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清,坑你没商量在线阅读 - 1.想法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1.想法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吴朗西从青海来,听说大将军自己把自己关到监狱里去了,很是吃惊,连忙询问原委,待得知真情,急忙跑到监狱去看王烁。

    当着王烁的面,吴朗西大大赞叹王烁勇于检讨的行为,认为不要说中国,就是加上整个欧洲,整个文明世界也没有王烁这样的君主,连罗马共和时代都望尘莫及,真乃一代明君,中华之福也!

    王烁脸都让他给说红了。也不知道吴朗西这是真夸他呢,还是借着夸他在肚子里真骂他?

    “行了,别扯犊子!”不管这老小子憋什么坏水,不让他说下去就是最好的办法,王烁急忙打断他问道,“你不在西宁研究你的火器,跑这儿来干嘛?”

    满清都快打过来了,研究不出现代步枪,弄点结实的,能打得远的火铳也行啊,可这个吴朗西,鼓捣半天,钱花了不少,毛也没弄出来。

    听王烁询问,吴朗西神秘地一笑,从身后拿出一个长长的,用蓝布包裹着的东西,放到桌子上,将蓝布打开,里面赫然包裹着一根中空的细钢管。

    王烁看着那细钢管,双目放光问道:“你搞成了?”

    吴朗西得意的笑了,说道:“这都是得益于夫人受伤时,你逼我制造的医用针头,原理是一样的,你又说了多次拉拔成型的办法,我只是不断积累经验而已。”

    想做打的远的火铳,第一就得有结实的枪膛和枪管。枪膛短粗,只要钢材达到要求就容易了。枪管就有点难了,既要轻便又要同轴精度高,就必须能造出无缝钢管来才行。

    怎么造?没有深孔钻头,更没有钻床和车床,轧出实体圆钢的笨办法肯定不行。而且,办法太复杂,不适合批量定尺生产也不行。

    王烁就极力搜刮自己脑袋里残存的,前世有关无缝钢管的生产制造工艺,最终确定用热拉拔的办法,经多套模具,多次拉拔,看是否能够搞出来?

    前面吴朗西已经靠这个办法,制造出了医院用的针头。可针头是铜的,熔点和材质要求都不高,而无缝管就完全不一样了。

    多次反复试验,没有成功,连王烁都感到没有希望了,要不然他最近也不会如此担心满清打过来。凭冷兵器,一点优势都没有就和满清干,基本就是找死。

    不过,吴朗西比王烁有耐心和毅力,一点也没有灰心,仍旧天天在不懈的努力着。

    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他得意地解说道:“现在,我可以拉出三尺多长的管子了,也解决了拉出内部螺旋线的刀具,定位和动力问题,已经可以大批生产了。

    而且,那种你说的,轻微撞击就可以爆炸的****我也做出来了,只是还不稳定,需要加入些介质,让它稳定下来,我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介质。”

    可以拥有前膛枪了,真正的前膛枪!这个东西,欧洲十九世纪才真正制造出来,也就是鸦片战争后期时,英军用的那种武器。

    有了这个也不得了,够满清喝上一壶的!

    王烁高兴的给了吴朗西一个熊抱,差点把他的腰给抱断。

    他可是忘记了,他现在的身躯可是万人敌,一般人是承受不起他发力一抱的。

    既然有了钢管,又有了****,那就不做前堂枪,干脆直接做后堂枪算了。

    他就给吴朗西说无烟火药的制作方法。吴朗西能得到****,说明他已经可以熟练掌握硝酸的制造和应用了,那制造无烟火药只是一步之遥,太简单了。

    制造后堂枪可就没有王烁想的那样简单了。各种连锁机构,弹簧、撞针,首先就是他们还没办法得到制造这些零件的合格钢材。其次,想大批量生产这些零件,就必须要先搞出生产这些零件的设备来,还要有机械动力,这是一个工业基础体系,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搞出来的。就是生产子弹壳,现在的条件也办不到。

    恐怕不等他把这些造出来,满清骑兵早就打过来了。

    吴朗西搞出无缝管来的这个时候,李自成按照牛金星给他出的上策,已经将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制将军刘方亮率领从固关出河北;一路由他亲率,沿山西向北进军。

    李自成打算的是,大军自南而北合围、夹击北京。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率顺军主力攻破汾州,分向潞安、河曲、静乐,长驱太原,陷之。然后,北向大同。

    顺军攻代州,总兵周遇吉坚城固守,及食尽乃退守宁武。

    其实,从代县去大同,根本不需要攻打宁武关。而且,周遇吉的残兵败将,防守宁武还凑合,威胁顺军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大家一致认为,宁武关山高关险,易守难攻,可以暂时放过周遇吉,不与他纠缠,徒增伤亡,还是直接向大同进军合适。

    这时的李自成,大军过百万,正走到他人生最辉煌的巅峰时刻。他有些得意忘形,过去谦虚待人的作风渐渐丧失,固执执拗的本性渐渐显露。

    前番攻打代县,顺军死伤无数,李自成被周遇吉在代县的死守激怒,此时不顾众人相劝,执意要进攻宁武关,杀掉周遇吉,以出他心中这口恶气。

    这种只图一时痛快,不考虑大局和长远的做法,让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失望。

    李自成亲自指挥顺军攻打宁武关,周遇吉知道李自成恨他,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别无选择,只有凭险死守。

    这下顺军逆险关而上,死伤更众。

    顺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终于攻破宁武关,打进城里。

    直到打到北京,许多士卒的伤依旧好不了,只能带伤上阵,这伤就是在攻打宁武关时留下的。

    周遇吉没有投降的路,自知必死,只能继续巷战,城内的巷战更加惨烈。

    最终,周遇吉被擒杀,其妻刘氏怕被顺军抓到受辱,率妇女登屋顽抗,用弓箭射杀顺军。顺军纵火焚烧房屋,把所有人都烧死了。

    这一仗,关也破了,周遇吉也死了,李自成气也出了。可是,也把他进军北京的勇气给打没了。

    眼见一个小小宁武关都损兵折将,如此难攻,此去北京,还有大同、阳和、宣府、居庸,都有明军重兵把守。

    如果这些关隘都和宁武一样,那他打到北京,岂不是要把所有兵马都搭进去,变光杆司令了?

    李自成对众将言道:“不如且还,以俟再举。”

    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李岩在提出那个被李自成认为是下策的时候,心里就有了一套完整的,如何整军固民的方略。

    按照这个方略,大顺会像王烁在西北一样,得到一支经过训练的精兵。

    同时,天下混乱,百姓没有活路。如果大顺不攻打北京,而是以陕西为中心发展,将自己的地盘治理的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活下去,不知这民不聊生的中原,会有多少百姓慕名而来投奔大顺。

    果真如此的话,李自成有朝一日兵精粮足,打出陕西,推翻明王朝而代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此估计就不会有北边那位睿亲王什么事儿了。

    可就在李自成准备退兵回陕的时候,明镇朔将军,大同总兵姜瓖秘密派人来联络投降了,还捎带送来了降书顺表。

    这位姜总兵可不得了,他家世代皆明将,长兄姜让是陕西榆林总兵,弟姜瑄为山西阳和副总兵,他自己则是镇朔将军大同总兵官。

    得到姜瓖,那就等于是整山西北部都拿下来了。

    李自成大喜过望,要进军北京的勇气立马就又回来了,马上打点军队,越雁门,占朔州,直向大同。

    二月十九日,起义军开到大同城周围。

    姜瓖虽然归顺了,李自成还是觉得不能留着他,得杀了他。姜家在当地势力太大了,万一他去了北京,姜瓖在后面造反,捅他一刀那可够他受。

    据记载:“闯军遂入城,定之。绑姜瓖至,定其叛国之罪,欲斩之,闯将张天琳劝释,未戮”。

    李岩当时看的直摇头。

    你要用他,就下大功夫笼络他,给他最大恩惠,让他感恩你,为你尽忠。这话放到今天游戏里讲,就是增加他的忠诚度。

    你要杀他,就痛快把他满门抄斩,省的姜家人日后找麻烦。

    哪有这样干的?守着他定了罪名要杀他,然后就因为“过天星”张天琳一句话就把他放了。

    姜瓖会怎么想,他还会忠于你吗?日后必然会有后患!

    不知什么时候,李岩一直看闯王做事不顺眼,心里不痛快,说话就有点难听。李自成也同样看着李岩别扭,两个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本来李自成还能杀姜瓖,听李岩这么一说,他明知道这事办的不对他也不改,不杀姜瓖了。

    你是一国之主啊,怎么能为了和自己的臣下治气而不顾大局呢?

    大概从这里开始,李岩就有了不想在大顺干下去的心思了。

    虽然留下了姜瓖一命,但李自成毕竟还是对他心怀戒心,三月六日离开大同时,留下“过天星”张天琳,率柯天相、张黑脸两偏将掌控大同,姜瓖仍被封为总兵,却没有实权。

    这就为以后李自成退守陕西留下了祸根。

    李自成三月十八日占领北京,仅仅一个月就被满清鞑子赶了出去,随后,满清铁骑顷刻席卷中原大地。

    也就是说,最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王烁就要面对八旗铁骑的挑战,来不及制造什么后膛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