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权倾河北在线阅读 - 解秘:刘虞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公孙瓒

解秘:刘虞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公孙瓒

    揭秘:三国刘虞十万雄兵为何打不过公孙瓒几百人。

    刘虞此人,是汉末忠臣,在他担任幽州刺史、幽州牧其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当时,幽州文官自然以刘虞为首,可是武将却以公孙瓒为首。本来,公孙瓒要接受刘虞的节制,尤其是公孙瓒的军需供应要倚仗刘虞。因此,两人之间,在表面上还算是比较平和。可是,随着公孙瓒的强大,刘虞感觉公孙瓒就像一条鱼,越来越大,越来越滑,越来越抓不住了。尤其是在公元191年时,公孙瓒以两万幽州兵马,大败侵入幽州的三十万黄巾,并且成功收编了7万降卒。公孙瓒兵锋所指,即便是得到冀州的袁绍也为之侧目,主动将自己佩戴的渤海太守印交给公孙瓒的兄弟,讨好公孙瓒。虽然,在第二年,即公元192年的界桥大战上,公孙瓒白马义从被袁绍弩兵击败,但是青州大部分,幽州全境,依然在公孙瓒的控制之下。公孙瓒势力壮大,自然对担任幽州牧的刘虞不放在眼里。在公孙瓒看来,幽州若非有他,刘虞早就沦为他人刀下之鬼。而刘虞也对公孙瓒越来越不满。刘虞治理幽州,善待百姓,宽容夷狄,幽州内外一片赞誉,几年来,从走遍地区到幽州避难的百姓竟然有一百多万人。刘虞认为,治民首先要安民,爱民。可是,公孙瓒却始终强调武力才是乱世生存的王道。

    公孙瓒多次违背刘虞的指令,刘虞就上表朝廷,弹劾公孙瓒。而公孙瓒自然也不甘落后,上表弹劾刘虞,说刘虞故意扣下军粮,万一激起兵变,后果不堪设想。其实,当时董卓已经死去,朝廷由郭汜、李漼等人执政,哪里关心什么幽州事务,无非是推诿拖延而已。既然朝廷无法调停,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的矛盾就只能自己动手解决了。

    公孙瓒早就准备和刘虞闹翻了,于是私下里修建城堡,巩固防御,筹备粮草,准备和刘虞一战。而刘虞也多次找公孙瓒开会,希望借机除去公孙瓒,可公孙瓒也看出风向不对,根本不去赴宴。刘虞担心公孙瓒最终会作乱,于是决定自己抢先出手,收拾掉公孙瓒。刘虞在幽州还是拥有绝对的人气,虽然说公孙瓒在幽州掌控军事多年,可是刘虞一声号令,就集结了10万兵马。大军浩浩荡荡开向公孙瓒的营地。当时正是秋季,公孙瓒把所有的军队都派出抢老百姓的粮食去了,营地里只剩下不到一千兵马,怎么办呢投降吗死路一条!公孙瓒不会那么傻。公孙瓒迅速做出应对,派人迅速突围,通知外面的军队快速赶回,剩下人马,到城楼进行防御。

    刘虞十万大军将公孙瓒的城池层层包围,城中的守军胆战心惊,等待着刘虞发动进攻,等待着死亡的将领。

    可是,公孙瓒心中也非常不安,虽然自己多年征战,久经沙场,可是现在双方兵力悬殊,自己这一千守军,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援军赶回。可是,等到公孙瓒走上城楼,观看敌情之后,却哈哈大笑,放下心来。

    手下人不明白公孙瓒,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还能笑出来。公孙瓒把自己的心腹将领召集起来开会。公孙瓒认为,此战我军必胜。

    为什么呢原来,公孙瓒登上城楼,看到城下,确实是人山人海,十来万人把城池围了个密密匝匝。可是,刘虞处理民政是把好手,可是带兵根本不行。十多万人,没有统一的节制,基本上是依照往日的归属,三千人,五千人驻扎在一起,根本没有刻意的部署安排。其实,如果刘虞派一位将军,带领三五千人来攻打公孙瓒,公孙瓒倒很危险。现在刘虞人马众多,号令不一,一旦sao动起来,前军不见后军,自相践踏也大有可能。

    公孙瓒分析的不错。刘虞下达进攻命令的时候,竟然要求所有将士放火、射箭时不能烧毁民宅、不能伤及无辜,刘虞说:“无伤余人,杀一伯圭而已。”刘虞手下的士兵,本来就很少集团作战,加上刘虞如此命令,进攻起来就更缩手缩脚了。打了一天,城池都没有拿下。到了晚上了,刘虞下令休息。既然已经看出公孙瓒主力不在城中,刘虞本应该加强进攻,一鼓作气拿下城池。可是刘虞却认为士兵一天行军作战,过于辛苦,反正即便天亮,公孙瓒的援军也未必能够赶回。争取在明天上午拿下就可以了。

    夜深了,公孙瓒看到时机已到,就率领自己精心挑选的两三百骑兵打开城门,忽然冲入刘虞大营。公孙瓒骑兵人人手持火把,冲入敌营之后把火把抛入敌人军帐。刘虞的部队,大多没有经历死战,劳累一天,大都已经睡着。此时从梦中惊醒,看到到处火起,以为公孙瓒主力赶到,人人惊恐,毫无斗志。

    刘虞十万人被两三百人打得屁滚尿流,满地找牙。公孙瓒乘胜追击,竟然成功擒获刘虞。

    本来,公孙瓒即便胜利,也不敢擅自杀害刘虞。毕竟刘虞在幽州多年,名望极大。刚巧这时候,朝廷的钦差来到了幽州。钦差本来是到达幽州,对幽州牧刘虞进行封赏的,可是一进入幽州境内,就被公孙瓒控制起来。然后,公孙瓒以钦差驾临,矫诏说刘虞谋反,以皇命杀掉刘虞一家。然后又矫诏任命自己担任前将军,正式接管幽州军政大权。

    刘虞本是汉末一位贤臣、忠臣。在汉末乱世,治理幽州,几成一片乐土。当袁绍想要拥立刘虞称帝,以对抗董卓挟持之汉献帝时,刘虞坚决不从,并且以远走匈奴威胁,表明心志。可是,在乱世,在推行仁政的同时,也要讲究武力,讲究诡道。一味仁德,连自身都难保,更不要说保护百姓,捍卫朝廷了。(资料转载至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