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汉劫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六章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一百一十六章不战而屈人之兵

    疏勒城被曹伯瑜一把火烧掉近一半,在疏勒城战役中两军几乎没有碰面交战但在火中死掉烧伤的疏勒城军民共计四万余人,原本镇守疏勒城的四万士兵死伤一万五千多名,疏勒城的国王气急攻心而死。

    在疏勒城这次战役中曹伯瑜带来的三万名士兵以零伤亡的代价完胜,攻下疏勒城的第二天曹伯瑜就带领士兵将疏勒国境内其余几个几乎没有多少士兵防守的小城池全部拿下。

    在修整了一天后,曹伯瑜、董烈等人带着三万兵马及两万多名敌军俘虏向于阗进发,在临走前曹伯瑜就给远在龟兹的孟玉去信希望他派人过来接手疏勒的民政管理。

    由于俘虏们没有马匹,曹伯瑜他们受俘虏的影响速度降低了不少,本来半天时间能赶到于阗由于带着他们竟然用了一天的时间。曹伯瑜、董烈一行人在傍晚时分到达了于阗城,在于阗城外五里处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先休息一晚。

    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饭后,曹伯瑜、董烈等人将和那些敌军俘虏随行的几名疏勒国的将官唤道了中军大营内。曹伯瑜想利用他们和那些俘虏对于阗国进行招降,曹伯瑜想不费一兵一卒的拿下于阗。

    曹伯瑜在西域的这些年对西域的这些国家的历史研究过,他每游历一个地方就通过看当地的一些资料来了解当地的一些情况。于阗是个存在比较久的西域国家,他的实力在整个西域三十六国中排的比较靠前,是西域五大强国之一。

    于阗这个国家的建立者为鲜卑人尉迟氏家族,自汉代以来于阗就和中原王朝的关系十分密切,即使到了西晋时期他们仍按照旧历给西晋朝贡。这么多年来,于阗一直都是以乖顺的小国姿态与中原大国相交的。

    直到五胡入中原,北方大乱他们才停止了对晋的进贡,但在这个战乱年代凉州王吕光横扫西域后他们几乎没有反抗的又归顺了吕光。其实这次同楼兰、疏勒及那一个神秘的和他们组成联盟的国家结盟是被逼无奈的。

    楼兰和疏勒国两国的国王想趁凉州大乱,吕光势危无暇顾及西域之际摆脱吕光的统治,再加上李昊对整个西域各大势力进行削权统一的改革,让他们更加有了反叛摆脱凉州控制的心思。

    正在楼兰和疏勒两国商量将于阗也拉入他们的阵营组成三方同盟之际,来自西方的那个神秘势力竟然不请自来要同他们一起将镇守西域的高昌守将李昊灭掉。原本于阗是很不情愿加入他们的那个联盟的,但他夹在楼兰和疏勒两国之间担心他们两国左右夹击造成自己腹背受敌,所以也就被逼无奈的接受了他们的要求。

    于阗其实是个半游牧民族半农耕汉族组成的国家,汉人的数量在于阗国占了一大半,之所以能够在西域生存的那么久与他左右逢迎会讨好大国是分不开的。要说于阗的军事实力其实和疏勒、龟兹差不多比楼兰稍微差点。

    可能是与建立于阗的尉迟氏家族不喜兵锋有关吧,于阗的军队其实没有外面传说的同疏勒一样有七万的士兵,他们其实只有五万。有三万被派出去同那三个国家组成了联军,当然这三万联军已经化为了飞灰,目前在于阗城内只有两万兵丁守城。

    原本于阗国国王尉迟玉峰就不愿意同楼兰三国结盟对抗李昊,但他又不情愿被李昊的改革剥夺了自家得之不易的权势。加上楼兰几国的逼迫使得他又想到如果楼兰他们胜了李昊,他们继续可以拥有自己的权势,再说了李昊真打来的话他们凭借南靠山北靠沙漠东西有楼兰和疏勒两国为他们抵挡,他于阗就成了国中国安全无比。

    但当李昊的兵马直逼于阗城下时,尉迟玉峰此时真是慌了手脚,当看到疏勒那些被火烧得如同乞丐的二万多降兵站在自己的于阗城下之时,他是彻底绝望了。尉迟玉峰十几天前就得到了四方联军被敌军大败的消息而且还是惨败,那几万名残兵败将从他们城边经过时他还见到过,他们发现于阗国的那三万名组成联军的士兵没有在那些残兵败将之中,尉迟玉峰知道他们的三万兵已然全军覆没。

    就在尉迟玉峰站在城头上看着城墙底下的那些疏勒国的残兵败将以及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站着整齐队列正虎视眈眈的看着他的那些精锐骑兵不知如何是好时,只见在那些被火烧得如同乞丐的残兵之中走出几名穿着还算干净得体文官打扮的人。

    这几人原是疏勒国的文官,因为他们比较能说会道加之有点头脑,曹伯瑜就将他们派出来去于阗城让他们当说客,劝于阗国国王尉迟玉峰投降。

    尉迟玉峰此时正在城头犹豫不决不知是和来敌死战还是该怎么样,看到城下的几名疏勒国打扮的文官向自己这边的城门处走来,他知道敌军这是派他们作为使者来劝降他的。虽然此时他还犹豫不决但不想堵住自己的退路,他知道敌军是不会趁此机会攻城的所以就传令守门士兵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

    那几名文官被士兵引领到尉迟玉峰的王宫中,进了王宫看到大殿中坐着的比他们早一步赶过来的尉迟玉峰。此时于阗国的文臣武将也分左右站到了尉迟玉峰的两侧,这几名原疏勒国的文官进入大殿后给尉迟玉峰施了一礼开始将他们的来意说了出来。

    他们几人像是演练好了一般配合默契的给尉迟玉峰讲着他目前的处境,他们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给他听因为他们疏勒国和于阗国是邻国彼此之间从国王到大臣都十分了解。他们知道尉迟玉峰的性格给他讲什么大道理一点也行不通还不如直来直去的将他目前所处的状况讲出来对他进行劝解。

    这几名说客将楼兰四国十五万联军怎样被曹伯瑜以火攻击败以及他们疏勒国是怎样被曹伯瑜击败的详详细细的给尉迟玉峰讲了出来。在第一人将两场战争说完后第二人又将曹伯瑜的厉害以及他属下军队的作战能力以分析的形式给他讲了出来,讲完后又将他们于阗国目前的处境以及如果负隅顽抗的后果同他们疏勒国国王的下场一样毫不给尉迟玉峰面子的讲了出来。

    第三人的话更厉害,他说出了曹伯瑜善于用计尤其借助地形等条件打仗的优点,他只是从前面两场战役中分析出来的具体曹伯瑜还有什么特点还不得而知。在讲完曹伯瑜的特点后他说出了一个令尉迟玉峰大惊失色的消息。他告诉尉迟玉峰现在唯一仰仗的只有自己城中的这些士兵了,就别指望着楼兰来救援了,因为高昌驻军已经出动并且正在楼兰国境内同楼兰军队交战,楼兰怎会有余力再来救援他呢。

    来于阗城的共有三人,他们各自将话说完后第一人算是他们的领头人又给尉迟玉峰说了曹伯瑜的条件。他不会因为劝他们投降而随便更改李昊的对西域的改革政策,他只能给尉迟玉峰许诺会按照以前那些没有经过战斗就像李昊投诚的小国一样的待遇。

    毕竟于阗国此时已经算是叛军,他们能有这个待遇就不错了,最起码尉迟玉峰在战败后被斩是肯定的,别人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这个劝降的人说完曹伯瑜的条件后不再说话,而另外两名说客也不再言语,他们静静的等待着尉迟玉峰的答复,他们知道尉迟玉峰得需要考虑。所以三人很自觉的给尉迟玉峰道别,临走时告诉尉迟玉峰曹伯瑜只给了他三天的时间,如果三天后不投降,他们给尉迟玉峰提醒了一句曹伯瑜已经有了对付他们的法子。

    在三名说客走后,尉迟玉峰陷入了沉思之中,此时他的王宫大殿中的文官武将也一个个议论起来,其实王宫大殿的这些人从刚才三名说客的话中也听出了曹伯瑜的厉害之处,在两场战役后他的军队竟然是可怕的零伤亡,可见曹伯瑜行军作战的能力有多强。

    不到半天的功夫尉迟玉峰就从沉思中醒了过来,他问问大殿中这些文官武将的想法,他们中除了有几个只有勇武之力没有什么头脑的武将主张同敌死战外其余几乎所有人竟然主张投降。

    当然尉迟玉峰知道这不是他们怕死,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得来的结果,事实上明知前面是座山还硬着头皮去撞得是傻子。尉迟玉峰其实早就有投降的打算但一直犹豫不决在听到楼兰此时也自身难保后才有了决定,最后给大臣们宣布决定投降。

    在说出投降曹伯瑜的话后,尉迟玉峰似是老了几岁一般,坐在自己的王座上低头叹息了一声:“唉,其实做个太平王爷也不错,总好过整天为国事cao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