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在线阅读 - Sect. 270. 退保浮梁(2)

Sect. 270. 退保浮梁(2)

    东京东南约两百里,圉镇。皇帝亲率的征淮后军在这里暂歇。所有的马步军士都原地坐下休整,进食些冷水和干粮。如果有飞鸟从他们上空掠过,会看到这支队伍迤逦成了一条漫长十数里的灰线,灰线中又有无数彩色的小点缀饰其中,那是王师绵延不绝、数量惊人的华丽旌旗。

    今日的计划行程尚未完成,也还不到扎营的时间,因此,打前站的先头部队只为皇帝一个人搭起了行帐。

    此时,全军的高层将领如张永德、李继勋、赵匡胤等,高级文官如范质、王溥、窦仪等,便都聚集在皇帝行帐中歇息。张永德父亲新丧,正值热孝期间。按理说兵事乃国之凶事,任何个人的凶事都该为此让道,不能再去冲犯,可是皇帝体谅他的心境,特许他全身缟素。故此,他连同他的几名亲随如张孝贤等,从里到外都是白衣白裳,连铠甲也是银色的。众人知道皇帝偏宠他,也知道他心中悲痛,骨子里透着杀气,都不大与他寒暄闲话。

    侍从们为皇帝呈上了简单的暖身汤,皇帝端了一杯,又命分赐诸将。行军桌上铺开了地图,众人一面喝着汤,一面便聚集在地图前,衡量着未来的行程。

    帐门掀起,一名军校急急入内,来到皇帝跟前一礼:“启禀陛下,前军急报。”说罢,他双手呈上一个小小的密封银信筒,筒外插着三支羽毛。皇帝亲自接过银信筒来打开,展读李榖的军报。看到半截,皇帝脸色大变。一直留心观察皇帝面色的众将不明所以,面面相觑。

    “这个李榖,当真糊涂至极!”皇帝将奏表重重地拍到桌案上,怒道,“唐人援军来了,他就打算从寿春城下撤回正阳关去保浮梁!岂不知目下正值两军争势之际,尚未见到贼军的影子便撤退,如此示弱,我军还能有什么士气与信心?!我后军须臾便至,他只需坚守几日,必能教寿春城内守军心惊胆战,纵然不能瓦解其士气,至少教他们不敢有别的动作。他若一退,王师形势大衰,贼军必定趁机追迫,届时漫说浮梁,整个前军都会陷入危险之中!”

    众人听了皇帝此言,面色也凝重起来。

    皇帝顾盼找到了刘奉武,大声道:“刘奉武!”奉武忙过来一礼:“臣在!”“你即刻与这军校一同出发,拿着金腰牌,驿站专马护送,去向李榖传达朕的口谕!”“是!”“你告诉他,朕要他坚守在寿春城下,不许撤退!”“是!”

    然而,尽管刘奉武不顾未愈的鞭伤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上李榖的行动。当他抵达淮水前线之时,李榖因南唐援军迫近,唯恐浮梁有失,在没有等到皇帝回复的情况下,已经急急忙忙焚毁了寿春城下的粮草,全军退到了正阳。

    焚烧粮草,是因为退军的决定匆忙,粗笨的粮草辎重车跟不上马步军的撤退速度,却又不能留在原地便宜了敌军。在粮草燃烧的熊熊火光中,在士卒慌乱的奔跑呼号中,王师此番撤军看上去就像一次狼狈仓皇的败退。虽然寿春城内的刘仁赡很谨慎,并没有乘机追出来,王师的军容却不复严整,公私物资多有遗失,甚至在军中服役的民夫也有好些连同粮草一起丢落在敌境,顾不上带回来了。

    正月十三日,行进到陈州的皇帝接到了李榖已经退兵的奏表,大为恼火。他推想唐军援军必定会追击李榖,便命人立即传谕先锋李重进:加速行军,急赴正阳,迎击淮军援军。

    与此同时。由南面通往正阳的大道上,南唐刘彦贞所率的两万马步援军正在大路上急行。得知李榖撤退的消息之后,刘彦贞所部众将感知到了周军的胆怯,都认为追击可以获得大利,因此驱策士卒,加速北上。

    骑在马上的刘彦贞尤为骄傲,这是他第一次被主上钦点了挂帅,他一定要打个漂亮的大仗。刘彦贞善于射箭,随同唐主郊猎时曾多次表演,颇得唐主赏识。他在朝廷中有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喜欢他送上的财宝,在主上面前夸他是韩信再世,用兵如神,他不能辜负了这些美誉。

    远远地一骑驰来,马屁股后面腾起一串烟尘。那人显然是直奔着他的帅旗而来的,到跟前就勒了马大声问道:“是刘都部署么?”刘彦贞抬手止住队伍,上下打量着来人的本军装束,倨傲不语。他的裨将咸师朗上前道:“你是何人?所为何事?”

    来人在马上礼道:“卑职是寿州刘节度仁赡公手下牙校。刘节度闻听都部署打算追击周师至正阳,特命卑职前来传个话。”“什么话,说吧。”“刘节度说:都部署远来赴援,尚未交战敌人就撤退了,这其中一定有诈,请切莫追击为上。”“怎么,难道要我眼睁睁看着敌人跑掉么?”“刘节度说,都部署是国朝大将,倘若不利,则大事去矣。”

    刘彦贞冷笑一声:“昨日有个前军的张全约拦着,今日又有你们刘节度拦着!”他疑心别人腹诽他素无显赫战功却挂此帅职,特意寻机羞辱他,不由愈发恼火了,“我是北面行营都部署,要怎么用兵,用不着别人多言!再有敢前来阻挠我大事者,斩!”

    又一日。接到皇帝郭荣加速前进迎击敌援指令的李重进,正率领先锋马军五千人以高速疾驰在周境通往正阳的官道上。他们每人只带了少量的干粮和水,将原本先发的辎重部队远远甩在了后面。

    这是一支斗志昂扬的骑兵部队。每名马军手里另牵着一匹备用马。一万匹战马亢奋激进,口鼻喷出冲天的热气,将寒春的空气搅得火热。四万只铁蹄腾起滚滚尘土,将原本冻结的土地捣得尘土飞扬。

    正月十七日,正阳附近的淮河北岸,李重进所部驰至。李榖所架设的浮梁安然无恙。北岸奉命紧守这一王师生命线的上千军士见到他们,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纷纷摇旗举械表达久盼之情。其指挥使立即上前,向李重进见礼。

    李重进点点头,下马,在北岸指挥使的引领下,率亲随将佐徐令则等登河埠,略微观望一番淮河两岸的态势,便挥挥手,大声下达了命令:“全军下马,尽速过桥!”

    在裨将徐令则的前引下,李重进大步流星走上了浮梁。亲随们牵着他常骑的三匹坐骑和自己的战马,紧紧跟随在他的身后。

    浮梁有两丈宽,足以供五六个士兵并排通过而不致拥挤。架在小船上的每块木板都有一寸厚,以木条和铁钉固定在小船上。个别地方的木板似乎钉得不够牢固,踩上去会翻动一下,让人担心有松散之虞。木板与木板之间露出了寸把宽的缝隙,淮水的滚滚波涛就在这缝隙下不远处翻腾。随着淮水的流动和军将们的走动,浮梁不断摇晃着,偶尔显得富有节奏,但下一瞬间这节奏又被别的因素所干扰,打乱成一种没有章法的颤动。

    不过,虽说浮梁不能让人完全安心,但这种长板相连的实路,至少比泅水或者乘小船摆渡要快捷和稳妥多了。

    为了安全起见,李重进命令手下军士分散队形,不要再保持成整齐的一块铁板模样,以免浮梁受力过猛或受力不均,引发危险。他特别嘱咐,并肩在浮梁上行走时,横向不能超过三人三马。

    于是,大周征淮后军的前锋骑兵排成三条长线,每人牵着自己的两匹马,紧跟在统帅和指挥使的身后,以从容不迫的速度,络绎不绝地走过浮梁。他们就像是从北岸大周的疆土上延伸过来的一支藤蔓,将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传递到淮水南岸的前军心中。

    李榖早得到北岸旗语报告,此时正列队在南岸浮梁的那一头河埠上等待着李重进。李榖麾下的将领如韩令坤、王彦超、白延遇等,也遵命汇集到了浮梁左近。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