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逆流人生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七章 麦收花絮之三

第七十七章 麦收花絮之三

    等到晚上,爷爷回到家里,自然少不了和家里人说起这件事。

    王青江打年轻那会儿,身体就不好,娶了媳妇之后,更是日渐消瘦,就像是痨病鬼的样子,生下唤丫没两年,竟然一命呜呼了。

    当时,王青江的母亲还在世,天天跳着脚的骂儿媳妇,说她掏空了儿子的身体,克死了自己的儿子。骂完就哭,说这儿媳妇早晚要改嫁的货,扔下孤老婆子和年幼的孙辈无人管,哭的那叫一个凄惨。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年轻的青江大娘默默忍受着,三四年后,终于送走了天天哭骂的婆婆。

    倔强的青江大娘没有改嫁,硬是咬着牙,将两个孩子拉扯大,艰辛不必细说,就从唤丫小学都没读完,就可以看出家里的窘况。

    这样的人家,本应人人怜悯,对于青江大娘,更应该尊敬,可人的素质有高低,总有些人喜欢恃强凌弱,欺凌幼寡,高正文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这种事属于邻里纠纷,实在够不上去法院打官司,只能是村里调解,每次这种事自是少不了作为支书的爷爷。

    调解工作不好做,深不得浅不得,更不能有偏有向,只能是一碗水端平的态度,实际上就是大事化小,和稀泥的办法。

    爷爷脾气大,见不得世间不平事,可身为支书又不得不管,所以经常被气得回家后大骂。为此奶奶多次劝他,不要再干了,让年轻人上吧。

    注定这个麦收假期是不消停的,就在爷爷以为可以歇一歇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更加震惊的事情。

    高正虎的媳妇被人拐跑了。

    高正虎和高正文是村里同辈,但两家其实早已殊无关系,仅仅是都姓高而已。

    高正虎今年二十多岁,媳妇小玲和他是自由恋爱,两人结婚不过三四年,生有一个女儿。

    要评价高正虎是个怎样的人,还真不是一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村里人都讲,高正虎就是个二流子,是流氓孩子,不成器。原因是他一没好好上过学,二没认真干过工作,整天游手好闲,到处流窜,还经常惹是生非,打架斗殴进局子更是家常便饭。后来甚至发展到,追着老爹老娘打,把爹娘吓的满村飞奔着逃命。

    更有流言说,他的爷爷就是他给折磨死的。还有人酒后信誓旦旦的说,亲眼看见他把爷爷堵在小胡同里打,最终拖回家就奄奄一息了,也有人说是掐死的。

    流言像真的一样,可没有人因此事报警,他多次进出局子,也没有被警察定为杀人犯,所以我是不太相信这种流言的。

    我对高正虎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脾气暴虐,生性冲动,喜欢用拳头证明自己的存在,但同时他又非常讲义气,为人豪气。有时他偏执激愤,对世间的一切都痛恨不已,想要摧毁所有的东西,有堂吉诃德的做派。有时,又变得敏感而自尊,在乎别人的白眼,怕被人瞧不起,龟缩于一隅不敢出来见人。

    生性懒散,既不爱上学更不喜做工,早早辍学,工作也是三天两头的换,没有能干长远的。但为人又不惜力气,谁家有事需要帮忙,必定会早早的第一个到,一直不停的忙活,最后一个离开。

    可以说,这是一个脾性有些怪的人,不好琢磨,在他的身上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让人感觉很拧巴。

    实际上,也就是我觉得拧巴,是因为我感觉自己曾经走进过他,比一般人了解他,或者说愿意比一般人了解他。

    几岁的时候,跟在小叔的屁股后边玩,十几岁的小叔经常和高正虎等人在一起“打元宝”,那些人里数高正虎年龄大,技术也最好,经常把其他人赢个精光。但他又会约定,晚上几点,到他家去领元宝。我就跟着小叔去过,高正虎早已将“元宝”分成若干份,每份都仔细的用棉线扎好,绑成一捆,领元宝的小伙伴络绎不绝,个个兴高采烈。

    由于小叔要上学住校,所以不能老是跟辍学的高正虎在一起,倒是我却经常成了他的小跟班,看着他打元宝,给他拿着各种颜色的元宝,还去帮他分元宝、捆元宝。

    他不曾对我讲过什么,大概是因为觉得我小,从心里没把我当回事,而那时的他估计也讲不出像样的话来剖析自己吧。对他的认识,都是小时候的经历,长大后在脑海里发酵,最终形成的看法。

    而村里人对他的评价,则单一的多,就是不务正业的二流子。没有人肯浪费时间,去仔细想一想这个孩子的经历,即使是那些曾受过他帮助的人们。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人性的劣根。

    小玲的大名我不知道,村里人都叫她小玲。

    他二人相识于县里的棉厂。

    高正虎在棉厂负责打棉花垛子,我不知道这是一份怎样的工作,但听说是很费力气的。但高正虎却很轻松的说,没事,我经常躲到棉花堆里睡觉的。好像再苦再难的工作,在他的眼里都无所谓,他曾经干过搬运工,去窑厂干过推砖工,都是苦差事,但他都不当回事,也都干不长。

    小玲在棉厂也是个普通女工,干的活虽然不如高正虎的累,但也绝对算不上什么体面工作。

    小玲的家在哪里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没有见过她的父母来走过亲戚。只是听说她的家境极为不好,从小就苦难多多,更没上过学。

    那时候,只要是学习不好,或者家境较差的人,辍学好像是必然的。有很多家境极差的孩子,甚至一天学都没有上过。

    之所以一再强调上学这个因素,是因为我觉得,没上过学的人大部分都见识短浅,素质较为低下。并不是我有什么偏见,更不是我的学识有多高,我不是看不起他们,只是很委婉的实话实说。

    生活在一个落后的小村庄,无法见到大世面,又不去读书,怎么能变得有智慧?即使我自己,后来到了城市,也曾发现自己见识的鄙俗,很是自卑了一段时间。虽然也有例外,但大部分都是这样状态。

    穷苦人的高觉悟高思想,大概只有在影视作品中才能看到吧,至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认为更是一句骗人的鬼话,所能当的,也不过是个穷家,绝不会产生“治国平天下”的想法。

    小玲虽然没什么文化和见识,但人却生的不丑,当然也算不上多么漂亮,只能算是中上之姿。

    就是这个中上之姿,在农村的老爷们眼里,那也属于仙女的容颜了,无怪乎棉厂的一群未婚小伙子整天苍蝇一般围着她转。

    小玲绝不是贞洁烈女,更不沽名钓誉的假清高、装矜持,她只是想比较一下,找一个条件最好的人嫁了。在这群小伙之中,高正虎是根本不在考察之列的,虽然他长相端正,人高马大的,但传闻劣迹太多,家庭条件又差。

    但事情总是有转机的,而转机往往又来的非常突然。

    小玲这种左右逢源的做法,和每个人都藕断丝连,沾花带露的,让很多追求她的小伙子抓狂,心里不忿。

    有和她绝交的,有为她打架的,更有几个条件较好的子弟,竟然协商着一起对她用强。在他们心里,小玲就是一个又穷又势力的女人,是个贱货,即使一起轮了她,最后甩给她点钱也照样能摆平。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清楚的记得,自己给小玲买东西甚或送钱时,她那炙热的眸子发出闪亮的光。

    当一天,在棉花垛子后面,小玲被几个人按到,衣服都快要被扒光的时候,惊醒了正钻在棉花里睡觉的高正虎。高正虎迷迷糊糊地钻出头来,就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搞得血脉喷张,在打了别人几下,又挨了顿拳脚之后,算是救下了小玲。

    后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倒不是高正虎赢得了美人芳心,而是小玲没的选择了。首先是这些参与事件的男人,再不会搭理小玲,不知是因为理亏还是别的原因;再就是消息传出之后,以讹传讹,有说小玲同时和几个男人乱搞的,有说小玲和高正虎乱搞,被几人抓住的,其他小伙子听了也就没人理睬小玲了。再加上高正虎的作为也确实赢得了小玲一丝好感。

    只是这件事,自始至终就没人报警,虽然警察也决定不了什么。大概觉得不值当的吧,从内心深处,老百姓还是有一种“畏官”的思想在作祟吧。

    两人结婚后,很快小玲便怀了孕。

    渡过最初的甜蜜期后,矛盾便显现出来,并逐渐升级,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

    棉厂的工作是早就不干了,结婚前就辞掉了。一是传小玲的风言风语太多,干不下去了,再就是因为这些风言风语,高正虎不停地和人吵架、打架,同事关系越搞越僵。他们结婚时,没有一个同事前来祝贺。

    没了经济来源,好吃懒做的两个人很快在经济上就捉襟见肘。开始时四处拆解,渐渐地窟窿日大,无法填补,也无人肯借了。村里的小卖部被他们赊的快要倒闭了,小卖部的里的女老板小凤仙,见了他俩就想跑,更别说给他们要账了。

    想想也是没办法,小玲挺着个大肚子,面有菜色的到小卖部赊欠,都是庄里庄乡的,同为女人,小凤仙怎么狠得下心肠拒绝呢?

    到了孩子生下来,那日子用举步维艰都不足以形容了。这么说吧,小玲奶水不足,孩子饿的哇哇哭,没办法,要先去邻居家借一个鸡蛋,给孩子蒸了吃。

    经常看见小玲端着个小碗,去邻居家借油的场景。当然,借了就没还过。

    每天东家一个、西家一个的凑活着过日子,后来干脆有一个邻居送了一只下蛋的母鸡给小玲。不久后,母鸡就不见了,据说因为没有粮食喂鸡,鸡也不肯下蛋了,干脆杀掉吃了。

    两口子开始是激烈的争吵,再后来就是对打,最后小玲就变成了高正虎的沙袋。

    每年的麦收、秋收之后,不等粮食晾干入库,高正虎家的粮食就会全部卖掉,用以偿还一部分欠款,而接下来的半年,又会在借贷中过日子。

    今年的麦收,很多人在家正等着,盘算着高正虎这几天大概会卖了麦子来还债,突然就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小玲卖掉麦子,卷着钱,跟人家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