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汉之全球攻略在线阅读 - 【第一章 整旗鼓,风云变幻】

【第一章 整旗鼓,风云变幻】

    北海州往北,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罗斯平原。

    这片北到斯坎迪纳维亚半岛,南至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广大平原上,生存着多达几十个民族,有罗斯人、日耳曼人、北欧海鲸人、哥特人……当然,最重要的国家级别的政权只有两个,那就是日耳曼人建立的日耳曼帝国和匈奴人组建的匈奴王国!

    日耳曼帝国是由日耳曼蛮族建立起来的国家,不过罗马帝国及其附属国并不给予认可。为了获得罗马在打击匈奴这个问题上的认同,大汉帝国也不对日耳曼帝国的合法性进行承认。唯一认同这两个国家的是位于西海州以北,高加索山脉以东,世代居住在此的两个小国---突施和蔡奄。

    这是两个在大汉和罗马争霸过程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国家。不过他们能够存活并不是因为大汉和罗马没有实力征服它们,而是需要他们在中间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日耳曼帝国无疑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罗斯平原上最具有实力的族群之一,它们学习罗马,组建了自己的政权模式,同时出于生存环境的考量,他们还跟北欧的各个种族结成联盟,当然也包括匈奴。

    不过日耳曼人的主要势力范围在东欧平原和斯坎迪纳维亚半岛上,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和罗斯平原这里只有少部分的土地所有权。而匈奴人和罗斯人才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宰。

    罗斯人主要居住在罗斯平原,而匈奴人就在西西伯利亚平原至高加索山脉以东克尔八千山一带的狭长区域生存。

    日耳曼人学习罗马人,匈奴则学习汉人,他们都组建了自己的国家,但因为缺少物质上的保证,这两个民族虽然号称“帝国”和“王国”。但政权的实质还是以族群长老的原始形式来构成。

    总的来说,生活在大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以北的这些被统称为“蛮族”的政权就是一个联盟圈!

    大联盟以种族为基础,比如日耳曼人和匈奴人、罗斯人之类;小联盟则以族群长老为基础,比如日耳曼人中的祷告长老,匈奴人中的大祭司、左右贤王之类的。

    严格说起来,他们很像现代的美国和欧盟,美国是合众国,虽然有五十一个州,但每个州其实都可以算是独立的个体。而欧盟更是如此,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只停留在地图上。真实生活中荷兰人每天开着车去比利时、德国上班也并非少见之事。

    当然,与现代的美国和欧盟比起来,日耳曼人和匈奴人的日子过的并不愉快,他们虽然互相承认,底层居民也常常来往。连放牧狩猎耕种的土地都可以共用,但毕竟两者都同时面临着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强国---让人望而生畏的强国!

    在日耳曼人和匈奴人仰望罗马和大汉的同时。居住在这片夹缝中的突施和蔡奄其实也在胆战心惊中存活。

    突施还好点。它的国家范围在巴尔喀什湖以北,乌拉尔山以南,相当于现代哈萨克斯坦四分之三的领土,面积不小,人口也与大月州相仿,五百万的左右。常备兵力有十万人。

    最难过的当属蔡奄,它在里海西岸,横跨高加索山南北,紧邻黑海的罗马帝国。领土相当于现代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俄罗斯最南端的合集,人口只有三百万,常备兵力不足七万人。这片土地又恰恰是里海和黑海之间最肥沃的土地,并且高加索山以北的地区是平原,在面对日耳曼人和匈奴人的骑兵军团时,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这处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土地肥沃、矿藏丰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大汉的开疆圣战时,锦公马超的兵锋就曾抵达这里,不过因为里海会战的失利,大汉让出了这片土地,但罗马人也同样不能占领这处要地,否则大汉一定会重燃战火,势必将此处拿下。

    就是两大强国相争,蔡奄人才得以喘息,并最终立国至今。直到今日,蔡奄国还在使用锦公马超留下的防御工事抵挡日耳曼人和匈奴人的进攻。

    介于日耳曼-匈奴、大汉与罗马之间的两个小国命运无比悲催。这三方他们谁都惹不起,但因为位置特殊,所以也没有哪一方敢真的灭了这两个小国,从这个角度来说,突施和蔡奄王室的日子过的还是不错的。只要在三方燃起战火的时候他们的国王装聋作哑,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别被误伤了就行。等三方打完,他们再冒出来,依然可以继续当国王。

    如今罗马暗暗介入月氏人的叛乱行动,月氏人与匈奴人相互勾结,并且罗马资助月氏百万大军在大汉北海州的军事行动,提供大量物资等等方面,都与突施和蔡奄不闻不问,甚至推波助澜或者暗中帮助的态度有关。

    仅从这点来说,突施和蔡奄,已经成了大汉军队打击的目标之一。

    也许是看到月氏人在大汉北海州的军事行动失败,又也许是担心事后会被大汉追究连带责任,突施和蔡奄都在汉元1003年的三月份,偷偷向大汉派出了使者,想借此向大汉解释,求取原谅。

    但大汉真的会原谅他们吗?

    汉元1003年七月二十日。沈云赶到了坚昆城。

    坚昆城,也就是唐努乌梁海地区。这是一个群山环绕的盆地,北到萨彦岭,南到唐努山。面积十七万平方公里。居民不多,十万人左右。

    这个地方往北走,越过萨彦岭就是一马平川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往南则是水草丰美的定边府,等于是一个跳板。占据了这里,就占据了北海州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

    但因为圣祖有“新州无城垣”的规定,使得这一个战略要地并没有特别坚固的防御工事,只有山峦之间修筑的几个小城堡和碉楼作为临时御敌之用。

    “新州无城垣”的规定让坚昆城这个战略要地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这百十年间。匈奴人屡屡入寇,多次就是从这里进入北海州。

    但也因为这个规定,让汉军可以轻易的将这里收复---对于匈奴这个游牧民族来说,想依靠萨彦岭跟汉人打一场防守战,以此阻止汉军北上的脚步显然是不现实的。

    防御工事的修造不是随便垒几块砖石就能形成防御的,看看修建在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城就能明白,一道冷兵器时代的真正山地防御链条需要多么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匈奴人无数次占领这里,但无数次又被汉军打出去,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这个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是没有时间给他们去依靠萨彦岭来修建一条可靠的防御工事!

    沈云抵达的是坚昆城以北的萨彦岭。萨彦岭是西北-东南走向。在萨彦岭最西北端有一个山谷,名为“千鸟谷”,谷口朝北开,呈喇叭状,谷中只容两人并肩行走。抬头只见一线天,是处绝佳的防御位置。千鸟谷两侧的山峰不高。且地势平整。飞骑卫“红狐部”的一营人马就驻扎在这里。

    从千鸟谷上方往北俯视,可以眺望贯穿整个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叶尼塞河支流,以及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的斡离改平原!

    当然,千鸟谷不是匈奴人进入坚昆地区的唯一通道,整个萨彦岭山道纵横,处处都可过兵。不然如此险要地势。匈奴人只需要派一营兵马驻守就能抵挡大汉十万大军了。

    “红狐部”的主要营地并不在千鸟谷,而是设在千鸟谷外的斡离改平原上。严格来说,出了千鸟谷就不是真正的大汉领土---当然,大汉也决不承认这里是匈奴人的领土---将军队驻扎在这里。着实需要几分勇气!

    沈云到达时已经傍晚时分,斜阳照在刁斗声声的军营之中,联想到这里已经是大汉疆域之外,那种“轻骑绝远域,将军百战还”的战争情怀油然而生,平添无数感慨。

    不过沈云此次来可不是来感慨的。他是来跟这支被飞骑卫称为“红狐”的部曲原部帅公冶刑办交接的。

    公冶刑,复姓公冶,单名一个刑,字青山。公冶这个姓很古老,几乎快要和华夏第一姓---“姬”来并论了。当然,“公冶”是来自于“姬”姓皇者册封的,这点毋庸置疑。

    而公冶刑这个人呢,跟这个姓一样古老---他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

    对于一个骑兵部帅来说,五十二岁是名副其实的高龄。按照大汉帝国的军事条例规定,第一线的骑兵将领,年龄不能超过四十五,有特殊情况的必须上报核实,最高不能超过五十五岁!公冶刑就算是特殊中的特殊了。迄今为止,他一共递交过四次延迟退役的申请书,而每次的理由只有一个---暂无合适带领“红狐部”的部帅!

    事实上,“红狐部”的确是飞骑卫中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狐”在中国古代象征着狡诈和灵活。而在“狐”字前面加了一个“红”,说明这只“狐狸”不但狡诈灵活,而且攻击性极强!

    众所周知的是,虽然早在秦赵长平之战时期,中原各国就注意到了骑兵的强大潜力,但直到汉武大帝早期也没能完全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在汉武大帝早期与匈奴人的战争中,大汉帝国虽然采用以骑克骑的战法与匈奴人对决,但那只是在用骑兵追赶骑兵,避免秦帝国时期蒙恬大军两条腿追不上匈奴人四条腿的尴尬而已。

    从马邑之战开始,大汉帝国的大将军卫青,一直采用的是以步兵压迫匈奴人的生存空间,然后使用骑兵会战的模式来跟匈奴人作战。这种压榨生存空间,最后举行骑兵会战的模式,其实并没有发挥出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事实也证明,这种打法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汉武帝早年积攒下来的战马在那段时间消耗巨大,整个帝国也为此背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直到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出现。才让汉军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发挥到极致,直到此刻,匈奴人才感到真正的畏惧。千里突袭,绝地围歼,深入敌后,转战不停……霍去病的战法彻底改变了汉匈两军的战略对峙局面,也导致了匈奴人的彻底崩盘。

    但非常可惜,惊才艳艳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才24岁就病死了,他的战法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留下系统的战术理论。后人也只能从“封狼居胥”的典故中不断去回忆那段不可复制的辉煌……倒是霍去病死后一千年,蒙古人才重现了这一战法,并且发扬光大!他们将骑兵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扩展到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更借助这一战法征服了当时的全世界!

    在这个时空,直到圣祖临世时。整个世界也没有人真正重视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即使圣祖是个穿越者,他也明白骑兵真正的威力在于不断的突进。不断的穿插。不断的迂回……可是,三国混战的中原和后来的开疆圣战都没有给他展示这种先进战术的机会。

    没办法,当时的大汉帝国在重新统一后,被汉圣祖灌输了先进一千年的思想体系,又改革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军事制度……一系列的改革让大汉帝国以空前巨大的优势碾压了当时全世界所有的文明,并让全世界都在疯狂的学习大汉文化!无论怎么打。汉军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在这个情况下,如何使用骑兵还重要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开疆圣战过程中,大汉一边修路。一边采取城堡攻略来发动长达半个世纪的征服战争。对于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农耕文明而言,霍去病那一套始终太过飘逸,太过剑走偏锋,不为正统思想所崇尚,所以在开疆圣战时,战争的主导模式是卫青那一套战术打法---先用步兵压缩敌人的生存空间,然后寻找机会,发起骑兵大会战,一战决生死!

    如果大汉文明在当时不是以霸王凌空的姿态出现,横扫世界一切文明,又如果开疆圣战中大汉帝国能够遇到一个将这套战法打败的对手---罗马人其实并没有打败汉军---如果有这些如果的话,或许骑兵的作战方式会有质的飞跃。

    但是,这一切都是如果。大汉帝国的军威世人仰慕,汉军的兵锋铸就了世界军事史的辉煌,它们的威名传播四海,它们的成就,无人能及!在五百年屹立世界巅峰的同时,汉军在内心深处也根深蒂固的树立了“步兵压缩,骑兵会战”的作战思想。

    这又回到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当全世界都在模仿你时,你还会有创新的动力吗?

    当然,创新还是有的,不过是在武器研发和科技装备方面,却还没有涉及思想和灵魂……

    在热兵器还远远不能登上历史舞台的此刻,对骑兵应用的创新将是主导未来战争趋势的一个重要砝码!

    之前,沈云并没有想到这一点,可在淄木之战后,沈云意识到罗马将会是大汉帝国最强大的敌人时,他便想通了这一关节---大汉帝国的作战模式必须改变!骑兵的应用必须作出调整!否则迟早有一天,大汉帝国如今的辉煌与荣耀将会烟消云散,就跟他那个时空众多盛极一时的伟大王朝一样,最终会成为历史的尘埃!

    更可怕的是,由于汉圣祖的介入,世界化的时代提早到来,一旦大汉帝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剧变,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罗马人、哈里发人乃至印度阿三都会介入到中国的事务中来,到时候就不是单纯的帝国覆灭,而是整个种族的沦丧……

    这种事情绝不能发生!

    沈云没有当救世主的觉悟,现在的大汉帝国也远远没到亡国灭种的地步,但身为一个穿越者,沈云知道自己必须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做点什么,而骑兵战法的改变,就是他此时的目标!

    当然,在煌煌大汉,无数的能人志士都意识到了什么,也有许多人在试图找到创新之路。在沈云遇到的诸多人里,第三军团的侯鉴,无疑就是这种创新的代表。

    可沈云也看见了,侯鉴的创新不但没有形成体系,而且不被大众文化所喜,甚至还被排斥在外。堂堂一个帝国将军尚且难以改变世人的观念,他沈云又能如何?

    要改变这些,就必须要权力!更大的权力!

    所以沈云来了。

    不过来到“红狐部”之前,沈云也意识到,自己或许又找到了一个创新的代表,那就是五十二岁的“红狐部”部帅,公冶刑!

    注1:“斡离改”,是中国史书上最早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称呼。唐后称呼这一带为都播,元代称秃巴思。唐努乌梁海这一称谓是清朝开始的。这里将“斡离改”往北挪了一点,特此解释。

    ps:新的一卷开始,又是中秋月圆之夜,祝大家合家团圆,幸福美满!我一个人在外地,只有码字来度过这个中秋节了!请大家投票支持一下!谢谢!

    999WX.COM,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