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聊斋狐婿在线阅读 - 第48章 正义之心

第48章 正义之心

    “什么好法子,山君快说来听听。”

    高二明眸添彩,替自家妹夫询问。

    王寅看她一手扶着刘彦肩膀,一手持书抵着下巴,折扇指笑道:“二姐与贤弟真是越发亲近了。”

    高二听此言,神态自若说:“我因不爽秋雷,才借着世才书气抵挡。世才许我如此,你若看着不悦,大可去蜀中传闲话。”

    王寅哈哈爽笑,宽袖整衣道:“二姐误会了。我意思是说,你们今日颇有姐弟之相。才发些许感慨。”

    刘彦与二姐相视一笑:“小弟近来修学,多仗姐姐帮衬,二姐对我不比亲姐差。”

    荀舫主扫一眼高二颜色,催促说:“猫儿莫卖关子,什么法子快些说来。”

    王寅分看他们,收笑正色道:“《孟子》一书,之所以被后世儒生尊称‘孟学’,其因在于孟夫子讲义,修浩然正气。”

    “而其书精要就在《公孙丑》一卷。”

    “贤弟可知《公孙丑》三点精要所在?”

    刘彦思量回答:“《孟子·公孙丑》中三点妙义,其一为‘不动心’,其二为‘夫志’,其三为‘浩然正气’。”

    “三者循环相扣,关联紧密。读时明白,悟通却难!”

    “正是如此。”

    王寅折扇抚掌道:“我想了个法子,何不学文章中孟子与公孙丑对答?你我兄弟各扮演二人,循环答问。”

    “昔日庄子与惠子论‘鱼之乐’……”

    “惠子说‘你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你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假如庄子知道鱼之乐,那他必定当过鱼,揣摩过鱼在水中的心情,所以他知道其中乐趣。”

    “贤弟何不效仿庄子,当一回孟子与公孙丑?”

    “以学生之心求道,以达者之心解惑,一番琢磨…我想定有所收获。”

    此言听得在场众人眼明心亮。

    高二压肩对刘彦说:“在理!世才不妨一试。”

    舫主附和:“即便不成,也无害处。”

    彼时,天上雷霆响震,刘彦振奋起身,仿古人跪坐,面朝山君拱手:“就请兄长先扮孟子,我当弟子公孙丑。”

    “好!”王山君两袖大开,正坐姿还礼,摆出师者姿态说:“贤弟请问吧。”

    刘彦脑中复想《公孙丑·二章》中的师徒对答,问:“如果让老师担任齐国的相……,老师动心不动心?”

    王寅以孟子口吻答:“不动心,我从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

    刘彦又问:“请问老师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有何区别?”

    王寅说道:“告子说‘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他的不动心与我不同之处,就在于前两句。”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这是不可以的。”

    刘彦心涌明光,说出原书没有的话,问道:“老师的意思是说,你的不动心,不在于言行举止。只要有心志,便可求得浩然气?”

    王寅闻问,知道这句话是他自己悟出的,只笑不答,让他自己想。

    刘彦心中存思,继续求教:“请问老师‘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如何理解?”

    王寅照背孟子原话来解答。

    一来二去,他们对答到‘浩然正气’。

    王寅扮孟子道:“我无法说清楚浩然正气。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要靠君子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此气就会充塞天地之间。”

    “浩然正气要与义和道配合。缺少二者,它就会萎缩。”

    “浩然正气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尔一次义举就能获得。需要心志长存‘义’,才能不断积累增加。”

    “如果行为有愧于心中之‘道义’,气就萎缩了。”

    “因此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作是外在的东西。”

    “修养此气,要善于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不能忘记它。但也不要妄自拔苗助长,否则适得其反。”

    “养气好比种禾苗,今日拔苗助长,明日禾苗枯死。却也不能不管不问,要给它时常除草,才有生长。”

    “贤弟明白了吗?”

    最后一句‘贤弟’,把二人从师徒对话中拉拽出来。

    刘彦跳出公孙丑角色,与山君相视少许,思说:“已经明白一些。”

    “孟子所言‘不动心’与‘夫志’,是产生浩然正气的前提,而想要产生浩然正气,还要在心志中贯彻道义。”

    “夫子说,心志是意气的主帅,亦可作为‘浩然正气’的主帅。”

    “不动心是教人不可妄动道义,妄动就等于拔苗助长,损害自身正气。”

    “好比那些江湖侠客,一时意气相投磕头结拜,一时妄动侠义杀人害命。”

    “夫子口中的‘义’,应是世间‘大义’,为国为民,为天下为苍生。”

    “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义’,将其贯彻心志中,便可催动身中志气,引来充斥天地中的浩然正气!”

    “解得好!”

    王寅折扇抚掌:“贤弟所说,正是要义、真意所在!”

    “我闻‘义’有高低之分,江湖草莽义气最不可取,弄不好杀人害命,落草为寇。”

    “其次是江湖侠义。此道义虽说是正道,但容易被他人利用,被他人借刀杀人。一旦犯错,悔恨交加,志气受损。”

    “勇义、忠义,仁义三者,才是高义!”

    “勇义为国,忠义为君,仁义为民……”

    “我闻蜀中孟学剑客,都以这三种高义立志,借仁义养气的最多。但也有侠义养道的。”

    “世才要好好思虑,谨慎贯彻道义,这可关系你一世的道路。”

    山君说罢,高二转对刘彦道:“依我看,还是仁义为先。贯彻勇义就要舍命,贯入忠义就要忠君,这两个都不好。”

    “与其舍命,不如自己修命。与其忠君,不如自在逍遥。纵观古今的忠臣,有几人得到好下场?”

    荀舫主难得附和她的观点,道:“我也以为‘仁义’是上佳之选。有道是仁者无敌,无论世道如何变化,终究需要仁义主持公道。”

    刘彦听取她们的建议,思量说:“我认为世间应该还有一种‘宏大刚正的道义’!”

    “它可以兼顾世间的义,秉持此义,可使心志无敌,任何邪道妖魔动摇不了它!”

    三仙闻言相觑,心生好奇。

    王山君问:“那是什么义?”

    “正义!”

    刘彦说出答案,端起香茶沾水画圈说:“天下有正反两仪,正者为阳,反则为阴,正义即是刚正之义,这刚正不正与浩然正气重合?”

    “我以为,正义包含了勇义、仁义、忠义,三大义。”

    “可以杀敌为国,可以慷慨为民,可以行侠仗义,亦可以做个忠臣,并且不受到约束。不会陷入蛮勇、愚忠的境地。”

    “它可藏在心中秉持不动,如孟子不动心一样。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这不是更好吗?”

    “好,确实更好!”

    王寅双目明亮,爽悦扬手:“贤弟此论甚高,道义上独树一帜,实在好得很!”

    “就像上古诸子,他们都有自己的主张。”

    “孔子说仁,孟子讲义,荀子性恶,如此才有当时百家争鸣的大气象!”

    “我以为这是最好的!今日能助世才找到正义之心,愚兄不虚此行,没有白来一趟!”

    “他年我转世成人,希望拜入你的门下,修习君子绝学!不知可否?”

    刘彦分看二姐舫主,摆出老师做派,笑道:“既如此,还不拜见为师?”

    这本是玩笑,王寅却当真伏地叩首行弟子礼!

    惊得刘彦去扶他:“兄长莫把玩笑当真,今日兄助我领悟,应该小弟拜你才是。”

    荀舫主插言道:“公子受礼就是,王山君这一礼,是替后世而拜,不是为此时自己。他这些天忙里往外,就是想给自己下一世找个好老师。”

    “找来找去发现恩师就在眼前。我说的可对?”

    王寅点头道:“还是大姐知我。这些天我在外寻访名家,都是为后世做打算。此话先不提,以免搅扰世才修学。”

    “今生我与世才论兄弟,希望来世能成师徒。”

    刘彦看他目光诚挚,回到座位说:“兄长只要不嫌我才疏学浅,我愿领兄长转世之身入学,就如你我今日这般。”

    “若非兄长,安有现在的刘世才?”

    “贤弟。”

    王山君感动他赤诚,拱手再行弟子礼。

    随之口称‘老师’,进入‘公孙丑角色’,向他请教‘不动心’、‘夫志’和‘浩然正气’。

    刘彦安稳受之一礼,也进入‘孟子角色’,从老师的角度阐解山君所提问题。

    这一场问答,使他心窍灵光不断迸发,文章中的道理真意,越发的了然于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