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葬明1620在线阅读 - 第十四章 密谋

第十四章 密谋

    大明泰昌元年已经走到了腊月寒冬,而老天爷似乎总想在这个短暂而奇葩的年份里搞些大动作。

    当所有受中华文明洇染的土地上,飘起腊rou年糕的诱人气息时。

    位于冲绳外海的久米岛上,却是另一番的情景。

    久米村,祠堂。

    在大明三十六姓的传统之中,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组织用以整合力量,联络感情,这样的组织被称为门中会。而在久米村的各大姓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门中会。

    而此时,几乎所姓氏的族长都已经汇聚在祠堂之中。

    在祠堂的位置上首,坐着的赫然就是林觉锁在郑氏武馆的老师傅,也就是现在郑氏最德高望重的族长,现今五十岁的郑巍。

    郑氏的族谱中出过一位琉球最高行政机构的长官三司官郑迥,他是琉球第一位拥有华夏血统的三司官,在十一年前的那场战役中,郑迥誓死抵抗被倭人俘虏,最后被残忍杀害。根据史料记载,郑迥的唐手拳特别出色,以至于为了杀死他,萨摩出动了好几个精锐武士。

    而此时的郑巍正是郑迥的侄子,他的父亲郑周在被通缉之后逃亡北中城隐居,不久去世。

    后来萨摩为了缓和琉球人民的反抗力度,决定赦免郑氏后人,而郑巍也就得以开设郑氏武馆,以传授自家的武学。

    此时,在他的两侧,分列着二十多个在久米岛上尚有遗民的氏族长老,其中陈氏,曾氏,高氏的族长赫然在列。

    而更加引人瞩目的是,在祠堂正中央的空地上,竟然跪着两个同样天命之龄的老者。

    这两人正是翁马两家的族长。

    在琉球的史书中,出自尚氏王族偏支的向氏,翁氏,马氏,和毛氏的两支后裔被称为五大名门,其中翁氏辈出三司官六人,马氏辈出三司官达到惊人的二十一人。

    到这个时候,翁马两族的主要势力都已经迁往首里城。而留在久米岛看管祖产的所谓族长已经是旁支中的旁支了。

    他们在本族的事务中完全插不上嘴,但是却在其他姓氏的同胞面前趾高气扬,生的一副狗眼看人低的模样。在久米岛上早有诟病。

    而现在,两个族长胆战心惊的跪在这里,不敢抬头去看任何一个人。

    他们世代守卫着各自家族的祖产,同时也享受着三司官的殊荣,但是当他们在那天晚上被从小妾的被窝里拖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这个世界已不是他们所能说的算的了。

    “这几天岛上发生了一些让人不愉快的事情,有人勾结倭寇出卖同胞,今日召集各家族长前来祠堂相会,要商议的第一件事,便是如何处置眼前的这两个败类!”

    郑巍并不高大的身躯窝在在虎皮座椅上,正襟危坐地发话道。

    此言一出,祠堂里议论纷起。

    陆渊,林觉,蔡一铭等人站在郑巍的身后,冷眼看着众人的交头接耳。

    “郑族长,我大明三十六姓乃是受太祖皇帝派遣,前来戍守琉球,本就是华夏苗裔,怎能欺灭祖宗,背负皇恩?我们曾氏的意见是,卖国求荣,无论是按大明律还是琉球法,都应该除以极刑!”

    曾氏族长曾显岳率先发言道。

    “我们陈氏也是这个意见。”

    “高氏没有异议!”

    陈高两位族长也纷纷赞同道。

    陆渊明白,这三位族长与蔡家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情感,蔡老爷子在被倭人抓走以前,还特意有一些话秘密的交代了三位族长一番。

    这肯定对他们现在这样异口同声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郑族长,饶命啊!我们只是一时糊涂,这不是翁马两族全族的本意,看在我们的祖上出过不少真心为民的三司的份上,就饶了我们这一次吧!”翁氏族长见大多数人似乎都对曾显岳的提议没有异议,吓得赶紧辩解道。

    “是啊,想当年郑迥郑三司前往大明入官学还是在我马氏先祖马良弼的极力举荐之下成行的,请您看在他的份上,给我们留一条生路吧!”

    马氏族长也紧跟着求情道。

    座上的郑巍眯着眼睛听完他们的一番话,鼻腔里冷哼一声。

    “你们还好意思提你们的先祖,马良弼大人是忠良,但你们不是!郑氏和马氏先祖世世代代立下的名声就在你们这帮不肖子孙的折腾下完全败坏了!”

    郑巍环顾了一眼四周的人群,道:“既然大家对曾族长的提议都没有意见,那么就按他说的办!”

    话音刚落,早已准备好的几个壮年汉子紧走几步冲了上来,将苦苦求饶的两位族长拖了出去。

    “先将他们关起来!现在还不到动手的时候!”

    郑巍冷眼看着两人,补充了一句到。

    此时的久米岛还没有到与琉球尚氏彻底决裂的地步,留下这两人的性命,至少在将来还有回旋的余地。

    “那么,各位。接下来要商讨的事情就是如何营救蔡氏族人。”

    郑巍云淡风轻地继续说道。

    “这还有什么可商议的,倭人欺人太甚,先是在首里城中故意挑起事端,然后反诬是蔡公子行窃,并且一路追杀到久米岛来。我看他们就是要趁机消灭我华夏人在琉球的势力,为他们完全吞并琉球做准备!”

    此时,曾显岳显得十分激动。

    而郑巍的脸色却是有了轻微的变化。

    “蔡公子,你是否真的偷窃了那些倭人的东西?”

    他侧过头问道。

    此时的蔡一铭一时满脸的激愤,道:“没错,我是拿了他的东西。可起因并不是这个,当日我在赌坊中刚刚赚了一笔银子,几个倭人冲了进来非要跟我赌,结果他们的银两输光了,一怒之下开始砸店里的东西,还把当时劝说的几个伙计给打伤了,我看不过才出手,趁机将他的玉佩拿下来,也就当时给伤者的抚慰金了,这才引起了后来纠纷,诸位叔叔伯伯明鉴,你们给评评理,晚辈这件事情倒底做的对不对!”

    蔡一铭说完走到郑巍的跟前跪下,一拱手环视着诸位族长,用期盼的目光看着他们。

    “郑族长,蔡家虽然不是富可敌国,但这数百年的积蓄下来,也不至于到靠偷窃来谋生的地步。再加上倭人一惯横行霸道的作风,我觉得蔡公子所说应该完全属实。”

    一个陆渊没见过的老者首先发话表示赞同。

    “沈族长说的很对,为了避免三十六姓遭遇灭顶之灾,我看我们是得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了。”高氏族长高全谭此时发话道。

    “非常措施?”郑巍意味深长地看着他问道。

    “就是举兵起义,夺取琉球!”

    此时一旁的陈氏族长陈兴德将他们心中的秘密直接说了出来。

    顿时,偌大的祠堂中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心中都是一愣,仿佛一下子同时停止了跳动。

    林觉和蔡一铭的脸上充斥着激动的神情,反倒是陆渊一副平淡的样子。

    以当前的局势来说,官逼民反是早晚的事情。

    “琉球立国数百年,尚氏王族的威望在琉球如日中天。在加上有倭人岛津氏的庇佑,恐怕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郑巍沉吟了一会儿道。

    要论家仇,国恨,在座的所有人没人比得上他郑家。

    当初他开设武馆,也是在传授武学的同时,给那些武馆弟子刻意的灌输尽忠华夏的理念。男儿这种事情真正的被人提出,放到台面上来的时候,又总会让人产生各种的顾虑。

    “琉球尚氏自从尚宁王手上被俘虏至倭国以来,逐渐的变成了倭人的一条看门之犬。田财被巧取豪夺,君臣被肆意凌辱,赋役繁重,民不聊生。凡有血性之人,无有不愿揭竿而起,为民请命。如此人神共愤之国,何来如日中天?我三十六姓如愿首举义旗,三山之民必将云集响应,嬴粮影从,到那时,又何愁小小萨摩岛津之力!”

    曾显岳慷慨激昂的环顾这所有人道。

    “说得好!”

    此时,林觉再也忍不住了,他接过曾显岳的话来。

    走到众人的中间,道:“去年刚刚在萨尔浒败我大明王师数万人,夺取辽东重蔽开原,铁岭的建酋努尔哈赤在起兵时也不过区区十三遗甲。现在我三十六姓有热血男儿上千人,又有何颜面苟活于倭人奴役之下!”

    此言一出,祠堂内群情激愤,众人纷纷出言附和。

    自诩为华夏正朔的他们,怎么可能承认自己连一个野蛮的建州鞑子都不如。

    陆渊的内心平静如水,他知道这件事情并不是光靠冲动和煽动就能解决的。历史上,敢于首举义旗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如秦末的陈胜吴广,汉末的黄巾张角,唐末的齐帝黄巢,甚至是后世的太平天国,乃至辛亥革命,无不是因为一时冲动在没有任何组织计划的情况下揭竿而起,最终却为他人做了嫁衣。

    “现在民心有了,兵源也有了,钱粮可以筹措,可是起兵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质量过硬的兵器。”

    郑巍敲击着桌面让所有人冷静下来,然后提出了下一个问题。

    “我们三十六姓虽然是以船匠的名义来到琉球,但在座的各位,你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们中有多少制造刀枪,制造火铳,甚至是冶钢铸铁,配制火药的行家里手?说白了,皇上不放心尚氏,他担心尚氏会投靠倭人而断我大明海路,当年洪武皇帝派我们来到琉球就是为了当这么一天到来的时候能够尽到自己职责!”

    此时的曾显岳继续阐述着自己的理论。

    “可是首里城是仿照大明城池建造的,城墙虽然不高,但是我们的子弟缺乏训练,蚁附攻城必将遭受巨大损失,所以,我们还需要红衣大炮,直接轰开城门,然后一股而下之。”

    “没错,停泊在泊港的岛津船队上没有大炮。如果我们占得先机的话,岛津的倭人也就不足为虑了。”

    座中的几个族长议论纷纷起来。

    “说到大炮,我到想起了一家人。”座上的郑巍突然抚着自己的短须道。

    “郑族长说的是梁家?”

    曾显岳会意道。

    “没错,岛上南北两侧的炮台,就是梁氏的祖辈建起来的,而十一年前被迫拆除时,拆除工作也是由他们完成的。但是,从那之后这几门将军炮就失去了踪影。梁家人解释说拆除之后扔下了海底。可是后来尚宁王和倭人都曾派人下水寻找过,但是都没有找到。他们又解释说,是海水的退潮把大炮带进了深海。但是,谁会相信短短的几年时间,光靠海水的力量就能把生铁铸造重达千斤的大炮给冲的无影无踪呢?”

    郑巍忖度着将心中的推测说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