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法海穿越唐三藏在线阅读 - 第四百二十九章 出家人不打诳语;成唯识论

第四百二十九章 出家人不打诳语;成唯识论

    “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矧乎人伦有识,宁不缘庆而成庆?方冀真经传布,并日月而无穷;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也欤!”

    一篇圣教序送到了洪福寺寺中。

    这是《大唐三藏圣教序》乃大唐天子为贺三藏法师成功取经归来所作,书法大师褚遂良执笔,一经送来洪福寺,寺中住持便唤来了寺中工书第一沙门僧怀仁,让他亲自出手雕刻碑文。

    对此,三藏法师表示支持。

    还特意遣大圣寻来一块上好的碑石,形成之后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

    只是怀仁观褚遂良笔迹许久,却迟迟未曾动工。

    后有人询问缘由,他说褚相公的字虽精妙,但

    但什么?

    但小僧更希望能用书圣王右军的字雕刻。

    皇帝听了,便调集宫中所有王羲之的书迹给他送过去,让他好好研究并且还专门派出了一队人马,在民间收集遗墨。

    不过此法毕竟有局限,为了以防万一,怀仁已经还准备了一份备案,若是集字不成,便还是用褚遂良的字雕刻碑文就是。

    当然,这话他没敢说出去。

    李世民当日没能再出宫,是派了三儿子吴王李恪、与四儿子魏王李泰,一同来请三藏法师往慈恩寺去。

    说来也是有趣,这两位都也是李世民心中曾经的太子人选。

    吴王李恪,因为他母妃乃是隋炀帝之女,因而是庶出的皇子.在几个嫡出的兄弟都健在的情况下,想要夺得太子之位,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而魏王李泰.当年也正是他跟前太子李承乾夺嫡,双方闹得水火不容,几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才让李世民一遭发狠,将他们两个全都排除。

    到最后,这太子之位反而落在了始终“不争不抢”的晋王李治的头上。

    对于这个结果,李恪并没有什么不满,毕竟这个位置本也不是他能够轻易觊觎的。而李治的两个嫡亲兄长对此也没什么话说,一来是他们两个之间虽然你死我活,但相对来说跟李治的关系就要平缓亲近一些.再加上这大唐说了算的本也只有一个人。

    事情已成了定局,即便是心有不甘,轻易也不敢妄动。

    而且也是他们的舅舅长孙无忌公开表示支持李治,才让李世民真正下定决心。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两个人达成了共识,那么朝堂里面便几乎不会有什么反对的声音至于那些武将们,造反的已经死了一波了,剩下自然一个个都明哲保身,谁当皇帝无所谓.反正绝大多数武将的本事都在战场上,这朝廷的事情也玩不明白。

    而那些能玩明白的,自然不会自己出头。

    长孙皇后曾经对李世民说过:“雉奴仁懦,将来为君或有仁厚之举,为善之政.可其年岁毕竟小了些,只怕羽翼不能丰满。”

    李世民自然知道长孙皇后的言外之意,无非就是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李治会被长孙无忌这等权臣裹挟,

    但不要紧,自己这个当爹的,自然会手把手的教好他如何当一个合格的皇帝。

    都说天家无情,其实也不见得。

    最起码这会儿两位皇子看到他们大哥这一副光头僧人扮相,都霎然失态。

    李恪稍克制些,撇着头让自己自己的视线尽量能够远离大哥,但看他紧握着的双拳,以及不断抽搐着的嘴角,便知道.他已经很努力的在脑子里不断循环往复自己所经历过的最悲伤的事情了。

    而一旁早就跟大哥撕破脸皮的李泰,就毫无顾忌了,此刻指着在提着一只扫把在院子里清扫落叶的大哥,哈哈大笑——

    可笑着,笑着他就笑不出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会儿心里全无畅快之意,反而生出了些悲怆之意。

    或许是受到了李泰的情绪感染,李恪也略带担忧的看向了大哥,颇为关切的问了一句:“大哥怎么这般模样?”

    反倒是李承乾十分坦然,面对忽然到来的两位弟弟,除了腿脚不灵便之外,始终没有什么失礼之处,他听了三弟李恪询问,便将手下的活儿稍稍停了停,笑着回应了一句:“正如你所见,如今小僧已经拜在了三藏法师门下,渡遁入空门,再不理会尘世俗务,一切红尘纷扰,再难乱吾之心阿弥陀佛。”

    李恪听了顿生敬意,他并没有怀疑大哥的话,李泰就不同了,他们兄弟两个知根知底,谁也瞒不过谁,直接质疑道:“真的么?我不信。”

    “出家人不打诳语。”李承乾一脸虔诚,似乎当真看破了红尘。

    一旁早回来些时日的大圣听了,便道一声:“殿下似乎.不是出家人。”

    李承乾听了反而大笑曰:“哦?那岂不是正好?”

    李恪与李泰先是稍愣了一下,稍微反应了一下,才想明白大哥的话不是出家人就能打诳语了是吧?

    刚才就是在消遣我们两个吧?

    “家师正在翻译经文,不知两位殿下此来所为何事?”大圣没有多理会这个暂时跟着师父修行的大殿下,他一双火眼金睛,更兼得一颗玲珑之心,自然能看出这位大殿下的表里不一。

    用师父之前的评价就是:苦难或许会将人打倒,但如果反过来,人若是战胜了苦难,将终有所成.

    这位大殿下,目前正处在与“苦难”斗争的关键时期,是成是败虽然还没有定论但他的城府,现在在斗争中有了显著提升。

    不过刚才那两句话倒颇有些出家人的狡黠之气了。

    李恪与李泰也想起正事来了,向大圣说道:“大圣,父皇让我兄弟两个请三藏法师移驾慈恩寺,择日升座。”

    “两位殿下稍等,俺老孙先去通禀了。”

    大圣入了禅房之后。

    李泰才凑到李承乾身边,好奇问道:“大哥一向在宫中禁足难道让你出家是父皇的旨意?”

    “是。”李承乾点点头,还另外说了一句:“今早父皇亲自送我来的,这烦恼丝也是父皇亲自剃了的这才刚过午时不久,便让你们两个来了.啧,父皇这是杀鸡儆猴啊。”

    “那为什么大圣说大哥还不是出家人?”李恪对这一点颇为在意。

    “因为.”李承乾开始自由发挥,“因为三藏法师说我六根不净,即便是剃了头发,也当不了和尚.”

    “啊这.”李泰稍一思索,便知大哥信口胡来,便也顺着说了一声:“当不了和尚,也可以去当道士嘛.大哥何必只着眼于眼前这一条路?”

    还别说,李承乾听了之后,还当真在心里认真思索了一下,并非没有可能。

    况且祖父高祖称帝时,还追认老子李耳为先祖,更是将道教定为国教等头发长出来之后,便去向太史令请教一番。

    当皇帝有什么意思?

    人间的至尊富贵,就让老九自己享受吧,大哥我要去修仙了。

    其实李承乾之前说,要拜入三藏法师门下,也并非是胡言,只是话述稍有不同。

    当时他父皇走后不久,李承乾就要偷跑,但还没出寺门,就被大圣提溜回来。

    而后他表示自己没跑了全是因为腿脚不方便,然后顺势提出想要跟着三藏法师修行,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让自己的腿疾恢复正常.对此,三藏法师并没有拒绝,只是也没有当即答应。

    只是说了,要等这八日过后再做决定。

    这也是李承乾为什么能老老实实提着扫把扫院子的原因之一,他绝不是一个安分的主,最起码不是在三藏法师面前表现出来的表面上的恭顺。

    得知三藏法师要去接掌慈恩寺的洪福寺僧众们恋恋不舍,跟着一同将三藏法师送到慈恩寺,这才依依惜别。

    不过往后这慈恩寺就开寺了,他们想要过来,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

    三藏法师在取经前的弟子,已经被陛下下了特旨,让他们一同转去慈恩寺修行,此番便直接留下了.这些僧人当时听闻了这个消息,纷纷朝着皇宫方向好一阵跪拜。

    什么叫感恩戴德啊?

    当然了,对此法海也是乐得成见,总好过自己孤家寡人去当住持.虽然他不认为寺中新招来的僧人会对自己阳奉阴违,但有熟人可用,总归是顺手些。

    法海翻译经文的速度很快。

    这几日里,李承乾也很老实。

    且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李恪与李泰回宫复命之后,也再次来到慈恩寺,要在皇叔身边打杂.李承乾仗着自己先来,便安排他们两个打扫庭院,自己则留在三藏法师身边,时时刻刻聆听教导。

    不得不说,三藏法师果真非凡,往往几句简单的言语,便蕴藏着令人深思的大道理.这都不用专门教导,李承乾便觉着自己收获良多,比之前东宫的那些老师们可强多了。

    而且三藏法师精通儒释道三教,即便是他出身佛门,可对于佛门中的一些糟粕,却更是不留余地的抨击。

    而李承乾也从三藏法师通释经文的过程中,明白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经文的解释权归属,对于这些经文内容的走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很多时候明明就是一句话,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能给出多种不同的注释。

    佛经如此,道经如此.儒经自然也是如此。

    那么什么才是正道,什么又是歧途呢?

    释译者,又如何保证自己就是对的呢?

    对此,法海给出了李承乾一个建议:“如果殿下也能如贫僧一般,行过这万里路途.再与万卷书中的经义相结合,自能有一番感悟。”

    李承乾虽然表面轻浮,却心思深重,似乎什么大图谋,但这在法海看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即便是他日后起事造反,最多也是掀起些波澜,不说能不能伤到大唐的筋骨.能伤到许些皮毛,便已经是他的能耐了。

    其实造成这一点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患有足疾

    “一万五千余卷真经已经翻译完了。”法海向着李承乾说道:“你的字写得如何?”

    “尚可。”

    “院中的两位殿下呢?”

    “也可。”

    “善。”法海点点头,让李承乾把另外两位殿下叫进来,“请三位殿下在此誊写经文。原版经文,与贫僧翻译过的经文,各录一份。”

    他们三个誊写,法海则是取出无字真经,要在上面写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经文了。

    开篇写下“成唯识论”。

    转眼到了第八日。

    法海向着李承乾问道:“殿下这几日用心,不知可有什么感想?”

    李承乾看着根本没有完成多少的工作量,叹一声:“皇叔休要取笑小侄,这一万五千多卷原版经文,与译文.何其海量,恐没个一年半载做不完了.父皇此前让我今日滚回大明宫去,恐要抗旨不尊了,还请皇叔见了父皇,代为解释一二。”

    “不用让你皇叔解释,朕做主让你留下。”不知何时,李世民已经进了大殿,开口说完这一句稍停顿了几个呼吸,才向李承乾又说了一句:“等你抄完经文之后,朕便还你一个自由身,放你去民间走一走.如何?”

    李世民今日对待李承乾,颇为和善.以往都是决定了直接通知他,现在竟然还询问他的意见。

    李承乾则是看向了三藏法师,只是从三藏法师的身上,他是一点提示也看不出来仔细斟酌片刻之后,李承乾才开口道:“多谢父皇成全。”

    “八日之期已到,贤弟之言说的讲经台已经备好了,僧人与百姓们,也都寻了位置随时可以开坛讲经。”这一句话,自然是李世民向三藏法所言。

    “善。”

    “贤弟.你看这经文,是不是可以多找些人来誊录?只靠他们三个,要抄到什么时候去?”

    “自然是可以的。”法海点点头,但还是说了一句,“只是三位殿下,还是要完整的,且认真的誊录一遍。”

    “这是自然。”李世民一口答应,“朕亲自监督他们。”

    登台讲经。

    因为只有半日的时间,故而法海也并没有讲太过深奥的内容.捡一些通俗易懂的来讲,毕竟经文天生就是枯燥的,能够真正听进去,还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