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梦幻大时代在线阅读 - 199章 有事不决问杨夏

199章 有事不决问杨夏

    杨夏从电话中听到大哥杨崇文说起二叔成了剑门地区的先进人物后,也惊喜连连。<顶><点>小说..xstxt..难道,前世默默无闻的二叔,竟然还带有“血财”?

    “血财”一词,是方言说法,大意是说喂养扁毛畜牲这类东西,得讲一点运气。

    其实,二叔杨光华养猪成了先进,这事儿啥事都算不上。一个农民,哪怕成了全国先进又怎么样?领了奖状后回家,各人还是得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农民的命啊。

    但是,这事儿在东沟村的影响却远不止这些。

    因为包产到户的文件来了。而各大队是否实行把土地分给农民,上级文件则规定由全体大队社员投票决定。这个文件,远比历史上的那个文件来得文明得多。

    这就是杨夏对历史的推动。只是,杨夏因为忙着自己的事,平时根本没精力没时间去看华夏官方的文件。

    而且,五显庙公社、赤泉区包括伍城/县的一把手,以及其他一些干部,都是由华组部特别安排的,因为杨夏在上京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番言论,让包括首长在内的高层,都希望有相当的行政村,能够走上另一条道路,也即继续走集体经济的道理。

    而在伍城,从上到下的人,都颇有意识地想把东沟大队拿来搞集体经济的样板。

    拿东沟村来做样板,本来是不行的,但杨光华给集体喂猪超产的事例,却从侧面证明了集体经济在东沟的可行性。

    在全体社员的讨论会上。来自县上的干部公开说,“如果我们每一个社员,在集体中都能像杨光华同志那样忘我地劳动,那么,他在来年的收入,也应该有杨光华那么多!”

    这句话不得了,因为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啊,如果包产到户,每家人那么三五亩地,能挣1000多块现金。过年时能分到50斤猪rou?

    不过。让所有领导干部意外的是,几乎绝大部分社员都把矛头指向了杨家,“杨家如果出来带领大家搞集体经济,我们就搞集体经济。如果杨家不愿意出头。而只想包产到户。那我们也就包吧!”

    这时,新任/县委书记王培津也来到了东沟大队,听取社员们的意见。在大家反映了自己的意见后。干部们很快来到杨家,征求杨家的意见。

    杨家在这时怎么敢表态呢?这时,爷爷杨延高说了一句,“你们还是打电话问问杨夏吧,这主意得他来拿!”

    “对呢,怎么大家忘了杨夏呢。听他的话,肯定没错。”

    这时,杨夏的汉唐培训正要开业,杨夏正要给赤泉打电话时,大哥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当然,电话是打到深港的,由深港接了后,再叫杨夏打回去的。从赤泉打国际长途到香城港,电话的效果一直不太好,而由香城港拨回赤泉,似乎效果更好一些,所以后来的电话,一般都是由杨夏打回去。

    “什么,包产到户,集体经济?”杨夏在电话筒前沉默了至少半分钟,然后才说道:“如果由杨家来承头,大伯可以作村主任,我父亲先带着建筑队,你们三个包括董其兵,马上要来深港培训,学习半年。”

    杨夏说完,杨崇文又在电话中重复了一遍,那意思自然是电话外面有人还在听,重复出来大家好记住。确实有人在听,而且官位还不小,这人就是县委书记王培津。

    你道王培津为何如此上心?盖因汉唐集团发了大财的消息已经通过一些特殊渠道,让这名县委书记知道了,至于杨家的人,杨夏也隐约说过,大意是他完成了首长的嘱托,汉唐的资产已经由过去的1000万米金上亿了,至于具体数字,杨夏却暂时没说,毕竟,这时的电话因为有“转接”,是不太保密的。

    有上亿资产的人,来做这个村委主任,怎样看都是一种奉献。毕竟,东沟村又不是城郊村的主任那么有油水。

    “那,这集体经济该咋个整啊?”

    “我两年前就给郭海郭主任说过,人员分流。杨家把建筑队贡献出来,成立东沟村建筑队;同时成立畜牧养殖组、渔业组、副业组以及农业组,每个组都先选出带头人,然后由带头人去组阁挑选人员,由带头人对村委会负责;最后没被选上的人,都在农业组,负责种庄稼。另外,一些年纪大了的老人,可以单独成立蔬菜组,包产到户后,蔬菜也是很有市场的,即便分给每家人食用也非常不错。”

    “而这些各组的负责人,再加上妇联、民兵连等的负责人,就可以成为东沟村的村委会。”杨夏想了想,又被充了一句。

    杨夏这话说了不过一个星期,这话原封不动就传到了上京。首长等大佬们都感叹:“神人啊,困扰全国的农村基层管理的问题,被一个年轻娃娃几句话就给破解了!”

    杨夏算不上神人,他说的这些,也借鉴了后世的一些经验,但也有自己的创意及发挥。实际上,后世的农村,早期也有能干的人在村里种地或做副业等,但因为不成规模,最终其收入敌不过打工,所以,农村最后的希望被市场经济的洪流给冲垮了。如果以集体的形式,有一定规模,如果政府对这种养殖能手、种地能手等给予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乱整,华夏的农民就会少受很多苦。

    1981年秋收之后,东沟村的事例已经证明,集体经济也是有前途的。

    粮食生产,由原来的1800人变成了600人耕种,结果产量比1980年还多了5万斤,也即每亩多了15斤左右的单产;

    大头东沟村建筑队,500人规模,借用杨夏早年的关系,在赤泉、伍城、剑门等地承包了5个工程,初步计算,等年终结算后,整个大队可以获得20万元利润收入,这还不包括500个工人已经领取了的工资。当然,建筑队到了1981年7月,杨崇文回来后,立即进行了整顿,并且添置了价值10万元的机械施工设备。

    仅凭设备一项,东沟村建筑队就与所谓的县建二司、三司相差无几了。

    畜牧养殖,依然是杨光华负责。这一年,东沟村养了1000头猪,200头牛,分成三个组竞赛饲养,总计有60人参与这项事情,最终为东沟村带来12万左右的纯收益。如果说按人均贡献,畜牧养殖这一块,比建筑队的人均贡献还要大。

    畜牧养殖,可不只是养猪养牛,在伍城,养鸡养鸭养鹅都有传统,虽然堰塘养鱼后不宜放养鸭鹅,但东沟村有很多山坡地,山坡上的虫子也不少,完全够这些尖嘴巴扁嘴巴去捕食。养鸡要成效益,理论上讲必须建立专业的养鸡场,同时使用饲料才有规模效益,不过,即便像东沟村这样的散养,收益也非常不错。由大约50名中老年妇女组成的鸡鸭队伍,一年竟然也创造了2万元以上的现金利润。

    渔业养殖。东沟村原有8个生产队,每个队有2-3口塘堰,全村总共有20口塘堰可以用来养鱼或种莲藕,这一块,全村一共安排了10人专职负责,另有10人兼职晚上守夜(防盗鱼),一年下来,仅草鱼、鲤鱼等常见鱼类就收入了3万斤,折合软币币2.5万余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莲藕的收入。

    此外,东沟村根据自身条件,还成立有竹编队,这个竹编队虽然编织的东西达不到出口水平,但就是东沟村的建筑队也需要这些东西啊,而且,建筑队给的钱比拿到赤泉去卖还要高1角钱一个,何乐而不为呢?这个竹编队,主要以60岁以上的老年男人组成,这些家伙,一边聊天打屁一边编织,最后竟然也挣到了不菲的收入。

    至于蔬菜队,因为市场最终没有形成,种的菜都被大家分食了,但显然,这一年东沟大队的人,吃的蔬菜也比别的村多得多。当然,这一年最明显的变化,是手上的零钱多了,前三个月看不出来,当小春收割之后,很多社员家就已经想方设法去公社食品站买rou吃了,有钱了,自然要改善生活啊。

    1981年10月起,就有县上、区上和公社的干部长驻东沟村了,他们的目的是指导与研究。

    指导,是指导东沟村的分配问题,挣了这么多钱,怎样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譬如,总不能把这些钱全部分给农民吧,如果那样,明年还玩不玩啊?另外,他们也要统计一个确切的数字以报给上面,这东沟村一年就搞发了,这个状态具有可推广性么?所以,这事儿他们真的得好好研究研究。

    分配问题,上面的干部希望东沟村发扬一点风格,譬如给公社多提留一点?但是,东沟村全体社员同志们却决定:有事不决问杨夏!

    至于研究,那不关东沟村的事,你要让全国都跟着我们东沟村发财也行,前提是我们自己得发财!

    有事不决问杨夏?是的,这是东沟村这一年来形成的传统。因为东沟村怎样搞,两年前杨夏就给村干部说了,可是村干部却没有实行。

    在今年这样搞之后,中途也曾几次找到杨夏,请问对策,而杨夏也是给了建议的,虽然杨夏给的建议未必就合每个人的意,但最后大家渐渐明白了,杨夏的建议,未必合每个人的意,但却是最正确的建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