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逆战大宋在线阅读 - 八十九章 八方贺表

八十九章 八方贺表

    大宋义刊开始发行了,张以的婚事放在了头版位置,这在三府路又引发了欢呼,终于是证实了,最高兴的是三府路文武百官,贺表雪片般飞向潼川府的侯爷府邸,县尉以上的文官全部都上了贺表,这是一种姿态,这也是表明立场,三府路县尉以上官员没有一个漏掉这次表决心的机会,连汶山县尉布昆都亲笔写了一份歪歪扭扭的贺表,没办法,这是不能代笔的。

    军队更是沸腾了,营将以上的将军也一个不漏的上了贺表,很多人还正在往潼川府赶来,几路大军的主帅还没等到在路上的侯爷将令传来,早早就将军中事物安排好出发了,这有齐小羽,李辛,柳鹏等人,张以责罚他们也认了,这是他们唯一一次没有在接到将令就私自离岗,当然,他们早知道了周兴发出的是招他们回潼川府的请柬。当然,大部分人是收到请柬后才正式出发。

    工商界也上了贺表,以周兴为首的三府路大佬率先上了贺表,这些人表面是商界名人,实际上早就是三府路不公开的胥吏,他们只是还没有正式封官,但功能却是大宋的三司使,盐铁使,漕运使,匠作局,供奉局.....,他们是三府路钱粮的来源。这是张以和周兴欧阳毅商量的结果,可以让这些商界能人富裕,但不能加官进爵,张以从骨子里不想三府路再出现门阀大世家,钱粮和官勾结在一起,就会糜烂很多人,必须受到官府的制约,必要的时候,三府路可以直接管控涉及三府路民生物质。令人满意的事,这些人不但是严格遵守三府路的政令,还能时刻考虑到官府的难处,很多时候主动帮扶弱小,各个州府的福利院就有他们很大的贡献。

    其实商人都会算账,以前在三府路拼命去打拼赚钱,发现机会都被一些有背景的人夺取了,大宋早就有“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这种说法,你辛苦努力赚多少钱,没有大靠山,也会随时被人吞掉。现在的三府路,完全是讲能力讲诚信,政策都是公平的,官员不允许参与经商,周兴没有正式任命,就是他要统领商界,一旦被三府路正式任命,他的家业打理也要交到其他人手上,他就要完全帮三府路谋福利,而不是他周兴一家人的福利。

    当然,周兴早就不是单纯的商人了,周家货栈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号,还肩负着很多使命,张以和周兴商量后,让周兴和周家货栈暂时委屈一下,他会让周兴光宗耀祖的,这一点周兴毫不怀疑,他认为现在已经光宗耀祖了,以后他的路会越走越阔,他已经是三府路威望仅次于张以举足轻重的人物。

    三府路还有一群人也上了贺表,那就是各个行业的领袖,不但有老的行业,如纺织,印染,酿酒,开矿,陶瓷,珠宝行,药材行,成衣行,造纸行....,也有一些新的行业,首屈一指的是房地产,这是这两年才兴起的行业,对于供不应求的房地产,他们可是没有一天休息的开工。还有冶炼行业,三府路对于矿产的开采和冶炼也进入了商业前三甲,他们对于三府路金银铜铁煤等民生物质带来了极大的补充,这是在大宋压抑了太久的一个行业。

    还有一群人也上了贺表,这令到张以有些意外,三府路所有的寺庙和道観的主持都上了贺表,张以在三府路没有刻意去打压和尚和道士,也主张信仰自由,但收回了这些化外人士的田产重新分配,至于香客的香油和供奉,官府就没有插手,也免去了这些人赋税,每年按照比例发放度牒,不能随意增加出家人名额。这两年,好像还没有出家人闹出什么幺蛾子,只要遵守三府路的制度,张以没有刻意去约束这群人,虽然他不喜欢不劳而获者。

    张以在书房看着大宋义刊,他很满意,有他写的卫生小常识,不过在后面,首页就是自己大婚的消息,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丰功伟绩”,有些写的过了,张以明白,这是三府路新的造神运动,以后估计大宋的圣旨是出不了武威侯府了,那三府路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张以了,人们习惯了上面有个青天庇佑,说白了,大家有对好日子的珍惜的公心,也有想继续迈上新台阶的私心,张以感觉到他已经被历史摆上了台面。

    义刊有三府路的政策说明,当中还夹杂着一些三府路的新鲜事,还讲述了一个难民凭着自己的木匠手艺发家的过程,作重讲明政府对手工作坊的扶持,还有利率很低的贷款政策,最后,这位叫冯九的流民成为了一个家具工坊的掌柜。文章很有煽动性。

    有小青写的西游记连载,张以觉得很好,以一个孩子去表达西游记的重点,那是最合适不过,前面写了孙悟空出现后,在花果山为王,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后来决定拜师学艺,找到菩提老祖学的很多本事,然后就结束了。通过小孩子的描写,一个活灵活现的猴子横空出世了,这肯定会引起大家强烈的关注,张以微笑着摇摇头,小青还真是有那么点文学天分。

    义刊还有近期大剧院的节目公告,这几天都是才子佳人的戏,这无疑是张以的婚事导致的,如果这时候去演出孟姜女哭长城,肯定会被口水淹死,不知道有没有官府干涉的影子,张以认为有必要提醒三府路官员,以后不能影响剧院的演出。

    张以还看到了大醉仙楼的新菜式推介,这就是纯粹的广告了,听说大醉仙楼出了三十贯登了这则消息,张以知道,不用一个月,三百贯都买不到这则消息。

    大宋义刊标价两文钱,这在三府路几乎人人都能买,第一期是免费送的,一个府路一万份,三府路三万份很快被邮差分下去了,由于语言平实的文风很贴近老百姓,张以知道,大宋义刊马上会成为三府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佐料。

    张以就是希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方式,既可以影响民意向着三府路,又可以突出现在的大宋的滞后,他相信不用多久,这份大宋义刊会传遍整个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