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位衍圣公并存
孔家村的老村长同时也算是孔家的族长……他现在正在为自己族里面的喜事而开心,特别是自己家里的,又有新人要结婚了。 这个山村里的孔家与孔氏家族的关系其实不大。 顺便提一下此时的孔氏家族。 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有许多显赫一时豪门大户,但是,只有孔氏家族历经了多年,却仍是谱系井然,并且世受封爵,享尽了封建的富贵。 孔氏家族,是有同一始祖孔子逐渐繁衍下来而形成的庞大家族,素有“天下第一家”的美誉。 历代王朝都以尊崇孔子和宣扬儒学作为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基础。 在封赏和褒扬孔门始祖孔子的同时,对孔子的子孙后裔们也进行大加封赐,尤其自汉代之后,孔子后裔就受封为世袭贵族,从封君到封侯,等级各异,名目繁多。 而自公元1055年,宋仁宗封孔府主人为世袭“衍圣公”之后,孔氏家族一直享受着这种荣誉……威严、气派的孔府大门,上面高悬着一块匾牌:圣府;门柱上,刻着烫金大字: 与国休戚,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后历经朝代更迭和家族的变迁,到了后梁太祖乾化二年,也就是公元912年,孔氏传倒了四十二代孙孔光嗣。 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非常恶劣,到处是兵荒马乱的残酷景象,地处山东曲阜的孔氏家族又远离京都皇室,因此,孔府当时基本上断了恩赏。 四十二代孔光嗣仅靠做泗水县令来勉强度日。 这时,孔府有一个洒扫户名叫刘末,进孔府后改名叫孔末,一心想篡位夺权。 他于公元913年谋杀孔子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并取而代之,“歼灭孔氏,曲阜殆尽”。 又因为当时的战乱所致,孔府族人敢怒而不敢言。 但孔光嗣独子孔仁玉刚出生才九个月,被母亲张氏带到外祖母家避难,被外祖父张温藏匿起来,才得以幸免遇难,保留住了孔氏的骨血根苗。 十几年过去了,孔仁玉长大后,发奋读书,刻苦学习,准备将来取得功名后,铲除孔门的家贼孔末,以重新振兴孔氏家族。 后来,孔仁玉赴京赶考,被朝廷授以太学生的职位。 这时,又有人向朝廷奏报,说曲阜县令孔末并不是孔子的后裔,真正的孔子后裔、四十三代孙孔仁玉就躲藏在其外祖父家中。 于是,孔仁玉就此机会就向皇上奏明了孔氏家族发生巨变的原由,奉旨诛杀了孔末,并亲任曲阜县主簿。 长兴三年,有加封为“文宣公”。 自此,孔氏家族再度兴盛繁荣起来。于是,后世称颂孔仁玉为“中兴祖”,并在他死后,孔府为他建立了一座祠堂,叫做“报本堂”,以纪念他歼灭叛徒,重振祖业的高功重德。 曲阜的孔氏家族都是孔仁玉的后代。自此,孔姓才有“内孔”与“外孔”之分。孔子后裔为“内孔”,而孔末的后裔就是“外孔”。 孔末的子孙分布在曲阜的小薛社、张扬社、东忠社、西忠社和西隅社等地,鞑靼人来了后把他们改编为里甲,化为民籍。 但是,所谓的内孔与外孔是孔氏家族史上纠纷最多的矛盾焦点问题。 每逢孔氏家族进行修订家谱时,都要对外孔进行批判和讨伐。 同时,孔末的后人则不承认自己是外孔,而且还不断发生有奴仆跟着孔家也姓孔,同时冒充孔氏家族的人的事情……有一棵大树好乘凉的便宜,人人都要占的。 这种斗争每个朝代都有,有时甚至出现了对簿公堂和家族血杀的悲剧。 在大宋的整个时期,战火纷扰,使孔氏家族四处分离。 当金国占据了中原地区的时候,孔子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遂于建炎二年,就是1128年,随康王赵构南渡,定居浙江衢州,四传至孔洙,都先后保留了衍圣公的封号,他们的后代代代相沿袭,子孙繁衍。 这一分支就被后人称为“孔氏南宗”。 金国侵入中原地区,建立了伪齐刘豫政权,刘豫于阜昌二年,1131年,封留守在曲阜的孔端友之弟孔端cao之子孔藩为衍圣公,由他来主持曲阜孔庙的祭祀仪式。 这从而使曲阜孔府祭祀先圣的香火依旧在古柏翠树见缭绕不绝,他们就是孔氏北宗。 其后,鞑靼强盗集团兴起,他们又占领了曲阜,另封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用为世袭衍圣公。 然后又在公元1226年改封孔元用的儿子孔之全为“衍圣公”。 这样就形成另外的一宗,于是出现了三位衍圣公并存的局面。 事实上,可以看见,孔氏家族虽然如同这个民族一样屡遭磨难,但是还能依然存留而仍旧辉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真的非常擅于与胜利者合作……这是一个榜样,证明了实用主义的伟大。 只要先活下来,你就可以教育别人了……我能活下来,还活的挺好,你为啥就行呢?! 当你改变不了这个社会时,你先改变自己嘛…… 三位衍圣公并存的局面造成了整个儒家一段时期内的混乱,同时,他们颠沛流离的迁徒,也造成了一些孔氏家族成员或是自称是孔氏家族成员的分散。 事实上,那个丘陵里的孔家村可能就是一支冒充孔氏家族成员的人群组成的。 当然,如果你要是询问些事,人家才不会承认呢,他们定会说,我等才是真孔,真孔! 这个年头,已经没有人关心在山村里的这一支孔家是不是正宗或假冒,只要有生意可做,只要能挣到钱钞,他们才不关心外面发生了什么……与自己一文钱关系也没有! 村里同时要有三家办喜事了,他们三家迎娶的新娘都是山村外几十里外的人家的女儿。 在这个时候的北方地区,只要财礼充足,差不多都能迎娶到娘子……有点儿不同于大宋境内的风俗,或者是原本一样,后来被异族给改变了。 文化风俗主要是社会环境决定的……而社会顶层的特点又影响社会环境。 正当大家都在为这些喜事忙乱的时候,忽然,有人在打柴时发现了一伙子人,他们不同于本地的大兵,而且都是穿着紧身衣,手持武器。 他们竟然在距此二十里外的一个山窝子驻扎下来了! 老村长听了报告后,低头想了半天,说出了一个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