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折冲都尉杜甫
杜鸿渐带领了朔方军在营地休整了一夜,第二天就来到渡口,准备渡过大河进入河西。 此时在大河对面的武威城外,武威折冲都尉杜甫正在巡视新兵的营房。 上书请求皇帝停止征兵,恢复国初的府兵制度,杜甫被逐出朝堂。 杜甫被贬谪的职位是武威郡折冲都尉,这实际上是一个几乎要消失的职位。 唐初在各地设置折冲府,而折冲都尉就是折冲府的负责人,这是一个品级不高但是相当重要的职位,也是隋末和唐初的时候,唐军能够所向披靡的根基之一。 折冲府负责管理地方上的府兵,平日里负责训练府兵,倒是轮戍的时候还要亲自送府兵到指定的集合地点。 全大唐大量的折冲府,就是大唐最基层的军事单元,这些府兵靠着军功授田,又承担朝廷的作战任务,战斗相当的勇猛。 而随着地方上的田亩越来越少,建立战功的士兵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授田。 久而久之,甚至在关中这样的人口稠密地区,府兵的基本授田都保证不了了。 无法兑现建功立业后的授田,而被抓去当府兵,一个家庭就要失去一个成年劳动力,那些没田的府兵纷纷逃亡。 府兵制度已经败坏,折冲府也很快败落下来。 如今在关中和江浙地区,都已经不再单独设立折冲府,折冲都尉也成为地方上的荣誉职位,或者直接就被县令兼任了。 杜甫被任命为武威折冲都尉,皇帝是想要让他体验一下什么叫做“府兵制”。 杜甫慨然就任,在前往武威的旅途中,杜甫也经过了不少地区,看到了被战乱摧毁而离散的百姓,杜甫在途中又写下了几首诗。 只不过这些诗都太凄苦,长安的百官公卿并不喜欢杜甫的苦吟。 这个时代的文人,还是更加喜欢李白那些奇美瑰丽的幻想,盛唐诗派那华丽又激昂的诗才是最受欢迎的。 杜甫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劝谏皇帝却被贬谪,这也让充满了忠君报国思想的杜甫痛苦不已。 更让杜甫痛苦的是,沿途走下来,杜甫发现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无一人想要再恢复府兵制度。 当官的不愿意,府兵打仗回来要分田,可是县里能用的土地都有主的,当官也变不出土地来。 而这些都是当兵的,如果闹起来可是要杀人的,所以当官也只能想尽办法拖着,甚至还要出钱养着他们。 百姓自然是更不愿意了,出去打仗几年,回来也不一定能够授田。 一开始府兵只需要在自己州里服役,出去半年回来半年,还能够分到土地,大家当兵都踊跃。 后来府兵需要出州服役,来回路程就要半年,除了服役剩余的时间就都在路上了,根本没办法照顾家里。 而随着大唐开边战争的加剧,士兵还需要前往西北、东北、南疆去服役,一来一去就要三年,回来之后老婆都怀孕了。 甚至连军官都不喜欢府兵制,好好的训练有素的士兵,服役期间到了就要返回家,朝廷给你换来了一帮新兵蛋子,让你继续训练,那个当军官的愿意呢? 杜甫这才意识到,自己梦想以府兵制度并不是那么完美,甚至比起如今正在大唐推行的募兵制度,府兵制度反倒是一种耍流氓。 募兵制度好歹是明码标价,当兵吃粮,拿钱当兵。 府兵制度则是拿着国家的条令,强迫百姓去当兵。 这些见识都让杜甫非常的痛苦,他实在是想不明白,大唐如此之大的疆域,如此之多的人口,竟然连一个合适的兵制都没有吗? 杜甫就这样浑浑噩噩来到了河西,他来到武威城的刺史府后,知州薛虎笑吟吟的接待了他。 杜甫对于这个立志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薛知州很有好感,也不知道为什么和他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薛虎给杜甫安排了折冲都尉的工作,并且亲自送杜甫来到武威城外的折冲府上任。 本来杜甫以为武威的折冲府已经废弃了,他还准备大干一番修复折冲府,可是没想到来到了折冲府,这里竟然是一个大军营。 这座大军营还在不断的施工中,不过主体建筑已经完工了。 一座正方形的大楼,一排砖瓦结构的宿舍,还有出操的草场,存放武器的军械库,存放粮草的粮仓。 而整个军营外围都是铁丝网和木栅栏,在军营边上是大片的良田。 杜甫看着这座新建造的大型建筑群,对着薛虎问答:“薛知州,这是折冲都尉府?” 这一路上杜甫也没少见到废弃的折冲府,就算是国初的折冲府,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衙门,再加上一座建议的军营罢了。 武威这个折冲府也太夸张了吧。 薛虎笑着说道:“本知州准备在武威重建折冲府制度,正好朝廷将杜都尉派了过来,可算是帮了我的大忙,来来来,我们进看看。” 说完,薛虎就拉着杜甫进了这个庞大的折冲府。 一边走薛虎一边介绍道:“这座折冲府,一共可以容纳一千新兵,这些都是新兵宿舍,普通士兵八人一间的上下铺,军官是两人一间。” 薛虎带着还在懵圈的杜甫参观了营房,又来到了一座有顶棚的大院子里。 “这里是食堂,到了冬天可以将两边的墙砌起来挡风,这里可以容纳士兵用餐。” 接着薛虎带着杜甫参观了军械库和粮仓,最后才来到了整个折冲府最大的建筑楼前。 “这里是教学楼和办公楼,一共有三层,也是折冲府的管理机关。” 杜甫疑惑的问道:“教学?” 薛虎点头说道:“就是给士兵上课的地方,这点不用杜都尉担心,参谋部会安排人过来教学的,你只需要负责折冲府的运转就可以了。” 杜甫惊讶的说道:“还要给士兵上课的吗?” 薛虎点头说道:“当然,能读书识字的士兵,才能更好的执行上级的战术。而学习也能够驯化士兵身上的杀伐气。” 这时候正好有装修的工人经过,他们捧着一副巨大的李倓的画像,将画像搬到了礼堂中。 杜甫还没有见过这么写实的绘画手法,这幅画像惟妙惟肖,虽然他没有见过建宁王(当时还没有册封为越王),但是看了这幅画像就像是亲眼看到了一样。 薛虎带着杜甫上了三楼,带他进了折冲都尉的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不小,一张木质桌子一张椅子,一排长长的书架。 薛虎笑着说道:“以后这里就是杜都尉办公的地方了。” 杜甫有些诚惶诚恐,一直以来他担任的都是些无足轻重的职位。 比如和皇帝起草诏书的翰林,比如劝谏皇帝的左拾遗。 这还是他第一次做具体的工作,而且一上来薛虎就将这么大的一个军营交给他。 薛虎拉开椅子,和杜甫一起坐下说道:“军事训练上的事情,不需要杜都尉操心,参谋部自然有人下来,军营的管理也不需要杜都尉亲自抓,只需要统筹全局就好了。” “统筹全局,那是做什么?” 薛虎笑了笑说道:“统筹全局,那工作可是太多了。这折冲府不仅仅有一千新兵,还有五千亩土地和一座农场,这些都是要折冲府打理的。” 杜甫吓了一跳说道:“这是军屯吗?” 薛虎想了想说道:“其实不算是军屯,这是武威进行的一项兵制改革的尝试。” “军屯是士兵种田,只留下口粮剩余的上缴,但是这座折冲府的粮食和收获都是整个折冲府的,是归所有士兵所有的,折冲府只需要向州府上缴十分之一的田税就可以了。” 杜甫吓了一跳,所有出产都是折冲府的?这世界上还有这种好事? 五千亩土地听起来不少,平均一个士兵也才五亩土地。 关中一些大地主的田地都能超过这个数字。 不过五亩的土地认真打理,也能够养活一个三口之家了。 薛虎说道:“要怎么发展,就要看杜都尉的办法了,这些土地和农场的收获都是士兵们平分的,他们可以自己用或者寄回家里去。” “我们河西的府兵,普通士兵服役五年,最长可以延长到十年,提拔为军官后不限制退役年限。” “这一期的士兵都是新募的兵,以后这些士兵的日常管理和折冲府农场的管理就都交给杜都尉了。” 将这一切都交给了杜甫之后,薛虎迅速返回了武威城。 从深秋进入武威,到现在开春后,杜甫这三个月时间,每日都废寝忘食,总算是将这座折冲府运转了起来。 今天上午他刚刚和一名“农家”的门徒查看了新庄稼的播种,中午就赶回折冲府处理军营里的杂务,很快又有助手进来汇报:“杜都尉,朔方军已经渡过大河了。” (本章完) wap. /68/68347/2123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