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童年记事在线阅读 - 童年记事:第三十六章 117 老城隍庙,做汤圆

童年记事:第三十六章 117 老城隍庙,做汤圆

    第三十六章117

    老城隍庙

    丽华妈把那两个大菩萨供在桌上,还点上了香。小弟套中了两个大菩萨,便缠着丽华要买个叉铃(扯铃)。丽华一开心,便答应了。他原来那只是德明送的哑铃,早玩腻了。

    我和德明玩叉铃比一般人要早。幼儿园时看了杂技表演叉铃,我们便找来两根筷子,系上一根鞋底线,用锅盖或水壶盖当叉铃。现在德明那只响铃是用香烟牌子、香烟壳子和他大哥换的。我的那只哑铃是前年的新年礼物,阿爸带我去老城隍庙花二角五分买的,。

    中饭后我们四个到了丽华家,德明说买扯铃老城隍庙最好。当着我们的面,丽华只好答应。再说她也没去过老城隍庙,趁过年去逛逛也不错。我们从太平桥自忠路走到XC路南洋桥,再从方浜路一直穿到老城隍庙。现在老城隍庙到处是人,大多数人来城隍庙不是为了烧香拜菩萨,而是来买东西。卖玩具的商店挤满了小孩。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也只有到了过年才能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到了买扯铃的商店,小弟要买个双响的。一看价钱,丽华傻了眼,她舍不得买。小弟就吵,我们几个便说要贴小弟几分,丽华不让。最后她咬咬牙、狠狠心,才掏钱买了下来。我们知道这钱是她一件衣裳一件衣裳洗下来的。

    穿过九曲桥就是豫园门口,大铭要大家进去玩玩。丽华说还是兜兜商店,看看老房子算了,因为门票太贵,要一角,再说时间也不够,要玩以后来一天。我们只能听她的,便逛起商店来。九曲桥湖心亭一带到处是游客,老城隍庙的点心店很有名,而我们只能从外面看看。小吃一溜排开,海棠糕、排骨面、小笼包、大馄饨等点心样样有,不要说出钱买,就是看也看不过来。大家只好闻闻味道,真香啊。

    老城隍庙很大,但小店占大多数。店小但很有特色,其它地方不容易买到的东西,这里全有。有配眼镜的、卖假发的、供菩萨的香烛、拍古装照相、卖剪刀菜刀的、还有各种小洋刀、筷子扇子、文房四宝、钓鱼杆等等。风筝店里挤满了人,这里的式样最多,各玩具店更是热闹,看得我们是眼花落花(眼花)。其它商店,我们只看看橱窗,因为按丽华的意思,要是每家店都进去看一看,今天我们就别回家了。

    至于那头的城隍庙,今天没有必要进去了,也不知开门了没有,香火旺不旺。听晓萍大伯说,以前老城隍庙大殿里城隍老爷端坐,看着香客烧香跪拜。大殿一侧有阎王殿,牛头马面、差役个个凶神恶煞,手拿链条和刑具。死鬼在见阎罗王前都要受受刑罚,那花样精要比“白宫馆”和“渣滓洞”透多了:吃大板,上夹棍、下油锅、滚钉板,种种刑具罗列殿上,看看就要尿裤子。

    有一条走廊里还有地摊,看来是临时的。旧书摊是一个接一个,我们读了一整年的书,到现在还头痛,根本没有兴趣。书摊的旁边是几个拆字和排八字算命的和代写书信的,门可罗雀。一老太太蹲在地上问什么,另外一个胖女人也蹲在地上说些什么。她脸色红润,我看她不像问病,满身珠光宝气,也不为了求财。那算命的闭着眼,板着手指,口中念念有词,也不知道他能编出些什么来。她到底要求些什么呢?德明这样问我,可我去问谁呢。在我看来,出钱到这里来算命,还不如买几把香到城隍庙拜菩萨去。

    我们还知道,老城隍庙里还有一家小得可怜的动物园。它没有老虎狮子和大象(养不下),连狼都没有,好像有只豹子,门票却要五分。对于每年都要去西郊公园一游的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花这个冤枉钱的。

    突然,我们看有个地摊在卖放大尺,每把一角五分。它原理简单,是一种用四根竹尺制成的平行四边形状的简单仪器。那放大尺的一角夹上铅笔芯,它的对角上有枚大头针,可用它来放大绘制图画和地图等。

    这回德明感兴趣了,他问摊主能不能放个字给我们看看。他让德明写上自己的大名,我就知道他要动什么歪脑筋了。摊主把一张白纸放在铅笔芯下,把德明的签名放在放大尺的大头针下,用大头针描他的笔迹,铅笔芯就把德明的笔迹就放在了白纸上,相当逼真。只要调节固定支点的位子,描图便能大能小。

    丽华也看出了德明的用意:“我知道你动不出什么好脑筋。你想伪造你爸的签名,伪造请假条,欺骗老师和家长,就不怕我告发。”小黄连忙打岔:“德明,这放大尺不复杂,我替你做一把,省下这一角五分。”我的态度就比较露骨了:“丽华,请假条用不着伪造。德明是想放大刻花,你不要总是把他看扁了。”而大铭的方法最策略:“我们还是到别处看看吧。”

    想不到后来德明用放大尺把一些小人书的画面放大,便可以当刻花来刻,别人绝对没有。他把这些新刻花拿到新城隍庙让人家印,赚了不少外快。

    我们就这样东溜溜、西逛逛,最后我们到了一处卖小动物的商店。鸟店里挂满了各色鸟笼,养着百灵、画眉、芙蓉、绣眼、八哥和小鹦鹉等。一只八哥还问我们:中饭吃过伐(没有)。现在已是吃夜饭时间,真是太有意思了。

    这家商店除了出售兔子、小猫、小白鼠等,还卖大小乌龟和小猢狲,在一个角落里,我们竟发现了一筐蛇。我问店主这蛇买回去派什么用场,他竟说是用来吃的。我说蛇怎么能吃,德明又讲我大惊小怪,他说在GD吃蛇不希奇因为GD人就最喜欢吃蛇。我指着那几只猴子问他:猴子你敢吃吗?想不到他告诉我们GD人有道名菜就是活吃猴子脑子。丽华叫他闭上嘴,再讲下去她要吐了。

    有只小乌龟背上有些绿毛,其实就是长了些青苔,竞要卖八角。德明说几根绿毛就要卖八角,老板太黑心了,八角好吃八碗牛rou汤面。大铭不以为然:你嫌贵就不要买。德明问大铭到底是帮自己人还是帮老板。我赶紧替大铭打圆场:他的意思是等你德明发了财,那八角就不嫌它贵了。你没听那老板讲,床底下养只绿毛乌龟,它吐出来的气人再吸进去,是可以延年益寿的。照老板的意思,养几只绿毛乌龟效果比吃人参还好,他天天吸绿毛乌龟的气,看来他要长命百岁了。看好绿毛小乌龟,太阳已西斜,我们赶紧回家。

    做汤圆

    快过年时,左邻右舍就开始磨糯米粉,准备新年和正月十五的汤圆。我家的那只石磨前几天就借了出去,今天东家,明天西家,要排队是免不了的。那石磨平时基本上是束之高阁,我也不知道它究竟放在哪儿,反正一到逢年过节,自会有人把它翻出来。那只石磨用的是上好的石料,做工讲究,是石磨中的上品。它磨起来省力,磨出的粉又细,所以邻居都喜欢来借。新年的前几天,这只石磨又回到了家里,开始为自家服务了。

    阿娘是做汤圆的高手,她用的料和别人的大致一样,但她的手势好,做功地道,称得上是正真的宁波汤圆。首先她要准备磨糯米粉,阿娘却叫它“汤果粉”。在磨糯米粉之前,阿娘要将糯米浸在水里两天左右,再搀一些梗米,这样磨出来的粉既糯又滑,不粘牙。

    推磨都是家里年记大一点的人,还轮不到我。阿娘讲推磨要不快不慢,往磨子里加米也有讲究,一次一调羹,米和水也有一定的比例。水多了,磨片里的水粉出来得快,一些没有磨细的粗粉也被水冲了出来,这样粉的质量就不好,水少了也不行。你看我小叔稳稳地推着磨,阿娘在一旁给磨子上的小嘴里加米和水。有时阿娘也会让我们小孩加几调羹米,满足一下我们的好奇心。

    石磨咕噜咕噜转动着,那雪白的米浆水从磨片里慢慢地流淌出来,沿着磨沟(石磨边上的一圈凹槽里)慢慢地挤到了磨口,随后就流进了绑在磨口上的洋米袋(米袋)里。糯米粉磨好后,阿娘就把米袋口扎紧,吊起来,下面放上一只木桶,渗出来的水还可再沉淀,第二天就是白白的“汤果粉”了。阿娘把烫果粉扳成一块块,摊在竹匾里凉晒。看着这些汤果粉,我心里甜滋滋的,因为我已等了汤圆快一年了。不过我有点担心,那磨片和磨盘相互碾压,石粉会不会磨下来,吃到肚子里会不会长出石头,最后还是美味的猪油黑洋酥汤圆压倒了那多余的担心。

    然后阿娘自己到小菜场,精选上好的板油(不是rou膘油,而是猪肚子里生成的条块状脂肪),然后把板油的“衣”(一层很薄,透明的膜)剥去,那衣一剥开,就可闻到一种比一般猪油更浓的香味。

    接着阿娘就准备黑洋酥了,她将上好的黑芝麻洗净、晒干。炒芝麻很讲究火候,生了捣不碎,焦了要发苦。炒熟的芝麻要趁热放在石碗里用石球捣碎。有时我想凑热闹也要捣几下,阿娘总是不肯。她一是怕我没耐心,二是怕我偷吃。然后她把剥好的板油和黑洋酥再加棉白糖捏在一起,像揉面一样,揉的时候还要拍拍打打。猪油黑洋酥做好后,就放在一个瓷器的钵斗里,等我姑姑,她女儿来包汤圆,这是她的绝活。

    到了年三十,我姑姑就来我家包汤圆了,她往往会带一盘子她自己做好的汤圆和几个八宝饭送给阿娘。

    她先把猪油黑洋酥搓成比玻璃弹子小一点的丸子,然后把水磨糯米粉揉成比手指粗一点的条条,再一段一段扯下来,把它搓圆了,用拇指转着捏出个窝,把猪油黑洋酥芯子放进去,把它包住,再用手搓,直到汤圆光滑发亮、玲珑剔透,和弹子一样圆。汤圆做好后就放在盘子里,上面盖上一条半湿不干的毛巾。我姑姑做的汤圆比一般人家做的要小得多。

    不少人讲宁波人小家败气(小气、过份节约的意思),但只要你吃过我姑姑做的汤圆后,也许就会改变看法了。我家的汤圆是比人家的小上一圈,但里面的馅子却不比别人的少,只是皮子比人家的薄得多,那味道更是不同凡响。那可是货真价实加优秀的宁波汤圆啊。我姑姑生在宁波,长在宁波,她包汤圆的手艺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既然是艺术嘛,一般都是大的好做,小的难弄。

    老规矩,汤圆做好后先送一盘子给鲍家阿婆。吃汤圆的时候,阿婆特地关照我吃得慢一点:先把皮咬破了,吹一吹再吃,因为里面的芯子是guntangguntang的。她还搬出老掉牙的故事来吓唬我:从前有个新娘子,新年里吃汤圆心太急,没有把皮咬破就吞了下去,结果心被烫坏了,白白送了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