足,距离也近的话,威力还是不小的。

    张守仁看着心里怪痒痒的,但也不能随便浪费火药硝石,这些东西,明朝在辽东用量极大,山东这里可不多,要省着用。

    看了炮,就是鸟铳。

    这个鸟铳就是叫人大失所望了。

    是近年来做的次品货色,枪管很长,但是是三四根管子拼接起来的,看着就是歪七倒八的,这枪膛怪不得鸟铳手根本不敢靠近瞄准,天知道是一枪就爆膛,还是第二枪?

    再拎起来看看,一根火铳只有五六斤重,根据张守仁自己的记忆,这种轻飘飘的鸟铳装不了太多引药,百步之外连纸也打不穿,力道太差,倒是二三十步远打打树林里的小鸟,因为是霰弹,效果倒不错了。

    鸟铳之名,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这不成啊。”

    看着这十支火铳,张守仁有点苦恼了。

    他毕竟是一个出身在*时代的军官,原本的那个张守仁对阵战之事也是所知不多,所以这一次对付海盗,原本的想法就是要用火器,但眼前这些冷兵器还好用,两门小炮也算中规中矩,但这十支火铳,看着也不比烧火棍强什么。

    其实原本也是他想的太美好了,火铳是军国重器,和铠甲一样要紧的军需物资,刀枪什么的,山东这里的武库可能还有一些好的,火铳和铠甲,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好的留存下来,早就全运送到九边重镇去了。

    “咱们百户里头,有多少人能使弓箭?”

    眼前黑压压的人头,最少是小二百精壮,每天在海边熬盐的灶户都全部过来了。抛开手头那五六斤重没用的火铳,张守仁向着众人发问。

    一问过去,却是面面相觑,没有人能答他。

    冷场了半天过后,孙良栋才红着脸道:“俺在二三十步距离,倒能射中靶子。是前年在即墨营耍子时和人学着玩的。”

    张守仁十分失望,摇了摇头,道:“射不中移动的靶子,可不能算是会射箭。”

    按张世福说的洪武旧例,一个百户要有三十个弓箭手,现在二百多年下来,这个百户最少有二百以上的精壮,结果连三个弓箭手也挑不出来了。

    就算是张守仁自己,弓箭能在几十步内中靶,他毕竟是武官,从小学过射箭。

    明朝武官袭职,原本是要考试的,现在制度败坏,不考也能袭,但还需要防止哪天某个大佬兴趣一起,考核这些低层武官。

    所以张守仁学过射箭的基本功,但也只限于射固定靶。

    至于移动靶,不要说射飞鸟和兔子,就是隔几十步在走动的水牛他也射不中。

    弓箭手要根据天气,风力,目标移动的速度来射箭,小规模战斗相隔一两百步,弓箭手要准确的射中目标,才算合格。

    张守仁这样的水平,当然谈不上是弓箭手了。

    问了弓箭,再问刀牌,果然也是一个没有。问到长枪时,倒是有二十七八个人站出来,包括张世福等人在内,都是曾经习学过枪术。

    明军的长枪兵是最贱的兵种,战场上用来送死的,这些最下等的穷军户,习学的也就是这种最低劣的战斗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