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三章 军中书吏

第五十三章 军中书吏

    杨鹤沉吟道:“这样,咱们去看一看,顺便把土地丈量一下如何?”

    张凤奇道:“这两处所在一北一东,今日恐怕看不完。”

    “那咱们今天先去象山看看,明日再去洋河口。”杨鹤道。

    “也好,下官这就让人备轿。”张凤奇道。

    李茂春闻言笑道:“坐什么轿子,等你们做轿子走到象山天都黑了,大人要是会骑马,咱们就骑马过去,要是不会骑马,那就坐马车。”

    张凤奇苦笑道:“那就坐马车去吧。”

    说罢,张凤奇命县丞等人安排人手,并准备一应用物。

    少顷,县丞把人员唤来,所需之物也准备齐备,众人随即出发。

    象山距离抚宁县其实不到二十里,众人乘马车不到一个时辰便赶到了。

    在象山南面看了一会儿,杨鹤提议到山上看看,众人不知何意,只好跟随。

    杨鹤等人爬到一座小山头,四下看了看,很快杨鹤发现在象山的西面竟然有一个湖泊,这湖泊周围都是山,其实就是一个山谷,山水汇集于此,天长日久,最后形成湖泊。

    在高处观望了一会儿,只见湖泊南面的地势略低,然后湖水从南面找了处缺口流出,形成一条河流。

    看到这里的地形,杨鹤心里忽然冒出个想法,这里可是一个天然的屏障,如果把这里作为根据地,可比别处安全的多。

    盘算了一会儿,杨鹤终于决定,就买湖泊和象山中间一带的荒地。

    张凤奇本来想把象山以南那片平坦一些的土地卖给杨鹤,没想到杨鹤会看中这里。

    张凤奇等人不明白杨鹤为什么要买这里的土地,这里的地形高低不平,并且还有许多低矮的山岭,其实并不适合耕种。

    众人劝说了一番,但是杨鹤执意要买这里,张凤奇等人无奈,只得命差役丈量土地,其实就是在周围转了一圈,用步量,然后进行估算,当然估算的时候肯定只会多估不会少估。

    考虑到这里的地形实在太差,张凤奇跟县丞等人商议了一番,觉得一两银子买十亩这样的荒地杨鹤实在太亏,几人大手一挥,把象山白送给了杨鹤。

    杨鹤没想到张凤奇等人会如此大方,要知道象山可不是一座小山头,那可是一片山头组成的,比杨鹤买的土地面积差不了多少。

    杨鹤心里本就在打象山的主意,只是不知买这样一大片山需要多少银子,因此才没有张口,不想张凤奇居然送给他了。

    不过人心总是不足的,得了象山以后,杨鹤又打起了那个湖泊的主意。那座湖泊要是也能要过来,那么杨鹤就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大做文章了。

    张凤奇不明白杨鹤要那座湖泊干什么,把象山送给杨鹤,是考虑到这里的土地不太适合耕种,念及杨鹤说过靠山吃山,因此才把象山送给杨鹤。

    可这湖泊能用来干嘛,要说灌溉用,这里的地势高低不平,很多地方根本无法引水。

    听张凤奇等人询问,杨鹤笑了笑,告诉张凤奇等人,这里有山有水还有田地,把百姓安排在这里居住,生活可保无虞。而这里远离县城,他们这些外来人在这里居住,也不用担心扰了别人的生活。

    杨鹤的解释其实很牵强,这些百姓朝廷已经安排在抚宁县,抚宁县空地甚多,安排几千人乃至上万人,根本算不得什么,又怎谈得上扰了别人的生活?

    不过杨鹤出钱买地,对抚宁县来说可是一笔大收入,张凤奇自然不会断了自己的财路。

    再说那个湖泊对张凤奇来说并无用处,既然杨鹤想要,送给他便是,反正这里也没几个人居住。

    跟县丞等人商议了一番,张凤奇当即答允把湖泊送给杨鹤。

    杨鹤没想到张凤奇真的把水库送给自己,一时间不由大喜过望。

    得了如此大的好处,杨鹤自然不能不做回报。

    虽然张凤奇表面上不要钱,可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何况就算张凤奇自己不要钱,难道县丞等人也不要钱?

    回到县衙后,张凤奇等人当即开始拟定地契,把象山和湖泊以及荒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山的面积多大,湖泊的面积多大,土地的面积多大,以哪里为界等等,均记录的清清楚楚。

    当然,象山和湖泊在地契上写的并不是白送,而是以两千两银子的价格卖与杨鹤,至于那两千两银子则是把荒地的价格降低,从中省出来的。

    地契写完,众人查看无误之后,当即签字画押,一桩土地买卖就此告成。

    地契上写的是这些土地总价为五千两银子,但杨鹤却给了张凤奇等人七千两银子。

    虽然张凤奇等人说象山和湖泊白送,但杨鹤心里明白自己可不能白要,这些地方官忙前忙后,然后把一份地契写的面面俱到,天衣无缝,图的是什么?人家跟你杨鹤非亲非故,凭什么出这么大力气帮忙?

    因此好处是必须给张凤奇等人的,而且还不能少,实际上众人想要多少好处在地契上已经写明了,就是两千两银子,也就是象山和水库的价格,杨鹤自然不会看不明白。

    拿到地契以后,天色已晚,做成这么大一桩生意,杨鹤自然要宴请众人。

    本来张凤奇等人想以县署的名义请,不过杨鹤看到县衙简陋,知道县库里怕是也没几个钱,让张凤奇等人花钱,肯定又是一个窟窿,因此坚持由自己请客。

    见杨鹤如此明事理,张凤奇等人对杨鹤自是又高看一眼。

    酒宴是在县衙里摆的,张凤奇让杨鹤把县衙里凡是管事的头头都请来,甚至连差役的头头都给请来。

    张凤奇告诉杨鹤,这些人别看职务低微,但是县里所有的事务都归这帮人管。

    有些人管的事情好像跟杨鹤根本不沾边,看似没什么用处,却万万不能得罪。得罪了这些人,不定什么时候就找茬儿给你穿小鞋,而你还奈何不得他们。

    因为这帮人是胥吏,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在大明,确切的说是成祖以后,胥吏是被人瞧不起的。成祖朱棣当了皇帝以后,规定胥吏不得担任御史,然后又规定胥吏不得考进士。这就意味着一旦做了胥吏,就永远也当不了官,说白了,胥吏就是一帮没有前途的人。

    一般来说,做胥吏的都是考不上举人并且生活无计的秀才和童生,为了生计,这些人放弃科考,然后在官员的推荐下担任胥吏,甚至有些考不中进士的举人,苦等吏部安排无着,因生计所困,无奈之下也会做胥吏。

    就这样一群没有前途的人,偏偏是最不能得罪的。

    因为明朝的官员并不管具体的事务,具体的事务都是由胥吏来做,就是说你要办事,最后全得经这些人的手。不过分的说,大明就是靠这些人来维持正常运转。

    而常年经办各种事务,跟各色人等打交道,这帮人可以说各个都锤炼成了人精,糊弄上官,愚弄百姓,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

    最后张凤奇还告诉杨鹤,这帮人就连他这个知县都不敢轻易得罪,如果得罪了这帮人,他这个知县什么事情也干不了。所以,与其事后打点这帮人,不如事先交好他们。

    听了张凤奇的讲述,杨鹤默默点了点头,随即心里暗暗感概。

    这些胥吏都是干实事的,可由于没有前途,这些人也就没了上进之心,于是做事或是糊弄,或是从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而胥吏无论怎么更换,换上来的都是这帮没前途的人,然后换上来的人还会继续像前任一样做。国家长此以往,吏治怎么不**?民生如何不贫苦?

    对这帮胥吏杨鹤倒是谈不上有什么不满,这是国家制度使然,怪他们不得。

    在张凤奇引见下,杨鹤跟这些胥吏一一见礼。

    对这些人的印象杨鹤居然感觉非常好,这些人年纪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可以说全都是精明强干之辈。而且这帮人谈吐有礼,学识渊博,实是难得的人才。

    而对杨鹤如此年轻,却能心系部下,这帮人也是心中骇异,当得知杨鹤是亲卫营千总之后,这些人更是刻意结交。一力应承,对杨鹤所部士兵的家眷会多家关照。

    敬过几杯酒之后,酒宴的气氛开始热络起来,杨鹤看了看那些胥吏,忽然想起一事,转头对旁边的李茂春低语了几句,李茂春闻言连连点头,

    随即李茂春对张凤奇说道:“县尊大人,本将现在负责军中后勤事宜,身边缺少几名书吏,不知大人能否帮李某找几个人啊?”

    张凤奇闻言一怔,沉吟了下道:“不瞒李将军,找人到军中效力,却不大好找,至于原因,下官就是不说,李将军想必也应该明白。”

    李茂春笑道:“本将明白,所以本将出高价招募。”

    “不知李将军找书吏做什么差事?薪饷准备给多少?”一旁县丞问道。

    “帮李某记个账,发放个物资什么的,至于军饷……”李茂春转头看了看杨鹤。

    见杨鹤示意他自己定,李茂春笑道:“军饷暂时一个月先给三两银子。”