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世界演义在线阅读 - 第八十三章 晚期吠陀时代

第八十三章 晚期吠陀时代

    5、弥曼差派以研究祭祀为根本目的,认为祭祀是沟通神人之间关系的活动,因此是人的最重要的义务。在此基础上它提出了量论和声常住论。量论是指认识真理和证明真理的逻辑方法;声常住论把‘声‘视为语言背后的一种常住不变的实在。弥曼差派承认人的果报和世界的劫灭是由祭祀本身的力量产生的,在祭祀以前‘无所有‘,在祭祀后才能生成一种新的力量——‘无前‘,这实际上否定了自在天或最高神是创造主。

    6、吠檀多派认为世界的最高主宰是“梵”。“梵”是宇宙精神,是无限,它无所不在、永恒不灭;既无差别,也没有形态和属性;既不能用概念来理解,又不能以语言来表达;是世界各种现象产生、维持和毁灭的终极原因。梵是“最高我”,个体灵魂是“生命我”。生命我具有普遍灵魂或最高精神的内涵,是由最高我演化来的,与最高我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只是它受到了非永恒器官的局限。这种理论被称为“梵我如一”。婆罗门教认为,饮酒是让人获得解脱、重新回到大梵天与梵天合一的最佳方法。

    《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是最古老的吠陀梵文史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雅利安文明的主要文字,后来形成埃兰文明的主要文字)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它包括很多具体的经典,通常的说法包括“四吠陀”,分别是:

    ①《梨俱吠陀》[即“赞诵明论”],

    ②《娑摩吠陀》[即“歌咏明论”],

    ③《夜柔吠陀》[即“祭祀明论”],

    ④《阿达婆吠陀》[即“禳灾明论”]。

    广义的吠陀除四吠陀外,还包括解释四吠陀的《薄伽梵歌》(Brahmana)、奥义书(Upanishad)、《森林书》以及经书。

    此外,还包括吠陀支,也称明论支节录,即6种与学习吠陀有关的辅助学科:

    ①式叉论(语音学);

    ②阐陀论(音韵学);

    ③毗耶羯那论(语法学);

    ④尼禄多论(语源学);

    ⑤竖底沙论(天文学);

    ⑥劫波论(仪轨学)。

    这6种学科散见于吠陀文献本身,也有的有专书论述。广义的吠陀也被称为“吠陀文献”

    其中四吠陀加上《薄伽梵歌》、《奥义书》合称六吠陀。

    四吠陀中《梨俱吠陀》最古、最原始;后三吠陀是它的派生作品,相继成书较后。后三吠陀的神曲,不是《梨俱吠陀》部分神曲的复述,便是在它基础上的发展。吠陀神曲有长有短,长曲是一曲多颂。短曲是一曲数颂或仅有一颂。多数颂由四句构成,少数由三句构成。《梨俱吠陀》10卷,1028首神曲,共有10552颂。《娑摩吠陀》2卷,基本上集《梨俱吠陀》的颂而成,它的1549颂中,除75颂外,余皆见于《梨俱吠陀》。

    《夜柔吠陀》分《黑夜柔吠陀》与《白夜柔吠陀》2集,“黑”谓本文与释文(梵书)分辨不清,“白”谓本文与释文区分清楚,此书韵文和散文混合,其散文部分开梵语散文体裁之先河。《阿闼婆吠陀》20卷,730首神曲,共6000颂。

    前三吠陀的神曲,绝大部分是祈神祭天的颂诗和赞歌;《阿闼婆吠陀》神曲,是《梨俱吠陀》咒语部分的发展,多是神秘巫术,吉凶咒语,间有科学思想,古印度医学,即起源于此。

    库鲁Kuru王国

    之前提到过赢得了十王之战的部落巴拉塔斯吞并了下游的普鲁斯,形成了新的库鲁部落,到了晚期吠陀时代,这个部落更加强大,吞并了众多的部落,而形成一个超级部落,并演变为王国体制。库鲁的首都是克沙特瑞亚Kshatriya。

    第一任国王是帕瑞克什特Parikshit,他信奉吠陀教,并将之进行改良而成为婆罗门教,是第一个婆罗门教王国。

    第二任国王是扎纳美扎亚Janamejaya。

    这两任国王在位期,将婆罗门教传统引入到印度北部的政治与文化生活中。在首都克沙特瑞亚,已经出现了基本的种姓制度,将民众分为婆罗门、Vaishya和首陀罗这三个等级,这是种姓制度首次在一个王国内出现。

    库鲁王国被一个不信仰吠陀宗教的部落Salva击败而灭亡。吠陀文化的政治中心向东迁移到恒河平原的潘卡拉Panchala王国。

    在潘卡拉王国衰落以后,更东方的维德哈Videha王国崛起成为吠陀文化的政治中心,在其国王扎纳卡Janaka统治时,最为强盛,他为婆罗门Brahmin圣人Yajnavalkya和Uddalaka-Aruni,提供生活资助,得到婆罗门阶层的普遍赞誉。

    BC2500年之后,出现了一个神话故事,记录在婆罗门教经典中:梵天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挑战,湿婆用剑(火)砍了梵天的一个头,众神大怒,号它“杀梵者”,毗湿奴联合众神,逼着湿婆到喜马拉雅山(尼泊尔)隐居修行。

    这说明:雅利安人的创始人因陀罗的地位已经因为时代的久远不再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而原来梵天在上,左右护持着湿婆和毗湿奴的三神状态转变为三大神并立状态,也就是说梵天的地位事实上下降,而作为辅助梵天的战神因陀罗的神王地位,也因为和平时期的久远而下降得更加剧烈,变成了三神的从属,成为了总管,而不再是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