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该是灭刘备的时候了
洛阳城。 苏哲正左手牵着皇后黄月英,右手牵着香妃孙尚香,踏雪漫步在御园之中,欣赏眼曼妙雪景。 作为大魏朝中都的洛阳城,虽然皇宫不及许都旧宫华丽雄伟,但却别有一番磅礴大气。 苏哲自登基称帝之后,便携着后宫嫔妃,文武百官们,陆陆续续的迁往了中都洛阳。 这是他入驻新皇宫的第三天,适逢一场鹅毛大雪,整个皇宫内外都银妆素裹,景致宜人。 苏哲一时兴起,便从暖意融融的温柔乡中出来,携着二美出来赏雪。 “香妃,你是南方人,是第一次见到雪吧。”苏哲笑问道。 孙尚香摇头一笑:“南方虽然比北方暖和一点,但严冬的时候偶尔也会下一两场雪,只是没有北方这么大罢了。” “那你可住的习惯。”苏哲又体贴的问道。 “还行吧,这里虽然很冷,却只是干冷,臣妾倒觉的没有南方的湿冷叫人难受。” “那就好。”苏哲点点头,转而看向黄月英,“皇后,咱们初搬到洛阳来,宫中很多事情还没有安顿下来,要有劳你费心了。” 黄月英忙是淡淡笑道:“陛下言重了,这都臣妾份内的事,有什么费心的。” 苏哲思绪从后宫中回来,目光望向了西面,“如果朕推测不错的话,那大耳贼很可能会在这几日就称帝,朕也要起兵西征,灭了最后的敌人,一统天下,到时候就没那么多时间陪你们了。” 二女花容微微一动。 黄月英问道:“那刘备以大汉皇叔自居,口口声声要匡扶汉室,他真要称帝?” “匡扶汉室不过是借口而已。”苏哲嘴角扬起一抹讽刺,“他要是不想称帝,又何必为刘协发丧。” 黄月英眼眸一动,蓦的省悟过来。 她当然清楚,苏哲称帝之后,降刘协为陈留王,赏给其食邑高达万户,足以令刘协后半生享尽荣华富贵。 苏哲对刘协的安置,大魏上下是人尽皆知,谁都知道苏哲对刘协这个废帝不薄。 可长安那边的刘备,却偏偏为刘协大张旗鼓的发丧,到处宣扬苏哲已经杀害了刘协。 刘备这么做的目的还不够明显么,只有刘协死了,他这个大汉皇叔,才好明正言顺的称帝,继承所谓的汉统。 不然,如果刘协还活着,他刘备就当上了皇帝,那算什么,岂不是跟苏哲一样,都成了篡汉的“奸贼”。 “这个大耳贼,想当皇帝就堂堂正正的当嘛,费了这么多周章,真是够虚伪的。”黄月英轻蔑的讽刺道。 苏哲冷笑道:“大耳贼也是没办法啊,谁让他喜欢打着仁义的旗号,那面大旗可不是那么好扛的,既能帮他收买人心,也能成他的包袱,有得必有失嘛。” “是啊,哪如陛下这般我行我素,视天下人的议论为无物,活的潇洒,没那么累。”黄月英感慨道。 苏哲哈哈大笑:“知朕者,唯皇后也。” 狂烈欣慰的笑声,回荡在银妆素裹的雪色之中。 这时,匆匆的脚步声响,一名宦官飞奔而来,直抵御前,将一道刚刚送来的帛书情报,奉给了苏哲。 苏哲接过帛书,展开来一看,嘴角扬起一抹冷笑,“果然不出朕所料啊。” “陛下,怎么了?”黄月英奇道。 “皇后自己看吧。”苏哲把帛书随手给了黄月英。 黄月英展开一看,不由也笑了,“陛下果真是料事如神啊,那大耳贼当真也称帝了。” 这道帛书情报,正是安插在关中的细作,连夜发来的急报。 情报中声称,刘备在几天前于长安城正式称帝,立国号为大汉,改元为彰武元年,对外宣称继承刘协遗诏,继承汉朝正统。 “大耳贼终究还是称帝了,看来,陛下出兵讨伐的日子也不远了。”黄月英叹道。 苏哲点点头,拂手道:“传令下去,叫众文武前往金殿议事吧。” 苏哲便无心再流连于雪景,便叫摆驾前往金銮殿。 半个时辰,炉火熊熊的大殿中,众文臣武将,悉数前来见驾。 文有董昭,贾诩,田丰,沮授等谋臣,武有黄忠,颜良,徐晃,邓艾,太史慈等大将,大魏身在洛阳城的文武精英,尽数前来。 苏哲便将刘备称帝的消息,告知了众人。 大殿中,立时一片哗然,愤怒的烈火,顿时燃烧起来。 “陛下,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天下只能有一位天子,那就是陛下,刘备胆敢称帝,非灭他不可!” 作为武将之首,老将黄忠第一个站了出来,愤慨叫战。 徐晃也站了出来,慨然道:“陛下今日扫平江东,再无后顾之忧,正当率百万大军挥师西进,一举荡平刘备,收复关西三州,一统天下。” “请陛下下令吧,臣愿为先锋,为陛下踢开潼关大门,亲手斩下大耳贼的人头献给陛下!”颜良更是直接请缨为先锋。 一时间,大殿中,武将们热血沸腾,叫战声几乎将殿顶都掀翻出去。 苏哲微微头,抬手压了压激亢的众将,高声道:“大耳贼就算是不称帝,朕也非灭他不可,朕今日传你们前来,就是要跟你们商量一下,咱们怎么个灭刘备法。” 接下来的时间里,在场的武将们,便纷纷献计献策。 大部分人的观点,多是主张苏哲御驾亲御,率主力大军西出函谷关,正面进攻潼关,直取关中门户。 只要潼关一攻陷,大魏王师就可以顺利进入关中平原,长驱直入,直取长安城。 同时,苏哲率主力攻打潼关之时,还当分派两员大将,各统帅一支偏师,分别进攻武关和蒲坂关,从南北两翼牵制刘备的兵力。 这样一来,大魏将以三路兵马,分从北中南三路齐攻汉国,争取大军会师于长安城下。 只要长安一破,刘备都城一失,必定人心瓦解,剩下的就是节节败溃了。 无论刘备是败往凉州,还是败往成都,都只能是苟延残喘,难逃覆灭的命运。 武将们的主张是如此,田丰,沮授等几位谋臣,意见跟武将们也都差不多。 唯有贾诩却轻捋胡须,始终没有发言,似乎另有看法。 “文和,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苏哲目光看向了贾诩。 贾诩干咳了几声,缓缓道:“臣的想法,倒是与众位同僚有些不同,臣以为,我们应该先攻取益州。” 此言一出,大殿中立时一片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