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在线阅读 - 第318章 求援又求援

第318章 求援又求援

    烟波浩渺,雾气蒸腾,天地间浑然一色,仿若混沌初开。

    混沌之中,竟然若隐若现一支军旅。在一片白茫茫中,墨色的铁甲,朱红的战袍,煞是惹眼。军旅的左右,甚至前后,都在闪着波光。乍看上去,他们就仿佛是在水面上行走一般。好似一群刚出龙宫的水族,正在踏波而行。

    “云梦,云梦,真是如云似梦的一片秘境啊!”

    冯凭的家乡在汴州,那是一片厚重而又古老的土地,与这荆楚泽国乃是两般天地。行走在这无边无际的天水之间,他不由得心生感叹。

    行营参军杜佐听了,笑着说道:“将军,‘梦’乃古楚语,与‘湖’同义。云梦,即是像云一般连绵广阔的大湖的意思。”

    冯凭听了,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杜佐是楚人,又是文人,他的解释很有可能是正确的。但冯凭还是觉得,如云似梦的解释更有诗意。

    呵!这些个文人,总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卖弄学识的机会。冯凭心想。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哪里好,使家偏就喜欢。

    前几年,在忠义军中,还只有军一级的部队配备了文职的参军。可这两年来,随着麒麟山书院的毕业生越来越多,那些考不上科举的落第举子,就开始大量从军。到现在,竟然营级的作战单位也配有参军了。光是冯凭的朱雀军,就有十六个参军。杜佐就是其中级别最高,最为优秀的一个。

    其实以杜佐的学识,考个进士应当不难。像他这样自愿放弃科举之路,主动从军的人也有很多。只是冯凭不信,在他看来,凡是能考中的,绝不会来军中吃这份苦头。所以不管有意无意,冯凭总会称这些参军为落第举子。

    冯凭内心其实并不排斥文人从军。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文人的意见总会与自己相左,这是最让他头疼的事情。

    比如今早,天一放亮,就发现大雾弥漫,能见度极差。冯凭本来十分兴奋,认为这是一个奔袭的绝佳天气,在雾气的掩护之下,敌人很难有备。可他刚要下令进军,就有三四个参军一齐来劝阻,说兵法有云,雾天不宜长驱,劝他今天不要进兵。

    冯凭这一次选择固执己见。不能总被这些纸上谈兵的家伙牵着鼻子走!冯凭心想。

    不过他当然不会蛮干。出征前,张寻就提醒他注意敌人的伏兵。所以在进兵之前,冯凭特意派了两营军士一前一后,分别在前面探路,搜索可能存在的敌人。

    云梦泽的深处,大雾之中,还真有一支伏兵。

    不过这支伏兵的目标,却并非从东面来的朱雀军。

    归州行军司马赵武领着三千人马,在云梦泽潜伏了整整两天,也没等来许存引来的敌人。又白等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大雾弥漫,赵武知道自己不能再傻等了,一定是哪里出了岔子。他一边派人出去联络许存,一边拔营,准备离开云梦泽。

    两军就这样在一片大雾之中仓促相遇了。

    先是,由于能见度差,归州军的位置又比较隐蔽,朱雀军在最前面探路的一营军士竟然没能发现归州军,与敌人擦肩而过。但他们惊动了归州军的哨兵,暴露了己方的踪迹。

    赵武得知从东面忽然出现了一只人数不多的军队,立即判断这只是敌人的探路前锋。大部队应该还在后头。赵武一方面心情激动,自己终于没有白等。一方面也暗自后怕,心想要是没能发现这支敌军,被他们从云梦泽中过去,荆州城外的归州军可就危险了。

    赵武当机立断,决定放过敌军前锋,突袭后面的大部队。

    没等多久,果然又有一支人马从浓雾中走了出来。赵武一声令下,战鼓齐鸣,喊杀震天,三千归州军一齐杀出。敌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

    很快,一个小校就来报:“赵司马!我军已将这股敌人围住了!保证一个都跑不了!”

    赵武一听,却面色铁青道:“不好!这不是敌军的主力!”

    赵武的判断没错,被他围住的,只是朱雀军另一营探路的军士,只有区区五百人而已。

    原来,浓雾对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忠义军难以发现归州军,归州军也难以窥得忠义军的全貌。因前面已经放过去了一营先锋,赵武就把这第二支出现的军队当成了忠义军的主力。岂不知,冯凭为了保险起见,竟然一前一后派了两营前锋。误打误撞影响了赵武的判断。

    喊杀声暴露了归州军的位置,很快的,朱雀军的主力就杀了过来。在前面探路的那营军士,听见身后的喊杀声,也立即返身杀了回来。两面夹击,竟然反手就把归州军堵在了中间。

    赵武见此,知道今天这仗是打不赢了,他当机立断,下令撤退。云梦泽水网纵横,小路岔路也颇多。故而归州军虽然腹背受敌,却也不是无路可逃。他们化整为零,很快就撤出了战斗。

    不过那些跑得慢的,也被忠义军杀死不少。还有些倒霉的,慌不择路被堵在了湖边,只能弃械投降。由于大雾还没散,冯凭不敢下令追击。这场遭遇战便很快结束了。战后统计,一共俘杀归州军七八百人。朱雀军也有两百多人伤亡。

    这一战虽然赢了,但在冯凭的心里,却是输了。因为他苦心孤诣的云梦泽奇袭,经此一战,很可能就要化为泡影。逃走的敌人会把情报带回荆州。

    为了尽可能的挽回不利局面,冯凭立即下令倍速行军,他要与逃敌比拼速度。如果能在敌人逃回荆州之前,赶到江陵城下,那么奇袭的效果就还在。

    朱雀军简直创下了该军组建以来的行军速度记录。三个时辰里,走了六十里。终于在午时三刻抵近江陵,距离州城仅有五里。此时大雾已经散尽,晴空万里,江陵城已经依稀可见。

    让冯凭感到奇怪的是,这一路竟然未遭遇到任何抵抗。虽然江陵已经近在咫尺,前面却完全看不到归州军围城的大营。归州军仿佛已经不见了。

    “不是不见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应该都在那里面呢。”参军杜佐指着江陵城说道。

    冯凭听了大惊失色:“你是说,江陵已经失守了?”

    杜佐点了点头。

    “不可能。张瑰再不济,也不至于半个月都守不住。快!我们去城下一探究竟!”

    待朱雀军直抵江陵城下,隔着护城河,冯凭终于傻眼了。那城门楼子上高高挂着的,分明不就是荆南节度使张瑰的人头吗?而城头,早已飘扬着“郭”字大旗。

    显然,郭禹已经取了江陵。

    冯凭驻兵江陵城外,不知应该撤兵,还是应该攻城。就此撤兵,心有不甘。攻城的话,又没有多少胜算。荆州城的护城河极为宽阔,流速又快,想要填埋,凭朱雀军这点人根本做不到。而用水军攻城,又没有战船。他一时间竟然没了主意。

    这时,参军杜佐说道:“将军忘了王爷出征前说过的话了吗?”

    “王爷说了很多,你指哪句?”

    “最后一句。”

    冯凭想起来了。张寻最后说的是,一旦进军遇到困难,就要立即回禀情况。张寻会另想办法。

    冯凭一拍脑袋,赶紧派人快马加鞭,回去送信。

    忠义军在这边争夺荆南的时候,东北方向一千多里远的泗州,郭言正在与感化军鏖战。

    在都虞候徐琮的镇定指挥下,六千长直军愣是顶住了一万两千感化军的突袭。待郭言与张归厚等人返回军中,徐琮建议,立即向西突围,撤往颍州。

    郭言否定了这个建议。

    “此去颍州五百多里,又隔着敌境宿州。沿途无险可守,随时会遭到敌人的攻击。不是一个好选择。”

    “可宋州离得更远,还要经过感化军的老巢徐州,岂不是更凶险?”徐琮质问道。

    “谁说我要回宋州?”郭言道:“咱们向东袭取徐城,暂时倚靠徐城自保。再另派一支骑兵,人数不用太多,速回汴州求援!太尉一定不会弃我们不顾。”

    徐琮一听,觉得也是个办法。徐城近在咫尺,城中又没有多少守军。拿下应该不难。长直军六千人守城,短时间内也应该是安全的。只是,这求援的任务却凶险得很。

    “倒是个办法。只是,万一不能把消息及时带回汴州,咱们可就危险了。”徐琮说这话时,一直在以眼睛扫视着众将。

    一人闻言忽然出列,高声说道:“末将不才,愿往汴州求援!定带援军回来!”

    众人循声看去,说话之人乃右长直军马军指挥使张归霸。此人是张归厚的胞弟,勇猛似乎更胜其兄。郭言闻之大喜,立即让张归霸领本部马军五百,回汴州求援。自己则亲率大队人马,向东进发。

    时溥以为宣武军会往汴州方向撤退,遂把大军全都布置在了西侧。没想到长直军反其道而行之,竟然向东进发,摆脱了感化军。

    长直军很快抵达徐城城下,百梯齐架,一日就下了徐城。

    郭言得了徐城之后,一边巩固城防,一边在城中大肆搜刮粮草。结果让他失望得很,刮地三尺,才得粮草五百余石,只够大军吃上十天。也就是说,十天之内,如果汴州的援军不到,他们就要挨饿了。

    一切的希望,都只在张归霸那五百人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