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时空走私1859在线阅读 - 第二二四章 招兵也能赚钱?

第二二四章 招兵也能赚钱?

    帝制专政体制的好处就是效率高,因此在李永吉首肯之后,兵役法很快就发布出去,正式的贯彻实行。

    兵役这个东西古已有之,所以老百姓并不觉得这个法有什么不妥,恰恰相反,由于中国此时大部分地区还十分贫困,人均收入很低,所以哪怕是当没有多少收入的义务兵,也是相当有吸引力的事情。

    要知道,古代的服兵役,大多是让老百姓自备兵器自掏腰包,无非是给田地而已,因此对百姓是一种负担,但帝国的新兵役除了强制征召外,根本不需要你自己掏腰包。

    义务兵的所谓一个月二两银子,并不是直接发到士兵手中,而是指这个士兵的吃住以及武器装备的钱,换言之,当义务兵其实是没有薪水的,就只是包吃住而已,只不过这期间你必须服从军队领导,万一遇到战事也得跟正规部队一样上前线。

    尽管这样会占用不少劳动力,对一些家庭会造成负担,不过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高,加上这次征召的义务兵数目也不多,才五十万,所以是按照最低限度征兵。

    也就是说,征兵的对象大都是年满十八岁,家里还有兄弟姐妹,并非独生子的人员,因此负担算是最小。

    而且,当过三年义务兵之后,你就可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理论上说可以被称呼为老爷,不但家里人以后轻易不会被人欺负,以后找工作什么的都很容易,甚至万一表现好,立功了,还可以转成志愿军,那收入待遇就高多了。

    以前说好男不当兵,主要是因为过去当兵危险太大,而且因为纪律差。往往容易混成兵痞,就算不当兵了,也容易为祸一方。但在帝国当兵,危险性很低,生存几率相当高,而且纪律森严,甚至还有各种文化知识学习,帮助你扫盲。

    所以说,当兵几乎就是免费进了一次学,出来后往往都能成为一个更加有用的人。

    当然了。那些都是宣传部门的宣传手法,目的是为了抬高军人阶层,让大家乐于当兵,勇于当兵,不再像过去那样厌恶当兵。

    这已经是在走军国主义道路了,尽管李永吉并没有刻意要求这么做,但随着中华帝国几次对内对外的战争胜利,尤其是帝**近乎不败的战斗记录,李永吉又刻意抬高军人地位。军国主义的苗头就已经开始抬头,再也止不住。

    不过这对此时的中国也不是什么坏事,军国主义实际上最适合当前的中国,相反。要是走民煮,那肯定会四分五裂。

    不管怎么样,兵役法实行之后,中华帝国的直辖区各地都出现了踊跃报名参军的盛况。

    穷人子弟报名参军自然是为了找一个好出身。好前程,富人子弟参军则是为了找一个好依靠,好保障。

    时至今日。大家都知道当兵的好,某种情况下,当兵就几乎跟以前科举进学一样,一旦有了这层关系,那么全家都会沾光。这么说吧,不关你是做生意还是在乡下种地,一旦家里有人当兵,还是当正规军,那谁都要高看你一眼,不说精神上的满足,各种相关的隐形优惠也是相当的充足,只是为了这些,就足够这些人打破头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兵,尤其是当正规军是一个大热门,可惜禁卫军近期内不再招人,那么能当国防军也不错。

    由于首次征召的数额有限,只征召五十万,所以很多地方为了争抢名额,都是各出神通,不用各地武装部的官员示意,老百姓自己就哭着喊着的各种塞钱行贿,就为了能招自家的孩子当兵。

    这也跟目前中国的环境有关,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不可能让全部适龄男子当兵,只能是有选择的征召一部分,而在大家都想当兵的情况下,招兵名额就成了香饽饽,这样一来,就给了招兵点的小吏很大的权力。

    因此,这首批五十万义务兵,几乎没有真正的贫民子弟,全都是自耕农以上的小康人家子弟,只有这些人才能拿得出给招兵点的贿赂银子,而要是不给钱送贿赂,就算条件再好,也基本不可能当上兵。

    贪腐这东西往往都是跟权力共生的,要想完全杜绝贪腐,以目前的制度跟行政效率,那还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哪怕李永吉之前三令五申的讲廉政,哪怕特别成立了皇家廉政总局,还有各级地方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也是不可能杜绝这种现象的。

    尤其是,当整个社会都认为行贿受贿是正常的情况下,那要打击贪腐就更加艰难,这不是说你搞点强权就能压下去的。

    因此,贪腐这东西跟**或者民煮无关,一是看治理贪腐的决心,二是看你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问题。

    上层光有治理贪腐的决心,奈何整个社会都觉得贪腐是正常的,是人之常情,那也是压不住的。

    李永吉过去当然恨痛恨贪腐,不过当他成了中国最高权力者之后,特别是了解了中国目前的现状之后,他也就不再刻意的强求绝对的廉政,而是只加强军队内部的纪律,至于社会中的贪腐问题,只要不影响施政效率,就先这样放一马。

    其实,李永吉一开始曾经尝试过下大力气治理贪腐,追求一种廉政官僚,不过他的便宜老爸还有他的哥哥都告诉他,如果对官员要求太苛刻,那几乎就没有官员可用,到时候你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所以,目前的情况是先把政权稳定下来,然后只要保持官僚群体的相对廉洁,提拔一些廉政的官员治贪,维持一个度,不拖施政后腿就可以了。

    水至清则无鱼,要是真的追求绝对廉洁,至少目前的中国是不可能达到的,那样只会让自己的行政机构变成真正的幌子,再也没有任何的权威。

    就是明白这点,加上李永吉目前的重心不在治理国内,而且前期的时候李永吉的确缺乏行政官员。所以对于地方官的贪腐行为还算睁一眼闭一眼,打算以后等自己腾出手来,年轻公务员大量出现之后,再来个秋后算账宰肥羊。

    可是,军队是李永吉的底线,这不同于地方官,是绝对不容许有任何贪腐行为的,因为一旦军队腐化下去,那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早在兵役法开始实行。并在各地正式强制招兵的时候,他就派出了大量情报部门的成员,秘密监视各个招兵点的招兵情况,务必要把招兵的详细情况汇报过来。

    李永吉历来重视情报部门的建设,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帝国的情报部门相对混乱,过去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情报处,一个军法处。另外参谋部也兼具了部分情报功能。

    这其中,情报处主要是收集外部情报,实际上主要是收集满清朝廷以及其他军阀的情况。

    军法处原本只是军队内部的宪兵组织,后来权力扩大。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情报机构跟执法机构,从情报收集来说,主要是针对内部的情报。

    另外参谋总部也有个军务总处,来负责协调各部队的监控行动。也算是一个军方的情报机构。

    和平统一之后,有鉴于各种情报机构职能重叠,机构混乱。李永吉重新规划了情报机构。

    首先,成立了一个中央情报局,中央情报局直接对皇帝负责,可以收集国内外的一切情报,同时也是其他情报机关的协调机构,是帝国的最高情报机构。

    一般而言,这个中央情报局主要负责秘密基地的保护以及对外的情报工作,通常不负责国内的情况。中央情报局的总部、分部还有内部成员以及运行情况全部保密,只有特别需要的时候,才可以寻求其他部门的协助,否则一切行动都是秘密而为,哪怕在国内也不准暴露身份。

    其次,针对国内安全问题,特别成立了一个国家安全部。国家安全部隶属于国务院,是内阁下属的直属部级单位,各地都有正规的局级单位,除了负责国内的政治保卫以及反间谍工作外,还担负着协助警察部门追查跨国犯罪的行动,具有一定的警察职责。

    最后,针对军队问题,在军法处的基础上,特别成立了一个军情总局,军情总局隶属于内务府,专门负责调查中华帝国一切与军队有关的情报,包括国内跟国外。也就是说,不管禁卫军还是国防军,不管是正规军还是非正规军,都在军情总局的监控之下。

    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监管部队纪律的宪兵部队,全归军情总局负责,至于军法处,以后就只是一个军队内部的审判机构。

    也就是说,情报收集以及抓捕人犯的执行机构归了军情总局,军法处就只是单纯审案子跟关押犯人的军法部门,从而把权力分散。不管军法处还是军情局,都是内务府的直属平级单位。

    这就是帝国的三大秘密情报机构,在这其中,中央情报局的规模最大,权力也最大,可以协调其他情报部门,而且也只有中央情报局的人,有不经审判直接执法的权力,而且不受任何司法的约束,只能内部约束,其他的情报部门就多少都受到限制。

    像这次兵役法执行后的征兵行动,由于既涉及到军队,又涉及到地方政务,是个很好的练手对象,所以是三大机构第一次的联手监控。

    这一联手,所有招兵点的情况全部都被情报人员秘密监视,因此那些收贿受惠的情况,也全部被查的一清二楚。

    最后,当这个情报放到李永吉跟前的时候,不但有详细的贪腐人员名称以及收贿受惠数目,甚至还有为什么会如此的相关报告。

    按照中央情报局调查人员的说法,之所以现在这么快发生招兵贪腐行为,主要跟兵役法中的义务兵选拔条件有关。

    中华帝国目前的正规军与非正规军几乎都是李永吉一手带出来的,在过去,由于正规军基本都是募兵制,对兵员的要求有严格的框框限制,比如年龄、身高、视力、识字率等硬性指标,能全部达标的人并不算多,且那段招兵期间,李永吉在知识分子当中威望不高。富裕阶层还没转过弯来,没想过让子女当兵,所以基本都是中下层子弟,所以还算相对公平。

    再后来,建了国,还划分了正规军跟非正规军,但那都是后来人为划分,主体还是原先的老部队。

    比如禁卫军就是原先的精武军,国防军则主要是当初收编的地方绿营兵,国民警卫队更不用说。主体是那些建设兵团。

    这些人,全都是早期征收的贫困子弟,而随着李永吉的崛起,随着军人地位的提升,随着这些正规军与非正规军的各项优待,随着这些军人以及军人家属在经济水平跟身份地位等方面的明显改善。

    尤其是到了建国之后,大家发现很多退役军人到了地方后就成了地方官,比如公安局长啊,镇长、乡长之类的。地位再次被拔高,反倒是旧知识分子跟旧官僚遭到打压,这情况就引起了主流阶层的注意,大家都开始把当兵看成是飞黄腾达。改变命运的一个途径,甚至是比考什么公务员考试还好的升官途径。

    到目前为止,帝国建立的时间已经比较长了,在中国任何一个明眼人都知道。中华帝国的基业已经牢不可破,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能够挑战帝国政府,因此主流富裕阶层就不再观望。开始纷纷希望在新朝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以保护自己的财富跟权势。

    可是公务员考试跟内务员考试太繁琐,也太复杂,所以参军转而从政,就是终南捷径,也正因为如此,第一批正规军名额,哪怕是义务兵呢,才这么招人争抢。

    整个拥军参军的社会风气已经建立,轻易是不会变化的,所以情报局的人建议,如果只是单纯的推倒重来,就算能制止一时,但不会有根本变化,终归还是会先让富裕阶层得利,因此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像之前招募精武军那样,制定一些硬性条件。

    应该说,以前在募兵时代,因为有硬性条件限制还好一点,但是根据新颁布的兵役法,只要年满十八岁的健康男性公民就可以,没有各项条件限制,这就扩大了当兵资格,也为行贿开了方便之门。

    行贿之所以如此猖獗,也跟当兵资格太低有关。

    但是,如果重新搞一些限制,比如规定严格的身高、视力、体力,而且还要增加文考,也就是考察士兵的识字率,换言之,既然无法避免被优势阶层抢占军兵资源,那不如干脆招收一批优秀士兵,这样反倒更好一点。

    至于公平问题,这名情报员还建议,可以把硬性招兵条件中加一个成分指标,也就是给不同阶层下不同的名额,比如年收入一百两银子的家庭一些名额,年收入不满一百两银子的一些名额,等等等等,然后看阶层下菜。

    最后,这个情报员还说,尽管义务兵只有三年兵,薪水也很少,但毕竟也占用了不少国家财政,建议把义务兵征召分为普招跟特招两个情况。

    所谓普招,就是根据家庭成分来按比例征召士兵,是不收钱,只看硬性条件。

    至于特招,那就是花钱买兵额了,换言之,就是你普通招兵进不去,可以花钱买一个义务兵的名额,送自己的孩子进去当兵。

    这人还算了一笔账,说征召五十万义务兵,按照一个人平均每月二两银子的消耗来算,平均每人三年下来要花去72两银子,五十万人三年就要花去3600万两银子,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但如果这五十万人中招三十万普通征兵,二十万特招兵,那情况就不同。

    根据调查,第一批义务兵的当兵名额已经被炒到一个名额200两银子的价格了,就按照200两银子算,如果二十万特招兵每个人都要缴纳200两银子,那么二十万人,就可以缴纳4000万两银子,养五十万义务兵还有盈余不说,而且是一次性征收,就算放银行收利息,三年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了,何况政府可以拿这四千万两银子做更多事情。

    “这个叫万言的人到挺有意思,看起来更像是商人。”李永吉笑了笑,对沈世明道。“老沈,你觉得他这个提议怎么样?”

    “陛下,微臣觉得他的意见不错。”沈世明点头,“用了这个法子,我们就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招兵不但不亏钱,还赚钱。”

    “可你不觉得当兵居然要花钱,有些奇怪么?”李永吉皱眉道,“而且,当义务兵的话。是没有薪水可发的,算上消耗,平均每个人每个月只有两元钱左右的费用,如果要上战场,会多一点,但也多不了哪儿去。这么一算,一个人当三年义务兵,只花72两就够了,200两银子买一个名额?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当兵真的有那么多好处么?”

    “陛下。在我中华帝国当兵,好处当然多了。”沈世明笑道,“实话说,咱们国朝初建。陛下又不用旧朝中人,这又是新科举,又是新官制,很多人都不适应。

    我们也因为不用旧人。所以地方上人手不足,为了上令下达,我们就不得不把很多军中退役官兵送到地方官的岗位上。

    再加上陛下您给士兵很高的待遇。军人家属也有很多优惠,我帝**连战连捷,当兵不但有里子,也有足够的面子,因此在如今的国内,参军已经是很吃香的事情了,大家也都以参军当兵为荣。

    就算不为这些好处,单纯有个军人家属的话,别人也不敢随便欺负,所以那些人才抢破了头去当兵,这也说明大家认可了陛下的统治,认可了当兵光荣的理念。

    因此,别说二百两,就算三百两一个名额,那些人也肯定会干的。哎,当初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呢,竟然让一个小家伙想到了,失策,失策啊。”

    看见沈世明在那摇头晃脑,李永吉笑了笑:“这个倒罢了,我只是担心这么做的话,会让人不舒服,毕竟无论怎么看,这花钱当兵,总感觉像走后门,似乎不太公平吧。”

    “陛下多虑了。”沈世明笑着道,“虽然这些人是特招当兵,不过当兵以后可都是一视同仁的,可不管你是花钱的还是没花钱的,都是混编在一起,如果有谁吃不了苦,一样可以通报批评,驱逐出军队的,一旦被驱逐,钱可是不退的。”

    “你啊,真是掉进钱眼里了。”李永吉笑骂,“连军队也全看钱了。”

    “怎么不看钱啊。”沈世明道,“这当兵就是花钱啊,这军服饮食,还有枪支弹药,哪一样不要钱?没钱又怎么可能养得起兵?实际上,这服兵役么,要按照古法,那都得自备武器,我们只负责饮食就行,现在这些全部我们负责,他们出一点钱又怎么了?

    要我看,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干脆征召一百万义务兵,五十万是普通征召,另外五十万是特招,特招名额的话,就按照一个人二百两银子收,哎呀,这一下就能收一万万两银子,那可就发了啊。”

    “你想什么呢。”李永吉立刻打击他道,“二百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就算在我们直辖区,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银子的,也到不了五十万人吧。”

    “怎么没有。”沈世明笑道,“陛下您太小看民间的财富了。咱们的直辖区都是帝国的精华所在,而且在陛下治理的这两年,风调雨顺,物价低廉,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银子也越来越多,如果让他们出二百两银子买一个当兵的名额,应该还是很容易的。

    别的不说,就说这次招兵舞弊案吧,那可是五十万招兵名额的,但几乎每个当兵的都花了钱,虽然不是所有人都给了二百两,但已经从侧面说明,民间还是有不少有钱人的。”

    “这倒也是,不过呢,一次征召一百万人,这样会伤及民力吧。”

    “不会的陛下。”沈世明道,“根据统计,我们的高产作物产量优势明显,加上我们还进口大量的粮食,粮价已经是历年最低,如果今年再丰收,那恐怕很多小门小户的种粮农民都要亏本,以后要么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要么改做别的,比如进城务工。相比务工,当兵显然是个更好的出路,所以对贫民来说,少五十万人,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那些花钱买名额的人。他们既然能拿出二百两银子,自然更不担心少一个劳动力的问题了,您说是不是?”

    “这样啊。”李永吉皱眉想了想,“可如果征召一百万人,管理成本都要上去,一个人就不只是二两银子了。”

    “没关系的陛下。”沈世明笑道,“首先这一百万人的花费是分三年一点一点支付的,而特招费则是一次性征收,三年的差额,这一万万两银子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赚的不是一点半点。

    其次,这一百万人可都是国防军,要分布各地驻扎的,而根据规定,国防军驻扎在自治省的时候,是要吃当地财政的,我们正好可以把兵马压到其他自治省份,既可以更强有力的震慑这些地方,又能减少我们一半的财政压力。这样一来,那可就是大赚特赚啊。”

    “这样啊……”李永吉摸了摸下巴,开始沉思起这件事的得失起来。

    毫无疑问,增加一个花钱的特招名额。的确可以缓解财政压力,而且征召的部队是派去其他地方驻扎,也的确能够起到震慑地方的作用,而且地方还要负担一半军费。也能更大的削弱地方。

    但是,这样做也有隐患,那就是一旦开了花钱当兵的口子。会不会让开了部队贪腐的闸门呢?

    毕竟沈世明可是说了,如果是一个人二百两银子,五十万人就是一万万两银子啊,这么大笔钱,以这个时代的个人素质,一旦开始征收,要想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

    很有可能政府下达征收一万万两的指标,但实际到了地方的招兵点,却可以私自收到更多的钱。

    比如说,在二百两银子的基础上提高价格,哪怕只高个一两二两,比如二百零一两,这也不是个小数目了。

    这些几两几两的小回扣是很难发觉的,就算派了情报人员监视,也不可能完全杜绝。

    更何况,第一次是因为他们没防备,手法粗糙了点,但要是他们有了防备,他们毕竟人多,自己的情报人员却数目有限,不可能全部杜绝**的。

    “陛下!”看到李永吉还在思考,沈世明连忙道,“前面说的只是眼前利益,实际上一百万人的吃喝拉撒,还有枪支弹药,这都是不小的支出,这笔巨大支出可以带动很多相关产业,比如刺激我们的军火生产以及服装鞋帽之类的,刺激农业生产等等,总起来说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

    “嗯,不错,说的对,不能因噎废食。”李永吉点点头。

    的确,虽然不开口子能减少**的发生,不过在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不可能完全杜绝这种情况,所以与其渴求细节上的贪腐,不如从更高角度上权衡利弊,只要利大于弊,就可以这么做。

    反正这只是征召问题,一旦进入军队,有严格的纪律跟军法,只要战斗力不落,思想上也能够完全忠于自己,那就足够了。

    “那好,就按照你说的先试一试吧,不行再说。”

    “谢陛下恩准。”

    “那么,这次招兵舞弊案,你打算怎么办呢?”

    “陛下,微臣是这么想的。”沈世明道,“前面的招兵全都不算,全部推倒重来。对犯事的官员,全部抓起来,该定罪的定罪,该抄家的抄家,务必体现出国法的尊严,显示出陛下推行廉政的精神,同时还能把之前收取的贿赂都收归国库,一举多得。

    不过呢,对于那些花钱买名额的士兵跟家人,我们可以网开一面,可以把罪责都推到那些犯罪官员身上,给他们一个重新竞争当兵的机会,并不歧视。

    换言之,他们可以竞争普通名额,也可以重新争取扩招名额,总之不管如何,我们都不吃亏,您说是不是?”

    “嗯嗯,不错不错。”李永吉点点头,“我看行,就这么做吧。”(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