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带明末回汉唐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一章 松树炮

第七十一章 松树炮

    “世子爷,您用布匹做炸药包就算了,但是您竟然用树干做火炮,这真的靠谱吗?”拥有崇高工匠精神的王良工这次终于忍不住质疑道。

    一旁的王应龙老爷子,没有说啥,不过从他脸上的笑容能够看出来,他似乎也是不相信的。

    李嗣兴却在心中吐槽这些人脱离百姓了。这可是都是劳苦大众的智慧啊。

    李嗣兴的面前是一段长两米,直径将近一尺半的圆木。

    而且这是一段非常结实的硬木。

    李嗣兴并不知道它具体是哪一种树,也许是红豆杉,也许是某种松木。

    滇云地区盛产各种名贵的硬木。

    最著名的铁力木就只有滇云的西南部地区才有。那可是可以用来替代金属做工业零配件的好东西。

    李嗣兴为什么那么有信心,只要稳定下来了,自己就能够搞来钱。

    那是因为这里的资源真的非常适合李嗣兴去搞出一个初代版的工业化出来。

    到时候他再在南边占据一个出海口,吸中南半岛小国的血,发展与欧洲的贸易,截断清廷的白银来源。

    此消彼长下去,未必没有与清廷对抗的资本。

    “王爷爷,王叔叔,你们相信我,这个木头一样可以做炮的,只要到时候我们减少装药就好了,大不了这射程没有铜炮、铁炮远罢了,不过在这山中使用足够了。”

    山中的地势狭窄,射程太远也没有发挥的余地啊。

    “好,爷爷我信你,你说怎么弄吧,我来帮你做。”王应龙看李嗣兴说的恳切,心中一软,还是决定帮一帮这个娃娃。

    其实现在大家都很忙,没有功夫抽出工匠做无意义的事情。

    王应龙已经老了,实际上整个匠营是由王良工在管理。

    而王良工觉得,李嗣兴提出的用木头做炮的方案,完全就是在胡闹。

    这用铸铁和青铜做的火炮都会炸膛,换成木头还不是一放就炸膛啊。

    那样送到战场上就不是用来消灭敌人了,而是用来干自己人。

    “王叔叔,你们以前一定也以为用布匹包着的炸药不会爆炸,顶多就是爆燃。但是我们已经试过了,这东西不仅仅能爆炸,威力还不小。所以请你放心,我用人格担保,这种炮绝对能射出去,只要控制好装药量就好了。”

    见李嗣兴这么说,老爷子又发话了,王良工才勉强找来了几个木匠。

    这个松木炮也是李嗣兴见到这些圆木之后突然想到的。

    当年教员在南方打游击的时候就用过这玩意儿。

    李嗣兴在很多纪念馆中都见过这东西。

    这些用硬木做成的火炮,很多都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打完一炮就没用了。

    在山中,双方相遇得时候距离都不会太远,哪怕你用红夷大炮能够打上几公里远,也没有用处啊。

    因为山谷七拐八拐,能够看到对方的时候也就几百米远了。

    这种松木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的重量轻,一般化一个两米长,口径开开到100mm的松木炮也就两百多斤,两个人抬着都能跑起来。

    这不就是山中作战的神器嘛。

    上次李嗣兴在山坳中跟鞑子作战,靠着一门虎蹲炮就轰开了鞑子侧翼的阵型。

    其实与依然采用密集战阵的清军做战的时候,近距离使用火炮霰弹,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当然这仅仅是在西南的山中,要是在北方的大平原,清军红夷大炮的远距离优势就能够发挥出来。

    哪里还有这些土炮的发挥空间啊。

    在李嗣兴的软磨硬泡之下,王良工最终还是抽了几十人过来。

    他要十几门炮同时开造。

    这造松树炮有两个方法,一种就是直接在树心钻出炮膛。

    不过那样最起码要有基本的镗床,哪怕是畜力或者是水力驱动的都行。

    现在的条件很明显不满足。

    另外一种就是将圆木一分为二,直接用工具挖出炮膛,然后将两扇木头合到一起去。

    李嗣兴选择了第二种。

    这些王应龙带出来的木工手法都很娴熟。

    李嗣兴跟他们讲了做松树炮的要点。

    其实也就是怎么确定炮膛的大小,也就是炮的口径。

    李嗣兴还是比较保守的,将松树炮的炮壁留的厚一些。

    另外他让王良工去准备一些长铁条,到时候好做成铁箍将两扇炮管给固定起来。

    其实要是有镗床的话,直接在圆木上钻,那样做出来的松树炮必然更加的结实。

    这些炮的口径根据圆木的直径不同有一定的偏差。

    不过最小的也在100mm以上。

    这对李嗣兴没有影响,因为他是准备用来近战使用的。

    而且李嗣兴以前就看过介绍,这种炮即使是炸膛了,一般也只是裂开,而不会说是炸成一大片。

    缩小发射药的装药量,更是降低了这种风险。

    李嗣兴跟着匠营的工匠一直忙到了半夜。

    他感到自己的眼睛都要睁不开了。

    意识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李嗣兴就没有好好休息过。

    一开始的几天,跟病魔做斗争。

    等病好了,又开始争分夺秒地往磨盘山赶。

    他似乎是在跟命运赛跑。

    “给你们的主人盖上,看好他。”王应龙递了一个毯子给岩龙。

    李嗣兴素净的脸上还带着一道道碳灰,他斜倚着一堆木头下脚料就睡着了。

    王应龙看向李嗣兴还有些稚嫩的脸,眼中满是怜惜。

    这么大的娃子就已经这么拼命了,他们这些大人、老人还有什么资格懈怠啊。

    “良工,让小崽子们,轮流休息,每人一个时辰,人停工具不停。那松树炮继续造,圆木不够就去边上林子里找。”

    “父亲,这东西没验证过,咱们真的要造那么多啊。”王良工劝道。

    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年纪大了,越加的固执。

    但他还是试着劝了一下,他也是一个成熟的工匠,精通木工、打铁。

    而且王良工还读过书,他甚至研读过《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杂书。

    因此,王良工并不觉得在自己在百工技艺上不如父亲。

    “嗯,造,能造多少就造多少,你要相信这个娃子,你觉的他这么辛苦跑到匠营是来糊弄你的吗?你知不道他在山中跑了十几天,今天上午才赶到大营。这娃子才十三岁,以前在晋王府,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啊。”

    王良工顺着父亲的眼睛看去,李嗣兴的身材虽然高大,但是素净的脸庞依然稚嫩。

    这孩子在工坊嘈杂的声音中睡得还那么香。

    确实是让人心疼。

    王良工自己的儿子、女儿也有跟李嗣兴差不多大的,这会儿都已经撤退到腾越城去了。

    他们也不用像李嗣兴这样辛苦。

    听说李嗣兴现在独领一营人马,还要参加接下来的战斗。

    他们这些工匠不等敌军到来就会撤退。

    他们会远离战场撤到安全的地方去。

    现在辛苦一点又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