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赵武天下在线阅读 - 第四十四章 成周洛邑

第四十四章 成周洛邑

    周天子姬定双手伏在宫殿的拱桥上,不用踮脚,就能看到成周之外,密密麻麻的五国联军,这在当时,可谓是一大盛景,已经好多年没有出现过了。

    成周洛邑的修建,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周建国之初。大周建立后两年,武王病殁,周公摄政。后三监作乱,周公平叛,深感周王室偏居西北,缺乏对东方和中原的有效管控,故开始筹建另一个都城,就是成周洛邑。

    成周洛邑位于洛水之、瀍水之间,分为王城和成周城两座城邑。王城是周王室居住之地,太庙、宗庙、考宫、路寝、明堂五宫齐备,是周朝的重要都城。周幽王时,由于宠爱美女褒姒,烽火戏诸侯,废除了太子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太子宜臼的母亲申后被废后,改立褒姒为王后。申后的父亲出于愤怒,勾结犬戎攻破镐京,重新拥戴太子宜臼为新任周天子,由于镐京破坏严重,只能迁都到王城,史称“平王东迁”。

    周景王死,公子猛和王子朝争位,公子猛乃是长子,但是生性懦弱,王子朝是庶子,有王者之像。朝中大臣坚持立长不立贤,让姬猛继承王位,但是景王临死之前,立了王子朝继承王位。悼王立,王子朝不服,发动叛乱,劫持了姬猛,辛亏晋文公派兵夺了回来,并将他护送到了王城。然而经此一事,周悼王惊惧不已,仅在位一年就病死了。

    周悼王病死后,周悼王的弟弟周敬王立,王子朝卷土重来,将敬王赶出了王城,敬王不得不再次向晋国借兵,和王子朝进行了数年的对抗,终于王子朝抵不过强大的晋国,携带者周王室内的典籍逃奔楚国,周敬王这才得以回到王城。后来,王子朝的余党儋翩又叛乱,敬王不得不再次出逃,并意识到王城中王子朝的势力强大,遂迁到了成周,晋人率领诸侯为敬王进行了修缮,从此世代周天子就居住在成周。

    周哀王继位后三个月,其弟姬叔袭杀哀王继位,是为思王。思王继位后五个月,被其弟嵬袭杀,是为周考王。这一段兄弟相残的悲剧,让周考王担惊受怕,于是,将王畿周围的土地,以承祀周公的名义分封给了自己的弟弟姬揭,称之为西周国,姬揭就是西周桓公,住所就在成周洛邑的王城。从此,周天子的王畿之内,又多了一个诸侯国西周公国。

    周显王二年,西周威公薨,西周公立,因为与自己的弟弟姬根不和,又遭到韩赵两国的逼迫,遂将自己的弟弟姬根分封到巩国的旧地,称之为东周国,姬根就是东周惠公。自此,周天子本就不富裕的王畿上,又多了西周国和东周国两个诸侯国,自己就只剩下一座宫殿,几户人家和为数不多的士兵。而周天子居住的成周城,就属于东周国。正是因为这样,自平王东迁后一落千丈的周王室声誉再次跌落。

    不过这些对于姬定来说,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悲伤。因为这些应该对自己毕恭毕敬的军队,现在就算是路过成周,都想不到来拜见一下自己。当然,即使他们来,恐怕他也惶恐不已,还担心明堂内的九鼎,被这些虎狼之师掳掠走呢。

    “大王,您是否沐浴一番?”身后的宦人看着姬定落寞的眼神,忍不住问道,在他看来,这些大王和将军们驻军在此,定然会前来拜见的。

    “放心吧,他们不会来拜见寡人的。”姬定摇摇头说到,“即使前来拜见,寡人也不会见他们的。”突然他又狠狠的说到,“秦国不是好东西,东方六国也不是什么好人,就让他们狗咬狗去吧。”紧接着,又落寞的说到:“可惜,寡人既无一可用之将,更无一可用之兵,如之奈何?”说着,再也不看城外密密麻麻的军队,转身进入大殿去了。

    就在五国联军的大营处,同样也有人眺望着成周城。

    “犀首大人,真的不去觐见天子吗?”

    营帐之前,乐毅和公孙衍并肩而立,看着不远处的成周城,忍不住说道。这是乐毅离开大梁之后,第一次和公孙衍距离这么近。哪怕上次公孙衍亲自到赵国,乐毅也未曾和他单独见面,的确是有了避嫌的考虑。不过,这次乐毅和庞葱奉命前来参加五国联军,本身也说明了,赵雍对乐毅的放心,所以,他也不到担心被庞葱看到,自己和公孙衍站在一起。何况,庞葱和公孙衍,也是相识的。

    “去了,未必会被召见,徒惹人嫌,不去,反而落得清静。”公孙衍说道,“何况我们出现在这里,本就是天子所期待的罢了。”

    乐毅点点头,的确,对于七国混战,天子乐见其成,又颇感无奈。只不过实力所限,管不了这么多罢了。所以去还是不去,都无所谓了。

    “离着约定的时日无多了,但是楚国作为纵约长,似乎尚未派兵前来。”乐毅决定结束那个话题,谈起了五国联军之事。

    赵国接到消息后,乐毅和庞葱立刻向北伐的赵雍询问,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乐毅和庞葱率领五千骑兵,三千步卒赶到了联军的集结地成周洛邑。等两人到来之后,韩国六万士兵已经严阵以待,魏国的三万士卒也早就营垒森严,燕国一万士兵也已经在这里集结,唯独楚国的士兵尚未到来。在约定的日期还有三天的情况下,楚国到来的可能性越来越渺小。

    对于此,公孙衍的确有些措手不及。东方六国之中,韩国和魏国出兵最多,是因为两家受到的威胁最大;燕国一万士兵,大有敷衍的意思,来的将领,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赵国八千人,虽然人数有限,但是无论乐毅还是庞葱,都算是和公孙衍有过交情,指挥起来定然是比较方便的,而且也能看得出,赵雍对公孙衍算是推心置腹了;但是唯有楚国,他以为此次不但会出兵,而且一定是人数最多的一支,竟然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这无疑给六国的联合之事,蒙上了一层阴影。

    “乐子,你以为此次伐秦,成败几何?”

    乐毅看向公孙衍,知道此刻,公孙衍既然问出了这个问题,就代表他也觉得胜算渺茫。

    “此刻考虑此事,毫无意义,关键是联军士气,断不能因此而泄,否则大战尚未开始,我军就已经输了大半,徒惹人笑。”

    公孙衍点点头,“此事我自清楚,稍后我会休书一封,发往大梁,希望大王能够派得力之人,说服楚王派兵。”

    “除此之外,这指挥之事,犀首还要慎重啊。”

    “某知道。”

    赵雍之所以认为此次联军之事不可期,大抵是因为统一指挥权的问题值得商榷。虽然各诸侯国信任公孙衍,但是此次带兵出征的,却是各国的将领们,想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即使是公孙衍,定然也要费些周章。更何况,打仗这种事情,说不好是谁吃亏谁占便宜。譬如攻城,定然是兵力多且强悍者攻城,其余诸人掠阵或围城以分散敌人注意。而像函谷关这样的关隘,只能硬攻,没有什么战术战法好使用,凭借的就是硬碰硬,那么损失几何,实在不可预料。

    如果攻城之时,有一家率先撤退,对于联军,将是覆顶之灾。

    “我纵观各国,恐怕只有君能指挥此事,某欲将这指挥之事托付于君,不知君可否接下此番重任?”公孙衍突然对乐毅说道。

    乐毅听闻此言,自然是心潮澎湃。这可是十万之众的部队,而且是五国联军,能够指挥这样一支联军,对于乐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承认。至少在公孙衍眼里,乐毅的才能,已经超过了韩国的暴鸢,魏国的公孙喜,还有燕国的将军,足以成为这支部队的总指挥。这种殊荣,乐毅当然想获得。

    “恐怕不妥。”乐毅摇摇头,升起一种无奈的感觉,“第一,楚国为纵约长,这总指挥之名,定然是犀首和楚国的将军负责,怎么说也轮不到赵国的;第二,我赵军不足万人,上阵杀敌都捉襟见肘,更奢谈指挥其余联军了,恐怕就连燕国,都不会服气的。”

    公孙衍点点头,乐毅说的的确非常有道理,只不过在指挥这件事情上,他的才能是不如乐毅的,如果让自己指挥,恐怕有个三层胜算,而换做乐毅的话,他相信,至少有六层。

    “无妨,若是楚国不来,再请君坐镇指挥吧。”

    乐毅看着公孙衍,也略微泛起一阵苦涩,只不过实力摆在这里,他的确也没有办法。刚要说些话安慰公孙衍,却听得一人轻笑道:“以某观之,此番进攻秦国,可算是你公孙衍最大的败笔了。”

    公孙衍听罢,倒也无所表示,倒是乐毅很是好奇,到底何人有此资格,竟然敢在这里直言公孙衍的不是。以公孙衍今时今日的地位,整个联军中恐怕无人敢对他如此说话。乐毅转过头,却见不远处走来一人,此人身穿常服,并无盔甲在身,当不是一个武将,但不是武将,却跟着部队来到此地,的确奇怪。

    等那人走到近前,乐毅仔细打量,却听那人说道:“你乐毅在魏国毫不得志,没想到去了赵国,得到重用。果然魏国之人,魏国用不得,只有他国能用的,真是好个魏国,嘿嘿,好个魏国!”

    乐毅见此人竟然认得自己,自己却毫无印象,正要请教,却听公孙衍说道:“某此次来此,本就没有找你,只不过你非要跟来,跟来却在这里大放厥词,实在不当人子。早知如此,该好好放你在大梁,坐那隐居之人便好。”

    “我尉缭本就是山野之人,不通庶务。只不过近年来闲的久了,才跟你公孙衍出来转转,看看这魏国是否气数已尽而已,即使你不带某,某便不会自己来吗?”

    这一章较水,主要因为成周洛邑之事,是绕不过去的,必须说一下。

    关于成周洛邑,史学界尚无定论,主流观点认为,周公营建洛邑,是两个城池,一个是王城,一个是成周城,就像是西周的都城丰镐一样,一个是丰京,一个是镐京。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洛邑就是成周。此其一也。

    其二,关于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的这段历史,因为和成周洛邑有关,也绕不过去。驻兵在洛邑,就要和这两个国家有关系。

    其三,关于尉缭,并非我个人杜撰。史学界关于魏国的尉缭子和秦始皇时期的尉缭子是否是一个人,至今存疑。因为两人的背景太像,但是年代上有一百年左右的差距,在那个时代,能活到一百岁,也算是奇迹了。但是开篇天官第一就是:梁惠王问尉缭子曰....,在已经证明此书不是后人托名而写的伪作之后,尉缭子的身份就成了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